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1日 星期日

2020晨起薰法香.(德松筆記).(06.19).《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二十三》


2020年6月19日上午5:20] 農曆閏四月二十八日,
(僅德松個人筆記參考。請多指教,感恩。)

靜思清澄(法髓)妙蓮華,慈濟人群菩薩道

1、《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經文:【其佛有八十億大菩薩摩訶薩,七十二恆河沙大聲聞眾,佛壽四萬二千劫,菩薩壽命亦等。彼國無有女人、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等,及以諸難;地平如掌,琉璃所成,寶樹莊嚴。】

2、上人手札:「悲智是佛菩薩,必備二種德性,稱謂悲智雙運,自利利他並行。智是上求菩提:自利,悲是下化眾生:利他。」

(1)「菩薩所緣,緣苦眾生」:修行,行菩薩道,離不開悲與智,慈悲才能夠想:眾生苦啊,就是看到眾生苦難偏多。佛陀的教育就是行菩薩行,「菩薩所緣,緣苦眾生」,就是緣著慈、悲、喜、捨,這是菩薩與眾生的緣。所以我們要運用慈悲、智慧在眾生中,眾生有困難,我們一定要趕快關心、付出,這就是菩薩所接受的教育,用在人間苦難眾生中。

(2)「悲智是佛菩薩,必備二種德性」:悲智是菩薩的本分事,是佛陀所付囑教育,我們要傳承,佛陀臨滅的之前,就是一直思考,要交代給誰?這是他一直想要交代的,雖然人人所學的教法是這樣,最後這個本分事,要付託給什麼人?什麼人要負起責任,要面對著天下眾生,有志學佛的人,一定要從這菩薩道不斷教育下去,因為天下苦難眾生不斷,苦難不斷延伸擴大,眾生人口越增加,所帶來的迷茫,造業偏多,帶業而來的煩惱濁氣,而且世間異常,眾生受苦越來越多。

(3)「人間菩薩大招生」:菩薩在這樣的生態、環境中,責任要更闊,要承擔的事情更多。所以常說,菩薩在人間要招生,佛陀在〈法師品〉開始,就一直明顯向人間菩薩大
招生;何況在這個時代,時時日日都是要菩薩大招生。勸菩薩要多發心,要勸有意學佛的人,要多與佛陀的德性、菩薩的心學習,佛陀告訴我們,人人與佛同等,有本具的佛性。

(4)「菩薩六度萬行,應機付出」:佛陀既然是這樣說,是這樣的交代,行六度行。人間的眾生,有千千萬萬的根機很難教化,菩薩要發心,眾生有什麼根機,菩薩就要應機付出,菩薩要學六度,還要學萬行,六度萬行,就是菩薩要去學習、所成就的智慧。有這樣的智慧,具足這樣的慈悲,慈悲、智慧在人間,這就是佛與菩薩,必備的兩種德性。

(5)「保持清淨無染之本性,付出於人間」:除了本具佛性,那是我們內住的佛性,我們要再向外付出,這個德性。所以每一尊佛,沒有關懷天下眾生,不得成佛,必定要關懷下眾生,他所教的菩薩法,是要在人間先去關懷天下人,才開始自己。自己的本性清淨無染,要在滾滾紅塵,這麼複雜的人群中,要抱持著我們清淨的本性,不會受轉,這樣在人間歷練,所以,人間就是菩薩的道場,菩薩要借人間法來磨練出菩薩的精煉,以備成佛。

(6)「稱謂悲智雙運」:利他即是利己,這就是菩薩來人間的目的,也是使命,自己自發心,立弘誓願,接受佛陀的教育,一定要如願去付出,必定要備有佛菩薩的德性。所以,佛菩薩的悲智,是必備的兩種德性,要有慧,要有清淨的心性,入人群而不受汙染,這就是諸佛菩薩必備。要在人群中歷練過,而不受汙染,才堪得「稱謂悲智雙運」,要用慈悲、智慧在滾滾紅塵的人群中。

