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3日 星期二

2020晨起薰法香.(德松筆記).(06.23).《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二十三》


2020年6月23日上午5:20] 農曆五月初三日,
(僅德松個人筆記參考。請多指教,感恩。)

靜思清澄(法髓)妙蓮華,慈濟人群菩薩道

1、《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經文:【是一切眾生喜見菩薩,樂習苦行,於日月淨明德佛法中,精進經行,一心求佛滿萬二千歲已,得現一切色身三昧。】

2、上人手札:「精純無邪雜念,誠懇懃修正行,靜思惟皈敬儀,歌頌讚佛修德,入覺意昧德行。」

(1)「精純無邪雜念,清淨,精而無雜。雜念叫做煩惱」:菩薩要用心,清淨心,是我們修行本來具有的本分。「清淨」要從精而純。若要清淨,缺精、缺純,我們的心靜不下來;就是要精,精而無雜,沒有雜亂想。眾生就是很多煩惱,煩惱也是看不到,拿不出來可清理,只是在我們的內心雜念中,雜念叫做煩惱。

(2)「空思妄想中,變成煩惱」:凡是境界有緣過,不論是親愛的人,有什麼樣不如意,我們聽到了,就隨著他擔憂,在空思妄想中變成了煩惱。這煩惱總是很擾亂人的心;煩惱積成了就會成病,這種的病普遍性來說,那叫做「習氣」。

( 3)「雜念煩惱,習氣病難除」:煩惱已變成我們的內心不可缺少,變成起心動念都有這樣的煩惱。凡事想不開,很多的雜念在他的頭腦中,變成習慣了;那種的習慣,從在頭腦中,心腦在想的會變成行為,這叫做習氣。所以煩惱,嚴重或不嚴重呢?

(4)「修行,要先從除煩惱開始」:去除煩惱,首先先將事看輕一些。我們不是什麼事情,我們若聽到,有關心的人來說:「他有什麼危機,他有什麼煩惱,有什麼困難能夠跟他說的,輔導他一下。」若沒有辦法,那就是他的因緣果報就隨他去,關心就好了,不要將他的擔憂變成我們的煩惱。這大家若聽懂,煩惱本來不是與我們重要的關係,是這樣那個緣、外緣,緣我們過來變成了煩惱,煩惱沒有去除累積變成習氣;習氣、動作,這就變成了我們一個人的形態。這個形態想改很困難,才會叫做修行。

(5)「源頭就要注意,凡夫常常從缺而愛欲,從愛擴大到無所不愛,怕失去」:第一步就是要說「精」,精那個功課,前面說的那些功課,若聽得進去清楚了,從源頭就要注意。或是已經有了,同樣要從源頭放下,一步一步放下,一步一步去除它,回歸到我們自己來,讓我們自己減少一分的煩惱、減一層,貪的煩惱去除。再來就是貪,貪也是很多的習氣,從缺而愛,從愛擴大到無所不愛;愛到已經都有了,怕失去,他就想要囤。

(6)「貪欲,永不滿足」:就是常在說,既有一,能夠得十,足夠嗎?不夠。我本來以為若能夠得到一,我就很滿足。不過得來了之後,感覺還有,所以我應該囤積來,還沒完,可以再來。從這樣一、二、三就開始,那個習氣一直到十來,滿了沒?「還有嗎?」「有啦」,想要的都有「唉唷!我還要」,只要你想要就有;已經有十了,「再多十好嗎?」「十,好啊。」「這樣足夠沒?」「還有沒?」「你若還想要就有」就有,就有百來了。這樣一而十,十而百,有了百,「你還要嗎?」「要啊,若有機會,好啊。」。從這個「百」再投資下去,讓你有「萬」,說不定這次可以有萬,很好,一百變一萬,好算、可以划算。所以他就這樣出去了,果然得到了,投資得到了。

(7)「內心貪念,一直擴大」:從這樣開始,不用有人來招我們,自己就去招別人。所以百而千,千而億,億億足夠了沒?看起來我可以再連鎖、再走。再從一,將這個一放著,我再從零開始,這樣滾下去,億億億億,億到最後來,心還是感覺,其實這些數字也不算什麼;心大起來,心能夠再包攝,因為內心貪念還有空間,所以億就到兆了。

(8)「生命有限,凡夫慾望,永無止盡」:人生有多長,也可以億,那個億字,人的意;億就是人的意,這個心意沒有控制,就億億億億一直去了。到頭來還是「億」還未足夠,兆還未足夠,人先「走」了(指:臺語「走」諧音同「兆」)這叫做一生。是人生嗎?

