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6日 星期五

2019晨起薰法香.(德松筆記).(06.11)


[2019年6月11日上午5:20]農曆五月初九,
(僅德松個人筆記參考。請多指教,感恩。)

靜思清澄(法髓)妙蓮華,慈濟人群菩薩道

1.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經文:【其在六趣中,所念若干種,持法華之報,一時皆悉知。十方無數佛,百福莊嚴相,為眾生說法,悉聞能受持。】

2. 「為時代作見證,為人間寫歷史」:每天大家把握時間殷勤精進,慎無放逸!每秒鐘秒秒無不就是人生的歷史,為時代作見證,為人間寫歷史。時間的過程、過去,無不是我們用心、殷勤、精進經歷過去,總是莫忘任何一個時間、任何一個人、任何的一念心。起心動念,好好培養我們這念好心,好好學佛認清目標,學菩薩道。若能夠這樣,這就是歷歷可見證人間的歷史、時代。

3. 「莫忘那一年:2008年的汶川地震、廣西融水縣苗族自治縣在1994年水災」:

(1)「慈濟人立即準備勘災」:時間過得很快,還記得那一年,二00八年,四川在五月間發生大地震,房屋倒很多,而且人也有傷亡。當中,慈濟在現在科技的發達,很快就得到這個訊息,當天開始發動,如何及時能夠準備啟程到四川。趕快準備、了解,勘災的人準備去,後面的人就趕快準備物資等等,時間把握得很快速。

(2)「大陸四合一幹部精進營,回顧在四川的慈濟足跡」:兩天後,慈濟人就到四川,物資也開始準備,陸續快速就到齊了。馬上展開了膚慰、了解、義診等等,就這樣一直與四川結這分已經超過十年,已經十一年了,時間過這麼久了。這次慈濟人回來精進,一些組隊長或者是要承擔會務等等,大家集合在花蓮靜思堂,臺灣與大陸慈濟人這樣會合起來,大陸慈濟人學員七百多位是從大陸二十二省、市,慈濟承擔當地關懷的慈濟人,他們有心回來精進。

(3)「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也有臺灣慈濟人承擔工作團隊且很誠意來接待,一共七、八天。昨天在精舍這裡,還是溫馨座談。談起了,他們在四川如何去帶人,去做慈善關懷,個案都是那分感動人,投入幫助人的個案。真的是人間的菩薩,菩薩就是這樣,那些與我們非親非故的人,他們不論多遠,有什麼困難,或者是有的比較孤僻,我們無法接近他,也是用耐心、愛心、關心他。這每一個個案都是很感動人。

(4)「廣西融水縣苗族自治縣在1994年水災,當地志工的黃小翠師姊分享」:一位小翠菩薩,她從廣西來,很溫馨地來分享。在一九九四年,廣西的融水縣苗族,那個地方受水災很嚴重。那個時候,慈濟人在臺灣知道這些資訊了,趕快就有第一梯次去勘災,也是要翻山越嶺,路途生疏,那個時代,真的是要去接近、踏到了,是要有種種的耐心,很多的辛苦。他們總是很甘願。臺灣的慈濟人從發菩薩心開始,就是精進,路途再遠、路再難走,有多少困難,為了救人,他們願意。

(5)「莫忘當年,莫忘這些人」:這群第一梯次的菩薩,真的是踏上了救災歷史的足跡,現在若回顧,這群人,莫忘當年,莫忘這些人。不要忘記那個人,不是只有一位,是那群人。第一批去了;回來,用心,所見聞拿來回報。知道嚴重性,了解受災的人很多,生活的困苦等等;及時準備了,如何救災。所以這個過程也歷經了很艱辛,很辛苦也很艱難,這就是要有這樣的經過。

(6)「人人是學佛者,要身體力行」:我們要很用心,佛法不是用說的、不是用聽的,是去學來,我們人人就是學佛者;學佛所說的法,在我們的身上,我們要身體力行。是力行的人,不要空過時日。

(7)「回顧記憶」:雖然想過去,時間已經是很久了,一九九四年到現在應該距離二十五年了。又再回憶起來,我們的腦海中的記憶的細胞還存在,我們要好好將我們的腦力,過去的記憶要趕快,看到現在的人,事隔二十多年了。

