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般若研習報告 (第五十九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9-023-0059
請掀開經本一百三十一面,第五行,從註解第三段看起。
【一切法所以有種種不同,是隨業力而異(唯識所變),業力複雜,現相亦複雜,業力純淨,現相亦純淨,絲毫不爽,此之謂空即是有。凡夫不明此理,撥無因果,取著空相,無所不為,此墮落之因也。】
這跟前面講的,這兩小段非常重要,因為它是我們修行觀照的基礎。我們對於宇宙人生一切萬相的看法,到底哪一個看法才是正確的?哪些看法是錯誤的?這兩段可以說是最真實的看法,宇宙真相確確實實如是如是。我們能夠常常記在心上,常常用這個角度來觀察一切萬法,不但能得定,心能夠安,也能夠開悟;正所謂是心安理得,道理清楚明白,心就安了。心安理得就是圓教初住以上的果位。由此可知,這兩段所說的是圓初住菩薩以上的境界。
一切法為什麼那麼複雜,種種不同?複雜的原因是念頭複雜。佛在大經上常常提示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十法界依正莊嚴,乃至於一真法界、極樂世界,都是從心想生。如果我們能夠稍稍體會得這句話的意思,我們仔細反省一下,我們的心想,從早到晚有多少個念頭?多少不同的念頭?從年初一到臘月三十,從我們出生到這一生報盡,你就想一想,多少念頭!而我們自己能夠覺察到的,實在講是非常非常粗的念頭,細的念頭我們自己不知道。愈是心清淨的人,觀察的能力愈微細,大乘經上講,八地菩薩才見到阿賴耶識的動相,就是我們講阿賴耶識的活動,他才能見到,那是極微細的念頭。念頭這麼複雜,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心想就是念頭,心想出來的萬法,它怎麼不複雜?它當然複雜。我們一個人這個念頭就無量無邊,何況這些大眾、芸芸眾生,這個念頭加起來,那還得了!經上只有用一句話來形容:不可思議!這是真話,確確實實不可思議。所以種種不同的現相,是業力變現出來的。這個地方講業力變現,就是法相宗所說的「唯識所變」,佛常常講的「從心想生」,一個意思。
業力複雜,諸位要知道,起心動念就造業,不是說我們口造、身造才算造業。造業的工具有三大類:身、語、意,身造業、語造業、念頭也造業,念頭是意業。身口造業有中斷的時候、有停止的時候,意業沒有間斷。不要以為我們在那裡靜坐,心很清淨,一念不生沒造業,微細的念頭還繼續不斷在造業。每天晚上睡覺,我們的身不造業,口也不造業,還會作夢,作夢就是意還在造業。所以意造業從來沒有中斷過,這個最可怕!業力複雜,現的相複雜。
古時候的環境,沒有我們現在複雜。我們不要講太古,太古我們也不知道,講三十年前。四、五十歲的人,我們講三十年前,他記得很清楚,三十年前的社會比現在淳樸多了。再三十年前,那個環境更淳樸、更可愛。什麼原因?因為那個時候妄想分別執著比現在人少,社會五欲六塵誘惑也少。現在妄想多,誘惑你打妄想的事情太多太多了。每天電視一打開,就是誘惑你打妄想,每天報紙這都是叫你打妄想,緣不好!三十年前也有報紙,沒有這麼多,只有一張、兩張而已;現在十幾張,妄想多了。這個社會比從前複雜,妄念多了。我們從這一方面能夠體會得到,古時候的人心比較清淨;尤其是中國人。
中國從前的人念古書,從小就教他念書,念書修什麼?念書修戒定慧。戒定慧是從小就培養,我們中國古代的小學,兒童七歲上學,主要教學的宗旨就是戒定慧。但是他沒有用佛教這個名詞,內容完全相同。教小孩要懂得規矩,要知道長幼有序,一舉一動、言語都要懂規矩,規矩就是戒。訓練他心地清淨,不要胡思亂想。用什麼方法訓練?讀書、背書,背書他就不打妄想了。書裡什麼意思不講,只教你念、只教你背,什麼意思不知道,修定!一懂意思就胡思亂想,所以不講解,只教你背誦。從七歲到十二歲,這個過程當中,把所有的經書,或者是你的父母、老師選擇古人的這些好的文章,都在這一段時間當中把它背熟。每一篇要背一百遍、兩百遍,背熟。這個功夫下得很值得,他心清淨、心定下來了。而且所背誦的東西,一生都不會忘記,八十歲、九十歲了,依然朗朗上口,不會忘記,寫文章、說話,引經據典,隨手拈來,不要去查參考書,都是從小背書來的。所以他修定,小的時候修戒修定。十三、四歲入太學,從前沒有中學,小學畢業之後完成了,就入太學,太學就是大學。大學裡面老師不是教你背誦,講解、研究、討論,就是你過去所學、所背誦的東西,在這個時候老師指導你,為你講解,帶著你研究討論,天天做這個,開智慧!老師教學的時候有沒有課本?給諸位說,沒有課本。老師從小也背熟了,學生也背熟了,所以不要用課本。講起《論語》第幾篇、第幾頁、第幾行,大家都知道,都背熟了,不要用書本的。
