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2日 星期六

2020晨鐘起薰法香.(德松筆記).(08.16)


>2020年8月16日上午5:20]農曆六月二十七日。(僅德松個人筆記參考。請多指教,感恩。)

靜思清澄(法髓)妙蓮華,慈濟人群菩薩道

1、《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經文:【亦復不為憍慢嫉諸垢所惱,得菩薩神通、無生法忍。】

2、上人手札:「阿難聞如來所說,總持一切法,皆能憶持一切善,而心不放逸,亦不敢憍慢於眾,故名心無憍慢。」

(1)「聽法,傳法」:用心,人身難得,佛法難聞。阿難隨在佛陀身邊,他盡心力聽佛法,佛陀所說法,阿難句句用心聽入,銘刻心版。佛陀入滅了,僧眾請阿難來重覆佛陀所說一切,大家用心來編記;將阿難所說,重新再聞。這佛法輾轉傳、用心記,最後才真正落實文字,也要感恩古代的高僧大德,能夠這樣用心聽法、傳法,來編寫結集。這樣一次再一次,從梵文譯為中文等等,工程很浩大。

(2)「用心理解經文」:今天能夠在我們的手中,讀;書很豐富,印刷豐富,文字已經譯成了我懂、你懂,大家都懂,手拿起來,就看得清楚,了解其中的含意。但是我們若沒有用心,儘管這些經、這些書很昌盛,排疊在你的周圍,但是我們無心去將它抽出來;又無心去看,看又沒有用心去理解,這樣儘管再多的東西在你的面前,對大家都無所利益。

(3)「佛法要用心讀誦、受持、身體力行」:儘管經典,一段時間一直在說:「你若讀誦這部經,比什麼的功德都大」,用各種來譬喻;這是說你有讀誦、受持,你有身體力行。聽經在人群中,我們這樣在付出,這就是真實法,真正的法在我們的心中,哪怕完全都沒有接觸到,沒有直接接觸到《法華經》,卻是他所做的一切就是適合經文,道理,事歸於道理。

(4)「持經入人群」:「哦!那是《法華經》,佛陀的教育。」希望我們能夠入人群,就是要說這些道理,這些道理要給人應用,人有用到了,這才是真正持經。經,在他的路中,他的路這樣走過來的,這輾轉了。最重要的源頭的法,一路要一直鋪,鋪到最終在人群,人能夠踏著這樣的路,走進來這個道,了解聽經,這很重要啊!

3、雲南昆明慈濟人視訊連線,付出於人群與薰法法喜分享

(1)「愛心無論貧富,點滴累積」:這幾天與大陸雲南昆明視訊連線,聽他們分享聽法的心得,聽他們在那裏,慈濟委員在關懷貧窮苦難人;貧窮的苦難人皆受到慈濟人的疼愛,受到感動了,翻轉人生,現在也能夠去做環保,也能夠去用竹筒,雖然自己很辛苦生活,還是一樣點滴累積,還是拿著重重的竹筒給委員,說:「盡一分的心力,也要做一分的功德。」這一段一段的故事都是很感動人。

(2)「貧困人生,無奈事多」:其中有一位照顧戶(龔紅雲,雲南照顧戶),肝病很嚴重,要看醫生要用錢,沒有錢可看醫生;醫生告訴她:「妳這樣的肝病,現在營養不夠,妳需要吸收蛋白質。」這貧窮的人哪有辦法?三餐都有困難了,要如何來補充營養,什麼叫做蛋白質呢?有人就告訴她,自己養蟲,她就用說的方法來養蟲,蟲養起來了,放在碗裡,一隻一隻的蟲很肥,從相片看起來,很像以前廁所裡面的蟲,她就這樣每天活生生地要吃二十幾尾的蟲,這樣做也沒有比較好。

(3)「慈濟人愛心陪伴與引導」:後來慈濟人接到這個個案,關懷了,那個時後,看到真的病是很重,肚子也已經大起來了,所以用愛不斷膚慰她,除了物資的幫助,輕言柔語去輔導她,而慢慢她心開了、意解了。所以向自己提起了精神,自己很努力,也慢慢走出去做環保,這樣的過程,看起來好很多了。

