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僧傳》記載,唐朝無著文喜禪師參訪五臺山,巧遇文殊菩薩卻未認出,最後只來得及請文殊菩薩的侍者均提童子開示。當時均提童子贈他一偈:
⠀面上無瞋供養具
口裏無瞋吐妙香
心裏無瞋是珍寶
無染無垢是真常
只要一個嗔念起,心就開始浮動無法安定,渾身緊張、發熱,不舒服。嗔恨心會讓人失去理智,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均提童子的這一偈,對我們是最好的提醒,「用無瞋的表情、無瞋的言語、無瞋的內心對待人」,不但能夠廣結善緣、累積福德資糧;也是受持佛法、實踐佛法。
每一次對瞋怒的消融與轉化,都是修行工夫的累積,是對因緣法的再一次認知,對無我的再一次練習,也讓自己的身心少受一點瞋怒的傷害。這是供養大眾,也是供養佛陀,更是對自己最慈悲的供養。
◎摘錄自法鼓文化《以什麼供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