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7】我們為什麼必須從空出假,借相修真?
【288】淨土宗也要帶空觀,你們知道為什麼嗎?
【289】空假中三觀與一心三觀一樣嗎?
【290】空觀智慧要到什麼程度才可以有把握往生?
【291】空、假、中,是否有禪定力,才能往下修?
【292】自性執跟一念心性的差別在哪裡?
【293】為什麼臨終時的顛倒妄想必須從「不取」下手?它與從「不受」下手,有何差別?
【294】你要用第六意識的願力來帶動第八識,隨念往生!
.
卷三十
【286】學佛之人如何把空、假、中三觀運用於日常生活當中?
我們接著看第四道題目。
【學員提問】請問師父,我們學佛之人如何把空、假、中三觀運用於 日常生活當中?
【師父答疑】大乘佛法把所有的智慧,尤其天台宗把所有的智慧分成 空、假、中三觀。在日常生活的操作當中,我們遇到一件事情要抉擇、要判斷的時候,它是先修空觀的,就是離相清淨。
按照天台的思想就是說,遇到事情,你的心不能去在乎那個相狀。因為你一旦執著相狀,相狀會生滅,會變化,會牽動你的情緒,你就會愛憎 取捨,你就很難處理了。因為你動了情緒,就會牽動業力,這個問題就很 複雜了,就沒法子處理了。
所以,按照天台的思想,一開始先不能處理,先把相狀撥開來。「因緣 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不管這個相狀對你多重要,先把這個相狀撥開來, 看到它背後的空性,它是沒有自性的,本來就沒有,這個很關鍵!讓你自 己先保持心平氣和,否則你會落入一種情緒跟業力的惡性循環。
因為我們過去的業力創造今生的果報,這個果報你一執著,就住在相狀,這個果報是前生業力創造的,你一接觸又帶動新的業力。人生為什麼沒完沒了?就是你一開始就直接接觸相狀,那就慘了,成敗就在這裡。
先把相狀撥開來,先不要管相狀,不管你多討厭它,不管你多喜歡它,先看相狀後面的空性,「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這時你看到這個東西本來就沒有,好!你有資格來面對這個相狀了,這才有資格叫做「從空出假,借相修心」。你要看到這個相狀,到底它的作用怎麼樣。淨土宗也是一樣,比方說,你看娑婆世界和極樂世界,一開始也是站在本來就沒有娑婆世界,本來就沒有極樂世界的角度來面對往生,從假入空——本來就沒有。
但是,從空出假,有如夢如幻的娑婆世界,有如夢如幻的極樂世界。這個時候你要思惟,雖然如夢如幻,但蕅益大師說:娑婆世界,是惡夢者 也,是添夢者也;極樂世界是好夢者也,是醒夢者也。同樣是夢境,有 苦迫、輪迴與安樂、解脫的差別,作用不同。
一個是美好的夢,讓你覺悟的夢;一個是痛苦的夢,讓你顛倒的夢。它有它的假名、假相、假用,這個時候從空出假,再思惟娑婆世界因緣這個相狀,對我們會有什麼樣的牽動跟作用,極樂世界對我們會有什麼作用, 再看它的作用。先看它的本體,再看作用,最後空有平衡。
一個人太偏空性,就會執理廢事,就不想往生了。他認為娑婆世界也是畢竟空,極樂世界也是畢竟空。但是你從空裡出來,喔,娑婆世界有它 的作用,極樂世界有它的作用。娑婆世界的作用就是讓你越來越糊塗,極樂世界的作用就是讓你越來越覺悟,這個作用不一樣,你不能執理廢事, 所以你要把空有調平衡。
但是初學者,稍微偏空一點點沒關係。初學者要平衡一下,因為我們執著相狀太久了。所以初學者學到最後,好像變成傻傻的,正常啦,這是 過渡時期,他以後就正常了。
所以,剛開始會有一點「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把那個山跟水的相狀都撥開以後,他落入一種無分別的狀態,這是一個過渡時期。但是這個過渡時期非常重要。他必須從這個地方過去以後,再來看人生,就不會用感受,人生對他就是一個歷練。這個時候對他來說順逆皆方便,人生每 一件事情都有意義,不管它給你痛苦,或給你快樂,都有意義。
