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31日 星期六

作學之道


 

【作學之道】

由於疫情關係,第八屆漢傳佛教與聖嚴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期間,我也跟大家一樣,待在電腦前聽來自各地學者專家發表的論文。有時想起來,短短的幾十分鐘分享,背後所付出的是無人知道的巨大努力。
時間回到近半世紀前的日本東京。就在聖嚴師父終於安下心來繼續攻讀博士、選定了以明代藕益大師為研究課題之後,師父開始長達三年多的博士研究生活。這三年多除了學問之外,師父還碰到幾件重要事件,另外也完成了一些事,例如:1972年中日斷交、1973年指導教授坂本博士往生,與1973年代理印順長老取得中國比丘第一張博士學位證書,最後在1975年的3月取得博士學位。
相信有許多看倌跟我一樣,最早都是被師父的著作所吸引而來。師父的著作除了淺顯易懂,用現代語言來詮釋佛法之外,另外就是有著相當縝密的學術研究基底而創作出邏輯清晰的佛法教學了,所以,我們就來看看當時師父在日本作學問的一段歷史。
首先,三友健容教授曾經這樣說::
「日本的冬天非常冷,尤其在走坡路時,迎面狂嘯而來的風,是又急又猛的。聖嚴法師在冬天酷寒的氣候裡,包著頭、包著臉逆風而行的影像,還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裡。
當時日本還不流行暖氣,冷冽的空氣常常會使臉部凍傷,聖嚴法師還是不畏嚴寒,很精進用功地待在圖書館裡做他的研究。
到日本留學的外國留學生很多,留學到最後能一直保持原來生活方式乃至得到學位,聖嚴法師是第一個人……他從來不曾擔心自己能夠活多久,就只是堅決地往前一路走去,堅毅的身影,是令我難忘的。」(註1)
研究法華經也是日本《法華Journal》的社長山口博士也分享道:
「只要大學圖書館開門,一定可以看到聖嚴法師」,「圖書館晚上九點半關門,我從二樓下來,一定看到他坐在那張擺著《大漢和辭典》的書桌前用功,一個星期六天,一年四季,從不間斷。」
「智旭大師的著作,我一天只能讀一百頁,聖嚴法師足足讀完三萬頁。」山口博士對法師的威儀敬仰有加,他生動地形容法師的莊嚴法相:「走路時,如果背脊掛一條繩,也不會搖。」(註2)
而師父本人則是對他自己當時博士研究的作學之道留下了以下文字內容:
「在四年之中,我必須日以繼夜地閱讀,也必須手不離筆地抄錄,除了大正藏及卍續藏不離左右之外,也使我讀了大量的儒書及史書。我的論文重點及其前後次第,也因此而改了又改。……
當我從各種資料的比對中,發現智旭不僅是明末中國佛教界的一位大學問家,他也是影響近代中國佛教的思想最深遠的大師之時,竟使我感動流了好多次眼淚。
我每隔一周要輪替著定時去拜訪正副兩位指導教授,逐章逐節拿著寫成的論稿去請教。他們兩位教授,都很認真細心,每次都會花上半天時間,逐字詳讀,逐頁指點,通篇檢討,因而當我完成最後的清稿時,已經過了多次的改頭換面,這真是一項必須付出毅力和願力的工程。」
記得筆者剛進僧大學習住進男寮的時候,戒長法師曾經分享過,師父從前雖然每日行程滿檔,但有時半夜法師們起床上廁所,還會看到四樓方丈寮的燈是亮著;師父忙了一整天,回到山上還是不忘用筆記錄下一日所歷經之事與欲分享的佛法。當日,我的目光看向四樓的方丈寮,透過窗戶的微光彷彿看見那個威儀齊整,在書桌前一生認真的師父……
註1. 出自三友健容教授主講/果暉法師口譯,〈從日本佛教特色談及對當年留日學僧聖嚴法師的印象〉,《法鼓山僧伽大學佛學院通訊》
註2. 施叔青,〈負笈東瀛〉,《枯木開花 聖嚴法師傳》
圖1在東京租屋處,師父將東初師公期勉他的「當作大宗教家勿為宗教學者」的期勉貼在案上
圖2聖嚴師父在東京住所用功之日常
🌼緣起:作者於圖書館中發現留有大量聖嚴師父翻譯之筆記,再加上僧大畢業製作時收集了許多資料,故與大家分享近半世紀前師父留日的點滴。
🌼文.圖/演禪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