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3日 星期二
2020晨起薰法香.(德松筆記).(05.24)
[2020年05月24日上午5:20]農曆潤四月初二,
(僅德松個人筆記參考。請多指教,感恩。)
靜思清澄(法髓)妙蓮華,慈濟人群菩薩道
1、《法華經‧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經文:【所以者何?當知是處、即是道場,諸佛於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諸佛於此轉於法輪,諸佛於此而般涅槃。】
2、上人手札:「謂如來入世為一大事,說自在無所畏法無礙,為開示一切益善正念。弭邪知向正行,皈依自覺性具,猶如師子吼聲,震撼地搖脈動;亦為囑令諸子,知其本跡因緣,真如之寂靜處。」
(1)「人間眾生迷,背覺,合塵,面向著無明、沙惑」:迷在本覺毫釐當中。人人本具與佛同等佛性,與佛智慧沒有差別,卻是我們眾生就是背覺啦!合塵,我們應該擁有的覺性,卻將它違背過去。我們向著滾滾紅塵,面向著無明、沙惑;無明好像沙那麼多,讓我們的內心不得見諸本性。
(2)「佛陀感歎,眾生剛強難調伏」:我們現在已經開始知道,我們會在紅塵滾滾是起自哪裡來?起自內心。自己有很多的無明惑。惹來了我們與清淨本性這樣遙隔,好像隔很遠;其實本性永遠都是與我們同在,只是我們真正將我們自己隔開了,向著這個人間種種的煩惱。所以佛陀感歎人生,剛強難調伏;佛陀有這樣的感慨,何況現在的眾生。
(3)「謂如來入世為一大事」:難得有緣共聚一處,我們現在要從哪裡去了解佛的覺性,要如何與它會合呢?其實,覺性不同,是我們自己無明將它遙隔起來,如何說才能夠清楚呢?佛陀,如來還是為這一大事,那就是為眾生的一大事。
(4)「佛陀生生世世、心心念念,為苦難眾生,現身說法」:佛陀這樣一直在眾生群中。現身與人一樣的經歷了「生,老、病、死」,這個當中來與大家說,我也是從幼小在富貴的家庭,我也是擁有名利地位,但是我看盡了人的「生,老、病、死」。富貴的家庭名利、地位再高,也沒有辦法抗拒它,還是這是自然法則。我們違背不了它,這是大自然。
(5)「反求諸己,找回自己的覺性」:原來我們的覺性沒有離開,只是我們的無明煩惱所遮蔽。生在世間,人與人之間,彼此好像都是陌生,都不認識了;而且愛恨情仇、怨憎會苦,這種很複雜的情,無明的煩惱,讓我們無法回歸回來,認識我們自己。這就是我們眾生的困惑,已經將我們圍困住。
(6)「入叢林修行,殷勤精進,向理想的方向走」:哪怕我們現在知道我要修行了,在芸芸眾生中,又有幾個人知道想要修行,要找一個依止處,入叢林修行,要如何修呢?是在尚未出家之前,那個修行殷勤精進,理想的方向走;或者是開始決定的那一天,踏入了宗門來,這種叢林的門禁,那一天、那一步開始,對心有準確嗎?是不是有那樣地精進?我們有時候也是自我迷惑;自己也是迷了,迷在哪裡,迷在生活。
(7)「入叢林道場,門內是好修行,寬以待人,嚴以律己」:同樣修行也要生活,同樣修行也是在人群中;在人群中,門內是好修行。因為我們入叢林的門,它有規矩、它有方向,照顧這念心,總是按規,按規矩的方向力行走,這就能夠在時間來成就道業。倘若是入宗門,在人群中忘失了自己的初一念,說不定,叢林裡面的是非多。如何的是非呢?就是只是去管別人沒有修行,沒有去想到自己修不到,只有我,忘記了有別人;對別人視為凡夫,對自己,像至高無上,這就是入宗門的迷。
