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7日 星期二

2020晨起薰法香.(德松筆記).(07.08)


2020年7月8日上午5:20] 農曆五月十八日,
(僅德松個人筆記參考。請多指教,感恩。)

靜思清澄(法髓)妙蓮華,慈濟人群菩薩道

1、《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經文:【勤行大精進,捨所愛之身,供養於世尊,為求無上慧。】

2、上人手札:「天空雲端道場,雲集菩薩入世,和群因緣殊勝,靈山會他方來;大慈愛遍世界,大悲喜捨處在。」

(1)「秒秒要珍惜,法法要入心」:各位用心。話說,到底話能夠說多久?大家要很用心珍惜,好好聽。聽一天,好好一天要珍惜,不只是一天珍惜,秒秒要珍惜,法法要入心!:雖然天空之大,但是分秒短暫,大家要用心,心寬包太虛,我們要念念與法分寸不離。就要用心,要不然法一句一字,聽過隨著分秒這樣過去了,要好好用心。

(2)「修行入叢林,在一念心,用心在人事物」:想想看,「道」在哪裡?修行的地方又是在哪裡?入叢林,是不是有在修行呢?修行,所講究的就是一念心。而心要往哪裡?心在哪裡,長得如何?這顆心要做什麼?只是說修行在一念心。這個一念心是什麼?一念心就是作用,你入道場來你要用心。心要如何用?在人與人之間,我的心就是道場,你的心也是道場,人人本身一片的道場。這個道場形色是長得如何?形色如天空之大。

(3)「天空雲端道場,這念心,真如本性,心包太虛」:你們若在誦「爐香讚」,豈不是「諸佛現全身」?在香雲雲端上,我們內心的佛就是啊!內心人人一尊佛,真如本性。心包太虛。這念心就是開闊在太虛,天空廣無邊際,雲端的上面,無不都是我們的道場。

(4)「雲集菩薩入世」:雲集的地方,都是一尊尊的菩薩;這尊尊的菩薩在雲端道場出來,就是要入世,就像我們修行,入道場來那就是要回歸本性了。

(5)「找出人性意義、價值,捨離小家庭,走入大道場,身心依止處」:在家的時候,俗家家庭,家庭有很多的牽掛。就是有覺悟,知道人生無常,只是一個家庭小愛的牽掛,對人沒有什麼意義,想要找出了人性的意義,想要找出了人生的價值。捨離了小家庭走入了大道場來,這個大道場是大家身心依止處。進來到這個道場,成為這個大家庭,但是這個家庭非世俗的小家庭。這個大家庭是「人人共同一志」。

(6)「提起天下的菜籃,以天下為一個家庭」:我也是一念之間,人生豈只是為一個家庭庸庸碌碌,這樣一輩子嗎?我的一輩子豈是這樣?自然就會去想:不是這樣,我應該對我自己一輩子的未來,我要找一個理想,真正我身心理想的人生。而我的理想是什麼?那就是以天下為一個家庭。

(7)「有福在叢林道場,有志一同,內先六和敬,入人群度眾」:你要為天下的大家庭,進來到這個大叢林,我們就要下定決心。叢林人人都是與我們有志一同的人,人人進來到這個道場,「六和敬」。你要就這個法,我也要就這個法,同一個道場,同一個法,內先和敬;走出了宗門的外面去,那就是入人群,為人群去解迷、除惑。在外面,世俗家庭有很多想不開,方向不知道在哪裡,就像我們在俗的時候。

(8)「能共同志一同,在同個大家庭,珍惜道場」:我們在俗,就是想不開方向在哪裡,我們了解、知道這不是人生究竟,所以我們才大家共一個志願,找一個道場。道場讓我們的志願一同,所以有志一同。這是多麼地難得,天下之廣,天下很大,但是能夠共同一志一個大家庭,是多麼不容易啊!