(8)「苗山慈濟情」:當然她(黃小翠)現在年齡差不多是四、五十歲,那時候她還很年輕,這個消息他們知道。他們這次來精進,聽到慈濟人所走過來的路,歷歷分明的歷史,慈濟人雖然沒有再提起融水,但是他們看到慈濟人是這麼精進,凡事就是這麼認真,她想到那一年,再回過來做分享。她再說,因為郭孟雍(法號:濟詠)居士那一天唱出了一段「苗山慈濟情」。

(9)「如是因,如是緣,珍惜結眾善緣」:是啊,經過她提起了唱這首歌,我就去想到這條歌的韻律,真的是很飄、很快樂。其實這個詞是寫得好,那時候,我們在救災、勘災的時候,一位當地向主任(指:向永吉,時任廣西中外名人研究中心主任),陪著慈濟人翻山越嶺要去。在路上,山路上,因為前面的路出狀況了,我們的車隊在半路上停下來了。在那個地方,慈濟人在那裡,這些山很美,路是這樣繞著山走。這位帶著我們走的主任,就利用那個時間,就在那裡作一首詞,叫做「苗山慈濟情」。

(10)「苗山慈濟情的歌詞」:它是很輕鬆的一首詞(註)。就是「風兒輕吹來,雲兒輕飛來」,就是描寫山景。那個時候這個地方,那個境界也是月亮出來的時候,所以圓圓的月它也出來。風在吹,雲在飄,在那山景那個境界他這樣用筆,字寫出來描述那個地方山景之美。連風他也能夠形容它,風輕輕吹過來;或者是鳥,就是這樣輕輕飛過等等,甚至是它萬物歡情是為那一般。

(註:【註】[苗山慈濟情],詞:向永吉 曲:郭孟雍。歌詞:「風兒輕吹來,雲兒輕飛來,圓圓的月亮兒,唱著來,風兒輕吹來,雲兒輕飛來,圓圓的月亮兒,唱著來,峰巒奔著來 路兒鋪著來,山泉叮咚叮咚,唱著來,馬尾松搖著多姿的倩影,貝江河飄著吉祥的彩帶,萬物歡情為那妝喲,只緣慈濟菩薩進到苗山來)

(11)「慈濟菩薩來到苗山,所以景物歡喜」:來到這個地方,看到這個景物都很歡喜,描寫著「山會笑、樹會動」,這種的環境是一分歡喜的情。到底為什麼呢?為那一般?只是為了慈濟來了,就是因為慈濟來了,所以這個山景就會歡喜。只是為慈濟,慈濟菩薩來到苗山。這種詩情畫意,他這樣在那段時間,只是在那裡停著,他就寫一張紙,用簡單的紙,就這樣簡單就一段的歌詞就出來了。

(12)「郭孟雍居士編詞曲的過程」:他們救災結束回來了,我人在臺北,在舊分會裡,好像是許玉摘,不知道誰?總是去的人回來,在分享說他們在山路停著,這一位向主任在那裡臨場就寫出來,臨場寫出了,念給大家聽,詞念給大家聽,這張紙就交給我們慈濟人,慈濟人拿回來了,分享在那裡的過程。我拿著這張紙,在那裡看,「這個詞,即景寫出來,描寫那個境界,寫得好啊!」我將這張,拿著在看的時候,郭孟雍居士很歡喜來看師父。師父看到他,也告訴他:「你是不是能夠這張紙中的詞,你將它編曲起來,看能夠,就趕快譜成曲,拿來唱給師父聽。他說:「多久?」我說:「愈快愈好。」他就趕快說「好,我回去做。」

(13)同那一天,因為去臺北分會。大家要來聽話,時間到了,上、下午都是一場一場向慈濟人說話。一直到下午,經過了幾個鐘頭後,郭居士很歡喜拿著一塊錄音帶與歌詞,就在會場,我將要去說話之前,他就說:「師父,曲做出來了。」我就告訴他:「我要上去說話之前,你就去唱一下,讓大家聽聽這首歌,曲是如何譜出來。」他說回答我:「好,我拿進去音控室,讓它字幕出來,對著字幕大家能唱,很容易。」就拿去。

(14)「歡喜讚嘆「苗山慈濟情」完成歌曲」:配合我要上去的時間之前,臺上看到他這樣很輕鬆,這條歌旋律很美,已經在他的口中,這個詞變作曲了,讓我很讚歎。那段時間,我們這裡的委員她們也在推手語,大家就很活潑,「苗山慈濟情」,常常就在每一個場合她們就會去隨著音樂翩翩起舞,「苗山慈濟情」。

