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3日 星期五

(釋德清).(人生最後的大功德)


 

慈濟大學解剖學科王曰然老師偕同大愛臺蕭菊貞蕭導回來精舍,就大體乙事,與上人有一番精采的對談。


◎看開放下最輕安


王曰然老師:接大體時,有的親屬很多、有的就很少,記得張順得師兄的大體回來時,隨同回來的法親多到數不清。


上人:要相信因緣果報,多與人廣結好緣;否則往生了,沒有人認識,就算認識了也沒有結好緣。


王曰然老師:有的家屬不但不肯來,還拒絕我們上門拜訪,令人感覺很失落。


上人:也有無親無戚的,這是自造自受,要有因緣果報觀。


蕭菊貞師姊問道:大體老師都能捨棄肉體了,怎麼還會執著在那個琉璃骨灰罈呢?要如何才能更超越?


上人:人生最重要的是,活著的時候好好利用這副身體造福人群,死了哪裡還需要與活人爭地?大學一年舉辦五次入龕儀式,空間永遠都不夠用。其實大體老師回來慈濟大學等待解剖,在等待的這兩、三年時間,或許這些菩薩都已乘願再來人間了。


我們對往生者的尊重,就是火化前一天,教授帶著學生去到火葬場打掃,那是對大體老師至高無上的尊重。有人火化後將骨灰灑入大海,或者樹葬,滋養樹木成長,哪裡還需要執著呢?不過是盡一分心意罷了。


我很年輕的時候,曾經參與家族長輩的撿骨。當墓地挖開,棺木現前,撬開棺材板並掀開的剎那,我很震撼!身體有的只剩白骨,有的還附著腐肉,原本體面的衣服被膨脹的屍體撐破,流出的屍水連同無以計數的蟲,真是無法形容。


因為屍體並未完全腐化,叫做「蔭屍」。無法在一天中完成撿骨,他們用酒、水噴灑在屍體上,過了七天重新撿骨。人往生以後,屍體埋就埋了,為何還要撿骨?因為墓地很大,死人與活人爭地。記得李宗吉長者往生後大體回歸大學,完成大體解剖手術課程後,他的同修師姊很豁達地說,哪裡還需要在大捨堂佔一個空間呢?最後是將火化後的骨灰和著麵粉,灑入太平洋,與水族結緣。


◎有願力就是歡喜功德


興建醫院期間,我開始思考人生的最後,身體能應用到什麼程度;也知道醫學日益發達,可以作器官移植,於是開始推動器官移植。因為作器官移植,必須生命徵象還持續著的時候,就要馬上做。但是教界人士很不以為然,他們質疑:「人往生以後八小時內不能動他,怎麼還能做器官移植呢?」


其實,在佛陀的《本生經》裡記載著,佛陀割肉餵鷹只為了救一隻小鳥的故事,這是佛陀的心願。總之,有心願就歡喜;能達成心願時,更是歡喜。


人一旦往生了,意識離開身體時,會有瞋恨心、煩惱心,但是也有願心、願力。如果他有願力,願意捐出眼角膜、心臟等,說不定醫師在為他摘取器官時,他會想:「我的肺可以用、肝也可以用,這些都不要浪費掉,全都拿去用。」如果他有願心,能成就他願心的力量,絕對是歡喜功德。


吞下最後一口氣後人生就結束了,剩下的軀殼該怎麼處理呢?放在棺材裡埋起來,遺體會膨脹,被蟲侵噬,而流出的屍水又臭不可聞。火化固然不錯,可惜沒有做到廢物利用。亡者已無知覺,但親屬又是情何以堪!幾天前還能自在地說話,之後就變成一堆灰燼了。


往生時,奉獻身上有用的器官可以及時救人,甚至連骨頭、韌帶、皮膚都可以救人。若挽救八、九個人,就等於讓八、九個家庭重展歡顏。或者是做大體老師,提供醫學上的教育,發展更先進的醫療技術,以利益人群;化無用為大用,這都是功德啊!(二○一一年八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