(4)「引導葷轉素,投入環保」:現在在做環保,而我們的慈濟菩薩就輔導她,「不可吃這些東西,要素食了」,害怕素食沒有營養,我們送給她的東西,希望她能夠轉葷為素,所以她也開始素食了。這樣身體就慢慢恢復,投入環保,現在一大早出門,也是同樣晚上才入門,這種投入做環保,也素食了,身體健康。

(5)「老菩薩用心精進,落實經文於生活」:昨天也有老婆婆(王鳳玉,雲南志工)來分享,她說:「我與師父年紀一樣大啦!」也來現身說法,她不認識字,但是志工陪伴她、輔導她,她現在還是同樣薰法,她聽法,聽得那個智慧,真的是出來在說話,句句經文當中的含義落實在生活,做環保做得感動孩子、感動孫子,全家人都帶出來。

(6)「慈濟人精進聞法,無有漏失」:我們的慈濟人,雖然離這麼地遠,越過海峽,翻過了多少山,這麼遙遠的地方,他們聽法,現在的視訊連線,真的讓他們很方便,所以每天沒有漏失掉,每天都這樣在聽。雲南昆明那個地方,告訴我,那裡每天早上,差不多八十人以上聚聚一堂,一大早來禮佛,禮佛完了就聽經;聽經完了,大家分享;分享完了,用個早餐,上班的人上班去了,帶孫子的人帶孫子回去了。就是這樣每天,幾年來如一日,沒有停歇過。聽到他們這樣在分享,實在是很感動。

4、上人手札(續) (5)「阿難聞如來所說,總持一切法」:這就像佛陀向阿難說話,要阿難,要勤精進,告訴阿難,要總持一切法,法就是入心來,不要漏掉了,所有的法入心、不可漏。

(6)「皆能憶持一切善,而心不放逸」:一切法之中都是含藏著一切善。所以,我們要憶持,常常記住,不斷聽入,還要傳出。聽進來,一定不斷放在我們的記憶中,記憶傳法;傳法出去,我們的法還是不斷累積,藏在我們的記憶中,時時時時、不斷不斷來去弘法。

(7)「法入心,法入行」:就像昨天所說的古井水,我們已經將古井水掘出泉了,我們要不斷將古井水去汲起來,一直供應給大家,我們還是保持著這個古井水。同樣的道理,佛法我們就是不斷聽,聽進來放在我們的心中;我們不斷就像湧泉,佛法入心來,見聞,一切歸納在佛法中。人來了,我們不斷用聞法的法寶向大家分享,聽的人就如獲大寶,也夠讓它也源源不失。這就佛法,我們得總持一切法,聽入心來,就像古井水掘開來了,我們能夠記住,不斷付出。

(8)「守規不放逸」:而自己呢?法的規矩,要守規矩,不放逸,不可放縱掉了,過去我們不懂法,說不定做人的規則我們不懂,說不定我們很放縱,浪費時間、空過時日,吃喝玩樂,無所事事,過去說不定很多人是這樣。至少我聽到翻轉人生的故事,這些人的過去就是有一段放逸的日子;聽法之後,人生變了,現在的人生是人中之寶。

(9)「入群付出,解眾生困難」:已經與人在一起,就能夠去幫助人,用愛心、耐心不斷去付出,將過去那些人有心所欠缺、有心偏向、有生活貧窮,有很多很多苦,從我們聽法了之後,內心豐富。人間有欠缺什麼,我們就有辦法付出、滿足眾生所需要,什麼樣的方法解除眾生的困難,只要有心就沒有困難。

(10)「總持一切法,皆能憶持一切善」:只要我們心不放逸,殷勤在人間中,幫助人也沒有放逸,有困難,想辦法,還是一樣可以幫助它,可以幫助開啟他心閉鎖著的門,這就是我們聽法、持經一切功德。所以《法華經》是總持一切法,而也是行一切善,都可以在這部經當中取得。

(11)「皆能憶持一切善,而心不放逸」:我們持經的功德就是要這樣,不放逸。經、法之中,讓我們有很多方法,能夠得到沒有欠缺的智慧與力量,這是在經之中能夠給我們的,給我們有這樣的信心。