(9)「心,沒有精純,自然有邪念雜念,都是在「貪」中」:在這個當中,還不知道道理在哪裡,將來也不曾聽過了,什麼叫做佛法?做人何由啊,要做什麼呢?真正來人生的價值是什麼呢?從來沒有想過。因為他的心,沒有精純;沒有精純,自然邪念雜念、有邪念雜念,那個邪與雜都是在「貪」中。

(10)「《法華經》,佛陀就是講,不得不說,『精純無邪雜念』,若是不說,眾生永遠沉迷」:就像現在一直推動,不得不說。就像佛陀豈得不說,不得不說了;舍利弗已經三請,豈得不說。真理在這裡,我不得不說,所以該說的時候,若是不說,眾生永遠沉迷。在這個時代疫情很重,豈得不說,不得不說。這個時候,到底要講什麼呢?說出來,做不到,很難,是什麼呢?那就是眾生邪雜念難改除;邪雜念難改除,要叫他到「精純無邪雜念」,很難。

(11)「素食是很單純」:光是舉一個例子,素食,對我們來說,素食是很單純,理所當然。三餐吃飯,從來未曾想過:什麼叫做葷食,從來也未曾想過什麼是素食。總是每天都是這樣吃,我們也是這樣幾十年如一日。這個大叢林的裡面,就是這樣大家過日子,這叫做什麼食啊?就是素食,已經素得很自然了。但是離開這個地方,若說「要茹素!」「很難啊!」有很多很多藉口,就是「無法度」,沒有那個因緣,好聽進一句。

(12)「出於自己的一念心」:你推不動別人,我要先身體力行茹素。自己若沒有精純,感覺這也只不過,讓我們身體健康的一個道理而已。這個道理是這麼簡單,五穀雜糧,天地間豐富提供給我們。三餐,碗端起來一碗白米飯,青青、紅紅、黃黃的菜,色、香、味都足夠啊;這已經很豐富、豐盛的供應,這樣營養足夠了,很滿足。這項很多人都不滿足,

(13)「葷食慾,心對吃不滿足,口欲難斷,藉口缺九」:因為他的心,對吃不滿足,也是同樣有一缺九。他以為,他的世間的動物肉還吃不夠。所以常常吞食,「好啦,好啦,我等待我的因緣,因緣若到我就素食。」就是一直有一缺九、有一缺九,我還有什麼沒吃到,很多,「藉口缺九」;是藉口,口欲難斷。所以「藉口缺九」,等到他滿足了,那就是這一輩子逃之夭夭,到他死為止。

(14)「因緣果報,業力隨身,來生苦不堪」:這樣死了,結束沒?還未死的以前,病痛,掙扎,開始惡夢就一直做了。到了斷了這口氣,幽靈開始來找(宿主)了,將來的因、緣,這股的幽靈這股的力量,就是冥冥中的因果,它就帶他去了來生來世。原來,過去的因就是這樣,來生苦不堪啊!

3、慈濟足跡:非洲苦難

(1)「救苦、救難、救貧,從臺灣說到國外,說到中南美洲」:昨天周一在開行政會議,聽到同仁在提起,「救苦、救難、救貧」,從臺灣說到國外,說到中南美洲。說到這次口罩,就是新冠病毒疫情,在送這個口罩的過程中,與其他的機構接觸了,有那個因緣人間苦難事很多,我們與其他的國外慈善機構來合作,提出讓我們看的名單,很多苦難人。我們去看了,真的是人間地獄苦!

(2)「世間之苦,人間地獄,幽冥業力」:昨天聽他們在描述那個苦,我在裡面聽了,人間地獄,這豈不就是人間所造一切的因,到最後的時候,這股的業力,幽冥業力就來接引你往那裡去。等你眼睛睜開就是在那裡,到那個地方(指:非洲辛巴威)連要喝一杯水,都困難。污泥的水,舀一杯充滿污泥、泥土的水,能夠喝到那杯水,苦啊。苦到媽媽生一大群的孩子,先生確診往生了。這個女人要如何來養這群幼小的孩子?孩子人人喊餓,要怎麼辦?

