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恩所有海外的慈濟人,雖然離開台灣到僑居地,但是我們同文同種又語言相通,仍然覺得很有親切感;倍感親切的是,大家有共同的志向與願力──不忍眾生受苦難,啟發大慈悲心。
感恩諸位在不同國土裡,我們的心依然能夠那麼貼近;俗話說「相識滿天下,知音有幾人」,然而在慈濟世界裡,不但知音滿天下,而且大家都是同心、同道、同志願。
*異域成天堂*
從電視畫面上看到泰國慈濟人的動態,心中不由地生起敬重心;在這令人感動的畫面背後,無不是苦難。如這次大型冬黕發放,共有一百四十多個村落,總計一萬八千多戶受惠;可見在泰北芳縣,我們所要照顧的人還是很多。
泰北與慈濟結緣已十餘年,當年第一代老兵跟隨國民政府打游擊,之後滯留泰北,其中或有與當地原住民結婚,也有了下一代。他們的生活非常辛苦,想要回大陸回不得,要來台灣也沒辦法;為了戰爭而流落他鄉,又不能落籍泰國,以致成了「亞細亞的孤兒」。
十餘年前,一直在照顧他們的僑委會要撤回台灣,當時僑委會委員長蔣孝嚴先生不忍心,希望慈濟能接下繼續照顧的工作。在此之前,也看到台灣很多人投入「送炭到泰北」的活動,其實真正能幫助他們多少?
我認為責無旁貸,因此規劃三年扶困計畫,由王端正副總負責,他經常到泰北勘察、評估等等,返台之後仔細討論研究,如何幫助這群急待救援的人。
當時看到他們所住的地方,都是用芒草拼搭而成,而且也都破損了,家徒四壁,站在門口就能看穿後面,一下雨,屋內沒有一處是乾的。將心比心,於心何忍!所以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規畫興建大愛村,讓他們先有個安身之處。
不久前,王端正副總帶著一群大愛台的同仁再回到泰北,看到當年小小的孩子,現在已經長大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小女孩叫「秀秀」,十多年前就與王副總很投緣,還特別幫她拍了很多相片,每一張都是眼睛大大的,非常清秀。我問王副總:「那個小秀秀呢,你有沒有看到她?」他很高興地說:「有,長大了,已經亭亭玉立,她將是大學生了。」
回顧十多年前,彷彿在眼前,時光流逝得很快;看到他們從孩童到長大成人,可證明人生無常。當年每個家庭簡陋破爛,興建慈濟村後,可見整齊的村落,每個家庭也都很乾淨,十多年了,讓這麼多的家庭能夠安住。
王副總還說:「現在不但家家有電視,而且小卡車、摩托車都已經很普遍了。」時間可以累積一切,看到整個山村的生活改善那麼多,很黕人欣慰。當初我們從僑委會接下了華亮農場,並且請技術員去輔導泰北的居民,教導他們農業的技術,以及如何做好水土保持並且種植果樹。這些果樹不但能夠收成,維持他們的生活,而且樹根可以伸展邟很廣大,有助水土保持,目前的成果卓著。
*從接受到付出*
很感恩在泰國的慈濟人,也對他們說:「你們若有空,要常常去關懷!」他們都說:「會,會,會。」果真他們每個月都會到熱水塘去探望老人院,或者與他們度過年節。他們關懷次數的頻繁,讓我以為,相距並不遠吧,才能每個月都去互動。
最近這幾年,我們在芳縣蓋了一所學校,工程進行期間,我就對曼谷的慈濟人說:「你們要常常去看照這個工地文化,到那兒有多遠?」他們說:「搭火車要十五個小時。」「搭飛機呢?」「將近兩小時。」那時我才知道,在曼谷的慈濟人,真是太「幸福」了!有心就不怕路遙遠,他們真的也做到了。
因為希望在教育,所以我們在那裡蓋了小學,希望山上的孩子能下山來接受教育,讓他們的世界能開闊一點,而且有了學籍,也能夠解決他們沒有戶籍的困擾;假如學校蓋在山上,他們就沒有機會到平地來,所以我們的學校就蓋在離泰北不很遠的芳縣。同時希望這所學校也能招收平地的學生,這樣他們就能和平地的孩子打成一片。
在工程中,我們希望能將慈濟愛的精神帶到泰國,讓學校具有慈濟的教育人文,因此就先招聘當地的老師,經過考試之後,就請老師來到台灣。第一、學習華語;第二、真正地融入慈濟的教育,帶回去台灣慈濟的人文教育。
這群老師在這裡數月的時日,眼睛所見耳朵所聽的,乃至身所感受到的,這顆愛的種子,已經深植在他們的心田。回到泰國芳縣,學校開學了,這群老師們用愛帶動教育,也感動了家長。很感恩台灣的教聯會有老師陪伴泰北老師回去,並且教中文。
台灣、泰北兩地有愛心的老師會合在一起,用愛教育與培植,帶出慈濟的人文教育,也教育了家長,因此有很多家長變成愛心媽媽、愛心爸爸,除了照顧學校之外,也投入做慈濟,老師、家長、慈濟人三合一,一起照顧窮困的人。
他們利用假日一起投入,一有個案,他們就會去訪視,假如看到孤老無依,他們就會規畫陪伴;看到家庭髒亂的,就會定期打掃。就如有位老先生,年輕時也是很帥氣,曾幾何時,又老又病,而且殘障了;從電視畫面上看他所住的房子裡又髒、又亂、又臭。慈濟志工、家長、老
師,將屋裡的草蓆拿出來,整片草蓆又濕又破,可以想見那股臭味難聞,看到慈濟人一點都不畏懼,真黕人感動!
