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4日 星期一

金剛經講記(word文字檔).(16集).(淨空法師)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  (第十六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9-023-0016 

  請掀開經本,卷二,第二十七面,從最後這一行看起,第四段看起: 

  【用功最要是作觀,作觀即是改變想法、看法,凡夫見思皆不離執著,即是錯誤。】 

  這部經講了這麼多天,諸位同修若是沒有缺席的話,大概這個意思都能夠體會到,知道妄想執著之嚴重。我們不僅是現前受到傷害,無量劫來,對我們傷害最大的、最嚴重的,無過於此。了解這個事實真相,明白了這個道理,如果在這一生當中,我們要想真有一個成就,成就實在講是無比的殊勝。就以最現實的話來說,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會得到真實幸福美滿的生活,就要把世尊的教誨,認真的去思惟,認真去想一想,想通了當然我們就會很認真的去奉行、去照做。世法、出世法這些名相都是假名,有沒有這些事實?事實有的,怎麼有的?都在觀念上,一個錯誤的觀念,你就製造六道輪迴,永遠不能擺脫六道輪迴,這叫世間,世間是這個意思。如果你看破、放下,你就能夠脫離六道輪迴,那就叫做出世間。所以出世間、世間,在乎我們一念之間。因此,修行用功最要緊的就是作觀,前面講觀照、照住、照見,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大小乘佛法,各宗各派都離不開這個原則。 

  什麼叫做「作觀」,這是佛學的一個名詞,古人有種種解釋,但是我們愈看愈迷惑,所以名相名詞的術語,正確的解釋對我們初學人來說,似乎相當困難。這個地方解釋得簡單,也容易明瞭,就是改變想法,改變看法,「觀」實在就是觀念。觀念兩個字,分開來講,觀是看法,我們對人、對事、對物,對宇宙人生的看法;念是想法,你怎麼個看法,怎麼個想法。凡夫見思,見是見解,就是看法,思就是想法,皆不離執著,那個病就在此地,總離不開分別執著。佛在這一部經為我們指示出來,這是錯誤,嚴重的錯誤。世尊當年在世,說法四十九年,一切法所說的,都不外是這個事實真相,叫我們先要認識清楚,妄想、執著是錯誤的。實在講見思煩惱之所由,它的根源就是從這個地方生出來,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知道之後,要認真去把它轉移,也就是把它斷除,斷除不如說轉移來得切實。 

  請翻過經本,看二十八頁,「吾人終日所聞」,這是舉一個例子來說。「車聲、人聲,種種喧擾聲」,這些話特別是我們住在都市,就是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幾乎沒中斷過,所接觸的境界。「然此實非車聲、人聲、種種喧擾聲」,我們聽到是車聲、是人聲,是許許多多很多種的這些音聲,我們現在講的噪音。修行人把觀念轉過來了,轉過來之後,他們聽的跟我們聽的不一樣,我們聽的是許許多多的噪音,念頭轉過來,他們所聽到的是說法的音聲,法音宣流,果然就不相同了。 

  【乃無常、苦、空、無我聲】 

  這種情形幾乎有一點像佛經上講極樂世界的狀況,這看你能不能轉得過來,你仔細觀察音聲。所以佛門用這個觀字用得好,觀是不用心意識,用你的清淨心、真實智慧,你去觀察,確實是無常,在這個境界裡面展現出無常、苦、空、無我。 

  剛才講,這是舉一個例子,我們所聞。從這個例子當中,我們要深深體會到,不僅是所聞,我們所見到的,見到一切人,見到一切事,見到一切物,就擺在我們眼前,人事物是不是無常的,你能夠看出無常,你比過去就進步很多了。過去你迷在裡頭,你不曉得,現在你能夠看出無常,高明太多了!你看到苦空,不少人生活很辛苦,很明顯的我們見到。這個世間有不少大富長者,他生活怎麼樣?你仔細觀察,他苦不苦?他那個苦處比貧窮人還要苦,你有沒有見到?不要以為他吃得很好,穿得很好,住大房子,出門有名牌轎車,你要知道他那一點點享受,他要付出多少代價,他比一般人苦!我們一般人出門自由自在,那些有錢的人出門要請好多保鏢,那根本就很苦!他哪有我們這麼自由。你才曉得真苦,沒有一個不苦!你有沒有看出來?再往深處看,看到究竟處,一場空!這個空不是到他死了什麼都沒有了才空,當下即空,你就看出來,當體即空! 

  你要是把這些事實都看清楚,這些事實就在眼前。我們從早到晚一年到頭,從來沒離開,從來沒有中斷過;換句話說,就是在眼前,就是看不出來,這叫迷惑,這叫顛倒,我們不能不承認自己迷惑。諸佛菩薩為什麼他看得那麼清清楚楚,他看清楚了,他才沒有妄想,才沒有執著,他才能真正徹底放下,放得那麼乾乾淨淨,顯示出的生活,真正得大自在!這個大自在就是真實的幸福美滿,沒有一絲毫的缺陷。我們要學就學這些,如何能叫我們現前的生活,過得跟佛菩薩一樣,你學佛才叫真的學到,你沒空過,真的學到,真得受用了。 

  【乃是般若波羅蜜聲。】 

  聲是究竟圓滿智慧之聲。你的般若波羅蜜,究竟圓滿的智慧,從這個地方顯現出來。眼見色,在色相裡面顯現出來,鼻聞香,在香味裡面顯示出來,顯示出來是無上甚深的微妙法。金剛般若波羅蜜,就在見色聞聲之中。佛法到哪裡去求,你想想到哪裡去求? 