但是,你用感受、用六根來攀緣六塵的時候,人生不管快樂痛苦都會傷到你。所以,人生沒有對錯,問題是你的心態如果錯誤,它對你就是傷 害;你心態正確,人生順逆皆方便,痛苦跟快樂對你都有意義。這兩帖藥,酸、甜、苦、辣,你都可以去嘗,對你都有好處。
所以空、假、中三觀的關鍵就是說,我們以前操作為什麼錯誤?我們一開始就是直接面對它、處理它,完了!一件事情,我再講一次!每一件 事情會在你的生命出現,一定有過去的業力。他為什麼做你的兒子?他為什麼變成你的家人?肯定有過去的業力。那你直接接觸它,你就掉進了業 力的循環裡面了。
但是,你先告訴你自己,我本來就沒有這個兒子,是吧?對啊!你本 來就有嗎?不可能嘛!你來的時候,你前生就把兒子帶過來?沒有嘛!你前生結束時,你所有的東西都還到前生去了,臨終時要把所有借來的東西, 都要繳庫房,繳回去的,你就是一個明了的心過來而已,所有的東西都是 因緣和合而虛妄有生。
所以,你要看到人生深層的空性,你不是看到表面。看到表面的話,你就一輩子被這個相狀騙來騙去的,也會跟前生的業力搭上線了。你前生 不喜歡這個人,你今生還是不喜歡這個人,因為你一攀緣相狀,就跟前生的業力搭上線,就跟阿賴耶識搭上線,就慘了!你就沒辦法走出過去,你一輩子就被過去的因緣業力牽著走。
一個人走不出過去,你就沒有資格談開創未來。一個太著相的人,你就落入阿賴耶識的深淵裡面了,那你就慘了!來生要往生,依止阿賴耶識 不可能往生的。往生不可能用業力,是用願力,沒有人用業力往生的,只有用願力。
但是,你要用願力,先把業力放下,因為這兩個是不兩立的。有業力 就沒有願力,有願力就沒有業力,真妄不兩立。凡夫不可能說真妄不二, 對我們來說沒有真妄不二,就是對立的。
所以,剛開始你要先把相狀撥開,一個人要先把相狀放下,才能夠有 資格重新面對相狀。所以處理問題,第一件事情放下它,然後再面對它, 再處理它。你只要方法對,你今生就不容易沾染業力了,這個業力到此就結束了。不管你處理得好不好,那是假觀的問題,但是你只要空觀操作得好,起碼你今生的業力,到你今生為止,它慢慢已經在往沉澱的方向沉澱了。
所以為什麼要空觀擺前面,就是這個道理,就是你要跟過去切割。這個相狀是前生的業力招感的,事出必有因。它如果跟你沒有業,它不會出 現在你的前面的,不可能的!這個相狀一旦會讓你 catch,會讓你接觸, 一定有業力的,跟你一定有關係的。可能是善業,可能是惡業,善業產生你的貪愛,罪業產生你的排斥,都不好。
所以你如果夠聰明的話,處理事情,先把這個帶有業力的相狀撥開來,
喔,原來它是畢竟空,它本來就沒有的。這個時候你保持不迷、不取、不動,站在本來無一物的角度來面對事情,你心平氣和,該怎麼做還怎麼做。
這個時候才有資格叫假觀,從空出假。這個假觀是從哪裡來?是從空性出 來以後才有假觀。你把人生當真,你就沒有假觀了。這個時候你就看到人 生的假名、假相、假用。
所以佛法為什麼要我們離開相狀呢?因為所有的相狀你都不能執著,它就是你過去業力的顯現。我再講一次!它會讓你看到,會讓你摸到,會讓你聽到,一定跟你的業有關係。如果你再執著,你就落入了一種輾轉相續的惡性循環,你就擺脫不了過去。擺脫不了過去,你就沒有未來可言, 你就一輩子被過去牽著走,就被阿賴耶識牽著走。
所以空、假、中三觀就是這樣子。當然如果講一心三觀那就更高級了。 空、假、中三觀是心性的操作,它不攀緣的相狀,那就不是外面的相狀了, 那是心中的影像,那就更精緻。但是我們先從空、假、中學起,你外境的空、假、中操作好了,你再 把這空、假、中的智慧,同樣這三個智慧,拉到你的一念心去操作,就變 成一心三觀。你空掉的就不是外境,空掉的是你心中的影像,那更高明, 更精緻,效果更好。
好,這個有沒有問題?空、假、中三觀有沒有問題?請說。
【287】我們為什麼必須從空出假,借相修真?
【學員提問】剛剛講的那個從空出假,借假修真,都是在修我們虛妄的心性。
【師父】虛妄的心性,心性可以講虛妄嗎?