還看到一條沒有被單的棉被,整條又黑又破,他們把它搬出來,不是整條丟掉,而是拉開四個被角疊好,整齊地放在破草蓆上,他們表現出的那分尊重,以及動作之美,真的很令人感動,是無法用言語形容。
他們從屋頂一路打掃下來,有的人在外面幫老先生洗澡、理髮、刮鬍鬚,幫他打理得乾乾淨淨,屋內也鋪上乾淨的草蓆、棉被,還掛起潔白的蚊帳。
他們扶這位老先生回到屋裡,真是煥然一新,像地獄變成亮麗的天堂。所以佛陀說,「天堂、地獄唯心造」。只要有愛心,即使是地獄,也可以改造成天堂!
這次發放一百四十多個村子,共有一萬八千多戶。想一想,只要有慈濟人到的地方,苦難人就邟救了。這些接受我們幫助的,已經不是十多年前的那一群,那群人已經改善生活,成為幫助人的人了。
*捨小愛為大愛*
我們應該要有信心,人間菩薩就是要為苦難眾生而服務;我們要做人間菩薩,就是苦難眾生生命中的貴人!但願每位都是人間菩薩,我天天所看到的,都是來自你們不同的國度所做的,不論是人文志工拍攝的影像,或是在當地活動的報導,只要傳回來我看到了,都會很讚歎。
佛陀說,「菩薩所緣,緣苦眾生」。正因為有苦難眾生,才需要有菩薩;所以菩薩離我們並不遠,也不是用木料雕刻、泥土雕塑,或是畫出來的。真正的菩薩,在你我面前,在人群之中,只要人人起了一
念愛心,而且是無私的愛去付出奉獻,就是菩薩。
大家都會說:「我有愛心!」我知道每個人都有愛心──有些人是愛自己所愛的,就是執著於小愛;有很多人因為貪著,而導致人與人爭,即使是親如手足也會爭鬥;一旦爭鬥起來,家庭就會不平安,或是一旦擁有,就會想要獲得更多,
煩惱就隨之增多,導致影響整個社會。這都是因為那分愛是非分之愛、貪念之愛,有污染、有彩色的佔有之愛,實在是苦不堪言。
在台灣也有這樣的個案,兄弟相爭令父母倍感痛苦。尤其兄弟在爭執的時候,媽媽就會向做弟弟的說:「你們不要吵,是不是聽哥哥的?」弟弟就會說:「媽媽比較疼哥哥。」媽媽若對哥哥說:「你就讓弟弟一些。」做哥哥的就會說:「媽媽就是偏護弟弟!」當兄弟對簿公堂時,這位媽媽到底要為弟弟還是為哥哥說話?所以我說:「你們的媽媽真是石磨。」這樣的家庭,事業再大也無法興旺起來。
我們要有「大愛」,每當我們誦完經之後,都要回向。真正的回向是藉著誦經而通達道理,才要「回小向大」;本來一直是我執,所求的一切都是以「我」為出發點,這都是小愛。既然學佛,就要開闊心胸,慈濟有首歌的歌詞是「大愛包容地球村」,大家都會唱,不知能否體會得到?若體會得到,不知能否做得到?總而言之,我們真的要做到,只是知道而沒做到,也是沒有用的,所以要回小向大。心念在小小的執著上打轉,的確很苦,那種煩惱只會結惡緣,而不能凝聚善業,我們應該打開心胸,以感恩心互相尊重,這就是展現大愛。
*感恩•尊重•愛*
今年我要推動的,就是「感恩•尊重•愛」。很簡短的五個字能做到,才是真正延續慈濟的慧命。