(15)「回憶,莫忘那一年」:昨天在聽他們分享的當中,有一位黃小翠是從廣西來,再回憶著她的家鄉,曾經有過慈濟人的足跡到苗山融水去發放過了。那個情景,腦海中的記憶。甚至她又提起了「苗山慈濟情」,是郭孟雍作曲。這次他們來,郭孟雍在臺上與他們分享這段的歌曲,大家很感動。這就是歷史。

(16)「回憶感動人的歷史」:這段歷史是一九九四年了,將它算起來也二十五年了。感動人的歷史,秒秒能夠再回憶過去,慈濟人的足跡就是這樣走出來的。二十五年前,那個時間、那年、那裡的融水縣有災情。那個時候,搬運棉被上去,物資很多,浩蕩長的救災物品沿著山路走。在那個地方真的是很浩蕩長,也是很壯觀。記憶歷歷。

(17)「運輸賑災棉被過程,發生翻車,幸好皆平安無事,慈濟人,克服萬難,只為需要援助者」:也曾經有過在那個地方。在山路走,車翻了,一些棉被散落整個山坡,車掉在溪床底。這個消息傳回來了,我馬上問:「人呢?」「司機平安,稍微擦傷而已。只是棉被有幾件沾溼了,在水裡,溼掉了,車可能還在山坡下。」這些棉被還能再用人工撿回來,還得要再派車再去載棉被,是幾十臺車的物資,沿著這個山在走,真正是翻山越嶺,隊伍浩蕩長。這種一幕一幕的記憶很明顯出來,曾經有過,無不都是歷史。

4. ★上人手札:「雖不離凡夫之六根,而深入諸佛無盡藏,即於諸法能離執著,能善分別、能為方便,教令眾生共歸佛乘。」

(1)「雖不離凡夫之六根」:我們雖然凡夫,離不開凡夫事,但是凡夫事是行菩薩法。人間這種天地之間的無常,四大不調和,就是佛陀所說的法,證實在人間。氣候不調,大水成災,那些人受災難。遙遠的地方,是隔一條海岸,遼闊的海,這種過海、翻山越嶺那個時代,是很辛苦。

(2)「雖然是凡夫,也是行菩薩法」:這些凡夫為了災情,也要向前行菩薩道走,可見菩薩是凡夫,凡夫行菩薩道。這些凡夫,具足六根,所以「雖不離凡夫之六根」。若不是眼睛去看,這個耳朵去聽,「眼、耳、鼻、舌、身、意」的這六根的全身,一群人上去到那裡,哪有辦法有這麼多的記憶可說呢?哪有辦法去走那麼遠、去救那麼多人呢?這都是要六根完具。雖然是凡夫,也是行菩薩法。

(3)「而深入諸佛無盡藏」:我們是接受到這樣的法,行菩薩道,六度萬行,這要克服多少多少的困難,物資要從哪裡集,這浩大的物資的量,如何去翻山越嶺到災民的手中,這全都是克服很多的困難。要克服困難,無不都是法。

(4)「起自一念,莫忘那一念」:那一年多少人發心的那一念,多少人發揮出來那分的智慧,多少的人發心身體力行走過來的路,這都是莫忘,不要忘記。這些全都是在佛法中,天地宇宙間所發揮出來的方法,就是法。

(5)「法源,從佛陀所教法,就是發願,行菩薩道」:這就是發願。我們接受這個法源,用很多方法去完成這個任務,所以叫做「而深入諸佛無盡藏」,若沒有用種種的方法,人人本具佛性,人人過去、未來,說不定是過去佛、過去菩薩,說不定身體力行行菩薩道是未來佛,佛性本具。

(6)「即於諸法能離執著」:要離開執著。那個時代我們要如何在慈悲,「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苦那個地方受災的人的苦,我們不忍心,所以我們不去分別距離在多遠,是什麼樣的時代,環境還有種種的障礙,不是只有路途遠,還是要克服很多困難,所以我們只是一個念,那就是「同體大悲」。

(7)「必定行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要克服很多的執著,煩惱無明叫做執著。重重困難,要重重排除。大家若沒有忍,無法完成一件事情。我們現在的人,動不動就是不堪忍,堪不得你向我說一句話,堪不得我做這樣的忍耐,所以很多好事都在中途就廢掉了。所以菩薩精進還要忍辱,要忍辱還要精進,這無不都是在規律中,菩薩的規律,「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個六度一定要走。