(12)「亦不敢憍慢於眾,故名心無憍慢」:但是持經的人,儘管我們經與法很清楚,擁有很多,但是要時時提起警惕來,不要認為,我已經懂很多了,我說起法來也是滔滔不絕,能夠說得很好,這樣我就憍慢了,千萬不可!我們若有這樣的放縱、憍慢,法在我們的心,只是助長我們的無明、驕傲,這法在心中就無功德、無所用,反過來增長傲慢、驕傲,這樣這部經對你也無所用,只是一般的學習而已,所以不可驕傲。阿難他就這樣說:「亦不敢憍慢於眾,故名心無憍慢」。

(13)「阿難持一切善而不放逸,於眾中亦不憍慢」:這是阿難聽佛陀所說的法,在他的內心得到總持一切法,他雖然總持一切法,但還是很緊密地記憶著,一句都不敢漏掉了,不敢放逸,也不敢憍慢,這是阿難的品德。他在佛的身邊,聽佛的法很具足,他自己也很謹慎,持一切善而不放逸,他於眾中不敢驕傲,還是謙卑、和氣與人相處。所以我們要很用心,要去體會這段告訴大家的話。《法華經》與人間是這樣這麼地會合,我們要多用心啊!

4、經文複習:【阿彌陀佛、大菩薩眾,圍繞住處,生蓮華中,寶座之上,不復為貪欲所惱,亦復不為瞋恚愚癡所惱。】

(1)「心開闊,精進持經」:前面的經文這樣說,聽到《法華經》、持《法華經》等等,將來也能夠轉女成男。意思就是心要開闊起來,要精進、要認真,持誦這部經,將來也能夠生在佛土。遠離心態不端,心態的無明,貪、瞋、癡等等的驕傲、無明,這都去除了。這也有機會持這部經,心一清淨,將來也能夠生彌陀佛的淨土去。

(2)「阿彌陀佛、大菩薩眾,圍繞住處,生蓮華中,寶座之上,不復為貪欲所惱,亦復不為瞋恚愚癡所惱」:他化生到哪個地方,在那個地方,圍繞住處都是菩薩,菩薩就是蓮花化生,化生就是在那寶臺之上。那個心就不為貪慾所惱,就沒有貪嗔癡了。我們的身心清淨,化身在這個淨土,身心清淨,遠離了貪、瞋、癡。

5、經文解釋:【亦復不為憍慢嫉妒諸垢所惱】:有憍慢心,則生輕慢憍恣,輕視不如己者。

(1)「亦復不為憍慢嫉妒諸垢所惱」:又能夠得到不憍慢,沒有嫉妒的心,這就是我們學佛要用功的地方,我們常不知道從何時,幾輩子一直薰習來很多無明,其中若有所成就,就會憍慢心起來,這就是一大病。這是隨煩惱,隨著貪、瞋、癡;貪一起,當中就有驕慢;瞋一起更是憍慢的作祟,癡也是在憍慢中,隨著你任何一個煩惱,都沒有離開這個憍慢與嫉妒,所以有這個憍慢心,他看一切就是這樣憍慢帶動起來,無明就是從憍慢起來。

(2)「有憍慢心,則生輕慢憍恣,輕視不如己者」:有一點點學問,他就輕慢、憍姿這種的姿態,不可一世,這就是憍慢,這種輕視別人不如我們自己,覺得:我學問比你還高、我的德比你高,以為自己都是超越在別人之上,這就是驕。

6、『有嫉妒心,容不得他比我美好,則生妒名下婢妾、垢汙自心。』

(1)「有嫉妒心,容不得他比我美好」:還有嫉妒,看到別人好,不能勘忍。看到別人,人人在讚歎,聽到也是忍不住,覺得:應該讚歎我,為何去讚歎那個人?就起了毀謗,這樣的心是嫉妒,容不得他人比我好。

(2)「則生妒名下婢妾、垢汙自心」:以前的人,有的人妻、妾取多了,都取好幾位妻子,在這當中就是這樣,妻、妾彼此怨妒、彼此鬥爭,過去的很多這樣的家庭,很苦阿!都是這樣,看別人好,汙染自己的心,起嫉妒。

7、『今因持此法華經故,明諦理、定方向、心向善,得心諸煩惱垢病自除,不被所惱。』

(1)「今因持此法華經故,明諦理、定方向、心向善」:我們現在持這部經,《法華經》。明白了道理了,真諦的道理我們都了解了,我們能夠知道「定方向」;知道肯定那個方向,一心一志,我們向著真理、諦理的方向,心再也沒有散亂、再也沒有驕傲,完全一心一志,方向對準了,心是向善的。

(2)「得心諸煩惱垢病自除」:我們若能夠方向正確,內心的煩惱、詬病完全消除,我們自己也沒有煩惱,也不會帶起了他人對我們起煩惱。總而言之,煩惱彼此去除,沒煩惱,豈不是很輕安呢?