  【此經經文,乃至一切大乘經。】 

  不僅是《金剛經》的任何一句經文,實在講只要是佛說的經,任何大乘經典。 

  【無論何句,皆可作觀。】 

  我們都可以拿來,改變我們的觀念,改變我們的想法、看法。佛說得太多太多了,所說這些法裡面,也可以說有總有別,總就是從根本上說的,基本的原理原則,那個很好用;如果說「別」,那就是特別對治某一個毛病的。要知道世尊說法的善巧,說法的方便,我們在一些經典裡面應當怎樣來取捨。《金剛經》上,每一句都能作觀。可是在本經最後,末了的時候,佛跟我們講了一個總綱領,二句一偈,這就是總說,二句就是經末後所講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這二句,真的它是總綱領,總治一切病,不是治一樣病、兩樣病的,總治一切病。不取於相,就是不著相,對於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眼見色,不要執著色相,耳聞聲不要執著聲相,鼻嗅香不要執著香的相,乃至於意知法不執著法相。外不著相,內如如不動,內不動心,外不著相,內不動心,就成功了。真的是大乘佛法自始至終,修行的總綱領、總原則。《金剛經》上兩句話說出來了。 

  要怎樣才能達到外不著相、內不動心?你就要問,我們現在為什麼會著相,為什麼會動心?不知道事實真相,以為外面這些相是真的,以為自己這個身心也是真的,我可以得到它,我可以享受它,以為如此!所以你見色聞聲,你就動心,你就要執著,毛病在此地,不了解事實真相。所以佛又說一偈,讓我們從這個偈子裡面,去體會到一切萬法的真相。這首偈就是「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就說一切有為法,有為法包括世間出世間,一切法,如夢!幻、泡、影都是假的,都是比喻那個夢。露跟電短暫,說明這個假相很短暫,一剎那就沒有了。你了解事實真相,你自然就不執著,自然就不會動心。不執著,不會被外境誘惑;不動心,你才能保持你真實的智慧,因為清淨心起作用是般若智慧,那是照見。曉得有總有別,我們抓住總綱領。對別說的這些經句,觀察自己的毛病習氣之所在,可以針對自己的毛病,選擇幾條來作觀,這樣下手功夫就會很得力,得清淨心。 

  【行住坐臥,不離這個。】 

  這一句很要緊!因為要改變我們的觀念、思想,那個時間要長,要綿密不可以間斷。必須要知道,我們的妄想、我們的煩惱,是無量劫到今天從來沒有間斷過,所以它的力量非常之強,我們今天念幾句佛法,是若有若無斷斷續續,你要想把妄想執著打掉,那是做不到的。一定要堅持,決定不能放鬆,行住坐臥不離這個。「則受用無窮」,你得的好處、得的利益,真是無有窮盡。什麼時候得到?現在就得到,一用功夫就得到了。如果功夫要是堅持不間斷的話,不夾雜、不間斷,在一般狀況之下,三個月,那個境界可以說是你自己完全能夠覺察得到,三個月境界就轉了,開始轉了,你就得法喜,法喜充滿你就得到。 

  【讀經,是經轉我。作觀,則為轉經。經轉我,則以經轉移凡情。我轉經,則常生智慧,更為重要功夫。】 

  這一段裡面講了兩個層次的功夫效果。我們入門下手,讀經,從這裡下手,讀經的目的在哪裡?就是前面講的作觀,改變我們想法、看法。用讀經的方法,改變我們的想法、看法,這就是經轉我。用經轉變我們對於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這是初學,實在說一定要從這個地方入門。至於我轉經,要是入門就是這樣的,我們在中國歷史上只看到一個人,六祖惠能大師。惠能以前沒有,一個也沒有,惠能大師以後,也沒有發現一個,所以這個人不能學他。這三千年來,億萬人學佛才只有一個,我們怎麼能跟他學?所以那是特殊的例子,那個不能學,我們還要循規蹈矩,從讀經下手,從這個地方下手。功夫做到相當程度,也能夠進入第二個層次,轉經。 

  所謂轉經,就是教下裡面所講大開圓解。什麼叫做大開圓解?大家都知道,參禪會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用參究的方法,豁然開悟了,明心見性;教下教你讀經,用讀經的方法,讀到功夫純熟之後,也會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一樣的。你要曉得,用的方法手段不一樣,那個功夫累積,那是定功,達到一定的程度就開智慧,就開慧了。所以教下講大開圓解,到大開圓解的時候,就是我轉經了,那就不是經轉我。我們念佛,念佛,你用持名的方法,行!你用觀想的方法也行,用觀像的方法也行,你用讀經的方法也行,我每天念《無量壽經》、念《阿彌陀經》都可以,念經就是念佛,也行。念到事一心不亂,得念佛三昧,念到理一心不亂,開悟了,明心見性了,到那個時候就轉經。轉經的時候是什麼現象?智慧現前。智慧現前的現象,那個樣子,你沒有見聞的時候,你心是清淨的,心是不動的,你一聽統統明瞭了,那就是智慧現前。 

