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清澄(法髓)妙蓮華,慈濟人群菩薩道
1、《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經文:【如渡得船,如病得醫,如闇得燈,如貧得寶,如民得王,如賈客得海,如炬除闇。】
2、上人手札:「生生世世誠為佛教,心心念念誠為眾生。疼骨磨皮成就精英,教聯菩薩立志銘心。諸惡莫作,慎防違理,眾善奉行,起行之心,謹守分際,慎防毫差。」
(1)「生生世世誠為佛教」:用心入行,不可放縱了我們的每一念,要好好將心會集來,大家用心。各位菩薩,大家都是佛教,菩薩,人人就是發這樣的心,也立這樣的願。先了解佛法,愛慕佛教,也徹底清楚人間苦暫;把握時間,運用生命投入叢林,好好受教、受學,然後就是入人群,處眾、傳法,這難道不就是我們大家修行的目標嗎?既有這樣的目標,我們一定要發這樣的願。
(2)「勤修佛道,誓度眾生」:自古以來每一尊佛,佛佛都是一樣,同樣誓願度眾生,同樣要眾生斷煩惱、學佛法、乘佛道,這是每一尊佛的總願。我們學佛就是要成佛,諸佛的總願,就是我們眾生的願。不論你方向在哪裡,為佛教、為眾生;為佛教,就是要勤修佛道,因為我們要誓度眾生,我們既然要誓度眾生,哪能夠不知佛法?
(3)「自身要懂得如何斷無明煩惱」:眾生無邊,我們就要誓願度,要度眾生,要將自己先度,因為自己若是無明、煩惱都沒有去除,自己還是凡夫阿!芸芸凡夫,自身苦難脫不開,要如何去解他人的煩惱,脫離這種人間苦難?所以我們必定要先自己知道方法,要如何脫離人生無明紛擾。
(4)「無明煩惱纏心」:無明、煩惱的纏,煩惱一直將我們綑綁、纏著,讓我們的心脫離不了凡夫的習氣,所以凡夫的習氣,還是於凡夫事,於凡夫互相糾纏、愛念,或是結怨不斷一直纏下去,這就是煩惱。愛得己愛、私愛,這是凡夫情纏。凡夫與人之間,有他、你、我,這種的成見,彼此間各人的意就不和,就會產生他錯、我對,就會有那分偏向他受委屈,指責某一個人太霸氣。這種人與人之間,三角關係實在纏啊、苦啊,彼此之間,在那感情之中的結,真的是分不清,所以混淆在一起,恩恩怨怨,因緣果報就是這樣,不斷在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5)「面向佛道,開闊心胸,以愛入人群」:凡夫要如何有辦法脫離這種無明、煩惱,我們要趕快,這時候面向著佛道,佛道已經將路鋪到道,道再開闊了,要讓我們的心很開闊;心包太虛,量周沙界,讓我們這分的道心,智慧、福業。有我們的智慧,脫離了我們的心境,心境開闊,走入人群,用愛膚慰人間。
(6)「心包太虛,引導眾生,福慧增長」:心境是不同執著,愛己所愛的這種小愛,滾雪球的那種煩惱,是很辛苦;而若是開闊心胸,愛啊,擁抱大地苦難的眾生,用「虛空無盡,我願無窮」來包容一切,用宇宙透徹的真理來教導眾生,若能夠這樣,開啟智慧,運用宇宙、萬物的真諦理來引導、教化,這不只是消業,又能夠增長福與慧。這也是脫離不了因緣果報,好的歸好去了,惡的歸惡去了,果報分明,由不得我們自己。
(7)「選擇對的人生方向」:都是自己做,執著、無明的愛也是我們自己;開啟了這念心,愛天地眾生,這也是我們自己,這兩個方向,你到底要往這個方向,還是往那個方向?這由自己去選擇。選對的方向,那就是用至誠虔供,謙卑、尊重的這分心,虔誠向佛的教法走,這是選對的方向。
(8)「為佛道,盡形壽,獻身命」:因為我們已經發心,出家了,肯定我們都選擇到對的方向,我們已經採取行動,「盡形壽,獻身命」,除了形象已經完全脫離世俗,而我們的心有沒有脫離出來?只有自己問心,有或沒有?而若是完全脫離了,這種大丈夫相既現前,我們能夠為天下做,做別人做不到,我們也得要入這念心,還是要去克服,為眾生。這就是我們在修行,修行造福人群,回歸供養佛道,供養佛的一條路。
