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2日 星期一
2020晨起薰法香.(德松筆記).(05.04)
[2020年05月04日上午5:20]農曆四月十二,
(僅德松個人筆記參考。請多指教,感恩。)
靜思清澄(法髓)妙蓮華,慈濟人群菩薩道
1. 《法華經‧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經文:【眾寶樹下、師子座上諸佛,亦復如是,出廣長舌,放無量光。】
2. 上人手札:「寶樹下,師子座上,說真空,談妙有法,六根德,顯淨微妙。」
(1)「寶樹下」:用心來了解。「寶樹」就是道場,。從《法華經》開始,很多地方將佛陀集會、他方菩薩來的地方,一直一直法會延生,寶樹,人能夠坐,意思就是能遮蔭、遮影,佛陀說法那個道場,用大自然的地方,在樹下有遮蔭的地方,坐下來就能夠說話,大家在大自然境界中能夠聽法。
(2)「恭敬聞法」:就像我們現在雖然在這樣建築物裡聽法,我們有聽到外面鳥聲嗎?小鳥牠們也開始在聚集,說不定牠們也在定位,將牠們的座位安排好。總是我們人也是一樣,人來了,位置挪排好。坐下來聽法的動作。
(3)「師子座上:佛陀說法的地方」:在大自然境界,前後有諸佛菩薩等等,又天龍八部來集合。天龍八部就是周圍護法。諸佛菩薩,比丘、比丘尼等四眾,在這個大自然境界中安排座位,坐好。這叫做「師子座上」。佛陀坐的位置,周圍的地方又安排人坐,諸…佛陀的位置當然叫做師子座,諸方來的佛座,也是叫做師子座。而其他菩薩就在樹下,這就是一個禮節。
(4)「說真空,談妙有法」:釋迦牟尼佛在那個地方,凡是道場所說的話都不離開說真,「真空」,談妙,「妙有」,佛法本來就是真空妙有;說的真理,分析到最後是空。佛陀要說人間是苦。道理是空,但是人間是有,有才是苦。
(5)「人生八苦」:我們沒有一個人能夠出來說「我都沒有苦。」沒有人不苦,是周圍因緣在苦呢?或者是環境讓我們苦?或者是自己身體的有苦?這難免,因為我們有八項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蘊熾盛苦。」,到最後就是「求不得苦」,很多的苦。
(6)「生苦,死苦」:我們人,不論過去是貧困或富有,只要是身體年紀大了,照著自然法則這樣往生,生與死這是一定的。
(7)「老苦、病苦」:老不一定,有的人是不必到老苦,大、小病痛。
(8)「五蘊熾盛苦」:在這個大空氣中,四季「春、夏、秋、冬」;冬天的時候很冷!尤其是貧窮的人衣衫單薄,房子是破爛,無法遮風避雨。看看多少的家庭房屋是破爛的,衣衫單薄,他們一樣也要過冬。冬天他們如何過呢?好幾個月的時間,苦啊!
(9)「環境之苦」:若是夏天,現在氣候溫度一直升高起來,若是住在鐵皮屋,沒有窗戶,太陽大。就像在我們去莫三比克的時候,看到那裡的災難過後,所住處的艱辛,有人幫助他們用鋅片,牆壁四周五、六塊鋅片這樣釘起來,屋頂鋅片二、三塊,三、四塊蓋起來,沒有窗戶,牆壁沒有門窗。或他們在沙漠式的大地裡,太陽很烈,溫度很高,他們要在裡面生活,四邊沒有青綠的東西,就是面對著沙漠的大地。他們如何生活下去?看他們都常常坐在地上,無語問蒼天啊!孩子會餓,是餓得手腳那麼細小,肚子是那麼大,苦不苦?是苦啊!