(8)「能善分別、能為方便」:該做的再辛苦我們也要去做,哪怕就是很多要去分別,「能為方便」。要如何開這條路走到那個地方去,有很多是真實法要走,真實法一定要將它鋪路開道,要不然我們這個時候用頭腦想的、用嘴巴說的而已。

(9)「佛在靈山,要去身體力行」:二千五百多年前,「佛在靈山」,靈山在我們的內心,永遠距離都是很遠,在我們的內心,是佛這樣說,我在靈山這樣走,所以佛陀教菩薩法,我開始身體力行去,這種就是如何修來,如何力行。這個力行就是要翻山越嶺,不是你說我就到了,不是這樣,所以就是要去身體力行,要走過,過水,要過山、過路,這樣一重一重走,這就是「方便法」。

(10)「人人本具佛性,但要累世累積的不斷修行」:是為何叫做凡夫呢?凡夫直接就能夠成佛,不過就是要不斷修行。我們就得要累世累積,所以不斷修行就是方便法,人人本具佛性那就是讓你頓時了解心、佛、眾生是全都同一體,這是讓我們頓悟,「原來佛在我們的內心。」我們的內心本具佛性,這是頓悟。你有了佛性,你開始按照這一條路走才能夠到達。

(11)「教令眾生共歸佛乘」:所以有五乘、三乘,佛陀很辛苦說法,所以要教育我們,「能善分別,能為方便」,是善法、是惡法,應該是這樣走,將它繞一個圈,去越過了惡,將它去除,往善的路走,這也需要用方便。所以「教令眾生共歸佛乘」,真的很辛苦,我們若能夠了解,在這些文字就能夠清楚,請大家用心看。

5. ★複習經文:【乃至聞一偈,通達無量義,次第如法說,月四月至歲。是世界內外,一切諸眾生,若天龍及人、夜叉鬼神等。】

(1)「凡夫容易聽,但是菩薩道是難行道」:長行文告訴我們的,我們若又記得了,哪怕就是短暫的一句話,我們記得就能夠「通達無量義」,只是我們凡夫容易聽,但是菩薩道是難行道,聽來比較快,要走很困難。想要通達,就要利根的人才有辦法身體力行,真正去體會到。

(2)「身體力行,能夠體會一偈一句,就通達無量義」:就像那裡有去過的人,現在再為他提醒一下,很快就想到那個時候這樣翻山、這樣越嶺,這樣去了。一句提起,那個過程的無量義他全都浮現出來,說來話長,回憶很快。

(3)「次第如法說」:在回憶,過程這樣、這樣,就像現在說的,從這樣來譬喻,大家應該清楚。要說的話是不是都說完了,還沒有。「苗山慈濟情」,這麼多人去,各人有各人的心得風光,說完了嗎?還沒有。同一個地點,要走同一條路,也同一個目的,但是讓這些人,大家來,人人現身說法,從頭說起。

(4)「月四月至歲」:可能說的方法不同、境界不同,要說一個月呢?或者是用四個月讓他們說呢?或者一年讓他們說?這麼多人心地風光都不同,就像我們在求法。佛陀說的法這麼多,其實要讓我們直接了解,人人本具佛性。

(5)「佛性在我們心裡,體悟天地宇宙之間的萬物道理」:佛性就是在我們的心裡,但是佛已經成佛了,能夠體悟天地宇宙之間的萬物道理,而我們知道什麼呢?因為我們也是本具佛性!我們怎麼這麼糊塗,話講出去,才想:不對。儘管我要說真誠的話,但是對方聽起來,就是很有掛礙,自己也知道:太過真誠了,聽的人無法接受,也會造成了人間煩惱、矛盾。你就是僅僅一個要很真誠,大家若不肯接受真誠的,那個「真」與「誠」,這也是很造成煩惱。「世間堪忍」就是要這樣,很辛苦過日子。

(6)「是世界內外,一切諸眾生,若天龍及人,夜叉鬼神等」:要說到讓大家知道,說多也不對,說少也浪費時間,說少,一知半解,也沒有很清楚。所以,不論一個月、四個月,一年說不完。何況佛法是世界內外,內與外,一切眾生不是只有人類,還有天龍及人、夜叉鬼神等,他們的境界,我們要用一偈,短短的一句來通達那麼多無量義,實在是不簡單。只是人間事都這麼難處理了,何況這麼深奧,包括在天地宇宙間的真理,所以我們說來很簡單,要透徹了解是很困難!