(8)「一念自我無明在,向佛、法、僧來求應證」:那個迷,會比在外面更加麻煩,因為外面大家有互相更正,「唉!我們都是凡夫,我們都有錯誤,所以我們要向佛、法、僧來求應證。」我們一旦,我們也是佛、法、僧之一,親近了「佛、法」,本身是僧,可能在這個地方卻自己自迷了。以為我們是會指導人,就沒有想我們也應該被指導,這就是我們的內心的心念容易迷失。門外好修,門內是很難修,因為我們有一念自我無明在。
(9)「佛陀來人間,為一大事,教育眾生。說自在無所畏法無礙」:要來說的法,就是要來告訴我們,「要自在,無所畏,法是無礙。」有的人看到這樣,「我還要修什麼?我很自在啊,我就是我,我很自在,因為事事項項是我;哪怕是錯了,也錯就錯了,叫我去道歉,好像沒有辦法。過去就過去了,我能夠過去了之後,大家互相改,難道是這樣嗎?」你能夠過去,寬心的人能夠互相改;不能過去的人,他還是這念心在那裡無明的習氣。
(10)「習氣沒改,缺了這句的道歉,就是沒改」:不改、這個沒改,他就再恢復過去那個習氣。修行只是要修一個習氣,「你的習氣要改!」要不然,人人本具佛性,你要再改什麼呢?我們人人都是有習氣,自我的習氣。
(11)「去掉自我的無明,才有辦法回歸清淨本性」:我們還在修行,就要去掉自我的無明,才有辦法回歸清淨的本性,才有辦法方向正確,接受佛陀自在無礙的法,在我們的心裡。法就是智慧,有智慧的人,就不會去受到環境阻礙我們。若是無法得到這樣的智慧,人、事、物,我們的心,時時都是被障礙。
(12)「自己的業自己受,自己的法自己修,把握時間,分秒在人、事、物」:佛陀的法,就是要來向我們說自在無礙的法,我們若自在無礙,就無所畏,生死大事也是自然的事情,也是無所畏。身苦病痛也就是這樣,這是自己的事情,別人替不得,這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業自己受,自己的法自己修,把握時間,分秒在人、事、物,讓我們機會修行,我們若能夠這樣,每天都是道場。
(13)「分秒已過,是否成就道業」:每天都在成就我們的道業,沒有什麼事情過不過去。分秒已過,我們的業也隨著分秒過,這就是我們修行自己要去體會,去了解。
(14)「為開示一切益善正念」:佛陀就是要這樣來告訴我們,「說自在無所畏法無礙」,既來人間,沒有什麼可畏。我們要在法,法沒有障礙我們,照常可以精進,我們照常在人事物認識法,無礙的法在人間。所以這是佛陀來人間開示,來告訴我們的話。一切,我們有一個方向,益善的正念。
3、慈濟足跡
(1)「視訊連線:臺灣東部、福建」這幾天在聽連線,從外地連來的一條條視訊連線,一個小框框,裡面有三千多條線,昨天上午與臺灣,下午與中國福建連線,不論上午、下午,同樣坐在這個位置,同樣這塊白白的投影螢幕布,寬寬的四四方方。瞬間來自遠方隔海、隔山的福建、福鼎市。上山到海邊,都可以看到一群的慈濟菩薩,雖離師父,隔山隔海過去。他們話精進。每天早上薰法、聽法,相信現在也是在聽法。
(2)「聽法入心,用在生活中,互相勸善助益,唯有虔誠的心,仰天懺悔,低頭感恩」:他們轉變人生,去除過去的煩惱,現在家庭的和睦,人與人之間互動,互相勸善助益。現在知道這波的疫情,師父說不是人力可以擋,唯有虔誠的心,仰天懺悔,低頭感恩。這個道理,他們聽進去了,能理解,解釋得比我告訴大家的更加清楚;心得分明,沒有迷糊,真的是很清楚,條條道理很清楚。而且改變家庭的關係,相處很和睦,凡事想得通,做事情很圓融。