(9)「身體力行菩薩道」:佛來人間就是教導眾生,行菩薩道,我們循教育,身體力行,這樣認真去度眾生,回歸回來就是成績;我們在人群中所做的功課,返回來是繳交功課,這等於供養一樣,諸佛就歡喜了。所以,佛什麼都沒有欠缺,你要用什麼供養佛?就是心,心就是身體力行在人間,隨順佛的教育,接近人間去付出,這就是我們的成績,這就是佛最高興的。
(10)「藥王菩薩生生世世至誠供養佛」:所以,我們這生對了,我們生生世世應該也是這樣,〈藥王菩薩本事品〉也就是要這樣告訴大家,他就是這樣修行。《法華經》,為藥王菩薩是說兩段,佛陀前面就已經講了一段 ,現在再提起藥王菩薩。可見藥王菩薩,他受佛教、入人群,苦人所不能苦,他就是一心一志在人間,這就是藥王菩薩,佛陀最重視,他不只是付出為人間,他回頭誠懇供養佛,這就是至誠,他不僅僅是一輩子,是生生世世。前面說過了藥王菩薩,過去修行在一切眾生喜見菩薩那個時候,他是如何修行過來,如何供佛?如何度眾?
(11)「心心念念誠為眾生」:現在,我們的心要一直記住,記住過去諸菩薩如何修行,用什麼樣的心意來供佛,菩薩就是讓我們效法的精神,我們一定要學。同樣,我們也要學在「生生世世」,也得要立願,「誠為佛教」。我們要將為佛教的教育攬入心來,要心心念念誠為眾生,佛陀的教育就是為眾生,我們要很誠懇的心接受佛陀的教育,心心念念就是要為眾生。
3、大林慈院二十周年慶,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
(1)「大林慈院二十周年慶」: 就像昨天,跟大林慈院在視訊連線的時候,今年是大林慈院啟業以來,二十周年,昨天的二十周年慶是連線回來與師父分享,還有大林慈院醫師回來,陪師父來連線,在這裡坐,在那裡說。 開始,看大家在進來,有醫生、護士從大門進;有我們的委員、慈誠,也這樣陣陣、陸陸續續,一直向大門進去;還有地方的人士,先看到的境界就是這樣。
(2)「白袍醫師,白衣護士,莊嚴亮麗」:開始,司儀出來介紹、致意,節目就開始了,也很感恩,大愛台的竹琪南下當司儀,還有,這節目由慈悅和一群慈濟菩薩之前就南下,開始幫忙安排次序。哇!顯現出來,莊嚴啊。醫生、護士很亮麗,能夠看到真正叫做莊嚴相。白袍醫師、白衣護士,每一位很帥氣、也很端莊,非常的乾淨,大家就是很整齊。
(3)「醫者之手,巧妙解苦難」:聽他們開始,司儀介紹,醫師表達,說出了患者的個案是好幾種,各科不同,不論是腦神外科、心臟外科、或是神經內科等等,很多,或是其他地方都拱手辭掉的嚴重病人,病人求醫無門,最後來到大林慈院。那些疑難雜症,受盡痛苦、病痛的人,來到我們大林,經過了醫師巧奪天工的技術,很細膩的雙手,醫者之手要如何去開刀,這種小乾坤的世界很多,有畸形,還有嚴重到真的是腸塞住,或是哪裡破洞、長腦瘤等,一些群醫束手無法治療的最後就會來到大林慈院。
(4)「愛的見證」:大林慈院,將這些很嚴重的重症,用愛、用很高明的技術這樣一個個救回來。有一位來的時候走路是頭快要垂在下面,昨天站在台上,挺胸,說話都很好,現在已經是運動健將,這樣的案例很多。大林慈院二十年來守護當地,不論是婦科、小兒科,還是外科、內科等等,說不完,很多。台上到最後,一科科的見證者,就是受過苦難,被醫師救回來,護士陪伴療傷過,這些人一一來現身說法,說給大家聽,見證:「我那個時候是這樣,多麼辛苦啊!經過某某醫生用心,如何照顧我,而我解脫了苦難。我現在很好,能夠上班,能夠做事業、家業等等。」看,是很安慰、很歡喜。
(5)「醫護有志一同,心念誠為眾生」:昨天大林慈院醫師就說:「就是想要盡這一分心力,大家有志一同──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這就是師父這念心,將大林慈濟醫院建起來,人人心的方向,就是這樣盡心力。聽到,心真的是很感恩。那種「心心念念誠為眾生」,是很不容易!
