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6日 星期五
2019晨起薰法香.(德松筆記).(06.10)
[2019年6月10日上午5:20]農曆五月初八日,
(僅德松個人筆記參考。請多指教,感恩。)
靜思清澄(法髓)妙蓮華,慈濟人群菩薩道
1.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經文:【乃至聞一偈,通達無量義,次第如法說,月四月至歲。是世界內外,一切諸眾生,若天龍及人、夜叉鬼神等。」
2. 上人手札(一):「天地人之間合和互協,四物四神湯入群妙方,心和敬無諍社會祥和,大陸菩薩為精勤求法來,本地菩薩慇勤誠意接待,佛法大教無量義法無邊際。」
(1)「求法精神,精進勤求」:時間,一天一天過得快。發大心、立大願,就要把握時間,不要空過日子。法是永恆,但是我們凡夫心,「知、識」總是有限範圍。法,天地之間無法測量,所以我們必定要精進,勤求,反覆再反覆。雖然法說起來類似,但是含義、意思,那就是很長;我們要日日用心,事事我們要依法,身體力行。行與聽,會理,這就是印證什麼叫做精進,精進有什麼所得。這就是我們求法的精神。
(2)「大陸菩薩為精勤求法來」:七百多人從中國大陸各省的遠來精進,菩薩完全為了無私愛,無私的大愛要如何能夠心精勤、行精進,能夠幫助人、利益人間。
(【註】2019年慈濟全球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會(第一梯花蓮)。日期:6月4日至 6月10日,地點:花蓮靜思堂、靜思精舍,駐營指導師父8人,營隊人數1261人(大陸學員、隊輔718人、同仁23人、工作人員512人)。
(3)「志同道合,行菩薩道」:就如佛教徒學佛,目標就是要行菩薩道;菩薩道要入人群,入人群要有方法,要啟動什麼精勤的心?這一群菩薩群,志同道合,就在這個時候大家雲集。是雲來集,菩薩集在一處來勤求法的道理,人人就是抱持著那分求法的心,所以為精勤求法來。
(4)「臺灣本地菩薩發心,心意殷勤的接待,天下一家親」:臺灣本地菩薩五百多人來為這遠道而來的七百多人的接待、招呼、付出,從接機開始,送到車站;下車,又一群來接了。不同人,總是同一種,那種的心意殷勤的接待,好像天下一家人久別了,現在回來了,我們的家人,各地來接。這種見面如一家親,這麼的親、這麼愛。
(5)「彼此出自於誠意」:光是人與人的接觸,當中就有含著很多很多無量法在其中。每一個人,都有他說話的形態,都有他態度的表現,都出自於誠意;被接待的人,雖然不用說什麼話,光是這個誠意的接待,他們很感動。
(6)「與天地共生息,大愛地球村,法親之愛」:人本來就是像一家人,我們,天蓋著,地載著,人類是在這個空間的裡面生活著。將它縮小近來,在我們的屋頂,我們的地板,你們在這裡坐,我在這裡說,我們難道不就都是一家人呢?這種法親之愛,求同一種的法,聽同一種的話,知道同一項的事情,了解人性,我們大家來走同樣的一條路,就是菩薩道。
(7)「本地菩薩,慇勤誠意接待」:人與人的接觸,無不就是有法有親,這叫做菩薩法,互動、互愛、互相影響。殷勤精進接待,本地菩薩,這種的殷勤,誠意來接待。
(8)「佛法大教無量義法無邊際」:彼此之間就是為了佛法大教。「無量義法」是無量無邊,法是真的說一句一偈就涵蓋無量無義,無量無數的義理存在。「彼此中間,以法授法、傳法,接教」:何況這幾天來,慈濟人,已經四五十年了,資深的菩薩一直傳,現在中年、少年;從他們資深的菩薩這樣接來的法,走入社會、現代的社會與慈濟,關懷人間、投入人群。
(9)「聞法、說法、傳法」:這樣的法,自己付出之後的心得來接待著遠行地來的菩薩,同樣將自己的經驗說給他們聽。這種聞法、說法、傳法。而不是只有聞,也不是只有說,他所說的是他走過的風景,心所經歷過的風光。