從前讀書樂,快樂!不像現在念書念得好辛苦。我看到現在的學生,下一生不敢作人,太苦太苦了!從前讀書樂。老師帶著學生、帶著酒菜,遊山玩水,去旅遊。旅遊三個月回來,這個課程講完了,一路玩是一路研究討論,你說那個多快樂!哪裡像現在讀書這個樣子,可怕、嚇死人!所以從前讀書真樂。我們看到古人生活、讀書,真的都是詩情畫意,的確他這個生活是有真善美,現在沒有了。現在我們所享受的是物質文明一點方便,可是付出的代價非常慘痛,人生的樂趣沒有了。人都變成機器,變成機械,這是很可悲的一個現象,我們必須要覺悟。
這就是顯示出業力之純淨跟複雜,從三十年、三十年這個階段,我們能夠體會得到。現在是愈來愈複雜,現的相當然複雜;如果業力純淨,現相就純淨。哪些相是純淨的?西方極樂世界是純淨的,《華嚴經》上講的毘盧遮那佛的華藏世界是清淨的。人家的世界為什麼清淨?所有一切生活在那個世界的眾生,想法、看法都很單純,他不複雜。像我們今天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一向專念」,一,只想一個,其他的都不想,一就純淨。每一個人都是一向專念生到西方淨土的,所以西方淨土人雖然很多很多,大家都是一向專念去的。他沒有別的念頭,只有阿彌陀佛,這就純淨。西方叫極樂世界,不複雜;複雜苦,純淨就樂了。諸位如果真正體會這個道理,你就真有智慧,你真的是開悟了。
我們學經教,我學一部經,純淨、快樂!你要是想全部《大藏經》都要學,你會累死,累死了也學不成功,分量太多了。我們中國有一套《四庫全書》,這個書在台灣出版的時候,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商務印書館的總經理給我們談《四庫全書》的分量,就是從頭到尾看一遍,其他的不能研究,看一遍。他說:假如一個人一生下來就會看,一出生就看,他的壽命很長,能夠活到一百二十歲,到一百二十歲,這部《四庫全書》還沒有看完,他已經就過世了,你就曉得這部書的分量是多少。我們今天講《大藏經》多,我們的精裝本《大藏經》一百冊,一套《四庫全書》一千五百冊,是十五套的《大藏經》,那麼多的分量。所以雜,雜就什麼成就都沒有了。諸位要曉得,真正聰明人專一,你才會有成就,你才能夠成功,不能搞雜。所以業力淨,相就淨。
絲毫不爽,絲毫不爽是總結上面兩個現相,業力複雜就現複雜的現相,業力單純就現單純的現相,因緣果報絲毫不爽,這都是把真相說出來了。雖然現相,不管現的是複雜的相、單純的相,這個相都是一剎那九百業因果報的生滅相續相,沒有例外的。諸佛淨土也如此,我們這個六道、十法界也是如此,沒有例外的。
實實在在講,當體即空,了不可得。所以佛教導我們要放下,教我們要無住,因為當體即空,了不可得,你住個什麼?你放下就對了,放下就與事實真相相應。放下是心裡面決定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把這個斷掉,清淨心現前。為什麼又要教你生心?因為他業力在變,所以教你生心,教你生善心,變現的是善境界;教你生淨心,變現的是清淨境界。這是佛教給我們要生心,不生心不行。不生心怎麼不行?不生心,你一定受業力的支配。我這一生不造業、心很清淨,過去生中有業,無量劫來不斷的在造業,那個業力會起現行,你這個定控制住,它暫時不起現行,那個定力一失掉,控制不住,馬上就起現行。這是佛在經上講得很多。佛告訴我們,生四禪天的人、生四空天的人,四禪、四空天都是靠定力往生的。天的層次不一樣,愈往上去定功愈深,也就是說,他定的時間愈長。最長的,非想非非想處天,他那個定力有八萬大劫,八萬大劫真的是很長的數字。八萬大劫到了,他的定力失掉,失掉的時候又要墮落下來,那個墮得很慘,大乘經上講,一般都是墮到阿鼻地獄。為什麼他造這麼重的罪?他因為毀謗三寶。因為他自己不知道,以為生到四禪天、四空天就已經證得大涅槃,不生不滅了;到了那個時候他定失掉,又要墮落了,於是他就懷疑,十方諸佛所說的話是假的不是真的,「我已經證得大涅槃,為什麼我還要墮落?」所以他就毀謗三寶,毀謗三寶的罪業墮阿鼻地獄。我們世間人常講,爬得高摔得重,也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事實真相不可以不明瞭,明瞭之後我們就不至於發生誤會,才能走出一條正道。四禪、四空天是歧路,不是正道,路走錯了。我們曉得,真的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空即是有,有即是空。前面一段講,有即是空,都是假相;空即是有,都是從自性當中變現出來的境界。凡夫不明此理,理不懂,事實真相是一無所知,於是他迷惑。迷惑還不要緊,特別固執自己的成見,因緣果報沒看到,沒有看到不相信。