人人的生命隨著時間消逝,昨日的你,與現在的你,是不是同一個自己?假如你叫我的名字,我就會答:「是我。」這個名相是一定的,我還是執著「我」的名相。報章雜誌也會報導我的事情,有時候看到「證嚴」兩字,內心會震動一下,想到:又在說「我」什麼了!我也會趕快注意。要說「無我」,也很難!譬如報上若刊載一些子虛烏有的事,我也會自我辯解;若是報導慈濟安定人心、關懷社會,我看了就會安心。
這就是「我」。但在時間的進程上,「我」的意涵,不要說「昨天」,也不要說「早上」,就說剛剛一步一步走來,地上早已經沒有我的足跡了;時間不斷地過去,身體的細胞不斷地新陳代謝,不斷地老化,就佛法而言,這叫做「行蘊」,是很微細地在改變,改變邟讓人無法察覺。就如同地球與太陽的運轉,天天一早的「靜思晨語」,大殿外面盡是一片昏暗,走入觀音殿,靜坐後再睜開眼睛,外面的天色已經微明。在這麼短暫的時間,到底天色從什麼時候由黑暗慢慢地露出曙光?都是在不知覺之中運作。
我們歷經少年、中年、老年,在這麼親近自己的情況下,都不知覺自己的變化。常想,剪過指甲之後,就會自我提醒:從現在要開始注意,指甲是在什麼時候長出來的?為什麼幾天之後又要再剪一次?結果再再顯示,世間有許許多多的不知覺,我們對自己也有許多不知覺,何況是對別人呢?所以佛陀教導我們:「不要執著。」因為每個人都有無限的可能,這分無限量的潛能可以發揮出來去改變許多人;因為有這念心,所發揮的力量可大。
佛陀還會再警惕我們「不要自大」,需知自己的人生非常渺小,所以我會向大家說:「天下的米,一個人吃不完;天下的事,一個人做不起來。」我常說「微塵人生」,學佛就是要學會縮小自己;你能縮小自己,才不會礙到別人的眼睛。
倘若過於自我膨脹,別人就無法接受你;一旦不能被接受,在別人的心目中起不了作用,自然影響不了別人。即使個己很想付出愛心,力量還是太單薄了,所以我們要當菩薩,不要輕視自己的能力,
「做好事,少不了一個我」,每個人都有那分「少不了我」的力量,所以要尊重自己。
你們不要認為「師父說,少不了我,所以你們要看我的。」這樣太膨脹自己,也是不對;慈濟隊伍浩蕩長,大家都是有志一同,步伐整齊地向前走,所以不能自我膨脹。
雖然行善少不了我,但是我也要縮小自己,只有「微塵人生」才能深深地銘刻在人人的心版裡。大家就會說:「我們辦活動,不能沒有他,請他趕快過來,有他真好啊!」修行就是要做到這樣。人人都有一分良能,那就是奈米良能。「奈米」是很小很小,小到眼睛看不到那樣微小,現在的科學已經發現奈米功能,尤其運用在高科技方面,能夠貢獻很多的用途。
我曾問一些科學家、學者:「奈米到底是什麼?」他們都說:「就是很小很小的東西,差不多是頭髮的數百倍分之一那麼小。」他們同時也表示奈米的功能很大,現在專家們也不斷積極地研究中。
「微塵人生,奈米良能」,就是我們要學習的功夫。要學到平時縮小到讓人沒有看到你,沒關係,但是真的有你。你們不要埋怨說:「師父,你認識我嗎?」或者任何一個人來到我面前:「師父,你知道我叫什麼名字嗎?」我一定會跟你說:「我不認識你,只知道你是慈濟人;你很用心在投入,我很感恩。」這就是微塵人生!
