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3日 星期六

觀心無常,調伏我見的顛倒


 

以下的觀心無常跟觀法無我,偏重在調伏我見的顛倒。就是我們明瞭分別的心是剎那剎那生滅的,我們是沒有一個常一主宰性的,叫觀心無常。


迷卻真常,緣氣紛紜集一腔。離彼前塵相,分別成何狀?饒你會思量,終歸罔象。過未無蹤,現在原長往。切莫把流注心機作主張。


我們心中,有一個自我概念。我們先講妄想,這個明瞭、剎那剎那的心是怎麼來的?就是「迷卻真常」,我們迷失了真實常住的真如佛性,或者說現前一念清淨心向外攀緣,「緣氣」就是一種攀緣的作用;「紛紜」,就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攀緣,它不是一次的攀緣。


那種相續的攀緣作用,就形成一股強大的「水流」,這個水流因為它一個接一個,相續的力量太緊了,所以我們感覺上它是一個恆常的東西,其實它是剎那生剎那滅。就是心念的活動,其實它是有相續的生滅相,但是因為我們本身產生錯覺,我們認為是一個常一主宰的自我。這段偈文主要是在說明我們本來是沒有一個自我概念的,這種自我意識本來沒有的,只是一種攀緣的作用,念念的相續產生出來的一種錯覺。


我們再看下面的正文。


「離彼前塵相,分別成何狀?」妄想的心跟真實的心判斷就在這一塊。《楞嚴經》上說:怎麼知道我是打妄想?很多人問:「我現在想要幹什麼,我要去買一個東西,到底我買這個東西的動作,是來自於智慧的觀照,還是來自於一時的妄想衝動?」


妄想有一個特點,它是離塵無體,離開了外境,就沒有自體了。我們前面說過,妄想一定要透過感受,感受是所有罪業的根源。一定要外境刺激感受,然後再啟發妄想。所以你把外境拿掉,你這個妄想就沒有了。你看我們今天對某個人起瞋心,你心中把那個影像拿掉,你的瞋心就不活動了;你的心對某一個人起貪愛,你把那個所緣境拿掉,貪愛心就沒有了。它離開了前塵,離開了所緣境,它就沒有自體。


這就是為什麼《楞嚴經》要我們修行人反應慢一點,妄想的天敵就是時間。你想要做什麼,如果沒有把握,你放個一兩天。如果是妄想,一定消失掉,因為這件事情它所緣境消失掉,妄想就消失掉。所以這個地方我們要知道,妄想一定是外境刺激才有的,離開外境它就沒有自體了,所以「離彼前塵相,分別成何狀?」這是第一個觀察妄想沒有真實體性的一個方法。


第二個,「饒你會思量,終歸罔象。」


我們打了這麼多妄想,關鍵是它毫無意義,這個很重要!我們透過佛法的道理去思惟,我們這個能量是有意義的,對你的解脫,對你的離苦得樂,對你往生是有幫助的。但是我們打很多妄想,比方說,我們以前做過轉輪聖王,打轉輪聖王的妄想;你做過螞蟻,就打了螞蟻的妄想。那麼無量劫來,我們每一個生命得到的時候,我們都站在自己生命的本位來打妄想,結果到現在對解決輪迴的問題一點都沒有幫助,所以我們要知道「終歸罔象」,就是妄想是沒有實質效果,沒有實質意義的,這是第二個。


第三個,「過未無蹤,現在原長往。」


這個說明妄想沒有自體。前面是講沒有意義,這個是講沒有自體。因為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三心不可得。這個地方我們說明一下。比方說有些人喜歡吃豆漿,豆漿的境界一刺激,他吃豆漿的心的妄想就開始活動——我要吃豆漿!那個自我意識就出來了。


那麼這個心到底有沒有自體,怎麼知道呢?這分成三塊:


第一個就是「未生無潛處」。我貪愛豆漿的心,在以前它到底在哪裡?豆漿沒有現前的時候,我貪愛心沒有活動,還沒有生起這個貪愛心的時候,它在哪裡?


第二個,「正生無住處」。它在活動的時候,它到底住在哪裡?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


第三個,「生已無去處」。等到這個豆漿吃完了,你這個貪愛的心也沒了,那麼它又到哪裡去了呢?


所以,從還沒有生之前、正生的時候、生了以後三心來看,都沒有自體,它只是一種因緣的假名、假相、假用而已,它只有作用,但是它沒有自體。是你自己捏造出來的,它沒有真實義,所以叫作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我們總結:「切莫把流注心機作主張。」就是說這種自我意識,其實是以一種剎那剎那生滅的心機,一種流動的作用來形成的,我們不能把它當作一個主人翁。


外道,他也相信輪迴,有很多外道也是相信因果的,但是他不知道妄想是沒有自體,他在妄想當中有一個自我概念。他認為說:我去造善業,也是由我來得果報。就好像我今天死亡,我這個房子破舊了,我不要了,我換到一個新的房子來住,但這個裡面的人是不變的,這就是一種自我概念。


其實我們生命改變的時候,我們的想法也改變了。你想想看,你前生是個男人的時候,你是這個想法嗎?不可能!一個男人的身心世界轉成女人的時候,你的思想也改變了。你以前是個螞蟻的時候,你是這個想法嗎?也不是這個想法。所以這個妄想,它是隨你的生命在變化的。


我們過去經歷過很多次的生命,只有一個東西是不變的,就是「何期自性,本自清淨」,那個清淨、離一切相、明瞭的心性就像念珠一樣貫穿到最後,只有你當下這一念心性,是你真實的東西。


浮在心性表面那些影像,通通是捏造出來的,只有「鏡子」是真實的。一個男人站在鏡子前面,它現出男人的影像;一個螞蟻站在鏡子前,它現出一個螞蟻的影像。這些都是沒有意義的,是虛妄的,那是循業發現,隨順因緣而顯現出來的。所以這個觀心無常,就是破壞我們對內心的一種自我概念。這個地方其實是一種空觀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