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5日 星期一

認識六道──把握人身好修行.(法鼓山.人生雜誌電子報)


 

認識六道──把握人身好修行


人身難得,跳脫慣性不輪迴


貪愛、憤怒、嫉妒、愚癡、傲慢,痛苦無間,

認識六道的眾生相,

不僅幫助我們清楚生命流轉的因緣果報,

也讓人看見輪迴不在未來與遠方,

而是當下的這一念,練習從六道的習氣中出離,

一念覺醒一分自在。


■ 許翠谷


「人死了之後會變成什麼?鬼還是神?下輩子會生天還是下地獄,還有機會再來人間嗎?……」農曆七月,家家戶戶在騎樓下、廟堂上,擺上一桌桌豐盛佳餚祭祖、招待「好兄弟」。看著金爐裡的熊熊烈火、燃燒的紙張,火出木盡、灰飛煙滅,讓人不禁好奇死後是怎樣的一個世界,同時也渴望了解生命的來龍去脈。


傳統上中國人認為,人死後為鬼,《說文解字》也講「人所歸為鬼」,於是有了陰曹地府、閻王、判官一類,鬼的世界彷彿和人間一樣,只是陰陽兩界不同;不過,從佛教六道輪迴的觀念來看,鬼僅僅是其中一種可能。


佛教認為凡夫眾生死後,會隨著過去的業力投生,在六道裡上下浮沉。所謂六道,指的是眾生死亡後所趨往的世界,包括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


認識六道,人身最難得



這六大流類,是從五戒十善及十惡五逆而有,如果生前持戒、多做善事,就能感得天、人、阿修羅的福報善果;如果造作各種惡業,則會下墮畜生、餓鬼、地獄受苦,所以前三者又稱「三善道」,後三者為「三惡道」。當每一類別中的福報享盡或罪報受完,便是一期生死的終結,接著又是另一期生死的開端,我們就這樣在六道之中,生來死去,死去生來,稱為「六道輪迴」。


不過,阿修羅的眾生,雖然享有天福卻因為瞋心重而壞了修行的功德,所以也有佛經將阿修羅歸為鬼神一類,而提出五道或五趣的說法。


眾生的生死範圍雖然有六道差別,但是善惡業因的造作,以人道為主;六道之中,也唯有人道是造業、受報的雙重道,其餘各道都只是受報的單行道。


聖嚴法師在〈佛教相信輪迴是確實的嗎?〉一文中說明,地獄道的眾生飽受身心煎熬,根本無法提起善念或修行的念頭;畜生道因為愚癡,不能分辨善惡,遑論聽經聞法、如理思惟;而鬼道眾生,沒有身體,只能依附草木,在虛空中飄蕩。至於善道中的天人、阿修羅,一味耽溺感官樂受,無暇造業,卻也感受不到輪迴苦及出離的必要。唯有人道,既能受苦受樂,也能分別何善何惡,因此佛教特別重視人的起心動念、善惡業行,因為一點一滴的選擇累積,都決定了我們往哪裡走。


「憶梵行勤勇,三事勝諸天。」印順長老在《成佛之道》指出,由於人有記憶、思考,經驗的傳承與累積,因此在遭遇生命中不斷出現的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等種種苦樂參雜的經驗時,會不斷探索其背後的價值,尋求改變。儘管每一道都有六分之一的機率,但投生為人並不容易,在《雜阿含經》、《涅槃經》裡,常可看到佛陀以「盲龜遇木軛」、「光壁立豆」、「得人身如爪上泥,失人身如大地土」等譬喻人身難得,勉勵我們把握人身培福、修慧。

六道不遠,當下輪迴


眾生在六道之中上下浮沉,種種的業習在我們意識的深處流淌。長期深入唯識思想的寬謙法師指出,由於我們的錯誤認知(無明、惑),造業而感苦,依著苦果又起煩惱而造業。業習的牽引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某些念頭不停地匯聚、強化,繼而形成生命的主導。


如果我們願意深入地觀察會發現,自己就像追著胡蘿蔔跑的驢子,追逐感官娛樂自我欺騙;聽到一句讚美的話,就洋洋得意飛上天;看到不喜歡的人事物就迴避排斥;看到on sale(大拍賣)就瘋狂搶購,順著習氣,我們一會兒是不知饜足的餓鬼眾,一會兒是熱衷競技,尋求自我價值的阿修羅……輪迴的戲碼,時時刻刻都在我們的身心世界上演著。


在《大寶積經》裡,佛陀也教我們從身形、相貌、談吐舉止、思想作為,甚至夢裡的一草一木,尋找自己的「出處」及「生產履歷」。除了看見自己累劫以來,在六道載浮載沉的影子,環伺四周也不難發現,有人如從佛土再來,也有人如從地獄出世。了解六道的因緣業力,無非也像面鏡子,讓我們在與眾生相遇、互動時,願意多一分寬容與諒解。


「輪迴,其實是內心迷惑的顯現,根源就在我們的心。」蘇州戒幢佛學研究所所長濟群法師指出,我們的凡夫心便具有六道眾生的心理特質──貪得無厭的欲望、不可遏抑的忿恨、深重的無明、麻木的憍慢、偏執的嫉妒;當這些心理外化後,便呈現出流轉輪迴的種種狀態。因此無須向外尋求,人間已然有六道之別,而當下的五蘊身心,就是最好的修行道場。


出離慣性,走出一條活路


「綑綁輪迴眾生的事物,也能解脫眾生。」宗薩欽哲仁波切在《不是為了快樂》一書中便要我們練習從「愛—取—有」的漩渦中出離。練習的方法很簡單:在過去對你很重要的一件事,現在是否對你一點都不重要?過去可以輕易激怒你的事,現在你是否毫不在乎?這時候應該看一下自己的心,為什麼生氣?是否因為不符期待?那個期待,就是我們所執著的東西。當我們不再執著一件事物或一種習慣,它就失去了指揮擺布我們的能力,我們也才能從中獲得自由。


就像電影《安娜,床上之島》Chaotic Ana的女主角,從來都是命運的俘虜,一路從非洲、法國,到遠古的印地安女祭司,長達二千年的生命流轉,每一世都受男性沙文主義迫害而慘死,唯獨這一世,改以主動逼視命運的態度,迎上前去,御風而行,反而開解了輪迴的枷鎖。


「到底是什麼因緣,使我在這灰河裡漂浮?」同樣的,佛陀在《雜阿含經》裡譬喻六道浮沉,就像在一條又髒又暗的河裡飄盪,唯有看清流轉生死的本質,截斷隨波逐流的慣性,從生死河中出走,踏上岸,精勤修行,才能真正從三界六道的束縛中解脫。


聖嚴法師在《拈花微笑》提到,以佛法來講,三界的六趣是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共有六道;出三界的四聖法界,是聲聞道、緣覺道、菩薩道、佛道。「道」就是我們正走的路,如果有了正確的方向,便能踏上善道,乃至聖道、佛道。十法界都是路,但看眾生選擇什麼路。


(更多內容請看人生雜誌38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