(9)「六和敬: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見和同解、利和同均,戒和同修」:我們應該在這個叢林中的「六和敬」,生活六事,這生活六種的事情,我們大家「和」。這樣心志一同,這個大家庭,修行的叢林,只有一個單純的方向,那就是對內互相敬重、彼此勉勵,精進覺道,這就是我們在一個大家庭修行的志向。出去,同樣從回來學的彼此互相成就,了解的法,共同。出門去,無量數芸芸眾生,我們就是要將他接引、去教化他,讓他們能夠了解人生的正向。這是我們的責任。

(10)「天空雲端道場,沒有障礙處,心無所執」:天地就是我們的道場,天之開闊,無不都是我們的道場。《法華經》,無處不在,天空、地上、海面、山河,無不都是《法華經》能夠到達的道場。所以「天空雲端道場」,那就是普及一切天空、地上。有人的地方,就有法的地方。所以「天空雲端道場」,沒有障礙的地方。我們範圍縮近一點,我們自己與隔壁的人都是同樣,心無所執,只有一志。所以應該人人共一心,共一片天、共同一片地。這叫做天空、雲端無不都是道場。

(11)「雲集菩薩入世,與眾生共一體」:我們發菩薩心,入道場修行,不僅僅利己,我們還要入世。求法,法就是覺悟的真理。我們在這個地方就是學習了「覺有情」,在這個大道場學法,就是要如何提升我們對人的有情。小家庭,斷了小家的染愛;大家庭,清淨了心地,與眾生共一體。視天下眾生就是我們的至親,眾生受苦難,我們發出菩薩心,要入世去,就是要廣度眾生,這是我們的目標。

(12)「和群因緣殊勝,《法華經》一大事因緣,行菩薩道」:我們的目標進入了和群,我們大家就是共同的因緣,我們已經合群了,在這個大家庭道場的裡面,我們能夠和和互協,在這個大家庭的裡面,這因緣是何其殊勝。在這個地方,更難得我們是靈山會,大家一個目標「求法」。《法華經》一大事因緣,就是要「行菩薩道」,這就是我們的殊勝的因緣。

(13)「佛陀說法,法身在靈山。《法華經》所到之處,無不都是靈山」:佛永遠都在人間,人間的哪一個地方呢?靈山。佛陀說法,法身在靈山,因為他在靈山講說《法華經》,在靈山成就了說「菩薩道」,菩薩很多從入靈山成,所以靈山法會。佛說《法華經》當中也說,靈山永遠都不會散,就是在那個地方。都在那裡嗎?不是,《法華經》所到之處,無不都是靈山。

(14)「靈山會他方來」:佛陀所說人間菩薩法,就是《法華經》。《法華經》代表靈山會,佛陀所說法。所以有《法華經》的地方,那就是靈山會的地方,就是寶塔所現處。所以過去的佛、現在的佛,召集了很多十方來的佛,就是未來佛、菩薩,諸佛菩薩所聚集的地方,那就是「靈山會他方來」,從各方面來,這就是因緣啊!

(15)「舉例:全球四合一幹部精進線上研習會,人人連線,家家有道場,處處有法會」:幾天前,我們在七月三日至五日舉辦「2020年慈濟全球四合一幹部精進線上研習會」,全球報名,成為學員五千多人。雖然無法人人回來,卻是人人連線,連線在會中聽法、聞法,精進,所有所有的課程無缺。這不同的地方,卻是家家有道場,處處有法會。這報名五千多人的家庭,都是成為靈山會。

(16)「靈山會他方來,和群因緣殊勝,法身道場」:我們的聯絡處,分支會、聯絡處,同樣聚集人,就地精進,所以說起來,大大小小,隨著他的環境在哪裡,雲端、網路連線到家庭去、到分會去、到支會聯絡處去,任何一個地方,哪怕是環保站。同樣在聽法,同樣在靈山會。想,「靈山會他方來」,這是一個「和群因緣殊勝」的道場。

(17)「大慈愛遍世界」:打開大慈的法門,大慈就是愛,希望天下人間都平安,這叫做大慈。無緣大慈,普及所有一切,無不都是愛。所以大慈叫做大愛,所以「大慈愛遍世界」。

(18)「大悲喜捨處在。人傷我痛,人苦我悲」:大悲呢?同體大悲,哪一個地方有需要,哪一個地方去拔苦。「人傷我痛,人苦我悲」,眾生所需要,我們要及時付出,捨。

(19)「多國水患頻傳,包括:日本九州、大陸、(馬來西亞)」:最近日本這波是百年未遇,非常大的大災難。大陸也將近二十六個省市已經水災。有的很嚴重,山崩地裂,路斷,橋損流掉;多少人的房屋,遇到水這樣從山上下來,再堅固的房屋就像豆腐,讓那山土、水這樣旋轉著,大自然的威力之強啊!

