2022年8月1日 星期一

天台宗.(經.論.義疏)



一、經
1.《妙法蓮華經》
2.《無量義經》
3.《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4.《大般涅槃經》
5.《大般若經》

二、論
1.《大智度論》
2.《中論》

三、義疏
1.《法華文句》
2.《法華玄義》
3.《摩訶止觀》

四.
1.教觀綱宗..(智者大師)
2.天台教觀綱宗.(淨界法師講座)


***天台宗的經論依據:(星雲法師全集)

天台宗六祖荊溪湛然大師撰寫的《止觀義例》云:「一家教門所用義旨,以《法華》為宗骨,以《智論》為指南,以《大經》為扶疏,以《大品》為觀法。引諸經以增信,引諸論以助成。觀心為經,諸法為緯,織成部帙,不與他同。」這是說明天台宗立宗的諸經論

一、經


1.《妙法蓮華經》:為宗旨依據。後秦鳩摩羅什譯。七卷二十八品。妙法,意為所說教法微妙無上;蓮華經,比喻經典的聖潔完美。本經強調佛陀開權顯實的圓融教法,主要思想說明人人皆能成佛。智者大師即根據本經而創立天台宗,此經亦為日本鎮護國家三部經典之一。九世紀初,日本高僧最澄,於日本開創天台宗後,本經更成為佛教之主幹,而主導著日本佛教界。


2.《無量義經》:全一卷。南朝蕭齊曇摩伽陀耶舍譯於建元三年(四八一)。此經的旨趣是基於有情的煩惱無量,故佛陀說法無量;說法無量,故義亦無量;無量義生自一法,此一法即無相。內容多以《法華經》為中心。與《法華經》、《觀普賢行法經》,合稱為「法華三部經」。


3.《觀普賢菩薩行法經》:全一卷。劉宋曇摩密多譯。略稱《觀經》、《觀普賢經》、《普賢觀經》。此經是佛陀在宣說《法華經》之後,於毗舍離國大林精舍所說。由於佛陀宣告三個月後將般涅槃,阿難等隨即請問佛陀入滅後,弟子應如何修行大乘法要,佛陀於是為說普賢觀門、六根罪的懺悔及懺悔後的功德。


4.《大般涅槃經》:作為輔助。四十卷。北涼曇無讖譯。主要闡述佛身常住不滅,涅槃常樂我淨,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不論一闡提或聲聞、辟支佛等,均得成佛的大乘佛教思想。智者大師依此經立五時教,歸屬於最高圓滿義理的法華涅槃時,亦是化法四教中的圓教。其理論與《般若經》、《妙法蓮華經》有相同的地方。南北朝時代,當大家還不知有《涅槃經》的時候,道生大師已經提倡「一闡提皆可成佛」的思想,受到許多人的反對,認為他說的不合佛法。道生大師帶著不容於眾的無奈,去到蘇州虎丘山,面對一堆亂石,講說一闡提也可成佛的道理,連石頭都點頭稱是,所以有「生公說法,頑石點頭」的典故。俟涅槃經譯出之後,始證明道生的先見之明。


5.《大般若經》:用作觀想修行。六百卷。唐玄奘譯。中觀派創始人龍樹菩薩,就是依據這部經,撰疏成為《大智度論》,以闡述此經所顯「性空實相」之理。天台宗也以此經為觀法,在其「化法四教」中,判為「通教」,此經影響大乘佛教深遠。


二、論


1.《大智度論》:為行道指南。印度龍樹菩薩晚年的著作,一百卷。全書所引大乘經典約有五十部之多,《法華》一經亦引用了三十多處,是理解大乘佛教的重要論書。此書對學說、思想、用例、傳說、歷史、地理、實踐規定、僧伽的解說,極為詳細,可稱為佛教的百科全書。由這部論典,可了解龍樹菩薩之前的佛教學說大要及以後佛教大乘八宗思想義理的開展。


2.《中論》:又稱《中觀論》。四卷。龍樹菩薩造,青目釋,姚秦鳩摩羅什譯。此論透過「空」、「緣起」與「二諦」等問題,顯示「中道」,是龍樹菩薩的代表著作。


三、義疏


智者大師說:「傳道在行,亦在於說。」於是講「天台三大部」,此為天台宗的核心思想,也是天台宗基本的理論根據。今簡介天台三大部如下:


1.《法華文句》:十卷。陳禎明元年,智者大師講述於金陵光宅寺,灌頂筆記。此疏是對於《法華經》的經文做逐句的註釋。書中多運用天台宗獨創的方法以解釋經文。


2.《法華玄義》:十卷。開皇十三年,智者大師講述於荊州玉泉寺,灌頂筆記。此疏詳釋《法華經》的經題,並說明《法華經》幽玄的義趣,屬教門攝。


3.《摩訶止觀》:十卷,開皇十四年,智者大師講述於荊州玉泉寺,灌頂筆記。是智者大師著作中,體系最圓熟的論書。論中詳說圓頓止觀之法,闡述作者獨特的宗教體驗與宗教實踐,是天台宗實踐止觀修持的參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