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人有慈悲 對己有智慧
所謂漸修頓悟,除了是不斷地練習自己的心能夠集中、統一,還要練習生起慈悲心。開始修學佛法,首先要發菩提心,那就是未悟之前,當自己遇到了任何的對象,所起的心理反應,是如何使他們能得利益、得歡喜、得快樂,便不會跟他人起矛盾衝突,修行便容易得力。
遇到麻煩事 練習享受呼吸
但是有些人對所有的人都很友善,很有慈悲心,對自己就是放不下,經常迫害自己、壓抑自己,使自己痛苦,這就是沒有智慧,也對自己不慈悲了。因此,漸修頓悟,就是練習著對人有慈悲,練習著對己有智慧;使他人不要有痛苦、困擾、難過,同樣也要使自己沒有痛苦。
當自己遇到麻煩的事,起煩惱時,要練習用方法,首先享受你的呼吸,體驗你的呼吸,把神經放鬆、肌肉放鬆,暫時將當前的狀況放下,不要執著它。享受體驗的同時,要這樣想著:「嗯!呼吸真快樂;嗯!呼吸真舒服;嗯!我還活著。」既然活著,就表示還有無限的希望,不必擔心也不必痛苦,應該如何處理就如何處理吧!因為痛苦是沒有用的,能夠如此,就是對自己有慈悲了。
由修習禪法而生智慧,名為「從禪出教」;依佛說的教義而修證智慧,發現自己的本來面目,名為「藉教悟宗」。由悟自心佛心,即是眾生心,便會起大慈悲心,唯願多如大地塵土的一切眾生,皆能修習佛法的禪慧,得大自在。
傳承慈悲心 幫助人間眾生
釋迦牟尼佛及其弟子就是慈悲的典範。當佛還是喬答摩王子時,因見人有生老病死諸苦,又見眾生有弱肉強食的殘酷景象,所以起大悲憫心,要為眾生尋求離一切苦得究竟樂的方法,因此出家修道;證悟佛法之後,便展開了終其一生四十多年的傳法工作。世尊成道後的第一個夏季,在鹿野苑為五比丘說法,使之逐一悟道,證阿羅漢果,佛即囑咐他們立即遊化人間,傳揚佛法,並且不得二人同路,原因乃人間急須佛法的幫助,這也正是佛的慈悲。
歷代佛子菩薩慈悲,遞嬗傳受佛法。神會禪師的《顯宗記》說明禪宗重視傳承,是由於歷代祖師菩薩們的慈悲心。佛在世時,主要是聽佛說法,佛滅度後,便將佛法付囑諸弟子們代代相傳。佛傳大迦葉,再傳阿難,第二十八傳便是到中國傳法的菩提達摩。又說是大迦葉結集法藏,阿難口誦,眾阿羅漢共同證明無誤,此後便口口相傳,代代相傳。一者傳心法,二者傳教法,均係出於對眾生的慈悲心。
圖.文引用法鼓雜誌 聖嚴法師《禪的理論與實踐》)果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