(3)「『媽媽我餓!』疫情害失業,肯亞單親母,淚煮「石頭湯」哄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IkzXae9J2k
一鍋辛酸石頭湯,是非洲肯亞、獨力撫養8位孩子的單親媽媽,疫情衝擊下,不敢想明天,只好用一鍋石頭湯哄哄子女,望梅止渴。 簡陋的小廚房裡,只見鍋碗瓢盆,看不見食物,這位住在肯亞蒙巴薩的單親媽媽吉薩歐,獨自扶養8個孩子,自從COVID-19來襲,窮困生活雪上加霜。 新聞旁白:「她說過去一個月生活讓人難以忍受,她還水煮石頭,讓小孩以為在煮晚餐,等他們累到睡著。」 為了防疫,肯亞實施宵禁與移動限制,不識字的吉薩歐,連洗衣工作都很難繼續。心酸故事引發各界關注,媒體報導後許多人匯款寄物資,紅十字會也出動。 蒙巴薩地區紅十字會主席 諾爾:「今天我們決定幫助她與她的鄰居,總共15個弱勢家庭,我們的目標不只有幫她,蒙巴薩還有好幾千人處境類似。」 全國各地捎來關懷與愛心,吉薩歐除了感動,還有感謝。 鏡頭轉到肯亞首都奈洛比,民間機構發起「認養」家庭計畫,有能力的人捐款認養一個家庭,這家庭每星期就可以獲得約新台幣450元的現金券。 捐款者 卡丹友:「我已經認養三個家庭,把他們想成我的家人,試想自己的家人三餐不繼。」 善款湧入,目前超過90個家庭因為這項計畫,三餐有了著落。 受助媽媽 汪珠古:「我拿這些錢去買食物... 樹枝撿一撿、石頭疊起來,鍋子裡放水進去,污泥的水、鍋子裡在煮。孩子在叫著餓,告訴孩子:「你多喝一點水,媽媽在煮了,你水喝完,早早去睡,肚子就不餓。」讓孩子知道,媽媽鍋中有在煮了,「我去多喝點水,乖乖去睡就不餓了。」媽媽這個鍋子裡煮的是什麼呢?是骯髒的水,是石頭骯髒水。這只是安孩子的心,這媽媽有智慧。但是拿什麼來慈悲?孩子在肚子餓,你真正讓孩子吃到什麼?什麼都沒有。騙孩子一時,但是,能夠讓孩子活命的又是什麼?苦啊!苦難偏多。

4、視訊連線:台北松山區

(1)「推素比推善困難。慈濟人用心推素,非素不可」:昨天又是臺北當區資深的慈濟菩薩回來了,也是與師父來說:「師父,勸素很難,我用什麼方法,我又用什麼方法,很多等等。」大家都說,現在師父說「非素不可」。過去要勸人善,好像沒有那麼困難,現在要勸人素食很困難。用盡方法,你就要去張羅,你就要去煮,色、香、味,將這個素食慢慢地配菜,配得很好,去送人家吃。到底吃了之後,新鮮好,再過來,是一天?十天?一個月?有辦法再繼續嗎?難啊,所以很悲哀、也很無奈。

(2)「如何淨化人心,如何讓人精純、精進」:對聽法,很單純聽入心,能夠了解過去偏差,現在要趕快回歸正途來,如何將雜念的貪去除,回歸正方向?現在眾生業力愈來是愈圍過來,唯有人人自我要鬆綁,自己將煩惱無明,變成我們正常的行為,那就大錯特錯。我們平常凡夫的行為,已經是錯誤了。到這個時候,是給我們第一波的警告,我們還不懂要將過去的錯誤行為拿繩子來纏、來綁,現在還不懂要將繩子解開?好好自我鬆綁。

5、上人手札(二):

(1)「誠懇懃修正行」:好好地將這個業要如何打開?我們用「誠懇懃修正行」,心轉過來正方向,好好正行、好好來靜思惟,回歸是岸,浪子回頭金不換,我們從出生來不知道方向,都是誤入迷途了。

(2)「靜思惟,皈敬儀」:這個時候聽到呼喚的聲音,應該也要懂得回頭來,調整腳步,我們要趕快回頭,「靜思惟」。皈,反黑歸白,反迷入悟」:反錯誤入覺悟,這叫做「皈」。「皈敬儀」,我們要隨在人間正確的方向,我們要感恩、尊重、愛。