(7)「自利利他並行」:菩薩在人群中付出,自利在人群中,名稱說是利他,其實是歷練自己,所以,自利利他要平行,能說為自己來修行,也能說入人群去教化、去救苦救難
一切眾生,這就是要用智慧,福慧雙運在人間。菩薩還是在學位中,我們還在追求、還在求佛道,因為佛道很深奧。

(8)「法貴於實踐,菩薩行」:每天要來說話之前,一定要先自己做好功課,大概寫一下,讓大家知道你是在說什麼,雖然簡單一提,再經過詳細的解說,這樣大家就會清楚了,還不清楚,再去慢慢地回憶早上所說的;不記得了,字再展出來看一下,幫助記憶,回憶,想通了,法了解了,貴在使用,我們要如何去展現菩薩人間修行?要時時願意去付出。

(9)「菩薩捨己我,不畏苦而付出」:不是說,「外面很熱,這很熱的氣候,我要在裡面啦。」「熱,誰要去?」不願意付出的人就在裡面,願意付出的人,不怕辛苦,只要有任務需要出門,就是出門去了。每尊佛都是不怕辛苦,生生世世,來來回回,進進出出,不論是什麼環境,他就是選擇捨己我,還有誰能夠去做?這就是做事情辛苦,問我自己優先,若是這樣,這也叫做菩薩;不怕辛苦,先在他前面的人,這就是不怕苦啊。別人做不到,我們去達成,這就是自利。

(10)「悲是下化眾生:利他」:眾生有苦了、有危急了,有困難,這個時候,我們如何忍得住?人傷我痛,人苦我悲,眾生已經有傷了、有苦了,我們在這裡怎麼坐得住阿?趕快來去幫助他一下,扶他一下,或是趕快為他敷藥、擦藥,要如何幫助他能夠減痛、不痛,讓他恢復能夠再站起來,兩隻腳健康還能夠走出去,這就是我們在救人,不忍心,發揮人傷我痛這念心,不忍眾生受苦難,所以要利他。

(11)「菩薩來人間大願,解決眾生苦」:眾生的苦難就是我們的困難,我們的困難還未消除,如何想到利自己?所以,眾生的困難就是我的困難,我要去哪裡來說利益我自己?我必定要先將眾生的困難解決,如何改善環境,如何讓他安全活在人間,這就是菩薩來人世的大願,大家要用心。

(12)「智是上求菩提:自利;悲是下化眾生:利他」:我們還要不足,要不斷向上求法,好像很口渴,求水來喝一樣,就像肚子很餓,吃一餐飽,同樣的意思,這就是智慧,來求自利。悲,就是趕快付出,眾生需要,我們盡一切要去付出,只要我們有辦法,我們盡力付出,這就是自利利他,要行菩薩道。

(13)「菩薩鍥而不捨,向佛請法」:這就是這品的精神,佛陀已經將法付託給弟子,人人有責。在靈山會上,那個時候,佛陀說,大家這樣都差不多,法會也結束了,可以回去,送走了大家;但還是有一群自動留下的菩薩,鍥而不捨的還要再來請問佛陀。尤其還有資深的菩薩,看到來有一些新發意的菩薩,也還未回去,在人群中,就出來向釋迦佛要來請法。

(14)「宿王華菩薩為新發意菩薩,再請佛復說法」:所以昨天的經文這樣說,請佛來為這些菩薩再來說大概,「藥王菩薩,他過去的大概,他修行受盡了苦難,今日的成就,是不是能夠請佛陀向大家再簡單說一下」,因為過去藥王菩薩本事品已經說過,現在在這個地方,宿王華菩薩也來請佛再簡單說一遍,因為現在新再來的菩薩都還未聽到,宿王華菩薩還是再請教,請佛再簡單說。

3、複習經文:【爾時佛告宿王華菩薩:乃往過去無量恆河沙劫,有佛號日月淨明德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1)「佛佛道同,十號具足」:佛陀開始回答宿王華菩薩,就說那個時候,那尊佛,日月淨明德佛、如來,那時他十號具足。這是佛佛道同,十號一定要具足、圓滿,才能夠稱為佛。其中一號叫做「世尊」,有時候我們稱佛,有時候稱為世尊,也可以叫做「善逝」,也可以稱為「世間解」,這都是佛陀十號,十德性之一。一般的人稱佛,較習慣「佛」,或者是「世間解」,或者是「無上士」,都可以稱呼,但是最適合的、最習慣,我們是用「世尊」、「佛」來稱呼。