(3)「人人發心願,勸人人素食,老幼懂得法入心,法入行」:發願勸五萬人茹素。昨天告訴我已經接近勸了四萬人茹素,我就告訴他「不要有數量,無量數。」還有小小的孩子們也聽進去了,也茹素了,也用權巧方便智慧去勸他的同學,去愛惜小動物,不可損小動物的生命。用很圓融的道理,七、八歲的孩子,法也聽進去了。老菩薩也一樣,他們做環保,做得很歡喜。生活很好過,孩子、家裡的人,開始時不捨,但是看他做得這麼歡喜,也認同,也投入了。
(4)「聽法立正念。推素也在度人,環保也在度人,將佛法代代相傳」:用各種不同的方法,推素也在度人,環保也在度人,聞法,去勸說益善也在度人。這就是聽法立正念,這就是法在人間,這就是佛陀將佛法傳在人間,代代相傳。也很期待每一代,直的傳,橫的普遍,所以縱、廣,應該長、寬;「眾生無邊誓願度」,佛法很深我們要誓願學。用心,我們才有辦法入人群。
4、上人手札(續):
(1)「弭邪知向正行」:人群中,現在的邪氣,這是一個濁世之時,我們就要發願,要如何來消弭邪見?要如何在現在這一波看不到且難擋的這種「新冠狀肺炎」,已籠罩在全球二百多個國家,就是很擔憂,也是危機處處。
(2)「為辦婚禮,不聽禁足令,多人感染疫情,悔不當初」:就像印度,斯里蘭卡,二個人二個不同的國家,都是為了婚禮。一個在印度為了舉行婚禮。印度因疫情嚴重,政府已下令禁活動,但這對婚禮的家庭不相信;終身大事,一輩子才一次而已,固執照常舉行。竟然男方的家就有十六個人罹患勸診生病。
(3)「斯里蘭卡的一對愛心新人,順規矩,將婚禮費用,轉致贈貧困家庭」:反觀另在斯里蘭卡的一對新人,雖當地疫情輕微。他們很順規矩,將要辦婚禮的那些費用,化為愛心,買物資東西送到貧窮苦難人的家庭。將他們要辦婚禮的喜宴,化成為禮物,送給貧窮家家戶戶。很多人家庭為這對的新人歡喜祝福。
(4)「順天理者生,逆天理者亡」:這就是眾生,覺者,順著道理走,迷者,逆理而行。以前的人一句話,「順天理者生,逆天理者亡。」所以我們人生最好就是要順理,佛法的道理,教我們如何對人生活,如何待人接物,如何來看世間;大到大自然的世界,微細的到起心動念。佛陀,內外都為我們教育、分析。
(5)「皈依自覺性具,猶如師子吼聲」:我們應該皈依自覺性,人人具足。我們的內心本具佛性,就像叢林獅子牠若睡醒了,伸個懶腰、出一個聲就很大聲,聲音能振動了地,山谷的回音,連地都會震,猶如師子吼聲。
(6)「就像佛陀,發出獅子吼,是為叫醒眾生,「震撼地搖脈動」:叫醒了人人心裡這個佛性。我們應該心地也要活躍起來,我們每一畝的心地都是活的土地,只要你種子放下去,它就一生無量。同樣的道理,震撼地搖脈動,山林若有獅子在那裡,牠一聲的吼叫,整個山林都會震動。
(7)「亦為囑令諸子,知其本跡因緣」:佛陀一大事在人間,為人間說佛法,已經也到了人生老邁之時。佛法要如何傳?就要付囑,要交代誰?誰是真正有緣,能夠體會佛心,是真正與人間有緣,將教法能夠傳承下去,佛陀為了這項事情也操心了。所以「亦為囑令諸子,知其本跡因緣」。