【學員】虛妄,就我們凡人的心性。
【師父】虛妄的妄想吧?
【學員】是,就妄想。
【師父】對,對,心性是真實的。
【學員提問】《阿彌陀經》上面有一句,「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我們是否可以把它理解成,就是將念念妄想的——我們凡 人充滿妄想的這種心性,去修行至念念清淨的心性那個長遠過程?
【師父答疑】我沒有很懂你是什麼意思。你說什麼極樂世界的功德莊嚴,它是一個相狀,極樂世界是一個相狀,對不對?那我們為什麼能夠欣求極樂?這是一種假觀。
【學員提問】是因為《阿彌陀經》上講到,有一句「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就那個十萬億國土,我們是否可以把它理解成要從這個虛妄的念念心性,把它修行到念念清淨的心性,那個長遠的過程。
【師父答疑】好,我懂了,請坐。
【學員】謝謝師父!
【師父答疑】空性是沒有取捨的問題,因為它就是離相,離相就沒有 對立了,沒有什麼好壞取捨。但是因緣你一定要取捨,你不能執理廢事。 因為的確極樂世界的作用跟娑婆世界的作用,對我們會產生不同的作用。 你一個生命體把它放到極樂世界,把它放到娑婆世界,會產生決然不同的 作用,這是事實,對不對?
所以我們不能老是待在空性,為什麼要從空出假?就是說,你從空出假以後又回到對立的世界,這時候你要思考:極樂世界有七寶池、八功德水,你開始要借這個相狀來修真,修真就修你的心態,修欣求極樂。
你憑什麼去欣求極樂?你當然是思惟極樂世界的功德假相,它有七寶 池、八功德水,它有很多功德,你看壽命久遠——正報,國土莊嚴、具足 神通——依報,然後親近善知識,它有很多好處。就是說你必須借相,借這個極樂世界的功德相,來產生欣求嘛,對不對?
那你要厭離娑婆憑什麼?你當然也要靠娑婆世界的苦惱相。你看娑婆 世界今生有無常敗壞,來生有三惡道的危機,更可怕的是輾轉相續,娑婆 世界沒完沒了,它這個痛苦沒完沒了。你要說今生痛苦那也就罷了,咱們 也就認了,關鍵是還沒算了。所以說娑婆世界你不解決,它不會主動停止,問題在這兒。所以說,你這樣一思考,娑婆世界真的要該走了,再拖下去 不是辦法了。
那你一種厭離娑婆的心是怎麼來?當然是借相嘛。你修空觀的時候要厭離娑婆,不可能是吧?你修空觀就是不取亦不捨,因為沒有相狀你的心 是不動的,但是你永遠不動這不對,偏空,執理廢事。所以禪宗的人為什 麼蕅益大師罵他說,你一天到晚觀空,不對!你要從空出假,空有要平衡。
所以你空性操作的結果,就是娑婆世界也不可得,極樂世界也不可得, 那你心就是平等的。當然作為一個基礎,先把心調平等是對的。但是你一 定要從空出假,開始做出抉擇。因為因緣的確不同。我們剛開始先把因緣 觀空,是對的。人生本來沒有因緣,之前本來就沒有,但是你要從因緣出 來的時候,你要務實地面對因緣,人生有很多選擇。
當然,小因緣我們就不談了。第一個大因緣,娑婆世界的因緣跟極樂世界的因緣,這都是要借相。你開始觀察娑婆世界產生的相狀,是怎麼樣情況,極樂世界的功德相,娑婆世界的苦惱相,當然你要從相去思惟,沒有相狀你怎麼思惟呢?然後結論,娑婆世界應該放棄,極樂世界應該追求,這個就是假觀了。假觀就是從因緣裡面做出正確地取捨,然後中觀平衡一下,空觀假觀平衡,就中觀了,是這個意思。
空性就沒有所謂取捨的問題。空性所有的相狀,雜染相也拿掉,清淨相也拿掉,一切法「如」。空性不是讓你取捨用的,是讓你安住用的。凡是 講到出離心、菩提心,一定是假觀,一定要借相,人生一旦做出判斷取捨, 一定是假觀。你這個相狀要借回來,剛剛撥開的相狀就要再借回來。但是 你這個時候借回來,是不帶有個人情感,不帶有執著的,因為你知道它本來就沒有。
【288】淨土宗也要帶空觀,你們知道為什麼嗎?
