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2日 星期一

釋德清.(醫師的價值與價格)


 

◎把解剖當作讀佛經


五十位慈大醫學系六年級的準醫師,即將進入臨床實務,校方特地安排兩天一夜的人文營。講師陣容十分堅強,尤其病理科許永祥主任談到醫師的「價值與價格」,最令人動容。


許主任回想剛開始,慈濟醫院每年的解剖數多達四、五十個,工作負擔很重,有些醫師不堪負荷,提出離職,離開時還撂下一句話:「只有您愛做,誰愛做呀!我到別的醫院做一個解剖case,可有兩萬元進帳,慈濟都沒有。」許主任連說:不對,不對嘛!價格怎麼比得上價值?這個case做下來可以傳承下去,就是最大的價值了!慈濟醫院的解剖數全臺最多、經驗最豐富,做過狂犬病、狂牛症、鉤端螺旋體、漸凍人,為其他醫院所望塵莫及。


許主任舉謝佳勳師姊的父親為例,謝爸爸拖著病體也要回來花蓮,他尊重上人的理念,「我們更應該要堅持下去才對,不該談錢的問題。你覺得留在慈濟做有意義,就是『甘願做,歡喜受』嘛!」但有些醫師還是離開了,把解剖當作讀佛經的許主任,只好繼續「孤獨」下去。


◎無懼危險,病理解剖狂牛症


就是這份崇高的使命感,使許主任願意接受難度更高的挑戰。2006年12月21日,作狂牛症的解剖病例,只能以「驚悚」來形容。當時,許主任帶著兩位醫師,一身隔離衣,背著氧氣筒,抱著上戰場的悲壯心情,進入通風口全部封閉的解剖房。一手緊握鋸子,一手拿著塑膠袋,操作難度增高,只為避免骨頭碎屑飄浮在空中。氧氣只能供應一個半小時,怎料做下去就欲罷不能;頭顱拿完,決定繼續做內臟。早上八點進解剖房,出來時已是下午一點半了,頭昏腦脹,感覺快要缺氧了。


全臺灣僅僅兩例經病理切片證實的狂牛症,都在花蓮慈濟醫院,其中一例在花蓮慈院完成解剖。病理解剖是最後的診斷,許主任所堅持的「價值」就在此彰顯無遺了。於是,中山醫學院、彰化基督教醫院及新光醫院都來邀請許主任去為他們授課。


許主任殷殷叮嚀這些準醫師們:「得失之間要透過很多的勇氣和智慧,不然社會上的誘惑太厲害了。慈濟需要你們,要趕快世代交替,把技術和知識傳承下去。」


上人在圓緣時,勉勵準醫師們:人生與病俱來,病苦時候,最需要的是醫師,「你們選擇當醫師,是一個非常明智的決定,且在自己的生命中奠定一個最亮麗、最有價值的生命觀。」立志如初,要守住這分志願就是自愛。自愛是報恩,愛人是感恩,要把醫療的典範樹立起來;駕著慈航,在茫茫橫無際涯的醫海中去救度病苦眾生。


◎有志一同,樹立醫療典範


上人回應許主任所提的價值與價格,「生命的價值,是無法用價格來衡量的;人生如果有價可論,就沒有價值了。」


「菩薩所緣,緣苦眾生」,沒有苦難的眾生,成就不了菩薩;要成為一位受人尊敬的良醫,就要感恩所有病苦的眾生。「如大三解剖課面對的無語良師,都是曾經護持我建院、建校的好弟子,當他們身體健康時,為人群付出;到了生命的最後,同樣回歸慈濟大學,奉獻給醫學生,希望透過他們的身體,去探求生命構造的奧秘。那一種赤裸裸的,毫無保留的生命奉獻。」上人殷勉準醫師們:「要視病如親,視病如師,還要用感恩心面對。」


上人說:「醫師、護士的地位很崇高,可是現代人不知追求價值,只知追求價錢;唯有提升醫療的品格,把醫療的典範樹立起來,才能讓使社會人士對醫師的看法完全改觀。」上人讚歎許主任用無計量的生命去付出,鞏固地樹立起慈濟醫院的病理科地位,成為醫學生的典範,「但更需要很多人有志一同來做。」(2011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