(8)「本跡開二門,長者覓子,為守護傳法」:佛陀也慎思,《法華經》開本門、開跡門,開本門,一道門一道門開,讓諸子進來。誰是守護這個家庭的主人啊?這個家庭的主人是不是還浪蕩在外面呢?長者子已經發現到了,將他招進來了,但是他知道要如何守護嗎?長者一直到最後,還要將眷屬叫過來,「來!這個是我的孩子,將來他要傳承我的家業,你們這些人就要擁護他。」同樣道理,佛陀要找這個流浪在外面的孩子,很辛苦,他也要脫落了他莊嚴的寶器,他要與普通的人一樣,走入這個群中去找孩子。這故事都知道,尋尋覓覓,要將孩子找回來,讓他入室來。
(9)「真如之寂靜處」:就是像要讓大家回來找,宗門的裡面,找你要修行的重點,真如寂靜的地方。大家要用心,法其實是在這裡,不是在文字;文字無法為我們說法,文字看起來,大家都看得懂。
5、複習經文:【若經卷所住之處,若於園中、若於林中、若於樹下、若於僧坊。若白衣舍、若在殿堂、若山谷曠野,是中皆應起塔供養。】
(1)「」佛陀所講的經法,是很尊貴的東西,付囑珍惜」:應該好好將它珍惜起來。佛陀在說法之時,哪有辦法叫大家將這個法、經卷將它放入塔裡呢?那個時候還沒有。這是編輯經藏的人的,珍惜佛陀的教法,所以編成文。這個文的經卷,付囑著,要將它珍惜起來。
(2)「佛陀要大家惜法,依法入心,入心行動,口口相傳」:人人傳教,去教育,佛陀的盼望是在這裡,不是文字將它收束起來,建塔這樣而已。這是後來的人所珍惜經,所以那麼地珍惜,起塔、造寺來供養經卷,我們要能夠了解,清楚這個意思。
6、釋譯經文:【所以者何?】:何故勸令起塔供養。四處起塔,是顯德之意,亦示心靈道場,即法身所住處,餘三如文。經功難盡,四要撮略,盡在此經顯示。
(1)「所以者何?」:為什麼要用這麼隆重來收藏這些經、法,經卷所在的地方,為什麼啊?所以「所以者何?」這也很容易了解。這就是一種「勸」,造經、寫經,有意要勸大家,勸大家要尊重這個法,
(2)「何故勸令起塔供養」:因為塔的名稱,翻譯起來叫做「顯德」,因為它一層一層高顯,所以叫做「顯德」。有塔的地方,表示有法,有法就是有德,佛陀的德行在裡面,所以它是高高在上,塔是代表顯德的意思,所以勸大家「起塔供養」。
(3)「四處起塔,是顯德之意」:用物質來顯出佛的德,怎麼顯得出呢?再高都有限。目犍連要看佛的德行有多高?他顯他的神通,一直一直到了兜率天,還到那個地方去,還看不到佛頂,這是有一段這樣的故事。
(4)「佛之德,已經向頂是無上正等」:看不到佛德的頂端,德之高。無法去衡量佛德、佛覺、佛智慧到底有多高,無頂也無邊際。所以叫做「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無上正等正覺」。要用塔來供養,其實這只是一個表意。
(5)「四處起塔,是顯德之意亦示心靈道場」:是顯德的意,就表示我們心靈的道場,心靈無形,道場也無形,無形的心靈道場,是至高無上,開闊無邊際,看你要開多大,你要認識多大,你就有多大。要用心認識我們真如本性,那就是無邊際了。
(6)「即法身所住處,餘三如文」:我們的智慧與佛同等,這是表示心靈道場。發心所住,四方八達,四處都同樣,東邊是這樣,西邊也是這樣,東、西、南、北都是一樣。
(7)「經功難盡,四要撮略,盡在此經顯示」:要說經的功德很難說,說不盡,真的我們所有、所有,就是在這樣四方八達,要伸長去,很多的法都將它結合起來,很廣大無邊際。
7、【當知是處、即是道場】:此經所在之處,即應起塔。起塔之處,即阿含四處。四處即此經宣示顯說之四要語也。
(1)「當知是處、即是道場」:我們這個地方就是道場,任何一個地方,只要有法它就是道場。