8、【得菩薩神通、無生法忍】:此明菩薩悟得心通淨明,得神通證無生法忍,起欣樂心,安忍不退。

(1)「得菩薩神通、無生法忍」:我們能夠心沒有煩惱、無明,自然我們發心入人群去廣度眾生,成為覺有情,那就是得菩薩,菩薩叫做覺有情人。

(2)「此明菩薩悟得心通淨明」:過去我們都讓無明、煩惱將我們淤積著、不通,就像一條溝,有水在流,垃圾若丟進去隨水就流掉了。但是水溝若有東西塞住,水不通,自然垃圾就囤積在那裡。我們若能夠瞭解這個道理,就像水不讓它囤積著,讓它能通、能流,就是「心通淨明」。

(3)「心開意解,精神通達」:我們的精神通達了,不再有煩惱來傷神,或是來傷心,一切都通達了。人生的法則就是這樣,所以我們心念通、意解了,自然得神通,精神通達了,不會在那裡傷腦筋、想不開;想不開自然就是傷腦筋,我們想通了,那就神通。

(4)「得神通證無生法忍」:世間有什麼苦啊?一切想通了,哪有什麼人生的苦呢?沒了,所以沒有什麼苦可說。不用忍,不忍自通,因為沒什麼煩惱在我們的心中,所以叫做無生法忍。因為我們心中有法,得到法的快樂,想得通,沒有煩惱囤積,我們得到法歡喜了,時時就是法喜充滿。

(5)「起欣樂心,安忍不退」:一直很欣樂,樂就是歡喜,看到法,就歡喜了。而人生有什麼事情會合到法來,想通了,沒了。人生,什麼才是我們真正要的?身外之物,身外的東西有什麼用處?三餐吃得飽,冬天有衣服穿,讓我們能夠保暖,足夠就好了;熱天給我們遮體的衣物,有房子可遮蓋,有土地可安住,這樣就滿足了,還有什麼不夠呢?人生,衣、食、住,足夠就好了,這樣難道還有什麼好貪、好求呢?還有什麼需要我們去爭?

(6)「以欣樂心相待他人」:人與人之間,我們若懂法,人人本具佛性,人人都會成佛,「我尊重你,我感恩你哦。」這就是人生,這麼的快樂。有欣樂心就會很歡喜,天天都很歡喜。看人,我們就是欣樂,欣賞他,很快樂。「他有這樣的優點,了不起,很有才華,讚歎。」每天我們讚歎別人,就讓別人讚歎我們。

(7)「起欣樂心,安忍不退」:我們欣賞別人,別人欣賞我們;讚歎別人,別人讚歎我們,我們能夠得無生的法忍,安住我們的心,沒有得失心、尊重心、愛心,我們若能夠保存著,我們每天都很歡喜,沒有什麼可計較了。

9、『因不著故,住於靜思惟定中,發得自在神通力,由之能安忍故,了生法空,得無生忍。』

(1)「因不著故,住於靜思惟定中」:我們所過的日子,沒什麼複雜,好好地將心靜下來,好好地想,佛陀是如何教育我們,我們要如何待人接物?與人相處得皆大歡喜,心沒有雜念,這叫做「靜思惟定」。不可朝三暮四,我們的心定下來就對了,這不是在那裡打坐,才是叫做坐禪、定心;我們一切,做事情都是在生活禪中,那就是靜思惟。做什麼就專心在那個地方,不可做這裡在想那裡。