  像《壇經》裡面六祖大師,六祖不認識字,《法華經》沒聽說過,法達是念《法華經》的,六祖沒聽說過《法華經》,你念給我聽聽!《法華經》二十八品,法達只念到第二品,方便品,六祖聽了之後,好了!後頭不要念了,全都明白了,那就叫「我轉經」。世出世間法,今天科學家費多少心血,集多少人的力量,發現許許多多新科技的科學技術。如果是一個開悟的人,他一聽、一看,他全都會了,不但會了,比你還會得多,你還有很多不知道的,他完全都曉得。我們要問,這些佛菩薩為什麼不發展高科技給我們受用?佛菩薩真有能力,為什麼不肯發展?這樁事情不要問別人,問諸葛亮就知道了,我說的話是真話。 

  你們讀《三國志》,《三國志》是《二十五史》裡面的一部書,諸葛亮的確很有科學頭腦,他發明的木牛流馬,就是機械化的運輸,可惜沒有詳細記載,不知道他用什麼動力。現在的車輛動力都是用石油,那個時候沒有石油,他用什麼東西做動力?能夠用機械運輸,雖然每天走的路不多,走三、四十里,那也相當可觀。這些技術,他為什麼不傳下來?他死了,他也把它毀掉,為什麼不留給後世?這是他的大慈悲心。如果科技從那個時候開始不斷的發展,諸位曉得,我們現在這個世界的科技文明發展歷史不到一百年,發展的結果怎麼樣?再過五十年人類就要毀滅了。如果在那個時候發展,這個地球早就完蛋了。他們大慈大悲,所以不願意把這些東西說出來,道理在此地。這是諸佛菩薩,不但有大智慧,而且有大慈悲心。科技給我們帶來是一些方便,換句話說,我們付出的代價,諸位要是細心想一想,得不償失。現在表面上所看到的,地球上生態環境被破壞了,嚴重的污染,每天地球上的生物,包括動物,有一百多種絕跡。每天都這樣子,這還得了,有增無減!再加上這個社會人心,貪瞋痴慢,加速度的在增長,整個社會動亂不安,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人心惶惶,沒有一絲毫安全感,哪裡有生活的樂趣?這就是說我們付的代價太慘重,我們得到的便利太小,得不償失。這就是諸佛菩薩、古聖先賢,他們有這個能力,有這個智慧,不肯為的所以然道理,真正是慈愛一切眾生。 

  【古德說:但求息妄,莫更覓真。若一覓真,即成為妄。】 

  這在修行過程當中,是一句非常重要的開示。所以古人教人修行,就是說:你就一直去,不要回頭,不要猶豫,自然就成功了。譬如叫你念佛,念佛會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你聽到了,我認真念佛了。念佛求什麼?先求功夫成片,念了幾年,功夫還沒成片,再念幾年還不成片,念一輩子也不會成片。為什麼原因?因為你有一個功夫成片的妄念在當中夾雜著,所以它不能成片。你有一個求一心不亂這個雜念在裡面,夾雜在裡頭,決定得不到一心不亂。不能求真!妄去掉真就現前,你何必再求真?求真就是一個妄想。你要想證果、要想成佛,有一個念頭「我要成佛」,你就決定成不了佛,你有個念頭「我要證阿羅漢」,你算了,你這一輩子證不了阿羅漢。阿羅漢、菩薩、佛都是成就的正果,正果裡面沒有妄念、沒有妄想,你老是還有一個妄想、妄念存在心裡,你怎麼能成正果?所以這個要緊,但求息妄,莫更覓真,妄去了就是真。 

  【必妄心分分除,真心分分現。】 

  像菩薩五十一個階級,五十一個階級從哪裡來的?就是那個妄一分一分的斷,妄斷一分,真就現一分。好像我們一面鏡子,這個鏡子蓋了很多灰塵,都不起作用了,我們去擦它,我們擦掉一塊髒的東西,那一塊就現前,它就起作用,就照了,再多擦一點,它那光明又多透一點,就是這麼個道理。只要除妄就行!妄一定是漸漸除,不可能一下就除乾淨,不可能,所以菩薩五十一個階級,就是這樣分的。愈是高位的菩薩,他那個妄就愈少,留得愈少;愈是位次低的,他那個妄還留得很多,就這麼個道理。所以妄心分分除,真心分分現。 

  【妄心是無明、妄想、煩惱。】 

  這個也要把它辨別清楚,哪是妄心?無明是什麼意思?無明就是不明白。對人、對事、對物,對過去、對現在、對未來,樣樣都不明瞭,這就叫無明。無明要是明了,明瞭就是智慧現前,就是樣樣都明白,樣樣都明瞭,那就叫明了。從一個自然現象上來說,因為我們有無明,真的是無明,我們的太空一片漆黑。現在太空人飛到月亮,到星球探險,知道太空是黑暗的,為什麼是黑暗?無明!如果你的心明了,不需要太陽、月亮、燈光,不需要,這個天空,天空是光明的。所以天空為什麼是黑的?我們的心黑,所以天空是黑的,因為無明! 

