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6日 星期一

2020晨起薰法香.(德松筆記).(07.07)


2020年7月7日上午5:20] 農曆五月十七日,
(僅德松個人筆記參考。請多指教,感恩。)

靜思清澄(法髓)妙蓮華,慈濟人群菩薩道

1、《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經文:【即為其父而說偈言:大王今當知,我經行彼處,即時得一切,現諸身三昧。】

2、上人手札(一):「精苦為法能忍,弘傳斯道化眾,盡其心神精力,盡其形命體力,慇懃精進修供,志心願力未盡。」

(1)「學佛、聞法,把握時間,是精進要素」:時間不斷累積,時間是精進的要素,若沒有時間,如何精進都是有限,有時間我們就要把握,若沒有把握,更再較空閒,同樣時間被浪費,再閒時間,同樣浪費過,時間是我們人所把握,所以利用時間。

(2)「心心念念、分分秒秒,不空過,叫做精進」:有的人,時間就是很沒有時間,不過他還是很精進,心心念念、分分秒秒都沒有讓它空過,這叫做精進。所以,人要不怕辛苦,不怕辛苦才有辦法用在分分秒秒、心心念念的精進。

(3)「時間用法,用得法喜充滿」:我們若是怕辛苦,那就「唉呀!累啊。」不累的,總是時間用法,用什麼方法?用我們的時間,用得法喜充滿。同樣的時間是這麼長,一天八萬六千四百秒,無法讓我們多一秒鐘,也不會讓我們減少一秒。

(4)「時間是很公平,只是心念有沒有用心把握」:只是我們將自己的生命的念頭,到底我們這個秒鐘是空過,或者是實用?看看,秒鐘就是不快不慢、不增不減,只是我們自己的心念,我們要用心。

(5)「精苦為法能忍,克服困難,為法能忍,歡喜就精勤,就沒有苦」:更困難的事情,我們就是精進,克服困難,為法能忍。苦就是要忍,什麼事能夠不苦呢?每項都是苦,所以我們歡喜了,就沒有苦了;歡喜就精勤,所以沒有苦。

(6)「舉例,歡喜爬山,卻不願爬樓梯」:爬山,會辛苦嗎?快樂、歡喜爬山的人,「沒有苦啊!爬山是我的快樂的事情。」很多人愛去爬山,而有的人,他就是不愛爬山,「何必這麼辛苦啊?」所以,辛苦或者是歡喜,就看人的感覺了。有的人歡喜去爬山,回到家裡他就不肯爬樓梯,這就是看人的興趣。有的人要爬山,我不如來爬樓梯,觀念正確;有的人,我就是坐電梯下來,要去爬山。有的人,要爬山的時間拿來爬樓梯;有的人的觀念,「我要去爬山,我不如來爬樓梯。」同樣道理。

(7)「修行者的快樂,就是得法歡喜,生活無不就是法中」:人的心,總是看你快樂在哪裡?快樂,也就要看我們快樂得對不對?修行者的快樂就是得法歡喜。法,人間千千萬萬種,生活無不就是法中。剛剛在說爬樓梯,也是一個法;或者是要爬山,也是一個法,所以,隨人的興趣,但是要隨人的環境,還是要適應。不過這個地方在說的,就是我們要修行,不怕辛苦,這就是法。

(8)「為法,甘願忍」:甘願忍。修行,前面在說供養,菩薩供佛,用盡了一切的物資、一切的寶物,花花草草淬煉的香油,等等來供佛。覺得這麼多的東西,盡世間所有,或者是世間稀有,他都願意來供養。這樣還不夠,所以他用身,燃身供養,這就是盡他的心力。

(9)「盡其心神精力。神力,就是苦行,願意承擔,願意做,盡心,心力」:心力,我們的身體的動作是由我們心的指揮,我們的心甘願了,自然我們的身就願意投入。這就是看我們的心與身,發什麼心,他願意修什麼行,這就要看我們人的心。