其實淨土宗也要帶空觀,你們知道為什麼嗎?你如果離開娑婆世界,不修空觀的人會有什麼後果?就是帶有個人的感情。你看有些人對娑婆世 界是,他一念佛就哭得很厲害,你覺得這樣好不好?偶爾一次可以,如果 每次都哭得很嚴重,可能就不太好了。你離開娑婆世界是恨透了它了,是吧?這樣子對你可能不是很好,而且你可能恨的是其中一部分,你恨的是娑婆世界痛苦的一面。
如果不修智慧的人,用感情來修學的人,我不相信,你也會恨天上的快樂。那你在因地時,你厭離的只是一部分的娑婆世界;好了,臨終的時候,如果你是持戒修善的人,娑婆世界的天界現前,你可能就扛不住了。 因為這一塊你剛開始就沒有當作你的所觀境。也就是說,你對這一塊沒有 免疫性,你因地就沒有修,你就沒有免疫性,你就被它帶走了。
用道理的思考遠離娑婆世界是全面的。因為娑婆世界每一個地方,都是無常苦無我,沒有例外!所以你如果不用道理來思考的人,厭離娑婆世 界會有兩種過失:用情感心,娑婆世界我今生吃的苦夠我厭離娑婆了!沒錯,你厭離的是一部分的娑婆,是痛苦的娑婆。娑婆世界不是所有都痛苦,諸位!有美妙快樂的一面,這一塊你就過不去了。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你帶有情緒性的厭離娑婆,那你以後還來嗎?你把娑婆世界當真實想,如此地厭惡,你以後如何再面對娑婆世界,如何再面對眾生呢?難道你大乘佛法就不走了嗎?這條路你還走不走呢?你把後面的路都給截 斷了。
成佛之道你一開始就要做完美布局,沒有人說我這段先走完再說,後面再怎樣。你等到把後面的路給截斷了,就沒辦法再說了,關鍵哪!你一 開始走路時,就要把後面的路都鋪好了。你前面完成任務,不要把後塵變成後面的後遺症。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明白道理。同樣的厭離娑婆世界, 你可以不傷害你的菩提心,可以的,你沒有必要那麼極端地操作。
所以你研究方法以後,你會知道,哪些是身體的腫瘤要切斷,哪些是好的器官。你不能說我要切腫瘤,把整個器官也切掉了,那你這不是斷滅 嗎?是不是?不能用極端的!所以,一個人不學道理,就用極端的方式處理事情,後果不堪設想!
你現在不知道怕,以後你就知道,你今天的心是怎麼想的就怎麼塑造了, 它就「不思議熏,不思議變」,它塑造一種性格,你以後再去改變它,你跟 自己找麻煩,你一開始就把它做好,一次到位。你同樣處理煩惱,你把自 己的心性搞得如此的封閉,如此的狹隘,那你以後大乘佛法還走不走呢? 你後半段怎麼辦呢?
你要知道一個觀念,每一個人遲早要成佛,遲早的!不管你願不願意。 為什麼?因為世界上沒有小乘的阿羅漢,根本沒有這個東西,「但以假名字, 引導於眾生」,所以你遲早要面對這個問題。
所以我們為什麼要明白道理?就是你都看到,喔,原來這個問題在哪 裡。就是說哪些事情是無辜的,哪些東西是要除掉的,你不能夠全盤否定。 我講實在話,娑婆世界一點錯都沒有,是你的攀緣。娑婆世界錯在哪裡?你告訴我它錯在哪裡?它是業感緣起,它就是你過去造善,今生得到快樂; 你造罪今生得痛苦,這有錯嗎?是因為你要主宰它,攀緣它,問題在你的 攀緣心。你把娑婆世界想得如此的不堪有什麼意思呢?問題不在這裡。娑 婆世界叫做依他起性,因緣所生法沒有對錯,它只有苦樂。
真正的問題來自於你內心的無明,是你自己去招惹,你自己用錯誤的心態去面對它,所以你搞得自己的業力相續下去。說實在,這個娑婆世界 沒什麼對錯。娑婆世界本來就是兩個東西:一個叫做快樂,一個叫痛苦。 但是我們用自己的妄想把它變得很複雜,還有什麼對錯,怎麼怎麼的妄想, 安立很多錯誤的名言,就把娑婆世界搞得很複雜。
所以我們下一個課程——別教,就是開始在清洗名言了。你的妄想不要打那麼多,沒有用了。我們前面的藏通兩教是先空掉外境,外境是不真實的,是痛苦的;到了別教的時候,開始清除你心中的垃圾了;到了圓教, 開始開顯心性了,你的本來面目要顯出來,你的主人翁睡太久了,就像禪 宗說的,主人翁啊,你要醒一醒啊,該醒了!