(3)「感恩,尊重,生命愛」:尊重生命。我們佛陀的教育,眾生三無差別,我們用佛心;凡夫,轉一個念成佛心,來愛護眾生,動物的命我們要護。所以我們要「靜思惟、皈敬儀」,反黑歸白,恭敬一切眾生的命。這個敬信我們要共福緣,要愛惜眾生的命,不可惡緣造作了,到了最後一口氣,後面一大群來將我們拖去未來的地方去,我們現在要趕快反省。

(4)「歌頌讚佛修德,入覺意昧德行」:我們要用心,覺意三昧的德行,一心進入正覺道,再也不可受凡夫粗糙的迷情,將我們再引導出去。「正覺道」就是「心沒有偏移」,向前精進。

(5)「覺意三昧的德行,三昧就是不動、不偏,心穩定」:三昧就是生活中正定了,再也不會受那些邪思偏向來誘引我們。我們的心是「精純無邪雜念」,就要「靜思惟皈敬儀」,好好把我們的心意「禪定」下來,要有一個規矩方向。

(6)「佛心為己心,敬重一切生命,不食眾生肉,愛惜天下眾生物,叫做慈悲」:我們的規矩,佛心就是我們的心,我們的心是敬重一切生命,不食眾生肉,那就是素食,素是全部的道理。若是素食的人,心就很定。我們沒有吃的雜亂心,安分守己,愛惜天下眾生物,這叫做慈悲。

6、複習經文:【此諸寶樹,皆有菩薩、聲聞而坐其下。諸寶臺上,各有百億諸天作天伎樂,歌歎於佛,以為供養。爾時彼佛為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及眾菩薩、諸聲聞眾,說法華經。】

(1)「此諸寶樹」:因為來這個法華會上的菩薩,都已經在靈鷲山,眾寶樹下;用靜心、單純的心、精純心,歸納在敬儀在處諸寶樹下,大家坐下來,好像寶樹。因為靈山會還是在印度,很熱,坐在樹底下坐定聽法,而且有話拿來問,這是在靈鷲山的道場。

(2)「皆有菩薩、聲聞而坐其下,諸寶臺上,各有百億諸天作天伎樂,歌歎於佛,以為供養」:除了菩薩,還有聲聞,都坐在寶樹下。大家聽了之後,了解法身體力行,表示法有入心。行動後很歡喜,用這樣來讚歎佛。這豈不就是我們常常一直聽到這樣,他們身體力行,做得很歡喜,「我們都有在薰法。我幸好有聽到法。」這豈不就是聽法之後的法喜嗎?回歸回來是讚歎佛與法。

(3)「爾時彼佛為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及眾菩薩、諸聲聞眾,說法華經」:在那裡,大家坐下來,聲聞眾與菩薩,先敬佛一番,之後,佛陀開始就要向這些人來說話,再說《法華經》了。這是那尊佛,在一切眾生喜見菩薩的時代。那尊佛向這位菩薩與眾菩薩來講經,所講的也是《法華經》。

7、經文解釋:【是一切眾生喜見菩薩,樂習苦行,於日月淨明德佛法中】:此明是一切眾生喜見菩薩正方向。樂欲習學精苦之行,依彼佛法,安於其中。

(1)「此明是一切眾生喜見菩薩正方向」:因為這位「是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平時修行就是樂習苦行,很精進,這尊佛聽佛說法,他很精進,沒有休歇,一直在勤行。「一心求佛,滿萬二千歲已,得現一切色身三昧」,這本文就先這樣說過。

(2)「樂欲習學精苦之行」:這尊佛就是這樣表明,「是一切眾生喜見菩薩」,他的修行的正方向,這不是釋迦佛為他說話,是另外過去過去久遠那尊佛,為那尊菩薩向大眾說法的過程。「樂欲習學精苦之行」,這位一切眾生喜見菩薩,他很精進,他的興趣是苦行,他很歡喜去學習那個很精、精純。就是剛才說的「精無雜穢」,去除所有的煩惱、雜念都完全去除了。很精純的心態,完全來學這個苦、苦行。

(3)「依彼佛法,安於其中」:這不論什麼樣的苦,就是克服一切,那個苦的煩惱,一層一層克服過去。他就是行這個行,很認真的克服掉一切困難,按照佛陀所說的法來修行,這叫做「樂習苦行」。

8、【樂習苦行】:菩薩之行六度萬行,行人所難行,捨己利他行。苦行,即刻苦己身之行。

(1)「菩薩之行,六度萬行」:除了受很多的苦行。同時要精進的就是六度萬行,因為希望他能夠早日菩薩道完成,所以「行人所難行」,他克服人所「走不到、做不到」,他忍著也要向前走。這種沒有障礙,即使有障礙,他也一一克服,沒有退縮。