(20)「慈濟菩薩足跡,安全之下,趕緊展開勘災」:慈濟人開始起動了,菩薩的足跡開始出門。看到舉步難行,菩薩腳步起動了,但是看到災區那種泥濘,傳回畫面中,看到腳踏陷下去泥濘裡,腳要抽起來就是很不容易,看他們這樣真正出盡力,要將那個腳抽起來,很辛苦。泥土很黏,要這樣拉起來實在是盡腳力,很難拉。

(21)「深入勘災,天災之苦」:沒有前路,難返回來,勘災的人走到災情面前,絕對是往前進,他們沒有回頭走。一定要走到目的地去,幸好有抵達;看到的人,苦啊!老人面對著是腦癱的孩子,房屋已經毀了,糧也斷了。這樣,老人面對著,那孩子是腦癱,就是腦癱瘓了。

(22)「急難救助,規劃長期關懷」:就像這樣受災家庭,幸好慈濟人到達了,所拿的伴手禮,解一時的困難。也發現到這樣的家庭得列入援助,我們不只是急難救助,還是長期的關懷。

(23)「大悲喜捨處在。人傷我痛,人傷我悲」:從現在的急難,一直到未來的照顧。類似這樣,人傷我痛,人傷我悲,「我就是再辛苦,走到了,幸好有到達。」這種的「幸好喔」,就是「大悲喜捨處在」,走到任何一個房屋,任何一個地方,有那麼多的困難,我們能夠為他們去除掉。克服很多困難,幸好有到達。雖很辛苦,但是心甘情願。

(24)「慈悲喜捨,大慈的愛,普遍世界」:這樣抵達了,「很辛苦,但是幸好有到達」,聽到這句話,這句話那不就是「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嗎?慈悲喜捨,大慈的愛普遍世界任何一個角落,慈濟人都是一樣。

(25)「詳細記錄慈濟菩薩足跡」:這樣形態,常常在大愛臺畫面看到,我都告訴大愛臺,若看到任何一個國家『藍天白雲』的慈濟志工,因為慈濟人都穿一樣。畫面上的那些菩薩足跡,要註明來自那個國家地區的『藍天白雲』。」若能夠這樣,我們能夠愈了解,「大慈愛遍世界」,

(26)「大悲喜捨處在」:不同的國家,同樣的「藍天白雲」在那個地方,同樣「大悲喜捨處在」。多少困難艱鉅的地方,都有慈濟人,那麼的辛苦,他們都願意去克服,這樣過去。我們要很用心去體會。天空雲端,有雲、有天空的地方就是道場。

(27)「菩薩所緣,緣苦眾生,菩薩步步難行,走過足跡,就是道場」:大陸重慶市那片的泥濘,慈濟人在那片天空之下,步步難行;那裡就是道場。那個地方,一群的菩薩專心走路;那個地方,那群的菩薩,他們的心靈的方向就是災區苦難人,大慈悲的心,就是在那個地方。所以菩薩雲集入世,一群人聚集到那個地方去,這種大家和群因緣的殊勝。

(28)「帶著《法華經》人間法,靈山的道場,靈山只在汝心頭」:內心就是帶著靈山會,他的靈山在內心。「靈山只在汝心頭」,我們大家都時時刻刻、分分秒秒就是在靈山修。「靈山只在汝心頭」,我們大家用心,法華的道場是到處都在,都在我們的心中。所以就是靈山道場,我們共同在這個大道場之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若能夠這樣分秒,分秒我們的心就是靈心會,分秒待人接物就是法華會。我們就是在法華會上的菩薩。

(29)「修行者的本份,不可有『人我是非』,聽經聽在人間和睦,無處不道場」:面對著將來會成佛的人,我們不可輕視任何人。絕對不可有你我是非,人我,這就是進來道場最重要的,這也就是修行者的本份。每天聽經,就是要聽在這裡,聽在人間和睦,聽在我們要如何用心,法在我們的心,聽在我們要如何待人,我們要如何接物,這就是靈山會。所以要很用心,無處不道場。

3、複習經文:【即為其父而說偈言:大王今當知,我經行彼處,即時得一切,現諸身三昧。】

(1)「即為其父而說偈言」:他向父說法。他將它簡單,「一切眾生喜見菩薩」他生世之時,在行菩薩道,同時真心供養。所以他無處不在,本為身在王家,他外面要度、家庭要度;釋迦佛成佛之後,也是度外面的人,後來也是入皇宮,度皇宮的父母以及親戚、大臣全部都要度他們,這同樣的道理。

