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6日 星期六

修女的因緣


 

「我談佛教,她們談天主教,相談甚歡,很投機也很投緣,彼此討論教義後,三位修女突然問,『佛陀那麼慈悲,你們有沒有對社會做什麼事啊?』那時,我實在無語以對,可是又護法心切:『假如看到無名氏做好事,都是佛教徒。』『佛教的好人這麼多,假如你們不要用隱名氏,大家的力量合起來,不是可以做很多事嗎?』這幾句話,啟發了我的信心和毅力,可以,我相信可以做得到。」


與三修女的因緣發生在1966年2月,當時證嚴上人住在普明寺後的小木屋苦修,3個月後,慈濟基金會正式於普明寺成立。  證嚴上人帶領六位弟子每天增產一雙嬰兒鞋,加上三十位婦女每天省下五毛買菜錢,展開慈善濟貧工作。


當時慈濟尚未成立,與三位修女的談話不只啟發了證嚴上人,也成了慈濟功德會成立的助緣。


*


證嚴上人與修女的因緣,還有一位來自澳洲的安琪拉修女(Sister Angela Mary Doyle)。


1990年11月16日,當移民澳洲的慈濟志工吳照峰踏入瑪特醫院安琪拉修女的辦公室,自此將慈濟服務精神在此地綿延,也牽起了慈濟與安琪拉修女的緣。


安琪拉修女曾五度來台,每每親蒞花蓮,都與證嚴上人攜手漫步、情如姊妹。


安琪拉修女曾說:「我和證嚴法師會面時,語言並未成為我們溝通的障礙;事實上,語言不但不重要,甚至是一種干擾。我們彼此都知道,我們溝通的層次是共同的大愛、信任和尊重。」


證嚴上人也曾說:「安琪拉是位修女,我是個出家人,儘管宗教不同、語言不同,然我們的心志相同,所走的路目標也相同,可說是『志同合』。」


*生於歐洲愛爾蘭的安琪拉修女,二次大戰後到澳洲宣教,取得博士學位後接掌瑪特醫院(Mater Hospitals)院長,在澳洲奉獻超過半個世紀,即使1998年卸任後,迄今仍在瑪特醫院服務。修女不僅讓醫院成為當地的醫療中心,也在當地幫助弱勢,國際災難時也會伸出援手。


1990年安琪拉修女接觸到慈濟志工,發現佛教慈濟基金會與天主教瑪特基金會的創辦理念相同,而慈濟志工大愛無私的精神,與天主教教義一致,修女曾於公開演講表示,慈濟以超越的智慧與慈悲,實踐了跟天主教一樣的精神。


大愛不分宗教,在澳洲經濟不景氣時,澳洲慈濟志工曾號召僑民捐助瑪特醫院醫療儀器、設立脣顎裂中心、研究獎學金、研究基金等,並長期於瑪特醫院從事志工服務、協助華裔病患翻譯、關懷服務、扶持經濟窘迫的病患等。為表達對慈濟志工奉獻精神的肯定,瑪特醫院自1994年開始,訂每年7月的第一個星期日為「慈濟日」;2000年更在瑪特醫院一棟超過百年的古蹟裡設置「慈濟愛心室」。


慈濟在澳洲的慈善工作,也有賴安琪拉修女協助,在臺灣發生災難時,如921地震、莫拉克風災等,安琪拉修女均會出席祈福會為臺灣禱告,並捐款幫助台灣。


而這次的Covid-19疫情,慈濟挹助的十七箱防疫物資給瑪特醫院,安琪拉修女感謝的說:「我們(瑪特醫院)有26張加護床位,能照護確診感染的重症患者,證嚴法師啊,慈濟人送來最好的禮物,三千件隔離衣 一千個防護面罩,五千片口罩 我們都會妥善運用。」


珍貴防疫用品,源自珍貴之情。有一種友情,叫作證嚴上人與安琪拉修女。


安琪拉修女:「證嚴法師和我的友誼超過30年,是從吳照峰師姊引薦開始,我從未停止,感恩擁有這難得的情誼,我敬仰您並對您有深厚的情感,請求天主和佛陀給予祝福,讓您的愛,持續延伸到需要幫助的地方。」