(6)「疼骨磨皮成就精英」:而且醫師在陪伴病人很辛苦,病人也受過了很痛、很苦,生死關頭真的是苦不堪。看到那個孩子,現在在運動場上成為健將,真的是經過了一段段很辛苦地治療;孩子本身也意志堅強,他的興趣在運動,所以也是很堅強的力量去訓練出了,他們能夠抬頭挺胸,在運動場上取得金牌、銀牌。看到他們這樣出來,將金牌掛著,來見證,過去曾經有過病痛,是「疼骨磨皮」的痛苦,現在已經是社會、運動場上的健將精英了。這就是愛。
(7)「大醫王立志銘心,用愛陪伴苦難人」:病人是這樣,我們醫師也是這樣,這總是四大志業的醫療志業,看到那裡二十周年了,有成了,很歡喜,難免會去想到:啊!要建醫院之前,那塊甘蔗園故事很多,無法一一來分享。真的是很感恩的事情很多,很克難、苦的事情也很多。總而言之,現在看到他們很亮麗、很整齊,醫生很帥氣、很將才,大家都很乾淨、很整齊;護士,大家亭亭玉立就是很可愛、很純真,用愛在陪伴苦難人。
4、馬來西亞,醫護用心為貧病
(1)「馬來西亞洗腎中心二十年」:下午又連線到馬來西亞檳城,跟我分享的也是醫療,他們也是二十年了,這個醫療也是很亮麗唷,他們的洗腎中心,已經在好幾個地方了。馬來西亞貧困的人,不知為何腎臟病特別多,要去醫院洗腎很沒辦法,要用很多錢,所以我們在那個地方,好幾個地方,需要的會去為他們建洗腎中心,免費治療,這樣一輩子,現在已經第二十年了。
(2)「醫護同一心,疼惜病人」:看那些腎友,有的已經一、二十年,現在活得很好,就是因為有這個洗腎中心,這樣一直在照顧,照顧的品質不輸五星級的醫療,醫療設備很好,不輸給醫院的設備。我們的洗腎中心,那所有的護士大都是慈濟人,大家都有志一同,那種愛心,也是很亮麗,真的看到讓人覺得心會很甜,看到心就甜、就快樂了。那種疼惜病人的心志,實在是讓人佩服;醫生也很用心,護士很有疼心。
(3)「菩薩在人間,以愛付出」:雖然他們的宗教不同,但是慈濟志業大家都很認同,沒有醫療的地方,我們有「人醫會」,無法走出來的,我們的醫師走進去;不是他們來醫院就診,是我們的醫生去他們的家庭,循環的義診,那種的疼惜。有的車禍無法清醒,他們也有辦法這樣為他治療,醫師每天去為他做復健,護士將他從不會說話一直教到眼睛可以動,因為受傷的程度很高,為他安裝一個電腦在那,訓練他的眼睛「說話」。那種的耐心、愛的陪伴,出錢出力,用醫的力量,就是那個地方的特色,真的用愛的陪伴。要說,實在是說不完,很感動人的事情很多,這就是菩薩在人間,用愛在付出。
(4)「聞法入心,依教奉行」:昨天的連線在馬來西亞慈濟,還聽到他們薰法,很認真的在聽法,師父在這裡說的話,他們句句都入心,所分享出來的,不論是很久以前說的,他們使用在現在,看起來都很亮麗,無不都是依教奉行。現在這一波新冠病毒之時,在呼籲大家要茹素,他們就開始推素,昨天就說:「師父說的勸善容易,勸素難。不過,氣不餒還要再接再厲。」
(5)「疼骨磨皮成就精英」:當然分享很多,很精彩,有醫生、護士分享;也有腎友,接受的人直接來與師父說話,那種的感恩,實在是讓人很感動。雖然看他們疼骨磨皮那種的痛,醫生、護士是真的用心疼惜他們,醫生也會累、護士也會累;同樣不怕痠痛、不怕辛苦。「疼骨磨皮」,去面對著這些受災、受傷、受苦、受病痛的苦難人,這樣用疼的心來幫助痛身,醫師用疼心去幫助身苦、病痛的人。