請說。
【289】空假中三觀與一心三觀一樣嗎?
【學員提問】師父慈悲!弟子一直認為空假中三觀就是一心三觀,今天晚上才知道是兩碼事。
【師父答疑】一心三觀更高明,三觀跟一心三觀那不一樣。其實空、 假、中三觀,諸位!我們在講傳承的時候,天台宗沒有創辦之前,龍樹菩 薩就講空、假、中三觀,他講「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空觀;「亦名為假名」——假觀;「亦名中道義」——中觀,其實龍樹菩薩就講三觀了。但是到了天台,它用圓教的思想來融通三觀,就變成觀心法門,一心 三觀更高明。
【學員提問】那這兩個裡面有什麼分別呢?
【師父答疑】空假中三觀,有可能落入別教,不一定是圓教。但是圓教它一定是站在心性的角度來修空、假、中三觀;別教是站在心識,站在 第六意識的角度來修空假中,透過思考,這兩個不太一樣。
【290】空觀智慧要到什麼程度才可以有把握往生?
【學員提問】謝謝師父!弟子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空觀智慧,弟子的理解就是說,理可以頓悟,事須漸修,那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運用這 個空觀智慧的時候,我們其實會知道自己有多深的空觀智慧,所以弟子的 理解就是空觀智慧是可以有深有淺程度不一樣,那我們要往生極樂世界, 就是臨終的時候,這個空觀智慧要到什麼程度才可以有把握呢?
【師父答疑】你能夠做到不隨妄轉就可以了。你雖然沒有把它空掉, 但是你心不動,相狀對你的牽動降到最低了。當然你剛開始會做得不好, 你可能會失敗,但是一定要堅持下去。
【學員】就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對人對事起心動念的時候,其實 自己就可以知道自己。
【師父】你要不斷地訓練你的空觀智慧,你會不斷地失敗,但是你永 遠的訓練下去你就會進步。為什麼呢?因為它是真實相,它本來就是這樣。不是說這個東西本來 是真實的,佛陀要你硬生生修空觀,不是這個意思,是本來就是空的,所以你修空觀是合乎真相。所以真相會越辯越明,你會越來越進步,知道嗎?它是本來就這樣子。 不是說它是真的,佛陀要你把它空掉,不是這個意思。
【學員】所以是深淺的問題,我說空觀智慧成就沒有說圓滿的,只是 說這個人空觀智慧很高或者低。
【師父】當然也有淺深差別,你能夠空掉思想,空掉見惑,空掉思惑,它同樣一個空,它空的東西越來越深層。
【學員】謝謝師父!
【291】空、假、中,是否有禪定力,才能往下修?
【師父】好,請說。
【學員提問】師父慈悲開示!弟子有個問題想問一下,《楞嚴經》提到說,三個漸次以後再修四十二個位階,這個空、假、中的對應,蕅益大師 把它對應過去,是因為《楞嚴經》有禪定力才能夠去往下修。那這個空、 假、中是他用悟出來的方式來修,是不是?這個差別是怎樣的?
【師父答疑】我們不一定要有禪定。其實智慧,有禪定當然斷惑,但是沒有禪定至少調伏。
【學員】但是《楞嚴經》它裡面每個位階,十信、十住每個位階都講得很清楚,不同情況,是不是他在禪定中去修才有?
【師父】沒有。外凡位是沒有禪定的,以別教來判教的話,十信、十 住、十行,在外凡資糧位都是沒有禪定的,到了內凡加行位才有禪定。外凡位都沒有禪定的,都是勝解而已。
【學員】所以說他得到十住,比如說初住、二住,他的相貌就像《楞 嚴經》講的,就是那個相貌(是的),他自己就會很清楚去應那個經證相貌, 就對了,是不是?
【師父】但是他的操作都是空性跟菩提心兩種,只是他表現出來的相貌會不太一樣。就是說原則一樣,但是操作下去,每一個人的事相會不一 樣。
【學員】所以師父意思是說,如果我們操作得好,其實可以用那個去看自己,當然我們做不到那種境界,就是瞭解方向。
【師父】你可能看到的是前面一兩個就夠了,後面你可能看不到了。那個是十信,初信、二信那個地方。
【292】自性執跟一念心性的差別在哪裡?