(9)「精苦為法能忍,心精苦要修行,盡一切身心力量付出」:佛法,佛佛道同。同樣修行,就是希望能夠成佛。一定要不怕辛苦地付出,而且長時間,累生累世,累生世的時間去付出,這樣,再能夠真正是成佛。成佛,當然是在很辛苦中去探討人生的道理,用種種的方法去求知、去求解,突破很多困難,身體力行去體會出來。這就是精進的方面。

(10)「聞法,以事來會理,身體力行,利益助人」:修行過程,聽法了,落實在生活,生活中我們得到體驗,這就是以事來會理。而道理了解了,在佛法中,這我們還能夠幫助、去教導人。

(11)「弘傳斯道化眾,盡其心神精力」:我們若沒有深入這個法,哪有辦法得以去弘傳?哪有辦法去化眾呢?要度化人群,要先了解法的含義、道理,要「盡其心神精力」。

(12)「既要修行,就要專心一志」:心神。前一段說神通,是心精意通,叫做「心神」,心神精力。能夠有這個心神精力,將佛法聞入心,來身體力行再體會。這樣的心神精通,發揮出來的力量。

(13)「盡其形命體力」:我們已經通了、我們已經知道了,這樣停止嗎?不是,還要更盡心力,要再加強付出。修學佛法,不是「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我懂了;我懂了,我畢業了。」這樣就停止了。永無停歇,你畢業,還未覺悟,我們要好好向前前進。

(14)「慇懃精進修供,為法忘軀」:了解道理,更要下定決心的「慇懃精進修供」,法都知道了,現在就要回報,要供養,為法忘軀。佛法我都透徹了解了,我應該要感恩回報。

(15)「發心修行,人與人之間,六和敬」: 進來修行的人,要開始發心。學前面修行者他們如何生活、如何過來?人與人之間,如何六和敬,如何來口和、心和、心意和?在日常生活中,要如何行?行,生活行動和等等。我們發心,已經在這個地方修行,了解環境、知道修行的方法,日常生活動作穩定,要如何來體會。

(16)「未成佛以前,都是在學地」:我們要常常在上課,除了生活,身,我們的身穩定了,心就是再求精進。聽你們過去的心得,「我說,請你更正我。」這是互相,我們還未成佛以前,都是在學地,只是學地階層。但是,世間永遠學不完的,世間法就學不完了,何況在佛法。

(17)「佛法浩瀚,要不斷複習了解」:這幾天,同樣,我對佛法,我稍微知道,不過還未知道的很多,「我還是要再不斷,不斷複習、瞭解。」何況在佛法。這幾天同樣,我對佛法,我稍微知道,不過還未知道的很多,我還是要再不斷、不斷複習了解。

(18)「不同宗教,互相交流了解」:還有其他的宗教,有伊斯蘭教的穆斯林教徒來了,我就盡量與他時間,坐啊,聽胡光中居士分享,我就說:「到底你們的宗教,你們是如何修?為何修?為何要這樣的行動?」我就很好奇,一一要問。他對我們佛教也很有興趣,我知無不說、說無不知;看他如何問,我就如何來回答他。我有因緣,我就趕快問,問:「你們是為何能夠這麼虔誠?你們是如何……?」等等;甚至連他們的經典我都想要拿來看,向他們討討經典。 感恩很誠意送來給我的,除了現在,他們的現代的經典、連五百年前的家藏的經《古蘭經》,他也這樣送來了。

(19)「五百年前的手抄古蘭經,回想近六十年前的宋朝《法華經》經書」:手摸到、捧著那個《古蘭經》,我同樣好像捧著我們自己的經一樣;就等同於我在五、六十年前,我得到這部《法華經》,是在宋朝末時代的《法華經》經書。後代的子孫已經沒有尊重它,將它囤積在總鋪的底下。房子要改了,所以在那個床底下發現到《法華經》。

