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大乘論》是無著菩薩所作的。在本論的修行當中,主要有三個重點:第一個就是甚深見,第二個是廣大行,第三個是究竟果。
從大乘的次第來說,我們剛開始修學佛法,第一個重要的工作就是培養內心的甚深見。為什麼要有甚深見呢?我們作一個簡單的說明。
我們大乘的修學,從發菩提心、受菩薩戒開始,整個菩薩戒的修學當中有兩個重要的次第:第一個,就是我們要成就一個善業力。這個善業力就是說,我們剛開始行菩薩道,是依止內心的信心,就是對三寶功德的信心;依止這個信心,我們來修佈施、持戒、忍辱種種的善法。當然我們菩薩內心也會有一些煩惱慾望,這個時候我們主要是依止我們的信心來克制,或者說是來壓抑我們心中的煩惱。
當然,有時候信心比較堅固,我們內心就比較平靜;但是有時候信心比較薄弱,這煩惱就在內心不斷地波動,使令我們內心躁動不安。所以,在剛開始修學善業力的階段當中,我們可以看得出來,一個菩薩內心的情緒是變化很大的,他沒有辦法控制自己,有時候好,有時候不好。
嚴格來說,這個人修行是還沒上路,內心還是跟煩惱慾望糾纏不清,只是說他比一般人好一點,就是有一分信心善加克制。這樣的修行,我們就說,哦,這個人已經開始在積集善業、懺悔業障。這是我們講的第一個階段。
慢慢地,我們應該再修第二個階段,就是所謂的成就正念力。前面善業力的修學主要依止的是信心,慢慢地,我們從信心開始去聽聞正法、如理思惟。這個時候內心產生一種智慧的光明,開始去如實地觀照內心煩惱的活動。通過教理的學習,我們知道,內心的煩惱其實是由內心所變現的一種剎那剎那的生滅之法,它本性是畢竟空寂的。所以我們從一種正念的觀照開始,從這樣的一種有相的分別而契入到清淨的本性,開始了解到「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這個時候我們對煩惱的調伏就更加地有力量,我們的情緒也會變得比較穩定了。雖然有無量無邊的煩惱還沒有去對治消滅,但是它是如夢如幻的生滅之法,不像以前那麼樣的可怕了。所以說,我們在修學正念的時候,通過止觀的觀察,能夠了解到生命的真相,內心能夠安住在我們的本來面目。這個時候我們的情緒穩定下來,修行就正式上路了,我們也開始穩定地、慢慢地趨向於無上菩提。
所以說,我們在行菩薩道的過程當中,從一種信心的對煩惱的壓抑,要提陞到所謂的對煩惱的克服、調治——所謂智慧的觀照。這樣一個轉變的過程主要的就是靠著甚深見。對佛法的學習、對生命的觀察更加地深入,那麼你對於內心的調伏力就加強。這就是無著菩薩在本論當中把甚深見安排在第一個次第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