(10)「行菩薩道,談經驗、經驗談」:來與遠行地菩薩(指: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會中國大陸學員)來分享,這叫做談經驗、經驗談,是自己真正做過。感動了,人人都受感動。人人,昨天回來就是發願,「聽某某人說的話,他們在慈濟裡面,為人群的付出,這種的愛的行儀,感動。我們覺得自己還未做到,現在開始,回去要更加精進,永遠永遠生生世世。」
(11)「發大心、立大願」:也說起自己的經驗,佛法改變了他的人生;對從家庭開始,夫妻之間或者是個人處世的態度,接觸了慈濟,人與人的互動、態度的表達,就是這樣慢慢改變到他家裡面的人能變成了很和睦相處,一個家庭很和睦相處。而且也發心,夫妻同行菩薩道。對家裡面的影響很大,對他的社群、他的人間社會也是影響。
(12)「投入慈濟,深耕社區,把握助人機會」:朋友知道,他已經在做慈濟了,有的人讚歎,有的人會介紹,「某一個地方,有這樣的老人,有這樣的家庭,有這樣的孩子等等」,只要接案了,他們同樣很快就去家訪。到他們人家的家去訪問,去看看這個孩子的家庭,希望孩子能夠好好讓他讀書,不要受到家庭的影響,讓孩子好好有讀書的機會。就要去與這個家庭,知道他有什麼困難,要幫助這個孩子讓他能夠就學,或者是幫助家庭。
(13)「訪視個案,種種眾生相,學菩薩行,用愛用誠意去包容」:有的老人很冷漠,因為每一個人都有他的生活的過程。個案,也有人是從小時候就被遺棄掉,慢慢長大,對人就有一種的距離,排斥人。年紀大了,很孤僻。現在身體也不好,這個案就送來慈濟。我們的菩薩,也就是趕快去看他,每一次每一次去都讓他罵,拒絕、趕出去。但是這慈濟菩薩,自己的內心就這樣想:菩薩就是要學,學菩薩行。師父難道不是這樣說過,是我們自己誠意,我們一定要做到;心、愛,總是要包容啊。
(14)「慈濟人耐心的以愛化礙,化解心防」:慈濟人一次再一次關懷這位阿公,他有一次很生氣就趕他們,所以大家有停了訪視一點時間。不可思議,有一天,阿公打電話給他們,因為阿公要將他們趕出去,他們就為他留個話:「要不然,你若有需要再打電話我們。」有一天阿公真的就打電話,原來他被送去醫院,生病,被送到醫院,阿公就打電話給慈濟人。接個案這位菩薩去看他,阿公真的就像看到親人,這個時候需要了,看到親人。
(15)「個案阿公,也懂得手心向下,布施捐款援助東非」:阿公就這樣拉著慈濟人的手並說「很感恩」,提出幾千元給我們的慈濟人。我們的菩薩就問:「阿公,來看你,來看你不是要你拿錢。」阿公就說:「不是要給你的,你們不是說在救濟東非嗎?我拜託你幫我轉去救濟。」聽說這位阿公平時就是一點錢都捨不得用,慈濟人長期去關心,雖然他的態度很冷,而且也會趕人。但是這些菩薩還是鍥而不捨,就是說慈濟人現在在做的事情,慈濟做什麼事情,現在的國際間,應該也是有這樣向阿公說過。阿公才會這樣拿出錢來,叫他們送來,救東非。
(16)「愛的力量,耐心、愛心」:這就是法,法就是要度化人間,就是要去解除人的困難。人間的困難若沒有打開心理,真的是人性很頑劣,行菩薩道必定要有方法。
(17)「天地人之間合和互協,,四物四神湯入群妙方」:天地人之間,有天、有地、有人,這當中必定要合和互協,這就是慈濟的四物湯的「知足、感恩、善解、包容」。也是四神湯,「知足、感恩、善解、包容」。在慈濟人,人人要合心、和氣、互愛、協力,共同一念心來為人群去付出,這是我們的法。
(18)「四神湯,四物湯,運用在入人群,是為了度眾生」:四神湯就是對人與人之間,要有這分的寬大的心量;要去包容,善解,要常常對自己說「要滿足了」。因為看到有人比我們苦的人,我們很滿足了。有這樣的心量,合心、和氣、互愛、協力,要為人群付出的一股一股的力量結合起來,又與我們做人的待人接物,有知足、感恩、善解、包容,看你哪一句要在前面都可以用到。若這樣,對人一定是和和氣氣,很親切感,在人群中好相處,我們必定要入人群去度眾生。