(20)「珍惜經典」:慈雲寺的信徒覺得:「唉喲,這經典怎麼放在床底下,打掃完了你們要拿去哪裡?」那個家庭的人說:「那就沒有用了,就將它當垃圾清出去。」他們,有家中的人,就有人說,他說:「這都整本、整本好好的,當垃圾也很可惜,拿去舊貨商啊。」慈雲寺的信徒他就說:「啊,這要拿去舊貨商?我去跟師父說。」跑去向修道法師說。

(21)「因緣不可思議,與《法華經》因緣由來」:那個時候我剛好在那裡,他就描述這部經的過程,他說:「要拿去舊貨商」「師父,這個經將被拿去舊貨商,而我們有沒有想要將它買起來?」我只是僅僅聽到《法華經》就歡喜了,修道法師還沒有開口,我就先說:「我來買。」就這樣這部《法華經》,就這樣我買了。所以,我好像說過,我離家出門的時候,什麼都沒有帶,就是帶著這部經離家出走,就是這部經,所以這部經一直隨在我的身邊到現在。所以說起來「因緣」,這種的因緣。

(22)「用心體會經文,一字一字抄,一字一字拜,心相貼切,盡其形命體力」:有了這部《法華經》,讓我在小木屋一字一字抄、一字一字拜;每一字成一句,一句一句再回憶。一個回憶,裡面的經典,不斷不斷投入裡面經的意境去,這就是經。你如何修學?就是這樣,我們面對著經典要用心入這個經的裡面。一字拼成了一句,一句一句入自己的意境,從這個意境不斷連續下去,整部經的內涵意境就會覺得:這條路好像走過的路。對這部經的那個親切感,好像以心相貼切,這就是「盡其形命體力」。我的身心與這部經,總是常常都會去體會到這部經當中的意義。

(23)「殷勤精進,供養『現在佛』,那就是投入人群去,受苦的眾生是『未來佛』,『現在』結『未來佛』的緣」:愈來會愈殷勤,會殷勤精進,想要如何來回報,如何供養?所以供養哪裡?諸眾生都是未來佛。常不輕菩薩豈不就是這樣說:「我不敢輕視汝,因為你將來也會成佛。」所以,我們要來供養「現在佛、未來佛」。所以,供養現在佛,那就是投入人群去,現在佛還未覺悟以前,就是迷茫的眾生;迷茫的眾生在受苦,受苦的眾生是未來佛。所以我這個時候,為未來佛去付出,在現在結未來佛緣,就是結歡喜緣。

(24)「六和敬,共住一個叢林,結歡喜善緣,生生相度化」:常常告訴大家:「六合敬,互相共住要互相歡喜、感恩、尊重。」我們大家共住成一個叢林,要互相成就,歡喜成就,要結一個歡喜善緣。生生相度化,來生來世,你也修行、我也修行;你成就我、我成就你,看誰的因緣先成就。互相結好緣,互相相度。若能夠這樣,我們彼此尊重,同樣也是互相在受供養。

(25)「慇懃精進修供」:這是我們一般的生活。若用這樣的精神,我們六合敬的常住,絕對人人會很早就能夠趕快成佛,前前後後,這是一個成佛的國度。訓練道場,這就是叫做道場。希望大家很用心。

(26)「志心願力未盡,不斷付出、工」:用心就是立志,修行彼此都互相成就,這種的願力,不斷用身心誠意在付出,對人人都是這樣,對佛更加精進。用一切一切的供養,不是光是對佛而已,是他修行供養的過程。對人人眾生,受苦難人,或者是同修行人,或者是面對著佛,都是不斷地在做付出、恭敬、供養的態度,何況面對佛前那個供養,更加殷勤。

3、上人手札(二):「合和互協三加一,四法同修勤精進;天空網路串連,五千人大圓緣;覺有情運神通,雲端妙蓮盛開。」

(1)「合和互協三加一,內修外行,,四法同修勤精進」:我們要很了解,要有這樣「合和互協」,我常常說「三加一」。這就是我們整個團體內修外行,在我們道場裡面六合敬;在外面的居士我們就鼓勵「四合一:合心、和氣、互愛、協力」。這樣結合起來「四法同修勤精進」。

