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修士」 是證嚴上人為願意清淨修行居士設立的制度,清修士沒有家業牽絆,以出家人清淨身心,在慈濟志業發揮良能,分擔如來家業。
今天是農曆九月十九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也是慈濟清修士首屆受證,上人親自為 32 位清修士祝福。
..靜思精舍德諦師父追溯清修士歷史:2006 年,上人不斷提到,慈濟世界裡有一群人願意放下小家庭,專心投入在「為佛教、為眾生」的慈濟志業。這一群人這麼用心,終生奉獻,將來他們年紀大了怎麼辦?精舍就是他的家,永遠都是精舍的一份子。
慈小創校校長楊月鳳、志工老兵顏惠美,都是今年首屆受證的清修士。
德諦師父說,楊校長壽量寶藏 30 幾歲,還是非常有精神,只要教育需要她奉獻的地方,不管海內外都會去。顏惠美師姊,在慈院帶動醫療志工團隊,不論跟醫院或志工的溝通,一路走來默默耕耘。
2006 年是慈濟四十周年,也是證嚴上人年近 70 歲的年代。上人首次提出建立 「靜思法脈,慈濟宗門」,期待大家用心、用愛,有志一同付出,世代傳承。
清修士跟法脈宗門傳承關係密切。上人當時開示:「眾生的心沒有淨化,我永不休息,我會做到最後一口氣。然而人生苦短,想及自己已屆七旬,既於過去四十年間穩扎四大志業基礎,此時新年輪開始運轉,就要致力傳承靜思法脈。四大志業都要有不同的人才,而且他們要跟社會接觸,因為慈濟宗門是入群眾的,要以出家的精神,做入世的志業。
假如有出家的清淨心,不受欲念纏縛,就具有成為清修士的初步條件。這樣的人,沒有小家庭的拖累,也沒有愛恨情仇的污濁糾葛,身心清淨。倘使有了小家庭,儘管志向在於救拔眾生苦,也不免要顧及家人。
有人會自問,我有多大的力量能拯救眾生?不要問你有多大的力量,只問你有沒有這一分清淨寡欲的心?」
上人也強調,欲成為清修士,心能寡欲清淨是首要,並且要做到「克己」。克己,就是靜思法脈的精神,也就是克服自己的心,要能耐受磨練且戰勝心魔。除了要面對外境的人事磨練,也要能夠降伏自己的心魔。
德諦師父回想起,自己在 2008 年回精舍當同仁,隔年成為清修士,2012 年轉常住。
「五年前的農曆九月十九,是我的圓頂儀式。其實我成為清修士後,心裡一直想出家,但是在等待因緣成就。媽媽是佛教徒能認同我出家,但是父女情深,一位父親要割捨親情是多麼不容易,所以我耐心等待。
三年後,有天爸爸媽媽來精舍看我,那一天晚上,我又鼓起勇氣跟爸爸提起想出家修行,這次爸爸的眼神有一點軟化,有一點點認同。我想,可能因為在精舍待了四年,爸爸感覺我過得安定自在,當時勉強答應了我,但說要再等兩年。
隔天,因緣殊勝,資深常住師父帶著爸爸、媽媽還有我去拜見上人,當頂禮起來,因緣不可思議,爸爸竟然牽著我的手,跟上人說:『上人,我女兒要交給您,要跟您學習,頭髮要剃掉。』我爸爸對佛教術語不熟悉,不知道什麼是剃度,但是很具體說出了心願和負託,當下我非常感動爸爸的成就。」
證嚴上人開示常提及建院艱辛,「剛出家的時候,自己很像一隻小牛,在空曠的草地上,很悠哉悠哉。牛擔跨在肩頭上,開始後面拉著一部車。牛犁田,稻子收成,一把一把捆,丟上牛車。
牛的年齡愈多,車愈重,路愈陡。拖得很辛苦,後面假如多『一雙手』。人多了,也許每一個人的『一隻指頭』幫忙推一下,這一隻牛就可以拉車向前行,爬到山上去。」
..清修士走入菩薩道過程中,因為家人的捨,成就了他們,而能夠用雙手去推動慈濟志業。
為什麼說清修士是雙手呢?德諦師父解釋,假如有家庭的牽絆,一隻手要顧事業、家業,頂多只能用一隻手做志業,有時候真的很忙,可能只剩下一隻手指頭。但是,也不能輕視一隻手指頭的力量,上人曾說,人多就可以點滴累積。
「我大學時是慈青,那時很想接引家人入慈濟,所以常邀約媽媽一起做慈濟,直到大學畢業好幾年,媽媽才受證委員。當媽媽受證那一刻,我知道,我們的母女緣,不是只有短短這一輩子,我們開始同師同志同道,從血親變成法親,結的是生生世世法親緣。」
上人說:「第一代弟子,要徹底犧牲要忍耐,忍人所不能忍的苦。」
上人對第一代清修士的期許:「於靜思,要守志;在宗門,要力行。一心一志,盡形壽、獻身命,用開闊心胸去關懷天下蒼生。
第一代清修士,任重道遠,第一代要度第二代,再度第三代,是一分責任跟使命;第一代清修士要為未來天下有志者,鋪好這一條無私大愛的菩提道。」
..20191016 靜思精舍清修士第一屆受證
.
.【證嚴法師菩提心要】20200418 - 發心立願獻身命─靜思精舍清修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