(19)「入群妙方」:剛提那位這麼孤僻的阿公,對人是這麼的排斥,若是一群人熱情去關懷,他還是很「孤獨」,非常孤僻,口說不接受。其實他的心是接受了,你們平時那種包容他、善解他,所以他的內心已經接受了。這就是我們的方法,就是入群的妙方。我們要如何做人,入群就是要有這種的妙方法。
(20)「心和敬無諍,社會祥和」:我們的心常常要和敬,心和敬無諍。若與人常常「要和,不要對立」,我讚歎你,你就不會罵我。互相讚歎,互相和和氣氣,自然我們的環境、社會自然就能夠很祥和。來自於無諍,不要用口頭上在那裡你爭我奪,強詞奪理,不要有這樣,自然社會祥和,就平安了。
(21)「深入認識『法』,誠意身體力行,聽法、傳法」:這些法,不論在任何一個國家、社會,處處就是需要這些法。不只是知道就好,不只是深認識而已,還要誠意身體力行,這是我們學法、聽法、傳法很重要的方向。
(22)「祥和人間,用心在日常生活中」:感恩這一次,來的人是一心一意虔誠而來,接待的人是誠意用愛付出,真正是互相愛的力量交會在一起。這相信對人間、對社會、對家庭都是很有用的方法,就是祥和人間的妙方。大家要用心,這是在日常的生活。
(23)「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朋友滿天下,難得見面就像親人相處那麼的誠意,這就是人間的大福緣,彼此有福,共同要行在這條菩薩大道直。菩薩道直,一條很直的道路,很親和,要很用心去體會,這在行菩薩道是很重要。
3. 上人手札(二):『是人聞法持行,體解義趣深遠,理與心會無不通達,故能徹相無所罣礙。以是功德,見真諦故。』
(1)「是人聞法持行,體解義趣深遠」:我們任何一個人聽法、持法,已經不論是「讀、誦、書寫,或講說、聽法」等等,必定要體解。「體解大道,發無上心」,這體解很重要,若體解這個法的趣向,體解法是從什麼方向來,我接受了之後要回復到什麼地方去,我們接到佛陀教菩薩法,我們很用心來接受。
(2)「理與心會,無不通達,心與法要契合」:這個法要到哪裡去呢?要到菩薩的地方去。而菩薩要去到「眾生處」。道理與心來會合。要不然道理很深,我們的心沒有接觸到,這樣永遠「道」與人是分開的。我們要心與法契合,人都會身體力行,有這個方向,所以「無不通達」,大家要用心了解。
(3)「故能徹相,無所罣礙」:能徹相,『相,無相,無不相』,道理不是僅僅執在有形、有相,我們一定要說得通,這個『相』原來是什麼理,要能通達,若這樣就無所掛礙。不是只有說這個人他的形象,這個形象的人是我愛的,愛啊,一輩子愛幾十年,沒有去想到有一天自然法則,無常現前了,這一天的時候又是怎麼辦呢?是不是天天掛礙,這就是人,所有相、有執著、有掛礙,喜歡的東西忽然間什麼失落掉了,心也會掛礙。
(4)「舉例:慮薇師姊,有形念珠,懂得心開意解」:就像我們南非菩薩一條念珠斷,她也心掛礙,掛礙到睡覺時,師父去為她掛念珠,這樣她心開意解了,這輩子滿足了,這樣放下了,而往生了。這就是還是有掛礙,凡夫就是這樣的掛礙。
(5)「以是功德見真諦故」:我們要看真、看透徹,若能夠這樣,就是功德,內修外行。法我們要接入內心來修,外面的形象不要執著,若能夠這樣,叫做「見真諦」,就是已經懂真的道理了。我們要用心,這大家都要先接受了。
4. ★複習經文:【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是人意清淨,明利無濁穢,以此妙意根,知上中下法。】
5. ★釋譯經文:【乃至聞一偈,通達無量義,次第如法說】:百思一慮,一解千從。隨義次第,稱理而說。