(10)「人生,帶業來的苦」:佛來人間就是要說這些,人生,帶業來的苦,這些人都是帶著業來,不由自己就是生在那個地方。說不定他們一輩子都是不曾看到什麼叫做文明,什麼叫做完整,他們過一生,生來人間受苦的,這也是叫做人間。
3. 「慈濟教師聯誼會」:
(1)「當老師的心願」:也有在人間一般的生活,每一個人生活中都有理想,依著自己的理想,從小讀書,到長大要再深造,小學之後中學,就要選擇他的人生方向的志願,要當老師的人,他就想要當老師了,開始讀師範,總是達成了他們的願望,當老師。而要當老師,他們有一個心願,要當一位很好的老師,希望教出來的學生都是社會的名人,這就是老師的心願。
(2)「由屏東尤振卿老師發起」:我們所認識的老師很多,因為我們有「慈濟教師聯誼會」,簡稱「教聯會」,是如何開始起頭的?最早最資深這樣結合聯誼第一梯次的老師的就是在屏東的尤振卿老師。
(3)「過去是嚴厲的老師」:這位老師教學生很有方法,他對「靜思語」是用在他的教育上。而尚未用之前,有一段,他也是一段很轟動的人生,那種的轟動就是出名的嚴格。他的學生形容他是「希特勒」,就是一位在很猛,很專權的老師,學生都很怕尤老師。學生不能不聽話,屈服在老師的恩威下,得要認真考試高分。這就是他教學的方法。
(4)「囚車裡的那雙手是我學生」:
http://www.tzuchi-org.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9236%3A2012-07-16-00-59-53&catid=172%3A2012-07-09-09-09-03&Itemid=647&lang=zh 有一天他在開車,剛好開過警察局的外面,從警察局也開了一輛車出來,這兩輛車前後。這位尤老師就看到警察局開出來這輛是囚車,就是專門載受罪的犯人,他就自己的車停慢下來,想要讓給這輛車過。這輛囚車的裡面,忽然間窗戶上有兩隻手在拍窗戶;窗戶是封著的,那個玻璃窗照射出來是兩隻手。這兩隻手是手銬銬住的兩隻手。這兩隻手銬在那裡,一直叫:「尤老師,尤老師!」。他仔細看看,這位豈不是我的學生呢?老師看到學生坐在囚犯的車,雙手是手銬,他自己的內心很澎湃、很掙扎。
(5)「強烈的反省」:為何過去對這位學生,本是引以為榮的。因為覺得對這個學生是很滿意,讀書很厲害,很聽老師的話;因為老師嚴格,這個學生在老師的面前都很乖。但是為什麼年輕輕就去受法律的制裁呢?這讓尤老師一種很強烈的反省。
(【註】摘錄自《品格學堂20年》,1989年,慈濟志工黃寶慶送給他一分《慈濟道侶》刊物,文章裡一句證嚴上人的話:「要改變別人之前,先改變自己。」)
(6)「嚴師出高徒,對或不對?」:,他想到,以前的人說的「嚴師出高徒」,這對不對?真的是嚴師出高徒嗎?這對他來說,一個很大打擊,一直思考到底是怎麼了?自己那晚都是睡不著,到底這個學生為何會變成這樣?開始一直思考。他才去想在一九八九年那一年。
(7)「《慈濟道侶》:要改變別人,要先改變自己」:當年是一九八九年,他為了這件事情心放不下,每天腦海中都是一直回想,學生的兩隻手銬在手銬之中,過去這個孩子是他得意的學生。為何一直無法解開這個心結?豈是嚴師出高徒嗎?這件事情一直在腦海中揮不出不去。有一天他的朋友送他一本書《慈濟道侶》。他翻出一句話,「要改變別人,要先改變自己」,這句話給他很大的震撼。
(8)「思維,要如何先改變自己」:他覺得這句話,要先改變自己,我這麼嚴格在督導學生,學生在我的面前是這樣,結果他去犯錯,去受法律制裁,這到底我再繼續嚴格來管教學生,這樣是對不對?錯了,我應該要改變自己。要如何改變呢?