你給他講:你造罪業會墮地獄。地獄在哪裡?你看見了?縱然我說我看見了,他還是不相信,你看見,我沒有看見。還是不相信,要他自己看見他才相信,別人看見告訴他,他都不能接受,他不相信。這樣的人沒救了,這叫撥無因果,不相信因果報應。你給他講西方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真的?你相信阿彌陀佛?因果報應是真的,你相信?遇到這樣的人,這就是佛經上講的一闡提,沒善根,講不通。碰到這種人那有什麼法子?我們只有合掌阿彌陀佛,你高興怎麼辦你就怎麼辦,我們幫不上忙。不但我幫不上忙,諸佛菩薩來也幫不上忙,你不相信!這些不相信因果報應的人,取著空相。這個空相是什麼?認為人死了就死了,一切都沒有了。哪裡有什麼輪迴,哪裡有什麼報應?死了一切都完了。於是他這一生可以無所不為,想幹什麼就幹什麼,這是他墮落的原因。到以後他見到地獄,見到輪迴,那個時候後悔來不及。
由此可知,真正有佛緣的人,能夠聞到佛法,能相信、能接受,這佛在經上講的,如果沒有善根福德,不行!要是相信淨土,那是很深厚的善根福德。善根福德少了還不行,我們在《無量壽經》上看到,阿闍王子過去曾經供養四百億佛,那樣的善根還不行,還是差了一截。過去生中曾經供養四百億佛,不少了,這樣的善根福德還不能相信西方極樂世界,不能發願往生。我們自己想想,我們聽到了,真的相信、真發願,那你就應該自己恭喜自己,你的善根福德超過阿闍王子很多。
【業從何起】
這幾段都很重要。
【起於心之有念也】
我們學佛的人,大概都比較聰明一點,都有一點警覺心,不學佛的人不知道,一生真的是懵懵懂懂、糊裡糊塗。學佛的人,不管他懂多少,「我業障很重!要想法子消業障」。他還知道消業障,不管業障消得了、消不了,他總有個念頭要消業障。消業障先要曉得業障是什麼,如果業障是什麼都不曉得,你從哪裡消起?先要認識業障,然後才有辦法把它消除。這個地方說明白了,業障就是念頭,善的念頭就是善業,惡的念頭就是惡業。善惡的標準是什麼,這要搞清楚,如果不搞清楚,許許多多人把惡業當作善業,不知道自己造惡業。佛法當中的標準,前面曾經說過一句:捨己為人。這個念頭只為一切眾生得好處,而沒有為自己,這個念頭是善念,這是善業;如果起了一個念頭,只為自己得利益,沒有想到一切眾生,這個念頭就是惡業。佛法的標準在此地。我們起個念頭,利益自己也利益眾生,怎麼樣?這個念頭是善惡交雜,不是純善,也不是純惡,果報要看將來哪一個力量強,先去受報,這個不定的。善念是一定得善果,惡念是一定要受惡報;善惡混雜不定的,要看後來的緣。由此可知,起心動念關係太大了。
佛在大乘法裡面教導我們,一心一意專念阿彌陀佛,一心一意專勸一切眾生念阿彌陀佛,這個業是純善。一心一意求生淨土,對這個世間決定沒有貪戀,你就一點惡業都沒有。在這個世間,隨緣度日就好。我的生活富裕,富裕是你前生修的財布施多。這一生的生活富裕,你就過富裕的生活,這個富裕不放在心上。如果這一生生活貧賤,日子過得很苦,生活條件很差,也不需要追求,也無需要改善,早一點求往生,你的心是定的。如果我的生活很清苦,看到別人過得很舒服,想跟人家比一比,想方法來改善自己生活。你們諸位想想,他有沒有意思離開六道輪迴?沒有意思;還是留戀六道輪迴,因為他還想改善他的生活,他並不想往生極樂世界,這樣的人求往生難!這些道理不但佛教導我們,儒家也教我們,素富貴安於富貴,素貧賤安於貧賤,心都是安的。他心為什麼安?道理明白,事實真相明白,所以他心很安定。他沒有一切的欲望,沒有一切的追求,安裡面就有樂。我們中國諺語常說,知足常樂。他很貧賤,他知足,他快樂。雖然是世間富貴人家,他不知足,不知足他的日子過得很辛苦。世間什麼人最苦?不知足的人最苦。什麼人最快樂?知足的人最快樂。
我以前受戒的時候,得戒和尚是道源老法師,跟我們講了個故事。就是在江蘇常州這一帶,他們小時候作小和尚親眼看到的這樁事情。有一個要飯的,他的生活快樂。出去討飯,每天遊山玩水,晚上隨便找個破地方睡一下。他的兒子做生意發了大財,他的親戚朋友都罵他:你發這麼大的財,你的父親在外面討飯,你曉不曉得?這兒子沒有面子,就派了好多人到處去找,好不容易把父親找回來了。找回來,給他洗了澡,換了新衣服,在家裡當老太爺供養,養了不到一個月,老先生偷偷的又跑掉,又去討飯去了。人家問他:為什麼?快樂!天天在家裡好像關在監牢獄,我一天到晚遊山玩水多自在,無憂無慮,心裡沒有牽掛。高人!這是真正的高人。什麼都沒有,要吃飯的時候討一餐飯吃,哪裡都可以睡覺,身上一無所有,遊山玩水又不怕強盜,什麼都不怕,這多自在!他那個生活快樂悠遊,別人沒有辦法能體會到的。這個人是知足常樂,他是世間最快樂的人。在家裡享福的老太爺不如他,比他差遠了。所以我們要懂得,明理,我們心就安了,什麼都不求了,一切都隨緣,隨緣就自在,何必要打妄想!