(6)「愛心串連,守護生命」:每一項,那感恩中的情,真的是精英,真的就像「見髓」那麼的精。每一個地方,那裡有診所,我們無法去的、太遠的,請這些診所與我們聯合起來照顧,這會合起來的愛心,很特殊。所以他們可以在任何一個鄉、鎮、市,有診所的地方,就有辦法跟他們做聯合,來與他們互動。真的是,愛、感動人的事情很多,人人就是立志,刻骨銘心;這愛的力量,很感動啊,感動人的事情很多。
(7)「發心立願,行菩薩道」:所以聽來都會覺得,真的是人生的價值觀不斷提升,可以發心立願,願救天下苦難眾生。大家起這念心願,真正人人就是為眾生病苦付出,拔除他們的苦難。所以大醫王、白衣大士,真正讓人很感動。這就是《法華經》教菩薩法,其實我也是都用《法華經》教菩薩法,所以啟動了那麼遙遠的地方,他們也在行菩薩道。很感動,這是《法華經》的力量。
5、複習經文:【如清涼池!能滿一切諸渴乏者,如寒者得火,如裸者得衣,如商人得主,如子得母。】
(1)「《法華經》,在人間要提倡人人的愛心,悲憫眾生」:這段經文與我剛才所說的醫療,不論在台灣、馬來西亞,難道不就是這樣嗎?就像一位很口渴的人,及時給他一杯水;就像在寒凍的天,身體沒有衣服可穿,趕快為他加一件衣服、生一堆火,讓他能夠及時溫暖,這豈不是呢?這就是《法華經》,在人間要提倡人人的愛心,悲憫眾生,哪一個地方眾生有苦,及時就有人得以去幫助,這就是《法華經》的功德。
6、經文解釋:【如渡得船】:渡者得船,江河無礙;學者得經,障礙悉遣。如渡船過河,運載到彼岸故。
(1)「渡者得船,江河無礙」:這就像渡得到船。人在此岸,非渡過彼岸不可,「幸好哦,有船,能夠載我從此岸渡到彼岸去。」,在這個汪洋的大河,從這裡要過去那裡需要船,若有船,有江、有河就沒有障礙,同樣從此岸渡彼岸去。
(2)「學者得經,障礙悉遣」:就像學者,有學問的人,他得到經典,有經典他就了解其中文的道理,道理就通達無障礙,有障礙也都將它去除了。所以有學的人,只要給他這部經,他所有的所知障,全部將它消除掉,道理皆通。
「如渡船過河,運載到彼岸故」:就像要渡過那邊的人,有船來了,我就能夠渡過這個河,所以運載到彼岸去。
7、【如病得醫】:病者得醫開方,服藥身則安愈;學者得經,身輕心安無憂畏。如醫者,療治身心脫離病苦。
(1)「病者得醫開方,服藥身則安愈」:除病,開藥,讓他對症下藥,就健康起來了。
(2)「學者得經,身輕心安無憂畏,如醫者,療治身心脫離病苦」:學者得經,身輕心安,就沒有什麼樣的憂畏。這很淺顯,大家看就知道了。
8、【如闇得燈】:喻如闇處得燈,凡事可見;眾生眾生於法得解解,暗障潛消。如燈能破無明闇故。
(1)「喻如闇處得燈,凡事可見」:就譬喻暗處得到燈光,有燈,路就看得清楚。凡事就像我們的心,心暗暗的,什麼事情就想不通,我們的心若有一個燈照光明,「凡事可見」。這個燈就是經典,就像燈照亮我們的心,我們就能夠什麼樣的事情,遇事得解,就看得到。