*


「希望讓路上乞討的敘利亞難民孩子,可以背起書包去上學。」這是一個非常不容易的心願,但是土耳其慈濟志工胡光中、周如意、余自成卻甘之如飴。


2015 年初成立「滿納海難民學校」,2017 年更與當地政府、團體合作籌備土耳其第一所給敘利亞學童求學的「阿拉伯語全母語教學」學校,3 千多位孩童終於擁有自己的教室,未來回到敘利亞,在土耳其所學也能獲得學歷認證。「滿納海國際學校」在台灣時間 2018 年 11 月 26 日傍晚進行揭牌正式啟用。


滿納海在阿拉伯語是 「希望」的意思,慈濟希望透過人文教育,讓逃離戰火的敘利亞孩子去除仇恨心,在這裡找到愛與希望。


上人開示時還提到:「愛是包含廣大,有愛才是人間幸福。他們每一個人都經過一段悲悽的人生,因為得到慈濟的愛,他們感受到幸福、溫暖。希望他們將來畢業了,也要用愛回饋社會。」


2020年7 月 31 日滿納海國際學校透過雲端科技,與花蓮靜思精舍連線視訊,述說著他們的故事,證嚴上人聽完分享,看到孩子們的改變與成就,感到非常安慰。證嚴上人說 ,他們是虔誠的穆斯林,念的是古蘭經,我們念的是「人間苦難經」,菩薩所緣,緣苦眾生。他們無助時候,在祈求阿拉的祝福,但是,是慈濟給了他們希望,圓了他們的夢想。


證嚴上人開示時還提到,「愛是包含廣大,有愛才是人間幸福。他們每一個人都經過一段悲悽的人生,因為得到慈濟的愛,他們感受到幸福、溫暖。希望他們將來畢業了,也要用愛回饋社會。」


*


2014年前,慈濟人從街頭找回失學的敘利亞難民孩子,為他們成立滿納海學校,也照顧他們的家庭;辦校歷經困難,一度面臨被關閉,奇蹟式地獲得國際教育機構認證,學童將可持正式文憑到其他國家繼續升學;敘利亞籍志工說,感恩慈濟人的努力,在孩子的臉上種下笑容。


慈濟土耳其聯絡點從2014年開始投入敘利亞難民關懷,至今協助的難民達到近80萬人次,範圍遍及慈善、醫療、教育。


*


「我希望每一個人都有乾淨的水喝,有飯吃。」這是一位天主教如濟神父(Fr. Zucchi Olibrice)的願望,看似平凡,但在他服務40多年的海地貧民區,自己都沒有把握這輩子能實現這個願望。


2010年一場驚世的強震讓慈濟把愛帶到海地。2年後,慈濟與深耕當地的如濟神父結緣,為了救助貧中之貧的人們,雙方合作發放白米等物資、供應熱食,時至今日已超過8年,嘉惠了數以萬計貧民。


證嚴上人在10月19日的志工早會中讚歎海地的如濟神父,雖然信仰不同,但愛是一樣的。如濟神父負荷著一天兩萬個孩童的教育與溫飽,持續至今。除了供餐及發放,慈濟志工因不捨孩子穿著鞋底脫開的鞋子,找來善心鞋廠捐贈上萬雙鞋子給當地。


「他(如濟神父)很用心落實教育,二萬多孩子,幾個學校,他都關心供應給孩子的午餐。而且要放假,怕孩子回家沒得吃,還要發放米,讓媽媽不用擔憂這些孩子,可以在放假還是不會餓到。」


證嚴上人感恩如濟神父在當地付出,也引導孩子懂得感恩。讓這些有緣接觸到慈濟的孩子,都有機會翻轉生命的苦難。


*


「慈濟致力於造就更好的世界、更好的環境、更好的人,我們天主教也在做同樣的事!愛是高於一切的,我想上人也有同樣的想法,這也就是為什麼他會說,人人的內在都有佛性,而對我來說,則是上帝在我的內在,道理是相似的!」


「佛教徒有靈性(spiri-tuality),我想天主教徒也有,我們的內在有相似之處。」在一次訪問中談到宗教間的交流,如濟神父表示,天主教會很樂意和其他宗教攜手合作的,因為彼此之間有相似信念,也有相同的目標。而這種超越宗教、種族藩籬的愛心善行,在政局紛亂、民生凋敝的貧困國度更顯重要。