4、釋義經文:【其佛有八十億大菩薩摩訶薩,七十二恆河沙大聲聞眾】:大乘弟子及二乘弟子數之多,如恆沙數之多,表明眷屬之眾多。

(1)「其佛有八十億大菩薩摩訶薩,七十二恆河沙大聲聞眾」:在那個時候,有日月淨明德佛,這尊佛成佛了,那尊佛在世的時候,有八十億大菩薩摩訶薩,還有七十二恆河沙大聲聞,很多。佛的壽命,四萬二千劫,菩薩的壽命也一樣那麼多。除了菩薩以外,還有大聲聞,修大乘的弟子,二乘弟子數之多,多到如恆沙數那麼多,這表示那尊佛,日月淨明德佛,他的弟子之多,眷屬眾多,還有聲聞弟子這麼的多。

5、【佛壽四萬二千劫,菩薩壽命亦等】:明佛壽命長遠。住世之壽,菩薩壽與佛等同。
(1)「佛與菩薩,壽命長遠」:佛的壽命是四萬二千劫,一劫就無處算的時間,何況四萬兩千劫。菩薩的壽命也是那麼長,佛與菩薩,時間壽命之長,不是我們凡夫有辦法想像出來,到底是幾千萬億歲,我們無法算計。佛壽長遠,住世的壽命不是劫數而已,是壽命有這麼長,菩薩也是這樣。

6、【彼國無有女人、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等】:明國土嚴淨。無有女人,即無淫欲想,無四惡。無女人、三惡道、阿修羅等及以諸難,統明無惡之相。

(1)「明國土嚴淨。無有女人,即無淫欲想」:那個地方真的是很莊嚴,那個國家沒有女人,也沒有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我們這個娑婆世界,那就有了,這個世間男女都有。為何呢?佛教豈是那麼輕視女人呢?其實不是輕視,社會若有了女人,人心慾念升高,世間亂象就起了,所以常有一句話說:「女人是禍水」,過去很多古代的歷史,多少王朝就是因為女人而傾國傾城,不愛江山只愛美人,不顧國事,只沉迷在女人裡,所以讓整個國力薄弱,國家就崩散。

(2)「心無慾念則身心清淨,生命健康」:所以有很多問題出在男女之間,這世間奸殺、淫亂,在這個社會就是有男有女,男女混雜,所以惹成了人間很多的苦難,濁氣重。世間若沒有女人,清一色都丈夫相,人人心都很清淨,沒有欲念,沒有煩惱,心清淨,所為都是大丈夫事,人人就是身心健康,所以他們的壽命很長。因為心無欲念,無貪、瞋、癡,自然生命健康,無貪,自然不會去造業,無貪,就無瞋、無癡,身心乾淨,生命就健康。

(3)「國土清淨,人人平安喜樂」:所以那個世界唯有大丈夫相,都是很清淨,也沒有地獄,因為心無貪婪,沒有造業,哪有地獄?無貪,哪有餓鬼?沒有做超越的錯誤,哪有畜生呢?大家心平氣和,哪有修羅呢?只要沒有女人,就沒有地獄,沒有餓鬼,沒有畜生,沒有修羅,這就是那個國家的清淨。所以那個國家健康,人群健康,社會健康,大家都是平靜、歡喜、快樂。

7、【及以諸難;地平如掌】:無八難也。由平心地,世地亦平。

(1)「無八難,心地平,世地亦平」:沒有女人,沒有諸惡,自然土地很平坦,沒有凹凹凸凸,沒有高高低低,看起來一片綠、一片的平,很美,就是沒有八難,心地與世地全都平了,我們的心地平了,世間的土地就平了。