(9)「靜思語,句句入心」:我們一位慈濟委員帶他到我們的屏東分會,他看到到處都有貼一些「靜思語」,一句一句,到處牆壁上都有貼著「靜思語」。他看到了,句句都入他的心,他筆記簿拿出來,每句每句都抄。我們的委員就告訴他:「尤老師,不用這樣一句一句抄,我們這叫做「靜思語」。《靜思語》,已經有書出來了,你可以去看看,那些書裡面的「靜思語」。」
(10)「善用靜思語,翻轉學生們的態度」:請購一本《靜思語》回去,開始將「靜思語」成為他的格言。他覺得他將這些「靜思語」,一句一句去用心去寫,要如何每天一句的「靜思語」可以去翻轉學生們的態度,利用「靜思語」與學生互動。這個意定下來,開始這樣在做。學生,大家都很訝異,「我的老師為何變這樣?」老師每天都出一個題「靜思語」,而且要落實生活,有行動的。「今天讀這句,明天你要來分享,你今天讀的這句,回去你家有什麼心得?在生活中,明天早上來分享。」
(11)「靜思語,落實在日常生活中」:讓這些孩子將短短的幾句靜思語背在心中,回去家裡要如何去面對生活。「世間有兩件事情不能等,一是行孝,一是行善」,要孝順父母、說好話、做好事等等,明天要來與老師分享,我做了什麼好事,說了什麼好話,我對父親、母親如何表達我的孝;父親、母親對我有反應,有故事,我才去告訴老師。帶動班及學生,鼓勵分享,愈有啟發性,整班的學生都是這樣。
(12)「放牛班,變成全校最優良的教學班」:那段時間,師父若常常去到屏東,尤老師就給他們一個獎勵:你們這學期最好的成績,「靜思語」最有心得,師公來了,帶你們去看師公。那時候我都每個月在行腳,每個月他都會帶著一群他最得意,「靜思語」分享,改變很大,父母來感謝,都有人見證過這些學生。一個學校,也已經放牛班變成了全校最優良的那個教學班。
(13)「給師公的悄悄話、一封信」:師父每個月若去屏東,他就帶這些孩子,就來「跟師公說悄悄話」;每個孩子都讓他們寫「給師公的悄悄話」,或是「給師公的一封信」,每個月去,就送一本來。這很溫馨,不只是尤老師的教學心得有成,給我也是一種很溫馨。
(14)「師父、弟子、弟子的學生,猶如三代同堂,親如家人」:弟子的學生,每個月師父去,在周圍繞著這樣一群的孩子,很親,那段時間我自己也很享受。去到屏東去,總是有三代同堂,那一種像家人的親一樣,真的是很不容易。人生受教,老師要如何來用心教育。
(15)「佛陀,為人間說法,心靈清淨,嚴道場的境界」:但是人生苦啊!佛陀這樣告訴我們。佛陀成佛之後,為人間說法。有時候在精神面,人間還未聞法之前,佛陀坐下來,在道場中;那個精神面,諸佛來了,一個莊嚴的道場,精神面就已經很豐富了。在寶樹下,佛陀一坐下去,周圍的環境,那種心靈的清淨,那種境界的美觀。那個時候就好像諸佛來了,一棵一棵的樹下都有這樣,人人是佛啊!這心理的境界這樣集會來了,那種莊嚴道場的境界,這是佛的世界。