  這個事實,諸位可以在《虛雲老和尚年譜》裡面看到。虛雲老和尚禪定是有相當的功夫,開悟不開悟我們不曉得,禪定的功夫他是真有。他常常也打坐,十天半個月,一出定的時候,他覺得才幾分鐘。有一年過年的時候,年前,他住小茅蓬,在鍋裡面煮芋頭,芋頭煮在鍋裡面,還沒燒開,他在旁邊打坐入定,是真的入定了。這一入定就入了二十多天,年都過去了,他也不曉得。有一些別的人到他茅蓬來看他,來跟他拜年,看到他入定,就拿了個引磬在他耳朵邊敲,這一敲的時候他就出定了,出定看到他們來,你們來得很好,我剛剛燒芋頭,來,大家一起吃。結果一看,那個芋頭都長草、都長毛了。他想,怎麼回事?人家就告訴他:年早已經過了。他說:不會吧!我覺得才十幾分鐘。他在定裡面感覺得十幾分鐘,實際上過了二十多天。虛雲老和尚生平像這些事情很多很多,常常一入定都很多天。年譜裡頭記載的,有這麼一樁事情。我看《年譜》是剛剛學佛的時候,喜歡看這些東西。差不多有三十多年沒看了,不過這一段故事印象很深,諸位要去查查,不曉得它在哪一年的。 

  有一年也是,有一次他是黃昏的時候,回到他自己的茅蓬,回去,大概路相當長,他老人家年歲也大了,慢慢走,一個人走。走到半路,遇到兩個出家人,彼此都認識的,在半路上碰到。這兩個出家人,每一個人手上拿了一個燈籠,看到虛雲老和尚,「老法師,怎麼天這麼黑,你還一個人走路!」虛雲老和尚一直走,他心是定的,心是清淨的,所以那個光明永遠保持那個樣子。在他沒有感覺到天是黑暗的,經過他們兩個人一提,說天已經黑了,他一愣住,天立刻就黑下來。所以,天空的黑暗不是真的,你從老和尚這個經驗,事實上,那個不是真的,妄想、分別、執著造成的。老和尚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所以他那個天空永遠是明亮的;人家一提,他馬上又分別、又執著了,就黑暗了。 

  所以佛經上說,諸佛菩薩所住的叫大光明藏,我們相信,佛菩薩那個虛空一片光明。我們今天這個光明是得自於太陽、月亮、燈光,這三樣東西拿出來,太虛空真面目就顯露出來了。一片黑暗,無明!無明要是斷掉了,那個現象就很清楚,晚上跟白天一樣明亮,不需要日月燈光,那個時候就是你的無明破掉了。這個不是普通菩薩,佛經上告訴我們,阿羅漢不行,辟支佛也不行,權教菩薩也不行,沒破無明,換句話說,他不藉日月燈光,他還是住在黑暗當中。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不需要日月燈光,不需要,自性的光明透露出來了。光明是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我們是自性裡面本有的光明被障礙住,透不出來,才看到一片黑暗的現象。所以妄心是無明,妄想是煩惱,這些東西的根都是無明。 

  【真心是覺、正、清淨。】 

  覺而不迷,正而不邪,就是正知正見,也就是說對宇宙人生的觀察是真實正確的,沒有錯誤,沒有偏差,這才叫做正知正見;經論裡頭也說之為佛知佛見,跟佛菩薩的知見完全相同。清淨,清淨心。這是真心,這是真實的智慧。 

  【但不著相,則色即是空,相即是性。性相圓融,無礙自在。】 

  前面說了這麼多,都是真實的道理,事實真相。我們迷失太久了,佛說的事實真相,我們聽起來非常的生疏,要如何能夠契入,也能夠證得?佛教給我們,只要你不著相就行了,就像本經末後,「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不著相就是不取相。能夠不取相,不執著一切相,才曉得色即是空,色就是色相,包括所有一切現象,一切現象當體即空。這個空的確不太好懂,為什麼?空不當作無講,我們一般人講空,空是什麼都沒有了才叫空。佛法裡頭這個空不是當作無,不是說沒有。這個空,空是有,空跟有是一不是二。相有體空,雖然是有相,但是它沒有自體,體是空的,所有一切物相沒有一個是例外的。所以說萬法皆空,都是從體上說的。體與用從來沒有離開,體用是一不是二,體雖然永恆不變,那個相剎那轉變,所以它是轉變,它也不會消滅的,它只是會轉變。 

  所以相就是性,性相圓融,為什麼說圓融?圓融是沒有妨礙。不變的性,不妨礙會變的相,不妨礙;剎那生滅的相,剎那生滅,生滅就是變,變得太厲害,變得太快速了,不妨礙永恆不變的性體,決定沒有妨礙,這才叫圓融。所以清涼解釋《華嚴》,為我們說出如來果地上的境界,他所講的是「事無礙、理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他說了四個無礙,叫四無礙法界。四無礙法界說的什麼?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裡面的現象是四種無礙,那是一真。回過頭來觀察我們的法界,這四樣統統有礙,事有礙,理也有礙,理事當然就更有礙,事事的障礙就太大太大了,愈來愈嚴重。一真法界裡頭這四個都沒有障礙,叫無障礙的法界。無障礙那才叫自在,有障礙都不自在。無障礙才叫做解脫。大乘佛法裡常講的三德密藏:法身、般若、解脫,必須到無障礙才真正的解脫。說來說去,說真的都是自己性德圓滿的顯露而已;一真法界,無障礙的法界,全是自性本有的德能,不是從外面來的。實在講境隨心轉,連太虛空都是自性變現的,都隨自性來轉。我們自性迷了,太虛空是黑暗的,自性覺了,太虛空是光明的,連整個太虛空都隨我們的心在轉。修行人不能不知道這個事實,不能不曉得這個道理。 