8、『八難,八個見聞佛法有障礙的地方:地獄、餓鬼、畜生、北俱盧洲、無想天、盲聾瘖啞、世智辯聰、佛前佛後。』

(1)「八難,八個見聞佛法有障礙的地方」:八難就是有八個地方,無法聽到佛法,這八難之地,在地獄,整天都在受苦難,光是他業力的苦,這因緣果報業力的苦,就像在地獄,哪有機會聽聞佛法呢?而若又在餓鬼道,更無機會了,在餓鬼道裡,大家都是很餓,是叫餓、叫苦的地方,哪有佛法可到達呢?畜生道、北俱盧州、無想天這都無法。極苦的地方,如地獄、餓鬼、畜生已經沒有因緣可聞法,他受苦受業就已經來不及了,他哪有辦法來聽法!

(2)「天界享樂者,無緣可聽法」:「北俱盧洲、無想天」,雖然說是天界,天總是在享樂,隔離佛法就很遠了,他們根本沒有佛法可聽,因為整天都只想享樂,在享樂中要聽法很難。在人間,富貴學道就難了,何況在天堂受樂的人,要學道真是不容易啊,所以,
不只地獄、餓鬼、畜生,哪怕天堂,北俱盧洲與無想天,也沒有機會可聽佛法。

(3)「盲聾瘖啞、世智辯聰者,無可接觸法」:耳朵很重的人,也聽不進去,根本就無法聽到佛講話的聲音,聲音無法接觸到他的耳根,心就不明佛法。盲聾或瘖啞的人,聽不到,說不出來,表達不出來,要問法,無法可問。又或者是「世智辯聰」的人,他看到佛法的文字,就只以為自己已經通達無礙了,為何還要坐在那裡聽,「你念出來的那些話,我都了解了」,只是看懂文字相,根本不去了解什麼叫做佛法,內容他根本不知道,所以也無法將佛法接入心來。

(4)「珍惜聞法因緣」:還有在「佛前佛後」,那就是佛還未出生的以前,我就已經出生在人間了,我出生,佛還未來生,或者佛已經過世了。就像現在,佛以經過世了,像法也過了,現在在末法了,還在末法的尾端裡,我們還可以聽到講法的聲音,現在已經是佛
陀離開的兩千五百多年後,留下來的文字還有人提起來說,在這個末法的末端裡還能夠聽到佛法,這也是很慶幸。

(5)「發心立願接受佛法,通達道理」:我們現在就是佛的後面,末法,在末端裡了。我們要很慶幸,要趕快發心立願,趁現在佛法在末端裡,我們接受佛法,要發心立願,將來,雖然佛法過了,而我們的來生還有印象,還是要通達著道理,來生來世,心存通達道理的心,當一個有智慧的人,不只是聰明的人,不只是看經文來了解了,哪怕將來沒有經文,在我們自己的內心裡就會有這樣的智慧,看東西能知道道理,超越。

(6)「薰法入心田」:我們現在要學得來生世,能夠記住在我們的內心,這個薰習,叫做薰法,將法薰入我們的內心,八識田中,我們的來生若沒有遇到佛法可聽,在我們的內心就有一股明達道理,有辦法自通,也能夠教人,這就是我們現在要很認真。我們要離開這八難地,要期待我們不是在佛前佛後生的,要發願在佛世,或是佛法存在的世間,期待我們能夠生生世世,心心念念遇到佛法,若無法生生世世遇到佛法,最少也能夠心心念念佛法。

9、【琉璃所成,寶樹莊嚴】:心明淨故,地亦明淨。菩提行願以為道樹。

(1)「生生世世,心心念念於佛法中」:這就是我們將來心心念念要去的地方,是佛的正法,那就是沒有惡相的世界,也就是我們的嚮往。不過世界長得如何,我們不是很在意,最在意的是佛法在世間,我們能夠聽到佛法,入我們的心,這才是我們將來生生世世所要值遇的。我們的心,心心念念、生生世世就要與佛法同世,這是我們要共同發的願。所以大家要心心念念在佛法中,日常的生活沒有離開法,這才是有辦法,要時時多用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