【學員提問】師父!第二個問題就是那個自性執跟一念心性的差別在 哪個地方?因為很容易就變成自性執,你又是一念心性,有人說你一念心 性就是自性,那我怎麼去區別?
【師父答疑】所以你要先有破妄,才能夠顯真。就是說自性執跟一念 心性,就在一念之間。如果你是自性執,你就不會發菩提心了,就差在這 裡,就是它不能顯妙用。
【學員提問】師父!那一念心性就不像唯识学有八個识,第一、第六、 第七、第八,不能這樣子去分,那就一念心性就對。
【師父答疑】第八識是要破的,要把第八識破掉,要破妄。第八識是 站在妄的角度來顯真,但是一念心性是直接契入真性真實的。這個我們後 面再談好了,別教圓教,我們今天談通教好了。因為圓教、別教都還沒有 講,所以我怕會誤導眾生,誤導你們。
【293】為什麼臨終時的顛倒妄想必須從「不取」下手?它與從「不 受」下手,有何差別?
我們再看下一個。
我們看最後一個好了,今天時間有限,我們直接看最後一個。
【學員提問】請問師父!師父上課時提到,臨命終的時候遇到心中的 顛倒妄想,此時已來不及從「不受」下手,而必須從「不取」下手,即所 謂的放棄主宰,不隨妄轉,請問中間差別如何?
【師父答疑】首先我們要把臨命終的情況說一下。
臨命終跟平常最大的差別,因為它有阿賴耶識出來,這個問題比較複 雜。因為我們平常只有第六意識,你只要處理妄想就好,它沒有什麼業力 的問題。
但是臨命終的時候第八識出現了,第八識只有兩種時候出現:第一個, 你剛投胎的時候,去後來先,你剛投胎的時候,第八識把你帶過來;第二 個,你要走的時候,第八識要把你帶走。
那麼第八識一出現有什麼事情呢?就內憂外患,它會把深層的特別堅固的顛倒妄想釋放出來。第一個,每一個人的顛倒妄想不一樣。有些人是 貪愛,有些人是瞋恚。同樣貪愛,有些人貪愛色身,有些人貪愛感情,各式各樣,每一個人一定有自己的盲點,這第一個。
第二個,外在,它會把你成熟的業力釋放出來。這個時候你是內有顛 倒妄想,外有生死業力,你就落入一種叫做手忙腳亂。如果你平常沒有法 寶,你這個時候真的手忙腳亂了,就亂了章法。
所以,這時你的智慧就很重要。當然第一件事情先體空觀,沒有什麼東西比自己穩住陣腳更重要,就是觀察這些都是本來就沒有的。所以如果 有心性的人就思惟「何期自性,本自清淨」。就是說,這個東西都不是我本來的東西,都是如夢如幻,我的心性裡面本來清淨,本來具足,這時你要憶念你的清淨心。
憶念清淨心有什麼好處呢?你要先跟這些妄想做一個切割,然後再提起你的願,再思惟極樂世界的功德,再提起願力,再提起佛號。那麼這個時候為什麼是不取呢,而不是不受呢?因為感受的對治要經 過很多思惟,你要透過無常、苦、無我,就比較複雜。不取就簡單了,不管它快樂痛苦,反正我通通不能取。
也就是說,你現在所有的修行,可能平時會很精緻化,沒問題,可是 你必須怎麼樣呢?你一定要把自己的修行準備兩套方法——要善知開合。 平時是把娑婆世界觀得越清楚越好,因為你的體驗會越來越深刻;但是你到臨終的時候的方法,要越簡單越好,你要知道開合。
我們說過,智慧的理解不會退失。我們剛開始去理解一件事情,要假借相狀,假借名言的思考,但是你明白以後,這個相狀就不需要了。我自己有感覺,像我這年紀大了以後,我很多名相都忘掉了,平時好像講不出來,但是那個道理懂。
就是說,我們剛開始理解空性要知道「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要靠這十個字,這是一個相狀。對不對?但是你真懂了以後,這個相狀就不 要了,因為這個相狀就是個橋梁而已。你以後明白這個道理,就不需要這 十個字了,你懂了以後就懂了。你以後也可以講出一句話出來,你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也可以啊!這時語言文字就由你自己操作了,你就不一定要用你剛開始覺悟的那個文字,就不需要靠那個文字,這樣懂嗎?