如濟神父投入充斥貧窮、飢餓、混亂的場域,但信仰堅定的他並不孤單,長路上將有更多的慈濟人陪伴,幫助他把《聖經》中救苦救難、關懷弱勢的篇章「行」出來。


*


2004年12月26日南亞海嘯造成嚴重傷亡,上百萬人無家可歸,慈濟志工深入第一線勘災,親眼目賭災區的創傷與災民的流離失所,經災後評估,慈濟以物資發放、義診、安心、安身、大愛屋等五管齊下的方式膚慰災民創痛。


依照災民需求,慈濟在印尼亞齊一共興建了四個大愛村,總數高達三千七百間大愛屋,除了舒適堅固的房屋,還有為穆斯林居民們蓋清真寺,好讓他們在精神上有更大的寄託。



*


社會的希望在孩子,而孩子的希望在教育。除了大愛村,慈濟也在南亞海嘯中為印尼援建了13所學校。


2008年1月5日,漢班托塔的「國立慈濟中學」舉行啟用典禮。這所學校的揭幕,象徵著慈濟援建以及當地學子教育品質的保證。 國立慈濟中學(Tzu Chi National School)啟用後移交政府運作,並優先錄取當地海嘯受災學生,其他申請者必須品學兼優, 並獲得原本就讀學校的核可。校長維拉蘇里亞(N. Weerasooriya)表示,南部經濟不如可倫坡,但校舍規畫已可媲美大學, 他深覺任重而道遠。


看著孩子們開心地在學校上課學習,玩樂築夢,相信一顆顆善的種子,待日後因緣成熟時,將破繭而出,綻放新希望。


*


2013年11月海燕颱風侵襲菲律賓,造成61,00多人死亡,340多萬個家庭受到影響。慈濟基金會啟動緊急援助機制,志工及醫療團隊挺進重災區,供應熱食、義診、發放,並啟動以工代賑,帶動災民打掃。並協助搭建簡易教室,以大愛援助災區,帶給當地救災與重建的希望。


慈濟在海燕風災後,也協助有一百五十年歷史的獨魯萬聖嬰教堂重建,2014年12月24日耶誕節前一天早上,上千信徒湧入聖嬰教堂參加重建後首次彌撒儀式,慈濟志工也受邀與會。萊特省大主教Archbishop John Du感謝慈濟,除了頒給感謝狀,也製作了兩個大看板,放在教堂一內一外,感恩證嚴上人及慈濟。


聖嬰教堂的歐品亞諾(Opiniano)神父也對李偉嵩說:「你知道嗎?過去我們有災難,每個宗教都只照顧自己的信徒,不會幫助其他宗教的信徒,但是你們慈濟這一次來到我們這邊,第一以工代賑,第二祝福金發放,第三來幫我們援建教堂,你們打破了宗教的隔閡,宗教家都應該學習上人的肚量,平等觀。」


*


為了表達對慈濟援建聖嬰教堂及協助海燕受災鄉親的感恩,天主教教宗方濟各於2015年1月17日在菲律賓獨魯萬舉行萬人彌撒盛典,慈濟亦受邀以貴賓身分與會,大主教大主教Archbishop John Du亦特別接見來自臺灣的代表團成員慈濟基金會人文志業發展處何日生主任,表達感恩之意。


*


慈濟防疫物資在2020年透過台灣靈醫會呂若瑟神父牽線,與印度仁愛修女會、以及印度靈醫會一同攜手合作發放物資。


但隨著疫情越來越嚴重,在教堂門口求助的人,越來越多。超過半數的修女,染上新冠肺炎,在痊癒後,又走上街頭關懷。靈醫會的神父,從今年初開始,已經橫跨六個省分,走了四千多公里,在一千多個村莊展開發放,幫助弱勢家庭。


每一天,敲開教堂的大門街頭乞討的貧民,餐風露宿,疫情失控,加速困境,對他們的磨難仁愛天主教修女,帶著來自佛教慈濟的物資,走上了街頭來領取的苦難人,不只是三餐難溫飽,連必要的口罩都是奢侈品,修女們冒著被染疫的風險,親手遞上救命的食物。


即使已經有一半的修女染病,甚至還有人因此而死亡,痊癒後,無所畏懼,走近病痛,親身膚慰受難的人。


誠摯希望透過跨越國界,跨越宗教,一同守護貧病交迫的子民,能夠安然走過,眼前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