(1)「通達無量義」:剛剛說「無量義」,與前面所說過,人與人之間的會合,那種天下一家親,共同來會一條的菩薩道。這條菩薩道,承佛所教的道理,到菩薩所接受,菩薩他還要趣向在人間。這種無量義的道理,在人間,事事物物,一物多理,一件東西能夠用很多道理來分析,一項一項來將它分開,那就是零,化整為零,集零為整體,世間的東西都是這樣,所以「無量義」。
(2)「事理會合,用在日常生活中」:日常在接觸的無不都是很多的物理會合,生、物理會合,很多我們看得到,其實我們要更體會,要更深、更廣,因為你在用它,你要了解它,要用得更廣。
(3)「法在人間,理若通順,叫做真理」:我們現在的人講究健康,連要吃什麼東西,什麼時候吃,五穀雜糧要如何吃,方法就很多了,這就是無量義,連這樣也包括在無量義之中,這全都叫做法。法在人間,無法去計算分別的法,這些理若通順了,叫做真理;若是理不通不順,那就不是真理,那就是一念偏了,方寸亂了。要很用心,所以「通達無量義」。
(4)「乃至聞一偈,通達無量義,次第如法說」:不論是聽一偈,或者是讀一句,若每樣都差不多知道了,短短的一句,也能夠通達無量義。次第,就了解這些法,就這樣,一一也可以去說法了。
(5)「百思一慮,一解千從」:這個法要說,要經過了百思,想清楚,法不是只有在文字相,我們還要學世間理,好好來思考。光是一個法,你將它展開,這麼多要如何採取一個法來了解呢?只要你有很周全地用心、殷勤,思慮,要好好去想,好好去考慮。「一解千從」。我們若這打開了,一直在想,但是心都靜下來,一通了徹,「一解千從」。若是法很通達了,向人解說,說不定你說出去,他會覺得:我想不通。你再一句點他一下,「通了,原來是這樣。」,而這些連結下去,道理就是這樣。
(6)「舉例:粽串」:這要解,經過了人如何思惟,思惟這個法要如何來告訴他,說到讓他這樣一點就通了。大家都通了,一個人說話,千萬人通,這都要先經過了一番「百思一慮」,或者是百思千慮,不斷不斷「百思一慮」,就是用很多精神,全都將這個綱領收束過來,這就是我一直在說的「粽串」,這樣都將它收束過來,梳理清楚了,那這樣就說,「一解千從」,大家都知道了。
(7)「事理印證,法在生活中,透過聞法,了解真諦」:要用心,雖然幾句話、幾個字,大家若通了,那就像一句一偈。雖然在這裡告訴你們兩句,「百思一慮」或者是「一解千從」,這就只是這樣一點點而已,就能夠了解很多。
(8)「隨義次第,稱理而說,觀機逗教」:我們就了解,我來這個地方,我對這些人要如何來說,這個法他才能夠接受,就像說「對機逗教」。不論五乘、三乘,要對機。佛陀對人說人間的法,對天人要說天人的大善法。而對聲聞呢?要告訴他們人間老、病、死,人間苦、集、滅。而對辟支佛呢?那就是因緣生、因緣滅。若對菩薩呢?那就是「六度萬行」。六度萬行,六條路,你要無量數應去眾生機,這就是佛陀在人間不同的法,在什麼處、什麼地方說什麼法。
6. 【月四月至歲】:始自一句一偈,至於一月四月,及以一歲。言有次第,理無窮盡。
7. 【是世界內外,一切諸眾生】:是世界內外,即是自他依正二報,諸眾生有六道、三乘、四眾、八部。
(1)「「是世界內外,即是自他依正二報」:這就是自他依正二報,在這個世界內外。三千世界,這世界內外就是三千世界。鐵圍山一層過一層,這樣內內外外的世界,就是「自他依正二報」。
(2)「即是自他依正二報」:不論要生在哪裡,就是我們自己與大家各人有各人所造的業,是福業呢?是惡業呢?是好緣呢?是惡緣呢?我們的依報在那裡,依報在那裡,苦啊!而我們的正報若有福,自然在那個苦中就有因緣脫離,得到他的福緣、福報。這都在我們「自他依正二報」。
(3)「諸眾生有六道、三乘、四眾、八部」:不論我們生在什麼環境,是天,梵天,還是忉利天呢?還是四天王天,或者是在人間?人間是在富有的世間呢?或者是在貧窮苦難?這全都是自他依正二報,沒有離開世界內外。
8. 【若天龍及人、夜叉鬼神等】:此八部也。