6. ★釋譯經文:【其在六趣中,所念若干種】:然諸眾生,依因緣循果報,在六趣中,心之所念,各有若干千萬種。

(1)「其在六趣中,所念若干種:然諸眾生,依因緣循果報」:很多種眾生,依這個因緣,順著果報,我們種什麼因、結什麼緣。必定來生世就是依順著這個果報走,因緣循環就是在六趣中,造福的人升天堂,持五戒的人就不失人間道。若是偏差掉了,人間的「地獄,餓鬼,畜生」,看得到的,能夠形容的,何況還有地獄我們看不到,千千萬萬形的畜生很多。

(2)「在六趣中,心之所念」:六趣全都是在那個因,因是「心之所念」。所以莫忘那一念,那念就是因,有因結果,那時候我們有那一念,結果,今天說那麼長的廣西融水行,就是已經結果了。那些人也有走入慈濟,開始承擔慈善的工作在當地,分享起來那種愛的付出,很溫馨。

(3)「各有若干千萬種」:這也是在因與緣,都在一念之中。現在就完成,種下這個因,開始在看到那個緣,善緣已經出來了。每一項的緣都有它千千萬萬種不同的分別。所以諸法,很多。

7. 【持法華之報,一時皆悉知】:持經之人,行經於道,以經印心。即法華實相之印,印諸眾生心地之法,一時明了,無不知之。

(1)「持法華之報,一時皆悉知」:只要《法華經》之中,森羅萬象的法實在是全都包括在這個當中,才會說持經的人,什麼樣的境界,一說就在心中現,因為在持《法華經》,知道天地間萬事物,若干千萬種所有都會了解。

(2)「持經之人,行經於道,以經印心,即法華實相之印」:在讀經的時候,我們若有走過、有做過,那個境界就印在我們的心中。就是《法華經》實相之印,我們有走過、經歷過,什麼人來與我們分享,我們的心中都有那個印象在,

(3)「印諸眾生心地之法」:這個經就是眾生心地的法,人人的心地的法。所以「一時明了,無不知之」,都知道了。

8. 【十方無數佛,百福莊嚴相】:十方諸佛,種種相好,百種勝福,以為莊嚴,皆由功德即智慧生。

(1)「十方無數佛,百福莊嚴相:十方諸佛,種種相好」:我們過去有說過了,造福的福相莊嚴,就是這樣種種「百種勝福」,很多的福相就是在「做好事、結好緣」,這個形象就出來了,「以為莊嚴」。「皆由功德,即智慧生」,能夠完成這些功德,就是這些智慧就生了。

9. 【為眾生說法,悉聞能受持】:佛為眾生所說之法,隨有所得,悉能受持。

(1)「佛為眾生所說之法,隨有所得,悉能受持」:佛為眾生說法,悉聞能受持。佛為眾生這樣說,這樣我們就能夠,佛說的,我們跟隨,就能夠得到、了解了,有聽過、聽過,有做過、做過,什麼都了解。

(2)「人間事,不論是福、是禍,都是在一念心中」:我們要用心體會,人間事,無不都是菩薩行道,我們菩薩要行的道路,全在人間的事。人間事都是由人間很多的因與緣所造成,不論是福、是禍,都是在一念心中;是凡夫、是菩薩也是這念心。所以這一念心,大家要好好、時時守念這念誠正信實,沒有偏差的這念心,時時要多用心!

************* 10. 心得:感恩上人開示。很感動上人殷殷教導,不斷耐心用淺顯易懂的文字讓我們體會經文道理,就如最近常聽聞開示的「莫忘那一年,莫忘那一念,莫忘那一人」,回顧「2008年的汶川地震、廣西融水縣苗族自治縣在1994年水災」,因緣延伸有「 苗山慈濟情」的詞曲,其實都是在表達對慈濟人克服種種困難而堅持去幫助的「感恩」。

非常感恩上人帶領我們行菩薩道,是「行經」,「經者道也,道者路也」,就是要我們去「身體力行」,就會有了回憶,能夠體會一偈一句,所以朝向「通達無量義」。

自己有很多感受是分享內容,若僅是聽來、用口說的,但還沒有去力行,若沒有了「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同理心,很難體會那份「做中學,學中覺」的體悟,呼硬了 上人常教導我們的「說你所做,做你所說」。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