所以你一開始,建立智慧的時候越細越好,但是你懂了以後,那個智慧名言就不需要了。等到臨終的時候,你只能用一個簡單的名言來帶動你, 越簡單越好,因為時間急迫,而且是內憂外患,你不能夠把平常那麼複雜、 精緻的操作帶到臨終去,不可能!你平常是在冷氣房,對不對?是一種身 心安穩的狀態,臨終是內憂外患的狀態,是非常時期。
所以你必須有兩套的方法:第一個,是複雜的觀照的方法;第二個,是簡要的觀照方法。而這兩個要隨時可以開合,道理相通,但是手段不一 樣,這樣懂嗎?我再講一次,臨終的時候,方法要越簡單越好,叫做總持。這個地方有沒有問題?就是「不取」最簡單。
我們最好平常要養成一個習慣,就是遇到什麼事情,不要馬上有反應, 這個最好,反應越慢的人越好。因為你沒有反應,你的心有時間調整心態; 你反應越快,你越容易帶動你的情緒跟業力。
我想,我們的心都可以透過訓練,因為它也是熏習,你的心本來就無自性,你現在這個心會變成現在這副德性,也是你不斷地去給它操作的。 既然它可以熏習,你可以用佛法的道理,重新把它熏回去,恢復到正常。注意我的話——恢復正常!我們現在是不正常。你不要以為修行不正常,我們現在是不正常。就是這個心性,本來不應該操作成生死輪迴,本來就不應該這樣子。我們這一念心性,顯現功德莊嚴是正常,我們現在是操作錯誤。
所以,所有的修行只是隨順你的本性,就是它本來就應該這樣子的。 我們今天是錯誤的操作,攀緣外境,帶動業力,輪迴生死,這是不正常的, 它不應該這樣子的。所以這個小孩子做乞丐是不正常,他待在家裡面,繼承他爸爸的財產是正常的。
所以我們的優勢在哪裡呢?諸位!雖然我們現在流轉太久,糊塗太久, 我們的優勢來自於我們依止的是真相。就是說,真相就是真相,不管這個人糊塗多久。
所以我們平常的覺悟可以點點滴滴、慢慢慢慢,但是臨終的時候就是 必須把你所有的功夫都恢復起來。所以,你要有一些簡單地幾個操作方法, 就是你要整合幾句話。因為一進入臨終,你一定要把你平常的功力趕快現前,你養兵千日,就是用在這一朝而已。
好,有沒有問題?請說。
【294】你要用第六意識的願力來帶動第八識,隨念往生!
【學員提問】阿彌陀佛!師父慈悲!想問一下,就是一個淨土宗的修行人,他的信願行不斷在提高,但是在他的信跟願提高到一定的程度的時 候,他自己也會知道,我這一生一定往生,決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在 這個例子來說,是不是他的第八識出現的時候,就成為了一種引力,就是 他第八識出現,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師父答疑】第八識出現的時候,你不能跟著第八識走,第八識是業 力。你要用第六意識的願力來帶動第八識。隨念往生就是說,你第六意識要清楚,你臨終的時候不能跟著第八識走,第八識是要壞事的。
【學員】但是他信願已經是成就了……。
【師父】你不管成不成就,往生一定要有願力,一定要第六意識不是靠第八識。
【學員】就是願力。
【師父】對,對,當然願力,第八識能發願嗎?當然不可能!
【學員】OK!那如果他是橫死呢?
【師父】橫死就是突然間死掉。
【學員】就是突然之間。
【師父】喔,這個事情就不好辦了。
【學員】沒有,但是他信願已經成就,就是他必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師父】你怎麼知道他一定往生呢?那意思就是修到業盡情空了。如果說按照你說「一定」,那就是業盡情空,他就是生死的業力都沒有了。
照你這樣講的話,那他就不是一般人,就是成就念佛三昧,按你這個說法, 這個人就不是帶業往生了,他生死業已經沒有了,他就不需要帶了,是吧?
【學員】不是。
【師父】不是,那你既然還有業,你怎麼敢說你百分之百往生呢?你是憑什麼說這句話呢?
【學員】因為他知道就是。這種知道是自知之明。
【師父】不是打妄想啊?
【學員】不是打妄想。就是有很多案例都是這樣子。
【師父】我覺得,如果你說他百分之百往生,除非他證得念佛三昧, 否則都有變數。對,對,對,一心不亂,否則都有變數。因為你隨念往生的話,其實就是說,有很多種情況會出現,知道吧?因為你不能用你平時的修行來判斷臨終,知道吧,這是兩碼事。
【學員】可不可以說,他第八識裡面的種子,就有往生的種子,所以他第八識……
【師父】第八識裡面有生死的種子,多了去了。
【學員】沒有,往生西方……
【師父】我知道有往生的種子,但是有很多生死業力的種子,更多!