【念與業時時變異】
念是造作,造作的結果就是業,我們前念跟後念不一樣,真的這個念頭剎那剎那在變化,有時候的變化非常之大。這就是講妄想、妄念。
【惟此同具之靈性,則從來不變不異,為一切法之本體。】
靈性就是真如本性,妄念千變萬化,無量無邊的變化,但是真如本性從來沒變過。佛法的修學,佛菩薩對我們的教導,教我們什麼?教我們要明心見性,要在無量無邊變化裡面去找一個不變的,把那個不變的東西找出來。依循不變,這就是佛,就是菩薩。佛菩薩用的心,是用那個不變的心、不異的心,他們用這個心。我們凡夫用的心,是一天到晚在變化的,這個心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是不變的,我們是用妄心。真心是一切萬法的本體,不但六道、十法界是依真心變現出來的,諸佛菩薩的淨土、一真法界也是心性變現出來的,它是一切法的本體。
【有體必有用】
所以妄心斷盡,真性完全現前,現出來的就是佛的淨土。有體一定會有用,有用一定會現相,所現的是一真法界,所現的是極樂世界。
【相雖幻有,而從來不斷。】
諸位要知道,相是決定不會斷的,我們現在這個妄想也不斷,它會變。相會變不會斷,這個道理你要懂,它剎那剎那不住的在變,從來沒有斷過。如果斷了,那真如本性不就斷掉了,哪有這種道理?沒這個道理的。古德的比喻比得好,所謂以金作器,器器皆金。譬如我們用黃金做個佛像,佛像不喜歡了,我塑一個觀音菩薩像,黃金還是那個,並沒有斷,相改了。我把佛像融化,再做一尊觀音菩薩像,相變了,性沒變,金沒有變,金是一定有相的。因為這個相剎那剎那在變,因此我們起心動念關係就太大了;你日常生活當中起什麼心,動什麼念。因為這個相都是幻有,而且從來不斷。所以,
【不應著有,也不應著空。】
空有兩邊都不能執著。所有的現相假有,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你不能執著有;但是那個相不斷,假相不斷,它千變萬化,所以你也不能著空。你著有錯了,著空也錯了。這是佛教給我們,空有兩邊都不執著,就對了。
【既知相由業轉,業作於心。】
這兩句把道理說出來了,真的是宇宙萬有的道理,這從大的來說。如果從小的來講,我們一個人一生的命運,你這一生是好命還是不好的命,這兩句話講得很清楚,講得很明白。明白這兩句話,你就會主宰你自己的命運,可以改造你的命運;改造命運不難。相是色相。色相,我這個身體,我的身體不好,我的身體多病,我的身體不夠圓滿,很多人想改,用什麼方法改?到美容院裡面去改,到外科手術整形裡面去改,愈改愈糟糕!那個副作用太大,改了以後再出來看,那真的是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太可怕了!他不懂道理,從心上改。你的心善,你的相貌就善良;心慈悲,相貌就圓滿,從這個地方改。不需要找美容整形,用不著找它,那個害死人。從心上去改,這個一定要曉得,業作於心。衰老了,老苦,連衰老都可以返老還童,可以能夠回過來,只要你會改。你為什麼會老?心老了,天天想:我老了,七十、八十、九十了,老了!他一天到晚在想老,就老得很快。如果你能夠把老給忘掉,你的念頭都是年輕人的念頭,你馬上就回過頭來,身體都回過頭來了,身子也靈活,這是相、色相。要懂得從心想生,看你怎麼個想法,它就怎麼個變法。常常想佛,常常想菩薩,想上幾年,相貌就變成佛菩薩,相隨心轉。相貌會變,會變成佛菩薩,變得很圓滿,讓人家看到你都歡喜你、都尊重你,它會變。多想想好的,不要想壞的。多看看佛菩薩,照佛菩薩那個模樣來造自己,來塑造自己,這是聰明人,這是真正有智慧的人,要從心地上下功夫。
實在講心是主宰,心很重要。在事相上,那只是小小的補助而已。事相上,現在上了年歲的人,四、五十歲的人,知道要注重身體、保養身體,要進補,每天要練氣功、要去打拳,搞這些鍛鍊身體,身體也未必好到哪裡,不見得!我們學佛的人拜佛,拜佛對於鍛鍊身體非常好,但是也是輔助。真正主要的是鍊心,那才是真正重要。我在初學的時候,沒有出家以前,作居士的時候,跟懺雲法師住茅蓬。現在在台灣,高雄元亨寺的老和尚,菩妙老和尚,跟我們一起住茅蓬,我們那個時候就在一塊,這個老和尚我們交情很深。那個時候我每天早晨三點鐘就起來,每天晚上九點鐘睡覺、三點鐘起床,住在山上。那個時候的山是荒山沒人住,不像現在,現在景觀完全破壞了。早晨起來做早課,早課完了,我要做早飯,要燒早飯。懺雲法師飲食很講究的,早晨要吃豆漿稀飯。我們早晨起來要磨豆漿,豆漿裡面摻花生米,那個稀飯很香、很好吃,早餐自己做。做完以後,把早飯煮好了,還有一段空間拜佛。我早晨拜三百拜,我拜的速度很快,大概要一個小時多一點點,拜三百拜。我中午拜二百拜,晚上拜三百拜,每天規定是拜八百拜佛。我拜了五個半月,拜了十幾萬拜。以後,出家之後就教學,就忙著講經,這些事相上修行就很少了。最近差不多二十年來,我就沒有拜過佛,只有講經的時候在旁邊拜三拜,講完再拜三拜,沒有再拜了,什麼運動都沒有。我在美國講經,遇到中國練功的人,在舊金山講經遇到這些人,他們來聽。聽完之後,聽眾告訴我,他說:法師,中國來的這些有功夫的人,他們在底下說你的功夫是高段的,你是怎麼練的?問我怎麼練的?我笑笑說:我什麼也沒有練,怎麼是高段的?但是他說那個高段的,也應該有道理,我們懂得。我們練的是清淨心,我們是從根本上練,他練那個是在枝葉上練,不一樣!所以心清淨,身清淨,一切病不生,不會衰老,心要緊!
善導大師在《觀無量壽佛經》註解裡面講,一切皆是心在作主宰,這個意思給我們重複說了很多遍。這個地方就說得很有道理,相由業轉,業作於心。心要清淨、心要平等、心要善良、心要慈悲,念念想一切眾生,把「我」忘掉了。你要說老,老總得有個人去老,我老了;「我」沒有了誰老了?佛菩薩為什麼不老?因為他沒有我,有我才會老,沒有我就不老了。有我,才會生病;沒有我,病誰生?你們哪一個人執著有我的,你們就要生病;如果「我」不要了、沒有了,決定不會生病,決定不會衰老;而且死也沒有了,有我,我才會死,我沒有了,誰死?生老病死統統沒有了。《金剛經》上教給我們,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然後你去問誰老、誰病、誰死?統統沒有了。這才叫解脫,才叫得大自在!