(2)「天空網路串連」:這個時候,豈不是天空網路串聯起來了呢?在星期日,二天前,舉辦「2020年慈濟全球四合一幹部精進線上研習會」。因疫情,海外慈濟人無法回來臺灣靜思精舍,改用網路連線,大家線上精進報名,正式報名,我聽他們告訴我,學員報名有五千人,樣三天的精進,結業圓滿。

(3)「五千人大圓緣,覺有情運神通」:這就是學菩薩法。利用現在的網路在雲端,將它串連起來。這五千多人報名學菩薩道,這種「覺有情運神通」,是他們回來呢?或者是我們的課程這樣過去呢?聽說,也是連線他們的心得,將他們就地,將心得連回來了,我們這些心得連過去了,課程在這裡開了,也是同樣五千人的心得滿滿。

(4)「雲端妙蓮盛開」:開得很成功,所以這是我們現在很有福,「天空網路串連,五千人大圓緣」,而且「覺有情運神通,雲端妙蓮盛開」,大家皆大歡喜、心花怒放、法喜充滿,這就是道場。

4、複習經文:【一切眾生喜見菩薩作如是法供養已,命終之後,復生日月淨明德佛國中,於淨德王家結跏趺坐,忽然化生。】

(1)「一切眾生喜見菩薩,這樣在供佛」:一切眾生喜見菩薩,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印度靈鷲山說法,宿王華菩薩來向佛陀說:「佛陀啊!您能夠將藥王菩薩過去修行,修苦行那個精神,再向大家說一遍嗎?」佛陀就簡單再說一次,現在的藥王菩薩,過去的「一切眾生喜見菩薩」他的因緣,那個時候,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在修苦行的時代,是在日月淨明德佛的時代。

(2)「敘述,藥王菩薩的過去生,一切眾生喜見菩薩,長時修」:在法華會上,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現他的神力,去將過去生、過去生世,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藥王菩薩,就是我們的二千五百多年前的道場,釋迦牟尼佛要來說,在他的面前,藥王菩薩他的過去生中的那一代,很長。那一代的「一切眾生喜見菩薩」,作法供養,那不是釋迦佛的時代,是釋迦佛在說過去的時代。總而言之,時間很長。

(3)「神力,精神記憶」:佛陀運用他的神力,精神記憶。已經在釋迦佛這一代,他再回顧過去生無量劫前,過去的過去的時代。這就是神力,精神的貫穿,貫穿虛空,虛空的速度。常常在說,現在科技的速度,貫穿是很快。所以,一秒鐘能夠繞幾億公里,這是很奧妙的事情!所以說起來,那麼長的時間,釋迦佛一個神力貫穿過去。

(4)「命終之後,復生日月淨明德佛國中,於淨德王家結跏趺坐,忽然化生」,他來供養日月淨明德佛。他是在淨德王的家庭中出生,所以在那個地方結跏趺坐,所化生。

5、釋譯經文:【即為其父而說偈言】:云是菩薩托緣生王家,稱王為父。為報父恩故,以心淨明,累生累世勤修,身行德範喜捨供佛。 (1)「即為其父而說偈言」:他這樣在那個地方,他就向他的父王開始講經、說法。長行文略過了。因為這是釋迦佛再縮短藥王菩薩的故事,所以縮短是略說。長行文過去了,用偈文來說,「即為其父而說偈言」,就是「大王今當知,我經行彼處,即時得一切,現諸身三昧」。

(2)「云是菩薩托緣生王家,稱王為父」:他在淨德王家開始就用偈文,就像唱歌的方式,這樣開始向王說法。要表示這位「一切眾生喜見菩薩」他是托緣,這樣忽然化生在這個地方,化生在淨德王家,化生。