(2)「一切眾生喜見菩薩」:他修行的過程之後,現身供佛,燃身供佛,很虔誠,所做的供養都做完備了,所以向父說法。這個時候,該說的話將它簡略掉,這是宿王華菩薩向佛陀說:「前面佛已經說過藥王菩薩很清楚。現在是為了還未聽到藥王菩薩過去修行、苦行,現在來的都是要修行的人,請佛陀再重說一次,簡單重說。」前文簡單,下面接著的就是簡單偈文,所以「而說偈言」。長行文簡略起來,用偈文簡單再要述說。

4、釋譯經文:【勤行大精進,捨所愛之身,供養於世尊,為求無上慧。】

(1)「勤行大精進,捨所愛之身。獻身命,為法忘身」:向他的父王說,我離開了皇宮去修行,我為一切的人做了一切,為眾生付出、修行。我一切身心奉獻,身外物我布施,奉獻供養。我也用身也虔誠供佛,這種供佛,獻身命為法忘身,這表達也是很孝道,所以回歸回來向父母這樣說。

(2)「報父母恩,用身體力行為人間付出。報佛恩,為佛法而精進修行」:我們的身體就是父母給的,我們用我們的身體力行為人間付出,這是父母的身體;我們用父母給我們的身體,為人間奉獻、付出,為佛法,我們精進修行,這就是真孝道。父母所生的這個身體,我們來供佛,獻身命「為佛法,為眾生」,這也是報父母恩。

(3)「父母恩重難報經,經藏演繹『序曲』,佛陀細說話從前,忽見枯骨曝路邊,爾時如來心戚然,五體禮拜甚恭謙,枯骨因緣溯前世,或是多生父母親」:看看佛陀走過的路,一堆的大白骨頭,他就在那個地方恭敬、禮拜。阿難問因由:「佛陀已成佛了,為什麼在這個地方禮拜這堆的白骨呢?」佛陀說:「這些白骨頭是我生生世世的父母,我盡形壽都報不完的父母恩。因為有這麼多這麼多的父母,生我生生世世;我生生世世出生,生生世世修行,利用這個身體來修行,所以父母給我的恩德,我永遠報不完。所以看到這堆的,大堆的白骨頭,生生世世我的父母,所以我要起恭敬心。」

(4)「教育我們,報四重恩,不只是這一生,是生生世世」:這是教育我們,不只是報今生此世父母恩,我們也要報過去生,無量世以來,生我們無量世身的父母。說不定,你們坐在我的面前,說不定你們其中,不知誰也是我過去的父母,何況一大堆白骨。佛陀說:「那一大堆白骨也是我生生世世的父母」。何況我們面對面遇到的芸芸眾生,難道這個人群中與我過去沒有關係嗎?應該都有關係。說不定是我生生世世,父母不知有多少在我的面前,所以我要報生生世世恩。所以我看到人就要感恩,這種恭敬、感恩,所以我們修行就是在這裡,。

(5)「勤行大精進」:所以要勤,是在分分秒秒、日日、時時在我們的心,「佛在靈山莫遠求」,我們的心,永遠都有佛在提醒我們。自己的本心性要提醒我們,要時時勤行。見人我們都要修行,這些你們大家都是我過去有因、有緣的人,才會現在坐在我的面前,也不一定是我的長輩、恩人也不一定。這我要向大家說感恩,所以這樣叫做勤行精進。

(6)「時時分秒在感恩,尊重,愛。感恩因緣,共住一處,同聞佛法」:這念心,時時用心在接觸的境界,所接觸的境界,我們「感恩、尊重、愛」。若能夠每天這樣,我們對任何一個人,我們都不會去說:「他的態度對我怎麼樣!我的態度對他怎麼樣!」就不會。我們彼此的態度都是「感恩、尊重、愛」。「你要感恩我,我要感恩你,所以感恩你們讓我這樣安定的生活,讓我有說話的機會。你們感恩我,就是要有這個因緣,我們共住一處,同聞佛法。」這是彼此感恩,彼此要精進。

(7)「勤行,包括在人對人」:這就是在修行。沒有人,我們哪有辦法修行呢?沒有彼此,沒有人磨我,我哪會亮?順我們的意要感恩,逆我們的意也要感恩,因為我們「有法度」。