  經【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 

  須菩提尊者聽佛的說法,對於這些理事自然是徹底明白了,他得的是無量的歡喜。這向世尊請教,提出一個問題,這一問與我們大有關係。我們知道須菩提尊者是佛菩薩再來的、應化的,佛講《金剛般若》,他一接觸就完全通達,這可想而知。我們有沒有資格聽《金剛般若》?有沒有資格學《金剛般若》?我們今天這個疑問問誰?誰能為我們解答?尊者很慈悲,三千年前就曉得我們現在的心理,他老人家代我們啟請,代我們提出這個問題了。所以他問得好,他說:有沒有眾生聽到佛在金剛般若會上說的這些話,真相信嗎?實信就是真的相信,這裡頭不帶懷疑,真實的相信。我們看小註: 

  【章句二字,指上文所說道理。】 

  章是講章法,我們今天講的段落,大段落裡面分中段落,中段落裡面分小段落,叫章法,句是文句;通常我們稱為文章。文以載道,文章裡包含著許多道理在其中。這個地方章句兩個字,就是指前面佛所講的道理,所教給我們修行的方法、原理原則。 

  【實信,是能了解如是言說之真實義。】 

  像我們每天講經之前,我們要唱三聲本師釋迦牟尼佛,這是禮節,表示我們不忘本。這個經典法門是釋迦牟尼佛說的,我們今天研究、讀誦、講解,不能忘記他,念念不忘老師。更重要的我們的心行也要學老師,跟老師一樣,希望得感應,老師來加持我們。如果得不到諸佛菩薩的加持,說實實在在的話,《金剛經》再有詳細的註解,我們也講不出來,不靠佛不行!要真心的投靠,這就是皈依三寶。真心投靠,一定是依教奉行。佛講的你不明白,做不到,那依靠什麼?一定是我明白了,我認真努力在做,盡心盡力的在做,這樣才能夠與佛菩薩取得感應,感應道交。道場這麼多聽眾,如果得不到三寶的加持,不要說我來講經,佛親自來講,你也聽不懂。你今天能夠聽懂,聽得很歡喜,誰的力量?三寶加持,這個很重要。當然我們自己有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這是基礎,雖有善根福德,不蒙三寶加持,我們沒有辦法搞清楚、搞明白。所以你們能夠聽清楚、聽明白,這個道場三寶加持。三稱本師釋迦牟尼佛,這就是虔誠恭敬的求加持。開經偈裡面講的「願解如來真實義」,就是此地講的實信。我們沒有把佛的意思解錯,沒有會錯意,這是實信。 

  【世尊所說甚深甚深】 

  這是真的,每一個字、每一句其深無底。 

  【一切眾生,聞者自然生信。】 

  佛是大聖人,佛沒有妄語,佛不欺騙眾生,所以佛的話值得我們相信。 

  【然能生實信者不多】 

  這是真的。今天皈依佛門的人很多,學佛的人很多,為什麼你不肯依教奉行?問你信不信佛?我信佛,我是佛教徒,我是很虔誠的佛教徒,「佛講的話不知道,佛教我怎麼做我沒做」,這能算是虔誠的佛教徒嗎?所以你才曉得生實信不容易!生實信一定是徹底了解,依教奉行,那才叫真的信。 

  【必上根利智】 

  這不是普通人,上上根人,這個上根利智是兩種人。上上根人是他有大福德、大善根、大福德。有一些,還真不少,自古以來就有,有沒念過書的,不認識字的,一聽佛這麼說他就真做,不要說是淨土經,《金剛經》都不少!自古以來聽到《金剛經》上講的,他真做!聽說《金剛經》上講的,三心不可得,他從此以後再也不打妄想,他真幹,他的心馬上就清淨,馬上就生智慧。我們在《傳記》裡面看到的,古人真有。我們今天聽說三心不可得,還照樣打妄想,這個沒有法子,無可奈何,這就是我們不是上根!所以這個上根不是指你受多少教育,你讀了多少書,不是指這個,他真的一下就能領悟,立刻就能接受。利智是真實聰明智慧的人,他一聽佛所講的全都明白了。一個是聽佛所說的並沒有明白,沒有明白他就肯做,那是真正可貴,真正不容易,他真得受用。這兩種人得大利益,他能夠生實信。尊者這一問,實在講就是替我們問的。我們看底下世尊答覆的,就知道般若會上的當機,所謂當機就是有資格學《金剛般若》的,大概我們也有分。 

  經【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 

  這個答覆很好。告訴須菩提,你可別小看一切眾生。不僅說現前大眾,對世尊所說的能真正相信,即使到末法時期,這個後五百年指我們現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現在這個時代有沒有能夠真相信的?有,什麼人真相信?佛在此地說出這個條件,持戒修福,這是佛所講的條件。只要真正喜歡持戒修福,他就會真的相信。我們看底下詳細說明。 