(1)「若天龍及人,夜叉鬼神等,此八部也」:這都叫做「八部」。天、人,這內外世界,還有在這個空中,無形、天龍與人這全都,天地人間、夜叉鬼神這全都叫做「八部」。天龍鬼神,經典若在說的開頭都有這樣龍神八部在護法。
9. 「菲律賓,虔誠朝山」: (1)舉例,菲律賓慈濟人虔誠要朝山,氣候將下雨,待會就雨停了,出太陽了等等。他們就很歡喜,在停的時候,有太陽了,也還沒有朝山,看到一直要下雨了,但是開始朝山,沒有雨了。我就告訴他們:「你們虔誠!」這就是我們因緣。
(2)「虔誠不是迷信」:說起來,龍天護法不是沒有,要看我們人是不是有虔誠?虔誠不是迷信,虔誠就是從我們的內心那分無私的至誠的愛去付出,這叫做虔誠,心沒有走偏路。
10. 「真誠的愛」:我說,愛是真誠的愛,不是口頭上說愛,是真心的愛。「你是客人哦?」「不是哦,你是親人,是親的人。」因為天地之間的人就是共為,共生息在人間,所以是法親,共同聽法,共同一條菩薩大道路。
11. 「傳法,『已度』度『當度』、『當度』度『未度』」:已經接受法了,才開始接近來,我們要接引他的,這叫做「當度」。還有,連要來接的都還沒有靠近,「已度」的人度「當度」的人,當度的人成就,度未來「未度」的人,這叫做傳法。
12. 「正法不偏,叫做誠意,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那種誠意的願力,這就是我們共同學佛者要不斷延續下去的一念心,所以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 13. 心得,感恩上人開示。每年年中的「慈濟全球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會」,總是滿滿感動聽聞其在當地的慈濟人如何用心投入,深耕社區的溫馨故事。感動聽聞如何用心關懷個案阿公,真誠新的以愛化礙。感動這位阿公且也懂得手心向下,布施捐款援助東非。感受這就是上人常常說的三願,「淨化人心,祥和社會,天下無災難」。慈濟人都了解「淨化人心」的重要。
更感恩上人教導我們如何將佛法融入在日常生活中,以「四物湯、四神湯的入群妙方」,法,一理通,萬理徹。感受修行要時時自我反省,心量是否有開闊,心包太虛,才能懂得「佛法大教無量義法無邊際」,待人處事的心量若「有限、有量」,就無法通達「無量義」,若能「視眾生為一子」的平等慧,才能有「分別智」,讓心念不偏,朝向「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靜寂的體悟,感受都在待人處事中去思維,都還在學習中,珍惜法親情,彼此共同勉勵的行在菩薩道。共勉之。
[2019年6月10日上午5:20]農曆五月初八日,(僅德松個人筆記參考。請多指教,感恩。)靜思清澄(法髓)妙蓮華,慈濟人群菩薩道
1.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經文:【乃至聞一偈,通達無量義,次第如法說,月四月至歲。是世界內外,一切諸眾生,若天龍及人、夜叉鬼神等。」
2. 上人手札(一):「天地人之間合和互協,四物四神湯入群妙方,心和敬無諍社會祥和,大陸菩薩為精勤求法來,本地菩薩慇勤誠意接待,佛法大教無量義法無邊際。」
(1)「求法精神,精進勤求」:時間,一天一天過得快。發大心、立大願,就要把握時間,不要空過日子。法是永恆,但是我們凡夫心,「知、識」總是有限範圍。法,天地之間無法測量,所以我們必定要精進,勤求,反覆再反覆。雖然法說起來類似,但是含義、意思,那就是很長;我們要日日用心,事事我們要依法,身體力行。行與聽,會理,這就是印證什麼叫做精進,精進有什麼所得。這就是我們求法的精神。
(2)「大陸菩薩為精勤求法來」:七百多人從中國大陸各省的遠來精進,菩薩完全為了無私愛,無私的大愛要如何能夠心精勤、行精進,能夠幫助人、利益人間。