【則知一念之因雖微,其關係卻是極大。學人應於起心動念時,觀照用功也。】
這也是真正修學重要的指導的原則。一念,雖然微不足道;一般人沒有重視念頭,殊不知念頭關係太大了,它能改變你的身心,改變你的生活狀況。這個道理,這個事實,只有佛菩薩看得非常清楚。會用功的人在哪裡用功?在起心動念。宗門裡常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念頭要轉得快,念起不怕,起來馬上就轉掉。把自私的念頭轉成大公無私,把一切虛妄的念頭統統轉成阿彌陀佛,這樣就好。所貴的是轉得快,這就是轉識成智,你就會用功了,會用功的人就是轉念頭。
【應知相即非相,生即非生。】
這兩句完全講的是事實真相。相為什麼是非相?非相是空,相是有,有即是空。因為所有一切現相,只不過是剎那九百生滅的相續相而已,確確實實不可得,不要誤認為有所得,你錯了。一切法俱不可得,你要認清楚事實真相。生即非生,非生是無生,生就是無生,因為它速度太快了,一秒鐘有兩個十萬八千次生滅,我們這個念頭來不及,你一個念頭想到生,生早滅掉了,早就沒有了。所以一定要知道事實真相,知道事實真相,你才曉得佛講的話有道理,佛說得對。空有兩邊不執著,一切法不放在心上,境界現前,若無其事,心永遠是平靜的,永遠是安樂的。
【如是空有雙離,兩邊不住,以行六度萬行,乃能利益一切眾生。】
這裡面決定沒有利益自己,一生的生活隨緣度日,真正是幸福快樂無比。世間人之苦,我們應該體會得到,苦的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憂慮、牽掛,苦的是這些。而這些東西是什麼?是一場空,當體即空,了不可得。所以你想想看,那個苦多冤枉!因此佛在經上常講這一切眾生是可憐憫者,你真可憐!假如真的有苦,你吃苦,不能說是你可憐,這個話就說得太過分了。他根本沒有苦,他在打妄想自找苦吃,他不苦,這是事實,哪來的苦!都是迷惑,都是把事實真相看錯了,產生一個錯誤的觀念,在這裡面虛妄的去承受,這才叫真正可憐。能夠明白事實真相,則修六度萬行是利益眾生。六度萬行對眾生有什麼利益?喚醒眾生的迷惑。不但佛菩薩講經說法是喚醒,佛菩薩在生活當中,一舉一動、一言一笑都是喚醒眾生,所以示現在這個世間,給一切眾生做覺悟的榜樣。釋迦牟尼佛在生活當中,須菩提尊者覺悟了,看出來了,讚歎希有世尊。佛表現什麼希有?到舍衛大城托缽,著衣持缽。在平常人看,這有什麼希奇?一點也不希奇。會看的人懂得,他自在、他快樂、他幸福。他的人生充滿了真實的智慧,怎麼不希有?我們這個世間無論做多大的官、發多大的財,他不快樂、不幸福,他苦惱無邊,那就不希奇了。遇到個人真的幸福快樂,他沒有憂慮、沒有牽掛、沒有苦惱,他什麼都沒有,這才真希奇!佛菩薩示現在世間,表現的是這一套。所以會看的人看出來,驚訝!讚歎希有!這就是利益一切眾生。
說到以行六度萬行,就是示現在世間,他全部的生活活動。佛教的術語叫以行六度萬行,都是給眾生做榜樣的,都是啟發眾生令眾生覺悟的。也許我們要問:許許多多眾生看到他那個樣子,沒覺悟!那也能得利益嗎?能!覺悟哪有那麼快?哪有一表演,他就覺悟了?那不是普通人。好像講經,兩個小時講了,你就開悟,你就證果,那不是普通人。這叫薰習,佛菩薩不斷的示現,生生世世的示現,慢慢來薰習。時間久了,薰習力量就產生。我們中國古人衣服有香氣叫薰香。現在科技進步,香水噴一噴馬上就香了,快得很。從前這個薰香,燒的這好香,衣服放在那裡去薰,大概要薰兩、三天的時間,這個衣服穿出去可以保持好幾個小時香氣不散。佛經上常講薰習,佛菩薩示現,雖然你天天跟他接觸、看到他,沒有開悟,但是你受到薰習了。生生世世不斷的薰習,總有一天你會覺悟。那個覺悟不是偶然的,可見得佛菩薩所示現的沒有白費。佛法裡面講,對於一切眾生有近因,近因是他馬上成就了;有種遠因,來生來世,甚至於到無量劫以後世。你看看佛菩薩的心,他有恆心、有長遠心、有耐心,他並不急著趕快去成就,他不急著;凡夫心很急躁,希望趕快就成就。殊不知欲速則不達,沒那個道理的,一定要時節因緣成熟,而時節因緣必須是長時間的培養。世間往往有些大功大業,不能在自己一生完成。諸位讀歷史,你就曉得。古聖先王,他的理想、他的願望,他真正在做,但是他看不到成果,他知道他傳到底下一代,再傳一代,這個成果現前了,他曉得。一個理想不一定自己能看到,希望能傳遞到底下一代、再傳一代,能夠實現,那都是對於眾生有很大的利益。這就是我們所謂歷史的眼光、歷史的任務。特別是在佛法的承傳弘揚方面,一定要有遠大的眼光。請看末後這一行,