師父不認識我,沒關係,但是在慈濟世界裡就是因為有我,才有這麼蓬勃的慈濟在全球。大家要有奈米良能,微塵人生!慈濟要依靠大家來傳承慧命。
*推動慈濟法門*
這幾年來,我們在台灣不斷地推動慈濟法門。有人說慈濟是佛教,師父是不是應該要常講經、帶領大眾打佛七、辦法會等等。我要向大家說,慈濟的法門,不是誦經,「經者,道也;道者,路也。」現在已經來不及了,不應該只將佛陀所說的法,拿來用唸的,而是應該真正力行去做。
兩千多年前佛陀所說的話,經過祖師大德的詮釋、重新編寫後,原本很生活化的佛法,漸漸變成很深奧的文字化。很多人就說:「佛法那麼深,我們聽不懂。」
試想,都聽不懂了,怎麼懂得去做?
佛陀在兩千多年前,社會生活非常單純,沒有像現在有各級學校,只有貴族會請老師來教。佛陀要打破當時印度四姓階級的不平等,佛陀不忍心也不能理解,同樣是人,為什麼要有分別?貴族永遠都是貴族,賤民永遠都是賤民,而擔任宗教師的婆羅門,都是那樣高高在上。
佛陀認為宗教應該走入人群,社會應該人人平等。而且他又看到人的生、老、病、死,人生到底有多長的時間?他真正放棄皇宮的生活,走入人群探求真理。
真理要在人群中探尋,他曾經有五年的時間到處參訪,但都不究竟。後來他經過六年的苦行,體驗生命的奧祕,發現這並不究竟,最後在菩提樹下悟道,透徹宇宙、萬物生命的真理。
每次聽到慈濟大學的教授或醫院的醫師們學術討論,我就覺得很慶幸:佛學原來是貼切科學,無論郕生物學、生理學、心理學等等的領域方面來看,都很貼切,這正是佛陀的智慧。
佛陀覺悟之後,再走入人群,只為了讓大家知道:你我平等,都有同樣的智慧,也有同樣開闊的心胸;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如何才能讓大眾真正體會並不容易,佛陀第一次說法就說苦、集、滅、道「四聖諦」,希望大家能知苦;苦從哪裡來?就是集;人世間,後天的社會像個大染缸,不斷地受到五光十色的環境污染,我們聚集許多不好的習慣,演變成不好的觀念與見解。
修行最重要的,就是調整習氣;每個人心中有愛,只是人人的習氣不一樣,因為彼此的習氣、形態不好,互看不順眼,這就是眾生見,這種見解就變成濁氣。因此,你不乾淨,我也不乾淨,彼此互相污染;好比原本只有一顆爛掉的橘子,倘若還放在籃子裡,很快地就會擴散,整籃橘子都會爛掉,這就是彼此污染。
佛陀要我們先知苦,苦來自於集不好的習性,不斷地加重,集了這麼多煩惱,造了這麼多業,所以眾生共業,會惹來天災人禍、家庭不平安等等。
如何消弭這些災難?唯有愛;要滅苦,唯有修行於道,這就叫做「苦、集、滅、道」。修行於道,這個「道」,不是誦經。所謂「經者,道也;道者,路也」,「經」就是要讓我們「走」出來。假如不斷地在研究中,或是探討「經文中的話,真的是佛陀說的嗎?這些話是不是真的?」
研究到最後,人的年華老去,時間也隨之逝去,所以說做就對了!
*凝聚力量具神通*
全球慈濟人看到那些即使與我們無緣無故的苦難人,仍然願意發揮無緣大慈的精神,為他們清掃污穢黑暗,付出愛心,那就是佛心、菩薩心;如果缺少我們,那些苦難人會苦不堪言而無人知曉。在人世間,菩薩有天眼通,能夠一眼觀時千眼觀,到處救人;每個慈濟人如果結合起來,人人都有天眼通!