(16)「自然法則,尤老師年邁老病,但珍惜把握見師父的機會」:但是凡夫的世界呢?也是要為人師,他的理想再怎麼高,還是凡夫,要如何教人?用嚴格的方式教人。面對凡夫,難免都有很多的煩惱、缺點,一旦發現到,要怎麼辦?要覺悟。覺悟就要轉變,轉變過之後,那就是很成功,一直到他退休。現在年紀大了,師父在去年年底去,他身體也病了,也中風過、跌倒,無法起床。聽到師父來屏東,他就是一心一志要來看師父,家裡的人要成就他的願,也是費一番很大的功夫;讓他坐在輪椅上,整理得很好,推過來。就是在師父還未到達之前,他一定就是來接師父,這是他的心意。
(17)「人生雖自然法則,將心放開闊」:我到了屏東,看到他坐在輪椅上,師父從下車一直走,走進來,看到輪椅這位,這一位的身影,好像很熟悉。手,讓他的家裡的人這樣舉著,將兩隻手舉起來,合十;這樣從前面,我這樣一步步走近來的時候,他的兩隻手已經合十了。師父將他的兩隻手,將他牽起來,為何變這樣呢?他要表達也表達不出來。因為周圍很多人,也無法很多時間讓他如何的表達,師父只好一句話告訴他:「你要說的師父都知道,師父過去說的法,你要想人生自然的法則,心要放開闊,我們的心要有佛的心,有佛的心靈境界!」點點頭,要說,說不出來,這樣的形態。這是讓師父一直腦海中會再浮現著,在去年歲末祝福。
(18)「帶動老師們,靜思語教學」:我這個好弟子,《靜思語》推動能夠到國外去,他親自到加拿大去介紹《靜思語》。加拿大也將《靜思語》,一時很轟動,也成為中學的教科書。還有全省他都走透透,去與老師們分享「靜思語」,全省的老師用「靜思語教學」,一時,很多的老師將「靜思語」教學很成功。這是二、三十年前的事情了。
(19)「靜思語,教育力量」:這一群老師都成為慈濟教聯會,就是這第一批的老師就是受尤老師影響。這一群,對「靜思語」用在教育,很大的力量。現在看到他這樣,師父是很不捨,更加不捨他的人生,一個遺憾就是他一個學生,兩隻手銬著手銬,呼喚著:「老師,尤老師,尤老師!」在囚車的上面,聲聲叫著尤老師,這是他一生中內心沒有將它忘記的遺憾。但是因為這個因緣,轉一個因緣,他尋尋覓覓,一句話讓他改變,「改變別人,要先改變自己」,會接觸了「靜思語」。
(20)「法要靠因緣」:總而言之,人生,法要靠因緣,就是用在人間。佛陀的說法,成為我們人間可以用得到佛的法,都是法。是真空嗎?是空。過去有很多很美的分享,那些孩子圍繞師公的身邊,師公長、師公短,分享他們很活潑、很天真。他讀書之後,回到家裡互動,每一篇都是很溫馨。這種人生改變,那些改變的孩子,好幾十個,現在應該也當阿公了,因為事隔近三十多年了。這些孩子很成就,也有結婚,生子了,說不定當阿公,現在四、五十歲了也說不定。時間,每一秒鐘就是帶走了過去很溫馨的人、事、物,帶走了過去所有一切的遺憾,這都是人間啊!
(21)「說真空」:過去了就是空,求不可得;過去的年輕,現在也求不得再回來了。現在看起來的形態,當年的尤老師,過去的是空,現在的是有;「有,空之間」,他的人生叫做妙有。所以「真空妙有」,這說起來,我們人人豈不是都有?