(2)眾生型態各異

(2-1)「猴子四處蹦跳,意外落入木洞中」:昨天看到新聞當中,有一隻猴子在山中,這裡跑、那裡衝,且東望西看,無法一下子定下來,跳來跳去,有塊很大的木材,是在山上人家鋸掉了、還未運下來。那木料中間蛀一個洞,那隻小猴子在那跳阿、跳阿,不小心剛好掉在那個洞裡,無法起來,在那個地方,東張西望,手要拉這裡、要拉那裡,急牠爬不起來。看他在著急,但沒有一時半刻停歇下來,身體拘束在那,頭與胸在上面,只是爬不起來,這樣在那裡掙扎,拿到東西就要塞到嘴裡,但眼睛也是看四方,同樣轉來轉去,手揮來揮去,沒有一點能夠靜下來,在那掙扎很久。

(2-2)「狗來相救猴子」:我看到那個影片就說:「為什麼?為何都沒有看到人來救牠,難道沒有其他的動物嗎?」在那個地方看很久。後來有一隻狗這樣慢慢走過來,只是繞在猴子的身邊,看來看去,好像在想辦法要如何救牠,忽然間這隻狗用力一個力道將牠撞一下,這隻猴子忽然就被跳起來,這樣脫離了那塊木頭。狗救了猴子,這隻猴子回一個頭就這樣跳阿、跑阿,跑很遠,又跑回來,爬去樹上;狗則是悠哉的慢慢走,若無其事,像是沒有發生事情一樣。

(3)「眾生各有不同型態」:看到這幕,會覺得眾生界不同型態,卻也是有牠落難的時候,也有那種盼望、著急,「什麼人來救我?」在那裡,這樣很掙扎。也有這樣很穩定走近來,在那裡繞著,這樣想方法讓牠想起來,快速地一撞,瞬間這樣,讓這隻猴子突然間跳起來。救猴子的狗,若無其事,還是這樣。這,眾生界到底不同類的形態、不同類的身形,牠們有牠們的生活的境界,真的是很不容易。

(3)「學菩薩法,不離靜思惟定,自度度他」:所以前面在說的人生,有這樣幫助人的菩薩,幫助苦難人。苦難人一轉個人生,也要成為學做菩薩的人;畜生界也有這樣,受困難了,不同類的動物,如何去救牠,這也就是。所以我們人能夠見聞佛法,當然也要想辦法,如何自救自己,如何學菩薩法,入人群去救人,這是很重要,所以我們要不離開「靜思惟定」,一定要來用心。

(4)「發得自在神通力,由之能安忍故,了生法空,得無生忍」:我們若有這個靜思惟,自然就有辦法啟發我們得自在神通力。這個神通力想通了、了解了,沒有事情會擾亂我們的心,我們心安然自在。這就是法,法空掉一切,沒有煩惱來擾亂我們的心,所以「得無生忍」。

10、『得菩薩,明證得諦理覺有情者。其心靜寂清澄,根淨無染,得無生法忍,故能見若干諸如來。』

(1)「得菩薩,明證得諦理覺有情者。其心靜寂清澄,根淨無染」:得菩薩能夠來證明這個道理,道理讓我們通達,叫做覺有情,覺有情就是其心寂靜清澄,根淨無染。我們的心寂靜清澄了,不受什麼來污染我們;我們的五根、五塵也互不相關,不相互染污。

(2)「得無生法忍」:我們就不會看到東西就起貪心,不會聽到聲音就起煩惱心。根與塵我們會隔開,就沒有什麼來染著我們,自然我們就無生法忍,就不會生起了種種的煩惱。這,不論如何,我們用這樣來很淺近來解釋,這就是「無生法忍」,在我們的生活中。

(3)「故能見若干諸如來」:若這樣,我們的心就能夠見佛,見佛在哪裡?見自己的心佛,也見人人將來皆得成佛,這不敢輕視,時時看人都皆得歡喜。這能夠《法華經》通達了,我們見人,人人就是佛,人人就是要好好修行。不是說:「我有佛性,我也會成佛。」只是這樣念,不會成。

(4)「愛心為通達劑,用心才能見佛心」:儘管我們有成佛的本性,與佛同等,但是我們經過了凡夫污染,溝渠還未通,還塞住,垃圾還一整堆,水又是濁的,我們哪有辦法清水通達呢?還是要將心的污垢清乾淨,水才會流通,污濁的水也流通過去了,來的是清淨水,這樣我們就是通達。所以各位菩薩,愛心是最好的通達劑。用心才是我們能夠得佛、見佛的心。所以要時時多用心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