  【莫作是說,不但現在大眾能生實信。】 

  這個現在就是當時,釋迦牟尼佛講經的當時,在會的這些大眾。 

  【即如來滅後至後五百歲】 

  後五百歲,在大乘經裡面有兩個說法:一個說法是,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五百年以後,這是一個說法;另外一個說法,五個五百年,以五百年做一個段落,做一個階段,第五個五百年叫「後五百歲」。所以這個經文不是「五百歲後」,如果說五百歲後,那當然是五百年以後。後五百歲:第一個五百,第二個五百,第三個五百,第四個五百,第五個五百,以後那就算是後五百歲了。釋迦牟尼佛滅度到今年,外國人考證的是二千五百多年,也正好五個五百年了。如果照中國歷史上所記載的,虛雲老和尚、印光法師這些老法師們,他們都用中國記載。中國記載世尊滅度到今年,是三千零二十二年,換句話說,第六個五百年都過去了,現在是第七個五百年的開端,去佛的時間很久很久了。【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其他即不能。】 

  換句話說,不能持戒、不肯修福,對佛所講的這些,生實信的就不可能,必須他是一個持戒修福之人,那就很可能真的會相信。 

  「為實」,以此為實。「言能明瞭此經道理」,他讀了這個經,聽了這部經,他真的明白了,真正覺悟了。 

  【從此用功,全恃以此為實。】 

  這就是說,這個人修行,在修行的原理原則,他完全遵守釋迦牟尼佛《金剛經》上的教訓,他遵守這個。遵守這個原則,以此為實。守住這樣的原理原則,不會錯,決定不會錯的。「不可輕視眾生」,當然須菩提不會輕視眾生,怕的是我們輕視眾生,須菩提代表我們。世尊告訴須菩提不可輕視眾生,就是告訴我們,不要小看了別人,小看了眾生,這些眾生裡頭真正了不起的,真正值得諸佛菩薩讚歎的,意思在這個地方。 

  【莫作是說一語,正對弘揚大乘佛法之人而言。要竭力弘揚般若法門。】 

  在大乘經當中,自古以來這些法師們講經說法,最怕講般若,原因在哪裡?般若很難講。講得不好怕人家產生誤會,一切都著空,那就真的糟糕了。佛門常說著有還有救,著空沒救!怕的是講般若經,意思錯會了就著空。墮惡取空,墮惡取空的人,因果報應都不相信。畢竟空,一切都空的,我今天造什麼罪業也畢竟空,那他就可以無惡不造,那還得了?所以古大德,從唐宋,諸位就曉得,很謹慎,都很少講這種經。可是般若也不能不講,般若開智慧。這是極力勸著要弘揚大乘佛法、弘揚般若。我們從世尊四十九年說法能夠體會到,世尊講般若講了二十二年,幾乎佔他一生講經一半的時間,才知道這個法門的重要性。因此善講般若的古今大德們,都從般若導歸淨土,這的確是高明,是一個很好的方式,空有兩邊都不著,而能夠叫我們在一生當中得真實的利益。再接著看底下的小註: 

  【揀擇持戒修福之根基,從實踐上用功,何慮聞者不生實信。】 

  須菩提請問的言詞的含義,是擔心,怕沒有人能夠真的相信,辜負釋迦牟尼佛的開導。世尊選擇的對象,什麼樣的條件能夠接受如是的大法,他選擇的是持戒修福。持戒修福,都是老老實實去做,從實踐上用功,這樣的人不會落空,不會墮在惡取空,不會撥無因果,這樣的人是般若會上的當機者。這個意思後面我們還要詳細說。 

  【如來滅後,正法一千年,初五百年,解脫堅固;次五百年,禪定堅固。】 

  這一段我們要解釋五五百年。釋迦牟尼佛的法運分三個階段:正法、像法、末法。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總共是一萬二千年。一萬二千年之後,這個世間就沒有佛法了,進入到滅法,沒有佛法了。再要等底下一尊佛出世,彌勒佛,彌勒現在是菩薩,等覺菩薩,到他將來再到我們這個世間,像釋迦牟尼佛一樣示現八相成道,講經說法,這個世間才又有佛法。彌勒佛什麼時候到我們這個世間來降生?世尊有一部經說得很清楚,《彌勒下生經》,就講彌勒菩薩將來下生時候的那個狀況。經上明白告訴我們,要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之後,彌勒菩薩才能降生。五十六億七千萬年,諸位想想看,跟釋迦牟尼佛的法運一萬二千年,這一比較才曉得,有佛法的這個時間好短!我們能夠生在這一個段落裡頭,那就好幸運,真的是中了特獎,怎麼那麼巧就生在這個時候,不前不後。前面時間也非常非常長,後面也是那麼長,沒有佛法。沒有佛法那個時候,縱然你得人身,你也是白過了一生,原因在哪裡?沒有機會脫離生死輪迴,聞佛法最大的利益就是了生死出三界,你就沒這個機會了。這是說明有佛法的時間很短,一萬二千年太短太短了,我們要非常珍惜,要感覺到無比的幸運。 

