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感恩醫護的再造之恩
近來,媒體大幅報導所謂的「血汗醫院」,為護理師畸型班表,大夜接白班、小夜接大夜,使得護理人員作息紊亂、生理時鐘出問題而大聲撻伐醫療體系。
這種效應不斷擴大,本來離職率就偏高的護理師,更是高速流動,甚至整批退出醫院或轉換跑道。招不到護理師,逼得許多醫院不得不關床因應。
上人與大愛臺主管座談時,看到媒體偏頗的報導,語重心長叮嚀道:「你們身為人文人,要以掘井人自許,要挖出人心清淨的泉水。」
上人說:「改變社會,何者是最重要的?生、老、病、死常相伴隨,一生中不可豁免。病與死,是人生最恐懼的,即便財富再多、權勢再大,當下寧可什麼都不要,只求消除病痛,恢復健康。父母恩大,我們要感恩天地,還要感恩醫護的再造之恩。」
◎頤氣指使,吃虧的還是自己
過去的社會很淳樸,醫護是很受人尊敬的職業,萬一罹病,病人總將醫師視為救命恩人般地再三拜託懇求。健保實施後,即便罹患重病,家屬再也不用為龐大的醫藥費四處向親友告貸,仍享有高品質的醫療服務。無奈現在社會病了,常見病患與家屬以消費者自居,對醫護人員頤氣指使,完全不知感恩為何物。
上人舉出發生在醫院的故事。有病患送進ICU(加護病房),焦急的家屬要求護理師解釋任何動作,護理師正為處理病患而忙得焦頭爛額,打算先把手頭工作告一段落再向家屬解釋,家屬卻破口大罵。只聽到鄰床的阿嬤像哭調一樣喊著:「我苦啊,我苦啊!」志工上前關懷,方知原來阿嬤的孫女,今年就要從護理學院畢業,阿嬤捨不得孫女作護理師如此辛苦,將來還有可能會被家屬高聲辱罵。除了孫女來慈濟以外,阿嬤說,「因為慈濟醫院有志工。」大林慈院也有一位阿公,同樣捨不得孫女投入護理工作,將來會被罵而喊苦。
臺北慈院喬主秘也向上人報告,現在的護理人員面臨很大的壓力,即便她對護理工作仍有熱忱,卻拗不過公婆的要求說,回來吧!工作那麼辛苦,不如回來照顧孩子。父母親看了也會很不捨地說,妳回來吧!我們來養妳,家裡又不缺妳這一份薪水!
◎發掘人心清泉,扭轉社會病態觀念
上人輕聲歎息,舉花蓮慈院加護病房一位護師,揹著四歲小病患工作的故事為例。原來,這位四歲的原住民小男孩,不慎把頭卡進鐵軌縫裡,家人一急使勁拉出孩子的頭,造成頭骨破裂被送來慈院急救,正待轉出加護病房。剛巧家屬不在身邊,孩子吵鬧不休,護理人員怎麼哄都沒有用,這位護理師只好用床單作揹巾,請同事協助把孩子揹在身上。孩子安心的接過奶瓶喝奶,而這位未婚的護理師,照樣認真幫病患換藥、照護,並書寫護理紀錄。
「背上揹的並不是她的孩子,是一位小病患,這種疼惜呵護,多麼動人。還有我們的醫療團隊為被嚴重撞擊的車禍病患,不眠不休的搶救生命,動手術一站就是十幾二十個小時,硬是把病患從鬼門關口搶救回來。」
「醫護用心搶救病患,病患也要懂得感恩,這才是和諧的醫病關係。」上人殷殷叮囑人文志業同仁要發揮人文人的使命,發掘人心的清泉,多多報導醫護人員堅守崗位,樂在工作的故事,「唯有如此,期能一點一滴的扭轉社會病態的觀念。」(二○一二年六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