(2)「眾生眾生於法得解解,暗障潛消。如燈能破無明闇故」:那個暗的心就慢慢這樣不見了,消滅掉了。這部經就像一盞燈火,能夠照亮一切,照亮我們的內心,讓我們通達無障礙。
9、【如貧得寶】:貧人得寶,免於貧乏;學者發明,智慧具足。如寶者,常可如意故。
(1)「貧人得寶,免於貧乏」:還記得貧窮子心懷寶珠,自己還不知道。我們凡夫,人人都具有與佛同等智慧的佛性在,但我們自己也不知道,就像那個貧窮的人一樣。
(2)「學者發明,智慧具足。如寶者,常可如意故」:有學的人看到經典,他自然通達,同樣的意思。如寶啊,就常常如意。我們的心若有這部經,我們心靈的道路永遠通達。
10、【如民得王】:民得其王,方能存活;學者見性,方得心安。如王者,統攝群機故。
(1)「民得其王,方能存活」:民得到好的王,領導那個地方,人人安居樂業。所以人民需要的是很明白道理,有愛來領導人民的王,這是民所要期待的,這樣生活才能夠很富有安樂。
(2)「學者見性,方得心安」:要學求法的人,要能夠求到道理合我的根機,心能夠領悟,這樣才能夠安心。
(3)「如王者,統攝群機故」:《法華經》應該適應所有根機的人,應該得到這部經,應該用心聽,安住心來,方向對了,向著方向,毫釐沒有偏差。就是就我們找到王了,王能夠來領導我們所有,就是我們的心王。我們的心王若找到了,自然就能夠給我們一個正確的方向,我們就不會糊塗。
11、【如賈客得海】:客人得海,泛舶津通;學人悟性,見理精明。如海者,涅槃性海故。
(1)「客人得海,泛舶津通」:客人需要的是船,船的人是需要客人,這樣來過渡,能夠通達過去。學的人,學,就是有學的人,他有一個悟性,應該知道我們身懷寶珠,應該知道人人本具佛性,這就是有學的人。
(2)「學與無學」:幾天前說「學」與「無學」。「學」,就是知道方向,開始在走;「無學」,是已經過來人了,走到到達了;回頭要再接引人的人,已經畢業了,又已經是博士學位,已經是教授,要再回過頭來,來教人的人,叫做「無學」,已經頂端。有學,還是向前在走。
(3)「學人悟性,見理精明。如海者,涅槃性海故」:「學人悟性」,也開始還在學的。「見理精明」。已經看到道理了,道理分明,就只是還未到達而已。就如海一樣,涅槃性海就現前,「涅槃性海」,就是心寂靜,不再有起伏、浮沉,已經很穩定。
12、【如炬除闇】:炬能破闇,經能除惑。如炬者,慧燄破惑故。
(1)「炬能破闇,經能除惑」燈能夠破除暗,燈若熄掉,我們看不到何處;燈若亮了,什麼就看很清楚。所以燈亮起來了,就像這部經,經能夠除去我們心中的迷惑。就像我們自己心中若有燈,我們的闇鈍、無明就去除掉了。
(2)「如炬者,慧燄破惑故」:我們智慧的光明照亮起來了,就像我們內心一堆火,燈火點亮了,破除了我們的疑惑。
13「分分秒秒,法入心,法入行」:我們要很用心在生活中,生活中要認真,生活也是法,在生活又再回來聽法,法也與我們的生活、待人接物都是一樣。我們學得了方法來待人接物,我們的身心輕安自在,這叫做解脫。真正學佛、聞法要用心,時時用心、分秒用心,不可讓它間斷掉;間斷又再要彌補過來,那就又一番的功夫。請大家要時時刻刻要多用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