  世間無論什麼事情,說老實話都不重要,沒有佛法要緊。今天晚上這兩小時,你不要來聽經,有個機會今天一晚可以賺一千萬,你要不要去?如果聽說一千萬趕緊去了,這兩個小時不要緊,那你就依舊搞生死輪迴,那有什麼用處?沒有用處!這樣的事情過去生中生生世世搞得太多遍了,那個經驗還不夠嗎?不能再搞了,再搞不得了!了生死重要!沒有比這樁事情更重要了。所以要曉得,什麼都是假的,什麼都是空的,你要在那裡面去執著,虧就吃大了,這是一定要覺悟。唯獨佛法是真的,幫助我們開悟,幫助我們認識一切事實真相。彌勒菩薩何以要那麼久才到世間來?這是有道理的。彌勒菩薩現在在兜率天,兜率內院。兜率天人的壽命四千歲,佛在經上跟我們講的四千歲,也照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算,三百六十五天是一年,四千歲。可是兜率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的四百年,你一算就算出來了。他那個天的壽命到了,才下生到這個地方來示現作佛,所以四千乘三百六十五,再乘四百,他們一天我們人間四百年。所以諸位想一想,兜率天人看我們這個人間的人,縱然活上一百歲,要用我們這裡來說才幾個鐘點,一天是二十四個小時,四分之一,六個小時,多可憐!我們常講朝生暮死,朝生暮死還十二個小時,朝生暮死還要打個對折,何況你還活不到一百歲。如果是活個五十歲的話,那在兜率天看起來兩個鐘點,你想想看,有什麼意思?這些地方都可以作觀,你想人有什麼意思? 

  我到這邊來幾天,許居士很難得很照顧我,每天買報紙給我看,我展開報紙看什麼?看每天那個告別,我看這個。你們看報紙,天天看,天天去翻,年輕人二十、三十的好多,七十、八十的很少,沒幾個!你這樣子每天看,那也是作觀,那也是作觀想,提高你的警覺性。知道人生一場空!一場夢!在這裡面再去追求一切享受,患得患失,那真的,佛說:錯到底了!覺悟的人回過頭來老實念佛,修我們自己的清淨心,修清淨心就是修金剛般若,清淨心起作用就是般若智慧。 

  世尊法運三個時期。正法一千年,前一半,五百年,解脫堅固,這個去佛很近,一般修行都能證果。解脫是講證果,證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真的有證果之人。後五百年,次五百年,禪定堅固,換句話說,證果的人就少了。為什麼?愈來這個社會愈骯髒,污染愈嚴重,障礙愈多,他證果就很難。得禪定,行!他可以得禪定,得禪定將來就是生色界天、無色界天,他能得禪定。 

  像法一千年,第二個階段是像法,去佛遠了,法逐漸逐漸變質,法變質了,也就是不純了;有一些東西後人摻雜在裡面,有假的佛法摻雜在裡面。雖然不純,那個變質還不太大,所以像是相似,還滿像樣子,相似。在這個階段當中,「初五百年,多聞堅固」,這就是得禪定的人不多。佛法傳到我們中國來,正好是像法時期,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一千年,佛法傳到中國來。佛法到中國來是像法的初期,因此在中國禪的風很盛,都是那個時期留下來的。但是在中國最輝煌的成就,就是多聞堅固。你看歷代的高僧大德,講經說法著書。我們今天展開這一部《大藏經》,連同歷代古德的著書,差不多將近八萬卷,而實際的經典沒有那麼多,實際經典大概不到五千卷,後來祖師大德著書分量就非常可觀了。多聞,大家都在研究討論,講經說法,天花亂墜,多聞堅固。學問上成就了,自己真正修持上,連定都得不到,禪定都得不到。由此可知,如果禪定得不到,不能超越六道輪迴,他的果報在哪裡?在欲界天。這說明了,正法的末後五百年,多半都是生色界天、無色界天。像法時期的人,那個功夫,色界天去不了,都是欲界天。再往後去,欲界天也沒分了。 

  次五百年,就是後五百年,「塔寺堅固」,蓋廟,到處蓋大道場,搞這個。經典也放下,不要去研究了,太麻煩,太費腦子了,我們天天蓋廟莊嚴道場,就搞這個了。所以中國許多寺院叢林道場,這個時候蓋的,真的跟佛講的一樣,沒錯!真被佛說中了。塔寺堅固,造寺、造佛像,這個有福報,這個福報是人天福報。這個福報是愈來愈低,從欲界天降下來,降到什麼?這種福報好的是四王天、忉利天,次一等的人間享福。末法萬年,末法一萬年。 

  【初五百年,鬥爭堅固。】 

  我們只講五個五百年,開始鬥爭了。現在第六個五百年了,第七個五百年開端了,那個鬥爭是愈來愈堅固。將來果報在哪裡?如果不念佛求往生,果報就在三惡道,人道都沒有了。這是從六道裡面去觀察,每況愈下,往下降,他不是往上升!這是說的事實真相,諸位想一想,可怕不可怕!必須理透徹,事實真相明白了,我們才會真正想到,我自己要走一條什麼路,這個才有辦法。今天除了念佛求生淨土,沒第二條路好走。證果不可能,得禪定也不可能,修福也不可能,眼看著擺在面前的,那就是三途。將來到哪裡去?地獄、餓鬼、畜生,就這三條路。愈看愈可怕,你不念佛就不得了!不往生就不得了!這是真實的事情。 