(【註】2019年慈濟全球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會(第一梯花蓮)。日期:6月4日至 6月10日,地點:花蓮靜思堂、靜思精舍,駐營指導師父8人,營隊人數1261人(大陸學員、隊輔718人、同仁23人、工作人員512人)。
(3)「志同道合,行菩薩道」:就如佛教徒學佛,目標就是要行菩薩道;菩薩道要入人群,入人群要有方法,要啟動什麼精勤的心?這一群菩薩群,志同道合,就在這個時候大家雲集。是雲來集,菩薩集在一處來勤求法的道理,人人就是抱持著那分求法的心,所以為精勤求法來。
(4)「臺灣本地菩薩發心,心意殷勤的接待,天下一家親」:臺灣本地菩薩五百多人來為這遠道而來的七百多人的接待、招呼、付出,從接機開始,送到車站;下車,又一群來接了。不同人,總是同一種,那種的心意殷勤的接待,好像天下一家人久別了,現在回來了,我們的家人,各地來接。這種見面如一家親,這麼的親、這麼愛。
(5)「彼此出自於誠意」:光是人與人的接觸,當中就有含著很多很多無量法在其中。每一個人,都有他說話的形態,都有他態度的表現,都出自於誠意;被接待的人,雖然不用說什麼話,光是這個誠意的接待,他們很感動。
(6)「與天地共生息,大愛地球村,法親之愛」:人本來就是像一家人,我們,天蓋著,地載著,人類是在這個空間的裡面生活著。將它縮小近來,在我們的屋頂,我們的地板,你們在這裡坐,我在這裡說,我們難道不就都是一家人呢?這種法親之愛,求同一種的法,聽同一種的話,知道同一項的事情,了解人性,我們大家來走同樣的一條路,就是菩薩道。
(7)「本地菩薩,慇勤誠意接待」:人與人的接觸,無不就是有法有親,這叫做菩薩法,互動、互愛、互相影響。殷勤精進接待,本地菩薩,這種的殷勤,誠意來接待。
(8)「佛法大教無量義法無邊際」:彼此之間就是為了佛法大教。「無量義法」是無量無邊,法是真的說一句一偈就涵蓋無量無義,無量無數的義理存在。「彼此中間,以法授法、傳法,接教」:何況這幾天來,慈濟人,已經四五十年了,資深的菩薩一直傳,現在中年、少年;從他們資深的菩薩這樣接來的法,走入社會、現代的社會與慈濟,關懷人間、投入人群。
(9)「聞法、說法、傳法」:這樣的法,自己付出之後的心得來接待著遠行地來的菩薩,同樣將自己的經驗說給他們聽。這種聞法、說法、傳法。而不是只有聞,也不是只有說,他所說的是他走過的風景,心所經歷過的風光。
(10)「行菩薩道,談經驗、經驗談」:來與遠行地菩薩(指: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會中國大陸學員)來分享,這叫做談經驗、經驗談,是自己真正做過。感動了,人人都受感動。人人,昨天回來就是發願,「聽某某人說的話,他們在慈濟裡面,為人群的付出,這種的愛的行儀,感動。我們覺得自己還未做到,現在開始,回去要更加精進,永遠永遠生生世世。」
(11)「發大心、立大願」:也說起自己的經驗,佛法改變了他的人生;對從家庭開始,夫妻之間或者是個人處世的態度,接觸了慈濟,人與人的互動、態度的表達,就是這樣慢慢改變到他家裡面的人能變成了很和睦相處,一個家庭很和睦相處。而且也發心,夫妻同行菩薩道。對家裡面的影響很大,對他的社群、他的人間社會也是影響。
(12)「投入慈濟,深耕社區,把握助人機會」:朋友知道,他已經在做慈濟了,有的人讚歎,有的人會介紹,「某一個地方,有這樣的老人,有這樣的家庭,有這樣的孩子等等」,只要接案了,他們同樣很快就去家訪。到他們人家的家去訪問,去看看這個孩子的家庭,希望孩子能夠好好讓他讀書,不要受到家庭的影響,讓孩子好好有讀書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