(22)「六根德」:六根,都沒有離開「眼、耳、鼻、舌、身、意」。眼根接觸到身根,這兩隻手,接觸到了;耳朵聽到,聲聲呼喚,那種意境的感覺。在平時他的舌,講課,很多由六根所成就的一切,轉回來,他的六根成就很多好的學生。
(23)「顯淨微妙」:「法」就是這樣,成為惡法過去了,成為善法過來了。這來來去去,任何一個人都同樣。現在這段經文所在說的是佛的境界,在「寶樹下,師子座上,說真空,談妙有法,六根德,顯淨微妙」,就是佛的境界。就剛剛說的,凡夫與佛,一線之隔而已。
4. 複習經文:【一切毛孔放於無量無數色光,皆悉遍照十方世界。】
5. ★釋義經文:【眾寶樹下、師子座上諸佛,亦復如是】:十方世界分身佛,坐寶樹下師子座者,亦復如是現前。
(1)「亦復如是」:不是只有釋迦佛,還有既來了,在〈寶塔品〉來那些佛,還是在靈山不散,那些諸佛同樣都還在寶樹下。在佛陀說法的那個地方。在那裡出廣長舌,在那個地方放光,發射出的光芒很大。這樹下諸佛都一樣,十方來了。這十方世界分身佛,坐寶樹下,同樣現前,就是這樣,就是那個境界。
6. 【出廣長舌,放無量光】:如前世尊,咸出廣長舌相,俱至淨梵天,身毛孔中,放無量光。
(1)「廣長舌相」:佛陀的舌相與我們凡夫不同。最重要的廣舌相,就是普遍,這個法能夠普遍,很長的道理,鋪天蓋地,法沒有離開這些道理。尤其是「身毛孔中,放無量光」。
7. 【出舌、放光】:為如來神境通變化之力。
(1)「為如來神境通變化之力」:發無量光,出廣長舌相,那就是如來的精神力量。我常常告訴大家,神通是佛陀的意念,精神意念,他的境界就是遍虛空法界,與宇宙合為一體。這就是佛陀的神通境界。天地之間、宇宙之間,沒有事理佛不通。
8. 『化無為有為,如化無身為有身,化無語言為有語言,化無境界為有境界之類。』
(1)「化無為有為,如化無身為有身」:明明有身,他一化就隱身起來,無身;化無身為有身,明明就沒有的,一化有這個身。常常在看,無化有,文字境界。說:「這個人是什麼人?就沒有在我的面前。」叫到某某人,「哦,我想到了,那個人已經在我的面前。」化無為有。
(2)「化無語言為有語言」:化無語言變有語言。無語言,就是文字,那就是道理。道理無聲無息、無語言,將它說出來,這些道理無聲無息,你將它說出來,你了解、你體會,將它說出來。
(3)「化無境界為有境界之類」:靈鷲山,二千五百多年前在印度。現在尼泊爾那個地方,佛在那裡說法,那個靈鷲山,有那個境界!」現在有的去空中拍攝影,那個相,回來我們這裡能夠描述:「那個相就是這樣,在印度、在尼泊爾。」我們那個相拍了,若要在畫面上將它放出來,有了!又變有了。
9. 『變常為奇為變,共有十八變,茲附釋如下:一震動,地六動等是。』
(1)「變常為奇為變,共有十八變」:變相很奇怪。那個東西在那裡,將那個東西移回來我們這裡,這只是拍攝,這個幻化無常變有常,東西在那裡,「共有十八變」,很多的變。這個「變」,實在是很多,說不完,一變再變,每變都是很開闊開闊。
(2)「佛陀的精神理念,身體力行的法」:這不是我們凡夫現在說得清楚,我們的境界做得到,不過我們能夠做出了,十八變中是真正人間身體力行的法。法就是道理,我們入人群做得到,這是佛陀說,化不可能為可能,人間做得到,我們接受,來行動。這樣就是我們學佛法,那是佛法,佛陀的精神理念,沒有他想不到的道理,沒有他無法表現出來的真諦。
(3)「事理會合,真實法」:要很用心去想,將這些真諦的道理,要想方法去將它做到事合法。這個人事要如何合為法,那叫做真實法。我們要很用心,事事觸事就要會理,若能夠這樣,法,無不都是在我們的眼前。
(4)「變常為奇」:變,共有十八的變。有與無,不斷變。這就是我們的人生,留不住的人間變化。當然,它後面的道理很多。時間帶走了一切,帶走了我們想要,要知道的道理,所以來不及知道,因為時間過去了。我們要好好把握時間,好好應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要時時多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