【修二邊雙離之因,證寂照同時之果,是為究竟之利益。】
這個利益大。愈是大,時間愈長,這是一定的道理,對眾生愈有深遠的利益。古人有很多用心,的確不是我們粗心大意的人所能夠了解的。我年輕的時候喜歡讀歷史,最初我對歷史上有一樁事情很疑惑,放在心上很長的一段時期,得不到答案。那就是歷史上有《隱逸傳》,我不懂,這些隱士、隱居的人,雖然這些人有學問、有道德,他也有能力,但是從來沒有替社會做一樁事情,好像並沒有真正利益國家民族,為什麼歷史上要給他寫傳記留傳到後世?這個我很迷惑!歷史上留名都是對國家民族有貢獻的人,這才留到後世。這些人沒貢獻,一天到晚作詩、作文章、喝酒、遊山玩水,他都搞這個,也給他做成傳記。我那時候很不服,後來學了佛才曉得,真的要給他立傳,他對於國家民族的貢獻很偉大。他教人是什麼?他不是沒有本事,不是不能跟人家爭,他有道德、有學問、有才幹,他所表現的,教給我們世間人,「於世無求,於人無爭」,他不是口說,他做出來表演給我們看。他不是沒有能力求,不是沒有能力爭。有這個能力,不爭、不求,隱士。對於國家長治久安有很深遠的影響,這個給他立傳很有道理!這是像佛陀一樣以身教,表演出來給你們看,人人都能夠「於世無求,於人無爭」,天下不就太平了嗎?今天天下為什麼這麼亂?喜歡競爭的人太多,喜歡追求的人太多,所以天下就大亂。如果人人都能夠不爭不求,天下太平。有很多人說:不行,現在這個年頭要是不打拼,活不了!我跟人家不打拼,我活得滿好!我活得比他好,比他自在!我也沒有求,也沒有爭,日子不是一樣好過嗎?他要真的不求不爭,保證他死不了。都是妄念在作祟,完全是錯誤的觀念在支配著。自己一生苦惱,也把社會擾亂,帶給眾生苦難,沒有利益眾生。
「二邊雙離」,要修這個。二邊,包括的範圍非常之廣,空有兩邊是講綱領,細說就太多太多了。真假是兩邊、邪正是兩邊、是非是兩邊、善惡是兩邊、利害是兩邊、人我是兩邊,統統離開,那個心多清淨!大家讀這個經,修二邊,空有兩邊,你執著這個,其他的你都做錯了,那你沒有體會到經的意思。二邊,就是我們現在科學家所講的相對論,相對的兩邊。兩邊都捨,你的心真正清淨。寂是清淨心,照是智慧心,你的心裡清淨而充滿智慧。寂照同時,清淨心、智慧心同時顯現,得這個果報,這才是真實究竟的利益。不但對自己有利益,對一切眾生當然有利益。你知道用什麼方法照顧一切眾生,知道用什麼方法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我們今天有這個心、有這個願,沒有能力,真的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力不足就是我們寂照功夫不夠,所以力量達不到。
【發大心者,如是空有雙離,以行布施。】
《金剛經》上所說的這些布施,意思都要很清楚、很明瞭。布施就是我們一生全部的生活行為,一切一切都要貢獻給一切眾生,都要貢獻給社會大眾,決沒有一絲毫為自己。像前面我說的,穿衣吃飯都是為眾生,都不是為自己。這是《金剛經》上所講離相布施的真正意思。
【布施此空有雙離之妙法。則自他皆得離相見性,斷念證體,同歸性海。其利益之大,不可思議。】
所以大家看布施,因為平常在佛教裡面,對於這些法相名詞似是而非的好像懂得一點。什麼叫布施?到這個寺廟來捐一點錢叫布施;看到別人很可憐,乞丐給他一點錢,這叫布施。意思都錯會了,不是這個意思。這樣的布施,你怎麼能夠離相見性?你怎麼能夠自利利他?不可能的。布施是講我們整個的生活行為,都要能夠捨己為人,這叫布施;這樣才能夠離相,我們這樣修久了,自自然然四相就沒有了。四相不必要離,不必要破,久而久之化掉了。前面所謂,大乘法之妙,大而化之。我們起心動念,想到虛空、想到法界、想一切眾生,不想自己,把自己忘掉了。這個方法比小乘、比權教高明太多。四相離了就見性,妄念斷了就證體,同歸性海。自他不二、生佛不二、性相不二,這是同歸性海的現象。利益之大,不可思議!