(8)「感恩有福能行菩薩道」:就像在大陸重慶的慈濟人開始在勘災。那個腳步走下去,腳拔不起來,過了之後,再將它回憶來,「啊!感恩喔,那條路我走過了。感恩!幸好我有走到,我做了這一樁事。」這,過了之後,無不都是感恩。同樣的道理。

(9)「面對困難,心存感恩,逆增上緣」:當我們有面對著各種的困難,這時就要抱存感恩心,一定精進。

(10)「捨所愛之身」:「一切眾生喜見菩薩」他將所愛的東西都是捨掉,連他的身體也捨了,「供養於世尊,為求無上慧」。

5、『述前身,能捨所愛得道之身。經行彼處者,即於淨德佛所,得道聞《法華經》,一心求佛道,勤行大精進。』

(1)「述前身,能捨所愛得道之身」:這就是在在描述「藥王菩薩」的前身就是「一切眾生喜見菩薩」是這樣在修行的過程,「能捨所愛得道之身」。

(2)「經行彼處者,即於淨德佛所」:捨所愛,那個身體就是這樣捨,他的心得道了,所經行過去,過去生所經行過去的。

(3)「即於淨德佛所,得道聞《法華經》,一心求佛道,勤行大精進」:那個時候就是在淨德王家。他獻身供養之後,向他的父王,「得道聞法華經」,因為有出生在那個地方,他才有那個因緣在日月淨明德佛的那個道場裡聞法。所以,「一心求佛道,勤行大精進」。這就是表達過去。

6、『心者罪之源,身者業之藪,世人癡故愛之,菩薩悟故捨之。父王歎善同詣佛所。』

(1)「心者是罪之源,也是法之源」:心,說「罪之源」,也是「法之源」。罪之源,是一切的無明,煩惱、造業的源頭就是心。而也是一切法,我們在心的裡面,轉向善,那就是善法;轉向惡,那就是罪的源。

(2)「身者業之藪,世人癡故愛之,菩薩悟故捨之。父王歎善同詣佛所。」:這業所聚集的。我們世間人就是癡、癡愛,我們應該要醒悟,菩薩要醒悟起來了。現在學佛,我們已經學到「覺有情者」,就不要再有迷了,我們要悟,要捨棄這個癡迷的心,一定要捨。這就是修行的過程,不可再癡迷了,不可再在那個地方「人我是非」了,就全都要棄捨。「父王歎善同詣佛所」,父親歡喜、讚歎,同時也讓孩子度來入佛道。

7、『心為萬法之源,妄心若起,知而勿隨,妄若息時,心源空寂。萬德斯具,妙用無窮。』

(1)「心為萬法之源,妄心若起,知而勿隨,妄若息時」:我們就要知道,自己要警惕。「知而勿隨」。我們的心,若是萬法之源,我自己常常要警惕;而心若是在罪源,那就是看外面的境界,他就會被它拉過去;而我們若在法,我們的心若覺醒了,那就是法。萬法之源在心中,所以,這個心,反面就是惡;正面就是善,就是一個心。要趕快警覺起來,不要隨著惡法那個妄心啟動。

(2)「妄若息時,心源空寂」:這個妄念過去了,我們若不要去隨著那個反面的妄心,我們的心本來空寂。就是有無明,我們才會錯誤。而我們學法,就要知道,不要讓一時啟動的無明,將我們誘引過去,自己要警惕;自然我們那個妄念很快就過,「妄若息時」,很快就過了。「心源空寂」,妄念若過,就像一陣的煙過了,回歸清淨的空間。

(3)「萬德斯具,妙用無窮」:我們的心若撥開了這個無明,其實心本來就清淨,不受污染,那是一團的無明這樣過去。若能夠了解,應該這些法都清楚。請大家要記得,用心在每個一念間,要好好用在那分「付出無所求」,而且付出,還要感恩。

8、「我們的心,道場如在天空,永遠處處皆是」:在雲端菩薩,這樣在那個地方,我們是入世,把握因緣。這靈山會都是十方來,在這個大道場,也是在十方來的菩薩,共同一處,在這裡修行。要修什麼行呢?「大慈愛遍世界,大悲喜捨處在」,處世,時時都在「大慈、大悲、大喜、大捨」,遍空法界,無不都是我們的道場。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