(2)「行人所難行,捨己利他行,即刻苦己身之行」:他所行的是人所無法行的,這就是修菩薩行,甘願捨損自己,只要是利益他人他都甘願,這是「一切眾生喜見菩薩」他的行為,就是「苦行」,刻苦,將自己吃很多苦,就是苦的都對自己身上搬。

9、『真修行者,必先克治一己之憂悲、貪欲、忿諍、散亂、放逸、懈感之種種煩惱。』

(1)「真修行者,必先克治一己之憂悲」:他是一個真修行的人。有什麼樣的憂悲、苦惱,就自己來承攬,讓大家去快樂;有什麼樣的苦難、憂愁、悲痛,就是他自己一個來承擔,就要讓人人得福離苦。

(2)「必先克治一己之憂悲、貪欲、忿諍、散亂、放逸、懈感之種種煩惱」:他種種的行為,都不會說「我累了,我疲勞了」,他永遠沒有。他都沒有這種懈怠的感覺,不論是這些東西,那些憂愁、苦難,這些東西、這些煩惱,他全都沒有讓人家有,他自己一個承攬起來,遮蓋掉了這些,不要讓眾生有這些東西去染穢到。他本身就是掩蓋掉這些事情,克苦。全部都將它完全克服掉了,讓大家去真修行,成就他人。他的精進,不是只有成就自己,他是真心要去成就他人。

10、【精進經行】:精持一心修進晝夜行道。直來直去,名曰經行;是名常行三昧也。

(1)「精進經行,精進一心修進,晝夜行道」:他就是這麼精進,時間分秒寸陰、光陰都沒讓它消除,秒秒就是把握,在晝夜行道。整天,晚上也不停歇,哪怕是睡也是在精進中。

(2)「直來直去」:那種調直道。過去曾經告訴過大家,大菩提道直,也就是調直道。分分寸寸,修行都在菩提道上,這叫做調直道。

(3)「名曰經行,是名常行三昧也」:直來直往,沒有離開菩提心念,名叫做「經行」。我們的舉止動作,心念,全都沒有離開精進這一念。而若說的「經行」,就像我們在繞佛,即使閒下來,晚上他也就是這樣一心,就是直來走、直去走,用這樣作為他休息。這種白天勞作、晚上經行,心都沒有讓它懈怠掉,這就是修行方法。心都沒有動過。

11、【精進經行】:即常勤行道無間。『等持三昧』,半行半坐。『一行三昧』,長年坐定。『般舟三昧』,不坐不臥。

(1)「精進經行:即常勤行道無間,『等持三昧』」:無間就是沒有間斷。「等持三昧」,這很多很多的法,在他的心都沒有動,就是該持的法他絕對不會讓它漏掉,這叫做「無漏法」,法入心了,沒有漏。

(2)「『等持三昧』,半行半坐」:這全都是功夫,坐與站都一樣,這心沒有讓它懈怠,沒有讓身體舒服一下。若看到這樣的精進,自己也覺得慚愧:啊!坐就要坐好,坐這樣也不舒服,這樣也不調直,真的是苦。但是「一切眾生喜見菩薩」,他安然自在。他在行動中沒有離開三昧,那就是「定」。

(3)「『一行三昧』,長年坐定」:一年到頭就是坐定。哪怕你看他在動,也是在入定中,這叫做「善思惟」,心念都沒有偏過。

(4)「般舟三昧,不坐不臥」:這就是精進。

12、【一心求佛,滿萬二千歲已】:以精進苦行,專求佛道。至勤苦卓,經歷許時。

(1)「以精進苦行,專求佛道,至勤苦卓」:就是「經歷許時」,經歷很久。

13、【得現一切色身三昧】:以勤苦故,即時證得普現色身。遍滿虛空法界,時行菩薩行,莊嚴種種佛剎,成就一切眾生,隨起一種善根,皆具萬德。

(1)「得現一切色身三昧」:已將他的色身三昧也顯現出來。修行要將內心長久不散失,就像前面說過,這樣不休不息,一直到了讓人看起來,這個身的莊嚴,看到身,就知道他是在一心,善思惟中、定中,心沒有雜念。

(2)「以勤苦故,即時證得普現色身,遍滿虛空法界,時行菩薩行,莊嚴種種佛剎」:這個色身莊嚴相,讓人看起來,哇!全身遍滿虛空,那種莊嚴相。他就是行「菩薩行」。所有的地方,有他到了,就是莊嚴的地方。

(3)「成就一切眾生,隨起一種善根,皆具萬德」:人人若看到,不由自己就是起了善根,不必說話、不必說法,眾生一看到他,自然心就起了善根。那個善根起來,連看他的人,就是讓人覺得:你為何變成這麼有德行?這就是有德的人,將他的身相,就能夠降伏那種凡夫無德,也會沾佛的佛光,他的身行改變他的行為,這種用莊嚴相來改變凡夫相。這很不可思議!