  本經後五百歲,正指此時,就是指鬥爭堅固的時代。這個鬥爭堅固並不只佛門一處,整個世界,每個角落都鬥爭。國家跟國家鬥爭,團體跟團體鬥爭,家庭裡面夫妻兩個都鬥爭,有什麼辦法?沒有辦法,真是嚴重!所以這樣一個社會,作人都沒有意思,這是事實。幸虧自己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因緣成熟,能夠聞到如來正法,這真是一線生機,一線的光明,我們要把握住。這真是大好的機會,我們可以擺脫六道輪迴,真正的脫離苦海。出去再來了,那就不怕了,再來是佛菩薩,乘願再來,來度眾生的,不是自己來受罪的。底下則說條件: 

  【凡夫能持戒,方能離外染。如不持戒,則心不清淨。不能攝心一處,不能作觀,如何能生般若。則持戒修福,是成佛基本條件。】 

  這個條件他具足了。持戒修福這四個字真正的意思,我們要懂。它真正的意思,持戒就是守法。現在這個社會,人都不守法,不但不守法,社會上反而鼓勵你不守法,認為不守法才是英雄好漢,才是現代人;你要是守法,你頭腦舊了、落伍了,你跟不上時代了。你說這麻煩不麻煩!這個問題多嚴重。在這麼一個時代當中,你還喜歡守法,還情願守法,你就曉得你的善根多深厚;這個我們講是天性,沒人教你,沒人鼓勵你。從這個地方顯示出,無量無邊的善根福德因緣。修福,喜歡做善事,喜歡做好事。現在這個社會,每個人都顧自己,自私自利,你還能夠捨己幫助別人,這要不是過去生中,多善根多福德,你怎麼講法?說不出道理出來。這樣人才能夠接受如來的大法,大法就是一生成佛的修行方法,這叫大法。一生之中決定脫離六道輪迴,這是大法。有這樣深厚善根的人,他能夠離外染,也就是說外面這個環境再惡劣,他不受影響,他能夠保持他心地清淨,能保持他的善良,能夠保持著守法的信念。 

  【如不持戒,則心不清淨。】 

  人不肯守規矩,不肯守法,他的心當然不清淨。「不能攝心一處」,攝心一處是得定,那他當然不行。大乘法裡面,修行的原則是講觀照,他決定提不起觀照的功夫。也就是說,無論是佛法、是世法,他接觸總是迷而不覺,總是染而不淨,這就沒有辦法接受佛法。「如何能生般若」,他的智慧決定不能現前。所以持戒修福,是成佛的基本條件。我們學佛能不能成就,看看自己有沒有具備這個條件,守法的條件,歡喜修善的條件,願意做好事,願意行善事,自己心地清淨一無所求。如果做好事還有條件,還有所求,那就不是好事,那個也不行,那個不是真的持戒修善。持戒修善是對自己一無所求,出自於天性,這才是真正的條件。 

  【持戒,必少欲知足。】 

  這個人煩惱輕。一個守法的人,他跟別人不一樣,別人是全心全力在追求財富,追求享受,持戒的人他不求這些,他的生活能過得去就可以了。縱然福報很大,命裡面有的,有很多,他也不享受,他把自己的福報分給別人去享受,這是持戒的人。 

  【修福,必深信因果。】 

  修福的人一定相信因果報應。善因一定得善果,惡因一定有惡報,因緣果報是真的,決定不是假的。《金剛經》教給我們原則,不住於相,行於布施。 

  【不住於相,則持戒者最宜。】 

  容易,佛教給他這個方法,他行,他能接受,他也很願意做。他本身具備這個條件,他就相應,他做起來不難。 

  【不入斷滅相,則修福者最宜。】 

  斷滅是空,決定不落空。一個人喜歡做善事,喜歡做好事,這個人怎麼會住空!住空是什麼都不想做了,什麼也不肯做了,那個人就住空了。所以修福的人,他天天都想做好事,天天做善事。 

  過去了凡先生接受雲谷禪師的教誨,他的條件也就是持戒修福,他確實是這個條件,他守法、守規矩,真的是少欲知足。雲谷禪師也看到這個人可教!可教的那個條件,就是守規矩、守法、肯修善,這種人就可教。佛菩薩不肯捨棄他,一定要幫助他,要教導他,他具備這個條件。接受雲谷禪師教導之後,真的他是日行一善。以後這個善的果報現前了,信心具足,有一天做十幾樁善事的,他拼命做了,認真去做了,這就對了,決定不落空!心地清淨,不圖享受,知足常樂,不著有,不貪圖了,不著有;又肯努力做善事,不著空。空有兩邊不住,與《金剛經》上所講的理論與方法都相應,他怎麼不相信!當然生實信。世尊把這個道理說出來,為什麼會生實信,道理在此地。我們想想,確實很合情、合理、合法。要緊的,回過頭來我們自己要認真反省反省,我們有沒有具備這兩個基本條件。有具備,要認真努力,你有成就的可能。沒有具備,你有緣聽到這個法門,聽到這個經,也不簡單。換句話說,你的善根福德雖然還沒有成熟,接近成熟,好好努力培養一下就成熟了。我們大家統統都有分。今天就講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