【學員】但是這個種子是最強的,往生的種子是最強的。
【師父】但是你要是起顛倒,不管誰,強不強是看你的心。你第六意 識要攀緣它,它就強,對不對?你要起糊塗的話,你要起顛倒,你要貪戀娑婆,你阿賴耶識淨土宗的種子再強都沒有用。是心態的問題,不是種子 的問題。
因為你第六意識是主導者,它是熏習第八識的。你第六意識起顛倒了, 你第八識的種子再強都沒有用。而且我提醒你,第八識往生的種子再強, 絕對不可能超過生死業力的種子,不可能!你沒有那個本事!你輪迴了這 麼久,你往生的種子會超過那個娑婆世界的種子?不可能吧!就算你這一 輩子都不睡覺,你就整天念佛,也不可能超過無始劫的業種子,不可能! 那表示你對第八識太不瞭解了。
【學員】所以說他的信願是第六意識的。
【師父】第六意識去栽培它的,但是最後變成第八識的種子。但是你 這個種子不可能強過生死的種子,不可能!所以我們叫做帶業。好啦,你坐下,你把唯識學再學一學吧。
我想,我們可能會用今生的角度來判斷過去。其實,你今天了生死, 不是說你今生表現好,就了生死,不是這個意思。你今生把它放在第八識, 只是大海裡面一個水泡,如果這個大海是髒的,你這個水泡乾淨又怎麼樣呢?就是說,你今生不是生命的全部,這樣懂嗎?
你今生表現好,那只是在阿賴耶識的角度,只是無量無邊的業種子裡面,其中一個清淨的水泡。我講實在話,如果你沒有仰仗佛力,沒有保持正念,你今生的好,根本就微不足道。當然我這樣講,不曉得會不會傷害 到你的信心,但是這是事實。
所以,不管你平常表現再好,臨終你不能起顛倒,我說實在話,你禁不起顛倒。因為你今天有很多往生的種子,我同意,但是你有更多的生死業力的種子,更多,不成比例的多。往生,當阿賴耶識現前的時候,那就不是拚今生了,諸位知道嗎?那是把無量的生命攤在前面了,這才公平嘛!
什麼叫阿賴耶識,諸位知道嗎?是無量劫來你所做的任何事情,你所 講過的任何話,所打過的任何妄想,全部被記錄下來的一個大倉庫,任何 的妄想都記錄下來,把你無量生命的每一個行為都記錄下來,這個叫做阿 賴耶識,不是今生喔。你認為你對極樂世界打的妄想,會超過娑婆世界嗎? 我認為不太可能。不要說過去,今生也不太可能。
所以,我們今天不能跟它拚業力,你要是比種子的多寡,那慘了!我們現在只能就靠第六意識,就是我要保持主導,雖然我的種子少,但是我 不要去激發業力。所以臨終的時候,一個人只要進入昏睡狀態就慘了,絕對不能讓他睡著。所以為什麼不能打嗎啡?第六意識臨終進入睡眠狀態就完蛋了,你的主動權完全喪失了,就完全用第八識來主導,你幾乎不可能 往生了。我跟你講,如果你第六意識進入昏睡狀態,我可以斷定你幾乎百 分之九十九點九不可能往生了,最後那一點是安慰你的,不可能往生!因為你沒有第六意識來引導,你往生的種子不可能起現行!要論強弱,如果 你要比強弱的話,一定生死業力強。
所以你第六意識臨終的時候,絕對不能夠失掉!因為你還要靠它來引 導業力,由願力引導,你的第六意識要清楚。如果第六意識不在,我跟你 講,你就完了,你就沒希望了,說實在你沒希望。所以一個人臨終要是睡著就完蛋了,進入昏睡那就完了!
雖然從業力的強弱,從種子的數量,我們往生的業種子是處於弱勢,但是你的優點在第六意識的正念。你用第六意識的憶佛念佛,去把少數的 種子帶動起來,就是你唯一的希望,叫做隨念往生而不是隨業往生。
所以你臨命終的時候,為什麼我們第六意識要永遠保持止觀的操作? 就是臨命終靠第六意識。臨終的時候,你的心可以一團糟,第六意識不能 慌亂,就靠第六意識。第六意識一亂就完了,因為臨終的時候,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第六意識。
好!我們今天就到此。
向下文長,付在來日,迴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