【一切眾生,一切諸相,有種種義。】
這裡給我們解釋,一定要清楚、要明瞭。如果把意思錯會,你平常用功當然不得力。這個地方簡單說四個,這四個當然都是歸納。
【第一、相者,相狀。謂有生之類之相狀。不但指外形,兼指內心狀況。種種生類,色心相狀,差別不一,故曰種種。】
這是我們不難體會到。六道裡面,天人我們見不到,餓鬼、地獄我們也見不到,但是人與畜生我們見到了。人跟畜生,我們今天講的動物,在這個地球上各種動物數量就很大很大。現在科學家已經知道的,總是千百萬種,還有不知道的,還有沒有發現的,那個數量不會比已經知道的少。這是講色心狀況,差別不一。
【如是一切諸相,俗眼觀之,宛然現有。】
我們看到,都在眼前,都真的有,我們凡夫所見的,凡夫執著的,這統統有。
【道眼觀之】
佛菩薩們看,跟我們的看法不一樣。
【除五蘊變現外,實無可得。】
再多的種類,無量無邊的種類,總不外乎色受想行識,包括他的外形跟心理活動,這五個字全都包括了。人家看得透徹,看得徹底、看得究竟。
【經言:當下即空,生而無生。故曰一切諸相,即是非相。】
這才是把事實真相真正看出來。我們是迷在真相裡面,佛菩薩是對真相徹底通達明瞭,他不迷惑。迷是凡夫,覺是佛菩薩。迷悟不二,為什麼說迷悟不二?迷的是事實真相,悟的也是事實真相,事實真相裡面沒有迷悟,迷悟在人。經上這些說法,說:
【此明生空之義】
生空,就是我們講的動物,動物的生態,當體即空,了不可得。
【五蘊本身,亦眾緣和合,亦本非實。】
五蘊真有嗎?沒有,五蘊也是假的,也是緣生之法。佛法裡面講五蘊,現代的科學家們:
【今人謂之分子、原子、電子、粒子、波動】
現在科學裡面講這些。這些說法,跟佛法裡面所講的因緣生法、五蘊皆空、當體即空,意思非常接近。前一代的科學家,還以為有物質存在;他們分析到原子、電子、粒子,還以為有物質存在。現代的科學家,科學的儀器進步,粒子還可以分,分到最後發現是波動的現象。於是肯定了沒有物質的存在,這是近代科學家才證實,沒有物質存在。物質現象是怎麼來的?波動的現象。這跟我們佛法講的又接近一層,佛法講宇宙萬有的來源,是講「無明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無明就是波動。所以無明是動相,不是靜相。用什麼方法破無明?用定功。因為它是動相,靜就把動破掉了。佛法的修學,講求禪定。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換句話說,就是所用方法手段亦無量無邊,亦八萬四千;這些方法手段,只為一個目標,就是定,統統是修定。所以大家千萬不要以為,禪宗是修定,別的就不修定,你都錯了。不是修定的就不是佛法,凡是修定的統統是佛法,修定的方法手段不一樣。我們淨土宗用念佛的方法修定,我們念這句阿彌陀佛是修定,我們得到的結果是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禪定。使用的名詞不相同,方法不相同,我們的方向相同,目標是相同的。這就是佛家常說的「法門無量,殊途同歸」,就是這個道理。發現是波動,這的確是很了不起的發現。
【當體即空】
這是一句總結。哪有物質的存在?萬法因緣生,無量的因緣,所生的現相是剎那生滅的連續相,所以當體即空。
【故曰一切眾生,則非眾生。】
佛在《金剛經》上講這句話的意思,我們才真正懂得。眾生不過是假名幻相而已,實在了不可得。
【此明法空之義】
法是萬法;前面「生」是講有情眾生,「法」是講無情眾生。有情跟無情都是當體即空,都是了不可得。
【明生空,所以破我執、離我相。明法空,所以破法執、離法相。】
兩邊不著。你要不是真正透徹明瞭,不著就是我們常講放下,你為什麼放不下?你對於道理、事實真相沒有透徹,沒有透徹就是你沒看破,沒看破叫你放下,那個太勉強,那個放下好難過。真正搞透徹、搞明白了,自自然然放下,放得很舒服、很自在。這一放下,得真正的安樂,自然就不一樣了。所以是放下不難,看破難。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講經四十九年,何以故?無非是幫助我們看破而已。至於講放下,一念放下,念佛人一念放下就往生了。所以往生有什麼難處?現在放下,現在就走了,什麼時候放下,什麼時候就走了,容易得很!難在哪裡?這裡頭的道理、事實真相真難懂。因為你不懂,所以才放不下。為什麼放不下?以為這是真的,我這個身體是真的,我這個產業是真的,我那些美金鈔票是真的,都不是假的。執著在這個地方,放不下!不知道這些東西當體即空,了不可得,不曉得!所以釋迦牟尼佛苦口婆心講了四十九年,講了四十九年我們還是沒聽懂,還是沒看破,還是不肯放下。《地藏經》上講,眾生難度,閻浮提眾生剛強難化。我們再看底下這一小段:
【生空、法空、空空】
生空是有情眾生空了,這裡頭的意思要體會,有情眾生是我自己,就是我空了;能得、能執著、能想像的空了,沒有了。法空是我們所執著的、所想得到的,也是空的。能空跟所空都不可得,你還打什麼妄想?你還何必在這些假相裡頭斤斤計較?所以你真的看破、真的放下,一切都不計較了。你要是碰到一個人,他今天把你的錢騙去了,或者偷去了,你會很歡喜,若無其事,沒事!你一點也不會憂愁苦惱,若無其事!你今天得到什麼東西,也若無其事,心不會被外面境界轉了。為什麼?得到的,空的;丟掉了,也是空的。得無所得,捨無所捨,沒有得失,這才是事實真相。連「空」都不執著,我空、法空都不執著,空也沒有了,這叫三空。
【具此三空之正智,名金剛般若也。】
說到這個地方,我們可以講,世尊在這個經上屢次勸導我們,要「受持讀誦,為人演說」,這叫受持《金剛經》,我空、法空、空空,才是受持《金剛經》,這不容易!不是說受持《金剛經》,每天早晨念一遍,晚上念一遍,我每天受持兩部《金剛經》,你完全著了相!我能受持,《金剛經》是法,是我所受持;我也未空,法也未空,這叫受持《金剛經》嗎?可是這樣誤會的人的確很多很多。這個就是他受持《金剛經》,前面也念開經偈「願解如來真實義」;你今天把這事實真相搞清楚,才知道他是誤解如來真實義,他不是願解,得改一個字,誤解如來真實義,錯解如來真實義,全都搞錯了。
【通達眾生非眾生,則知眾生性本空寂同佛。】
眾生包括我們自己,我們自己的心性空寂,跟諸佛如來無二無別。一切眾生的心性,也跟諸佛如來一樣,沒有兩樣!