14、【三昧】:亦言三摩提,義言正定,或言等持,謂心體平等任持無所偏著;亦稱正受,謂心體圓明不受一切。

(1)「三昧,亦言三摩提,義言正定」:這三昧也能夠叫做「三摩提」,意思叫做「正定」,或是叫做「等持」,所有的法,持於一身、一心。

(2)「或言等持,謂心體平等任持無所偏著,亦稱正受,謂心體圓明不受一切」:就是受持,「總一切法,持一切善」,因為眾生都平等,我們為何不要都茹素呢?這些眾生皆有佛性,不忍眾生受苦,這也就是菩薩修行的過程中的很重要的一道門。「任持無所偏著」,這些法都是這樣堅持。就是我們要力行。

15、【現一切色身三昧】:佛之法身一真常住,本來圓遍法界,若真能證此者,於其所見之山河、大地、草木、叢林、虛空、日月、一切有情、無情,即知無一不由法身所現,即知此一切色身無一非法身所攝。

(1)「現一切色身三昧:佛之法身一真常住」:要用心聽。身,這個法身就是一真常住。我们法入心,心,這個法是「無生無滅」,法是慧命常住。所以我們若法入心,永恆,隨著我們的身行去來。這是很重要。

(2)「本來圓遍法界,若真能證此者,於其所見之山河、大地、草木、叢林、虛空、日月、一切有情、無情,即知無一不由法身所現」:這些所有天地萬物、情與無情,無不都是從法身所現。就是我們的意識是清淨、純真,所看到這些東西都「轉識成智」,已經所看的一切,與一般的法倒是不同。「即知一切色身無一非法身所攝」。

16、『所見一切物之色身,既無一物非法身,則能見者之色身,自亦不離於法身之性。』

(1)「所見一切物之色身,既無一物非法身」:所看到的都是法身,全身都是法。

(2)「則能見者之色身,自亦不離於法身之性」:因為既有,這麼完美的成就,所有全身的德行,當然讓人看起來,還是這樣這麼的有德,自己總是要有一分的心得。

(3)「德者,得也」:我們看人的修行是這樣,我們要去學「大德行者」是如何修行。

17、『眾生以向執己見,故見各物,皆非己有,若己見破,則我相破,我相破,則一切色身相破,是為能得此『三昧之義』。』

(1)「眾生以向執己見」:因為我們眾生向來,過去累積的所執的很多。剛剛開頭說「貪」,也是執啊,執著有還要更多的「執」,執著他是我愛惜的人,不捨他在擔憂,他的擔憂就是我的煩惱,這都是執著。

(2)「故見各物,皆非己有,若己見破,則我相破」:因為有執著,我们若是有突破之後,自然什麼東西就不是與我有關係。「若己見破,則我相破」,若自己已經破掉了那些惑,我就那些事情真的與我無干。

(3)「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自己的苦厄度盡,才有辦法度他人的苦厄。「我相破則一切色身相破」,我們要先破除我相,才有辦法破除我們一切一切所見所聞的相。

(4)「是為能得此三昧之義」:總是想要知道的事情很多,法很深,但是要修的行,細相說來實在是太多了。

18、「萬法從一心攝,一心通,萬理皆徹」:我們要事先了解真純的意境,我們人人要真純,從純真中來入我們的生活;從我們的生活中精進,心無雜念,我們要精進。精在哪裡?純又何物?我們精進才是我們修行的本分。我們大家要很用心,用在「精純無邪雜念」,才能夠「誠懇懃修正行」,自然靜思惟就皈敬儀,我們的心就會在這個地方如法去修行。

19、「時時用口讚歎,讚佛、讚法,讚一切眾生」:人人心中有佛,人人所行無不都是菩薩道,將來一定會成佛,這是「常不輕菩薩」所修的行。請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