(2)「此經所在之處,即應起塔。起塔之處,即阿含四處」:四阿含經,全都無量盡,涵蓋在佛所說的教法,他的教法藏、通、別、圓,從小教,小乘、中乘、大乘,分在藏、通、別、圓之中。
(3)「四處即此經宣示顯說之四要語也」:四要其言,就是「藏、通、別、圓」。這過去也有說過了。現在簡單說,未來有機會再解釋。
8、【諸佛於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經是如來成道處也。
(1)「經是如來成道處也」:這就是佛陀所得、所見的法,是與宇宙天體合一的法,多少啊!說起來我們要認識佛陀,實在是很不容易!而我們若認識自己,認識我們自己與佛同等的佛性,那就簡單了,要不然只是向外求佛的智慧,實在很不容易。總是人人本具佛性,
9、【諸佛於此轉於法輪】:此之一字,即指當經。佛依此法轉於法輪。
(1)「諸佛於此轉於法輪」:在我們自己的心地法輪道場要先轉,才有辦法向外轉法輪。佛陀已經於此轉於法輪,從他的自心地轉了,有形的鹿野苑轉了,就開始向普天下而轉大法輪,法已經在我們這裡,開始有聽進去、「法」有用下去,法就有轉了。
(2)「心念轉,叫做轉法輪」:就像昨天與福鼎那裡的慈濟菩薩連線,他們說「我的心轉了」,翻轉人生了,這叫做「轉法輪」。有這個法,他轉過去的習氣,用現在的認識來處事、對人,這就是轉過來,用這個法轉過來了。凡夫有凡夫的法輪。
10、【諸佛於此而般涅槃】:諸佛亦於此經典故,證大涅槃。此勸隨喜供養。
(1)「諸佛於此而般涅槃」:諸佛在這個地方,同樣在這個道場示滅,在這個人間道場示滅,所以「諸佛亦於此經典故證大涅槃」。
(2)「佛佛道同」:每一尊佛都是在《法華經》,這樣說過的法、走過的路,在這個地方轉法輪,在這個地方最後示涅槃。
(3)「勸法隨喜供養」:大家都能夠「我知道了」。我們順法者,叫做隨喜;聞法鼓勵也叫做隨喜;勸人去聽也是隨喜,這隨喜功德很容易做。
11、『道場釋上所有之法;菩提釋上甚深之事;轉法輪釋上自在神力;般涅槃釋上祕要之藏。此之四要,攝盡全經。』
(1)「道場釋上所有之法,菩提釋上甚深之事」:解釋所有的法;實在是甚深之事,要解釋實在很深。
(2)「轉法輪,釋上自在神力」:就是要解釋在自在神力。過去幾天,神力自在,每天都在現神力,剎那間,能夠一條線分身。昨天雖然與福鼎在連線,卻也有三千多條線同時這樣聽話,同時大家接受這個法,所以這就是神力,這樣在透徹。
(3)「般涅槃釋上,祕要之藏」:涅槃的意思是靜寂,身心已經到了入靜寂的境界。佛陀這一生在人間的緣也差不多化緣已盡,這一輩子有很多他的本懷,祕要之藏;已經這個本懷,來到人間,該說的已說了。
(4)「此之四要,攝盡全經」:現在已經就在這個法之中,從開頭的四諦法開始,鹿野苑開始,苦集滅道。人間有苦,集了種種原因,使得人生苦難偏多,給我們方法要如何滅掉苦,有這條道可讓我們走,需要我們去鋪路,需要去開菩薩道,讓更多人來走,讓更多人來做。
12、「開道鋪路,身體力行,行菩薩道」:佛陀已經開了四大條通路讓我們走了,我們要好好認識路,知道方向,方向對了,路那麼大條,起步走,做就對了。各位菩薩,時間分秒不留情,要把握時間,更要珍惜生命,分秒不要浪費。所以要時時多用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