【故誓願普度一切入無餘涅槃,而無眾生難度之想。】
這是學佛的人一定要發願,沒有願,人就沒有志氣,人沒有前途了,所以願是行的動力。你看世間人,我們在大都會裡面,看到這些經商的、這些做生意的人,真的拼命,不眠不休。他們飲食不正常,不像我們到鐘點吃飯,好多做生意的人,中午兩、三點鐘才吃飯,晚上八、九點鐘才吃飯,有的還要工作到夜晚一、兩點鐘。這樣認真在拼命、在努力,他為什麼過得那麼辛苦?什麼力量推動他?賺錢!鈔票的力量很大,推動他在幹,他不怕辛苦。諸佛菩薩在盡虛空遍法界普度眾生,也是沒有休息,什麼力量在推動他?他又不要錢,又不要名,又不要利,什麼力量在推動?這樣不眠不休,比做生意的人幹得還要辛苦、還要認真、還要努力,什麼力量?四弘誓願。為什麼?要度眾生,看到眾生太苦,迷得太深,要救度這些眾生,他哪有時間休息!他怎麼能不認真?我要不認真、不努力,眾生就多受一點苦,我早一天成功,眾生就少受一天苦;他是這樣的大悲心。這個力量比世間名利的力量,不曉得偉大到多少倍!
我們今天不肯認真努力,什麼原因?沒有悲心。眾生苦,他活該,他苦他的,與我不相干。嘴巴說度眾生,我還沒有成就,我還不能度,自己又不發憤、又不用功、又不想早一天成就,這個發的願就不是真的願。真正誓願,看到眾生苦就像自己受苦一樣,看到眾生受苦,就像自己父母家親眷屬在受苦。我們總希望他的苦能少受一天,自己怎麼能不發憤,怎麼能不用功?自己不認真努力修行,不認真努力弘法利生,怎麼對得起眾生,怎麼對得起佛陀,怎麼對得起自己?能夠覺悟到這一點,覺悟到這一層,自自然然你就會勇猛精進,你會認真努力。
古德教給我們,就是諦閑老法師教給他徒弟的,這些話我們最近印的《念佛論》已經附在後面了。倓虛老法師在香港佛七的開示,我得到這個錄音帶,已經把它寫成文字,印在《念佛論》後面。他教他念佛往生的那個徒弟鍋漏匠,我覺得他的方法好,我就採取他的方法。他這個方法就是教你用功,你念佛也好,你研究教也好,無論用什麼功夫都好,累了就休息,不要勉強,休息好了馬上再幹。這個好!累了就休息一下,精神恢復馬上再幹,這個身體能夠支持,不會累壞。我們用這個方法,真的能長養善根,也能夠增長自己的智慧體力,專心去幹。
誓願太重要了,是我們真正的動力。誓願弘深之人,就是乘願再來。乘願再來,不一定是到西方極樂世界再回頭,用不著!今天我們自己的願力超過業力,就乘願再來。你的願力要是超過不了你的業力,你這一生受你的業力支配。如果你發的是大誓願、真實誓願,這個誓願超過業力了,一超過,現在就是乘願再來。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功夫的人也能看出來,看出來你已經轉變了。我們從相上講,相貌轉變了,體質轉變了,精神轉變了,你的想法、看法統統轉變了,這從形相上、跡象上看出來你轉變了。骨子裡頭,業力轉變了,業力變成願力,不必換個身體就乘願再來了。我們要懂這個道理,要懂這個事實真相。願力再來的身就得自在,決定不受業力輪迴,不受業力的主宰,所以你得到的是真實的幸福、自在、美滿。佛家不是講空話的,決定可以得到,它有理論、它有事實、有方法、有效果。
這樣度一切眾生入無餘涅槃,而無眾生難度之想。說眾生好難度,那個難是什麼?你自己沒有能夠轉過來;真正轉過來,眾生就不難度。但是度眾生要緣,諸佛菩薩誓願弘深,眾生沒有緣;沒有緣就是眾生不肯接受,佛不度無緣的眾生。佛所度的有緣,有緣是他肯相信、肯接受,這就得度。佛法在世間沒有緣,沒有緣的原因在哪裡?這些有勢力的人、有財富的人,不幫助佛法,幫助其他的外道,不幫助佛法,所以佛法裡頭面缺乏弘法的資財。今天是資財缺乏,人才更缺乏,這是佛法之衰。這是眾生沒有緣,不是佛菩薩不慈悲,眾生沒有緣。
【且度盡眾生,亦無眾生得度之想。】
前面經文所說,「滅度無量無邊眾生,而實無眾生得滅度者」,為什麼實無眾生得滅度者?因為自他俱不可得,知道一切現相是當體即空,了不可得。事要不要做?要做。做這些事是生心;了不可得,心裡若無其事,是無住;完全與《金剛經》上的綱領「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完全相應,換句話說,圓圓滿滿的做到,這才是真正受持《金剛般若波羅蜜》,真的受持。
【何以故,眾本無眾,生本無生故。如此,方是為利益一切眾生發心之菩薩。】
佛在金剛般若會上所承認的,菩薩離四相;若沒有離四相,你自己認為是菩薩,佛不承認。「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佛不承認。不要以為你受了菩薩戒,回來,「我是菩薩了,我受了菩薩戒,我已經當了菩薩」;諸佛不承認你是菩薩。諸佛承認什麼人是菩薩?那個人還沒有受過菩薩戒,不要說菩薩戒沒受,三皈依都沒受,但是人家四相已經沒有了,佛承認這個人真的是菩薩。所以諸位要曉得,修行要重實質,不在形相、不在外表,外表不重要,實質重要。今天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