(3)「為報父恩故,以心淨明,累生累世勤修,身行德範喜捨供佛」:「菩薩托緣生王家」。就是借這個因緣,這個淨德王的家庭,在這個地方。「稱王為父」所以他稱為父,為父、為佛說偈。亦師亦父,因為他要報父母恩。菩薩來生在這個家庭,生在這個家庭,他要報父母恩;而要報父母恩就是與一般的人,說:「我就是在家庭來奉養父母。」「以心淨明」,這位菩薩他就是修行,修行法成就了,所以身心,身與心已經清淨明瞭了,所以心明淨。用身來修行,心已經明淨了。我們修行也是一樣,你用什麼在修行?我身體在修行。

(4)「起心動念,用身修行」:身體修行。你為何用身體,不是說用心嗎?我若說用心,人家看不到,我就要說用身體。而你要用身體,你若沒有心,你的身體什麼都不要做、什麼都不要起動,這樣你要如何修行?哦!對,應該心,起心,動一個念,就用身來修行。所以起心動念,心,身體力行,這叫做修行。

(5)「以心淨明」:起心動念,起這念心,就是要明淨,心要淨、心要明,要有明與淨、淨與明的心。這樣,抱著這個心我們的身行才會清淨。心若沒有清淨,這個身就是不淨行。

(6)「觀身不淨」:我們人人的身,身體就是不乾淨,何況我們人身的心就是不淨心,無明覆蓋。所以我們的身,就會去做一些真的不該做的事情,那叫做惡行,心無明起,身就造惡來。所以,這就是我們凡夫造成了人間的苦。

(7)「心能清淨,淨念,我們的身行就會淨」:若是心能夠清淨,淨念,我們的身行就會淨,清淨行,所以「以心淨明」,自然我們身行善。

(8)「累生累世勤修,身行德範,喜捨供佛」:我們用身體來力行,所做的一切那就是德。若都沒有用身體起動做,哪能知道什麼叫做修行呢?所以,我們的心要淨明,身要力行,才有辦法顯出德,成為人的典範,讓人看到歡喜,這是一個賢明修行者,所以做人的典範,讓人看到歡喜了。歡喜付出叫做喜捨,這樣來供養,這就是我們修行的過程。每天都要有這樣,法在我們的身心行中。

6、【大王今當知,我經行彼處】:即是父亦王,云離俗捨俗入道,精進勤行道。

(1)「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向父王說法」: 所經過的修行的過程,向他的父王說法「即是父亦王」,所以叫做父王。「云」,這樣說。

(2)「離俗捨俗入道,精進勤行道」:捨離王家去修道了。把握時間勤精進,力行修行的道路。

7、【即時得一切,現諸身三昧】:從精進定中發得神通,故能普現一切色身。

(1)「即時得一切,現諸身三昧」:累生世的累積,到現在再度修行,這樣很快就得到一切身三昧。

(2)「從精進定中發得神通」:這個「身三昧」,是從精進定中發出的神通,就是能夠靜下來。那個精神,他可以精通,心定神通,心無雜念。

(3)「將『法』化為人間度人的方法」:他想要做的事情,法要如何去傳教?如何將法適應人間,這種修來的道,要如何化為行動入於人群?這就是從精進定中,精神凝聚,要如何將法化為人間度人的方法。

(4)「故能普現一切色身」:將精神理念合起來,要走入人群去。學佛,總是要學在精神凝聚,身行要會合在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互相互動,要有這分四合一:「合心、和氣、互愛、協力」。這四項,大家若結合起來,這個道場圓融,修行無缺,是可以為人間典範,入人群去,為苦難眾生去付出。

8、「四法同修勤精進」:現在這個時代來成就我們。天空網路串連起來,看看,五千多人,這次的「2020年慈濟全球四合一幹部精進線上研習會」,線上報名就有五千多人。這樣大家心有所得,圓緣了,成就了菩薩道、覺有情,這豈不就是彼此心通、神通呢?心也通了,精神也通了,互相分享都是連串在網路上面;豈不就是「覺有情運神通」?感恩,在雲端的道場,妙蓮盛開了。我們要將歡喜心,時時法入心,這叫做法喜充滿。日常生活中,要時時多用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