雖然你們遠在不同的國度,但是你們的動態,我可以透過大愛台的報導中看到,所以我也有「天眼通」;你們僑居地若有大愛台,就能看到、也可以聽到我在台灣說話,這就是「天耳通」。只要你們把電視打開,我就有「神足通」,能跨到全世界各地,可以讓師父到你們家。佛陀說,
人人有無限的智慧,但是無限的智慧,必須共同匯集,而互相成就。
慈善志業四十年了,醫療志業也已二十年了,花蓮慈濟醫學中心即將邁入二十周年,大愛台從無到有已成立七年,並設立了人文中心,還有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大志業,國際賑災、骨髓移植、環保推動、社區志工,到處都是慈濟活動的道場。只要人人能將慈濟的精神,不斷地愛灑人間,也就是一個人帶一個道場,兩個人就帶兩個道場,三個人在一起就去「愛灑人間」,這個空間就是一個大道場;這種活動道場,落實社區,深入人群中,推進社區裡,如此,要淨化全球,並不困難。所以大家要合心、和氣、互愛、協力。
人的生命有限,難得人身,難聞佛法;若能身體力行在菩薩道上,舉手投足去付出,慧命就能成長一分;我們若只是聽、看、說,始終沒有做,生命也是會消逝;所以我提出「合心、和氣、互愛、協力」這四法四門。合心就是傳承,因為這些資深委員進入慈濟的時間比較久,深入師父的理念,對慈濟的事情更了解,所以他們有心,可以很清楚地將慈濟精神傳承下去。
傳承不是資深的人向大家說過就好了,這樣很可惜;在知道之後,還要實際傳承精神理念。回歸社區時,如果是協力組長要辦活動,要推動愛灑人間;既然身為同鄰里的一員,就應該配合去執行,無論是搬運物品、布置場地或做香積,都應該積極去做,這就是爭取時間做本分事。
雖然傳承精神,但是還要身體力行,如此人人才會愛你,也會少不了你。
資格愈深,傳承愈多,大家都會感恩愈尊重,永遠都愛你,覺得少不了你。總而言之,四門四法四合一,大家真的要很用心做,真功夫就是要合心。
合心叫做「總持門」,也就是總一切法,持一切善。所有的善,我們都要身體力行;慈濟的法,要全部理解。有的人會說:「我比較晚進來,怎麼知道?」現在資訊發達,電腦網路普遍,一打開電腦,就能進入「慈濟大藏經」,看到早期的歷史
以及現在的足跡,所以你們要多投入,多去理解過去,才能總一切法,持一切善。
和氣就是「和合門」,和聖賢心,合菩薩道,我們要學佛,要有佛心,志在行菩薩道,要人人和氣。許多人看到慈濟團體會說:「這群人怎麼那麼和氣。」人云「心和萬事興」;倘若大家都能有和和氣氣的形象,讓人看了就會覺得這個團體好美。和就美,就好比聲音和,聽起來就是很美妙的韻律;不和,就是四部、八部合唱,聽起來也會很不舒服。
互愛就是「觀懷門」。我們要彼此關懷,不是只愛受苦的人;若只愛受苦難的人,而不愛自己周遭的人,這也是很矛盾。我們要彼此尊重、感恩,還要互愛;若沒有周遭的人,我們如何去幫助那些苦難人?互愛就是互相關懷。
觀是「內觀自在心」,自己的心也要照顧好;若只一味地關心別人,而缺乏關心自己也不行,如同關懷那些苦難人,不知關懷身邊的人,也是不對。懷就是要「懷抱眾生苦」,因為菩薩所緣,緣苦眾生。其實周遭親近的人也會有心靈的苦悶,需要互相關懷。
協力就是「力行門」,「力持諸善法,行遍人間道」,要好好地力持所有的善法。
佛陀的弟子舍利弗與目犍連未跟隨佛陀修行時,有一次在路上行走,看到一位比丘,非常莊嚴,不由自己被吸引了,舍利弗就問他:「你的師父是誰?」「我的師父是釋尊,釋迦牟尼佛。」「他教你什麼樣的法?」「他教我『諸惡郛作,眾善奉行』。」
這是諸佛的教育,就這麼簡單。而後舍利弗與目犍連就被他吸引而入釋尊的教團。
慈濟的法門其實很簡單,「四法、四門」,你們都能理解,接下來就是「四神湯」、「四物湯」。所謂「四神湯」是知足、感恩、善解、包容;而「四物湯」就是合心、和氣、互愛、協力,期待大家都能身體力行。
你們回到心靈的故鄉,真的要把握機會,向台灣的慈濟人學習。當然,我也常對台灣的慈濟人說,要向海外的慈濟人學習。大家能夠彼此學習,互相度化,這是很重要的。
現今地球不斷地受毀傷,天災、人禍頻仍,就是因為眾生共業;因此必須趕快集合眾善來造福人群、淨化人心。能夠如此,可讓社會多一些祥和。只要有心,大家共同合力安定社會,讓國家興隆,甚至要讓整個地球無災難,就要靠人的福力大家齊聚一起,匯集福、善的力量,絕對會有希望。但願大家要時時多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