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1日 星期六
07.《願從心起》.(包含歌詞)
《願從心起》 教育團康帶動
======================================================
培養一顆顆 善念的種子
向下紮根 往上茂盛
耕耘一畝畝 感恩的福田
清淨的心地 希望的教育
啊 一個願 從心起
愛的啟發 愛的教育
真心付出 春風化雨
啊 一個願 從心起
成長慧命 無限感恩
千年百世 完全教育
08.《不停轉動》.(包含歌詞).
《不停轉動》 教育團康帶動
=============================================================
別怪我把獨輪車騎得太快了
因為時間從不會為誰等候的
有太多人需要溫暖需要歡樂
神奇的是我給越多心越滿了
別說我把沒盡力看得太重了
因為遺憾是很難完全癒合的
最不希望一次鬆手一生歉疚
所以寧願做到極限努力不休
讓人生不停轉動 從風雨蒐集彩虹
不猶豫不想太多 怕錯過不怕衝動
像地球不停轉動 把黑夜轉成白晝
不追求浮華的夢 用影響定義成功
別說我把沒盡力看得太重了
因為遺憾是很難完全癒合的
最不希望一次鬆手一生歉疚
所以寧願做到極限努力不休
讓人生不停轉動 從風雨蒐集彩虹
不猶豫不想太多 怕錯過不怕衝動
像地球不停轉動 把黑夜轉成白晝
不追求浮華的夢 用影響定義成功
彈奏我鍾愛的輕快的歌
分享我心裡的日麗風和
一直在我想走的路上走著
所以從來都不覺得疲憊了
讓人生不停轉動 從風雨蒐集彩虹
不猶豫不想太多 怕錯過不怕衝動
像地球不停轉動 把黑夜轉成白晝
不追求浮華的夢 用影響定義成功
定義成功
09.《溫暖》.(包含歌詞).
《溫暖》 教育團康帶動
=====================================================
演唱:鳳飛飛 / 作詞:林煌坤 / 作曲:李嘉東
當你得到了溫暖
是否想到有人正在受風寒
你是否常常問自己
有沒有替別人著想
能為別人多加設想
心情會更坦然
將快樂與人同享
於你又何妨
人在世上
就是要互相體諒
當你懂得了體諒
你的生活再也不會有惆悵
當你明白了這道理
你心情將會更開朗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世界會更安詳
讓我們同來發揚
人性的善良
好讓人間
到處都充滿溫暖
10.《別害怕去夢想》.(包含歌詞)..(慈濟教育團康帶動)
《別害怕去夢想》 教育團康帶動
==============================================
拿自信推開了窗 看看天空其實非常寬廣
星星太陽月亮 各有值得被讚嘆的光
不要自我綑綁 生命會更閃亮
發現能成就的事 超乎想像
換上了信任眼光 才會知道默契可以培養
我們並不一樣 卻能互相給對方力量
都曾誤解失望 也曾懷疑感傷
還是遇見真的心 用愛一起分享
Go別害怕去夢想 Never give up向前闖
世界上沒失敗 除非你認輸投降
Go別害怕去夢想 傾聽內心的願望
就算碰到阻擋 也一定會天天都有成長
現在就要出發 未來才能抵達
汗水和眼淚在飛揚
你努力的模樣 多麼漂亮
帶著勇氣前往 拒絕半路返航
執著是我們的信仰
要用好的倔強
朝遠方飛~翔
佛教歌曲..(31至40)
31.叩鐘偈 寶鼎赞 佛光山梵唄.
31.醒來(佛樂欣賞)
32.寒山僧蹤
33.佛子行
34.有一天夢會醒
35.憨山大師醒世歌(水墨版)
36.觀世音菩薩祈禱文
37.放下
38.永嘉大師證道歌
39.懺悔文 3遍
.
31.叩鐘偈 寶鼎赞 佛光山梵唄.2001 31.醒來(佛樂欣賞) 32.寒山僧蹤 33.佛子行 34.有一天夢會醒
35.憨山大師醒世歌(水墨版) 36.觀世音菩薩祈禱文 37.放下 38.永嘉大師證道歌 39.懺悔文 3遍
31.醒來(佛樂欣賞)
32.寒山僧蹤
33.佛子行
34.有一天夢會醒
35.憨山大師醒世歌(水墨版)
36.觀世音菩薩祈禱文
37.放下
38.永嘉大師證道歌
39.懺悔文 3遍
.
31.叩鐘偈 寶鼎赞 佛光山梵唄.2001 31.醒來(佛樂欣賞) 32.寒山僧蹤 33.佛子行 34.有一天夢會醒
35.憨山大師醒世歌(水墨版) 36.觀世音菩薩祈禱文 37.放下 38.永嘉大師證道歌 39.懺悔文 3遍
2020年7月10日 星期五
慈濟 - 環保三十年
01.上人感恩之旅來到三峽園區環保站
02.圍著大樹而形成的環保站
03.慈濟 - 環保三十年.(2020)
04.環保30追根溯源 鼓掌的雙手做環保
05.人人做環保..(慈濟環保歌曲)
06.法髓探源 | 環保三十(上)
07.法髓探源 | 環保三十(下)
08.【環保三十 變與不變】 甘萬成
09.上人行腳:環保三十年 草根情不移
10.慈濟環保30年 環保教育深耕社區
11..慈濟環保30 慈悲有智慧 科技展人文
12.響應環保30年 植樹活動種下希望
13.慈濟環保30年 吉隆坡籌辦淨街路跑
14.環保路走了30年 龍井陳伯伯志不悔
15.慈濟@臺南【環保蒙面俠 老當益壯】環保30不退轉
.
01.上人感恩之旅來到三峽園區環保站 02.圍著大樹而形成的環保站 03.環保30追根溯源 鼓掌的雙手做環保 04.慈濟 - 環保三十年.(2020) 05.人人做環保..(慈濟環保歌曲) 06.法髓探源 | 環保三十(上).(慈濟基金會編纂處) 07.法髓探源 | 環保三十(下).(慈濟基金會編纂處) 08.【環保三十 變與不變】 甘萬成 09.上人行腳:環保三十年 草根情不移 10.慈濟環保30年 環保教育深耕社區 11.慈濟環保30 慈悲有智慧 科技展人文 12.響應環保30年 植樹活動種下希望 13.慈濟環保30年 吉隆坡籌辦淨街路跑 14.環保路走了30年 龍井陳伯伯志不悔 15.慈濟@臺南【環保蒙面俠 老當益壯】環保30不退轉
02.圍著大樹而形成的環保站
03.慈濟 - 環保三十年.(2020)
04.環保30追根溯源 鼓掌的雙手做環保
05.人人做環保..(慈濟環保歌曲)
06.法髓探源 | 環保三十(上)
07.法髓探源 | 環保三十(下)
08.【環保三十 變與不變】 甘萬成
09.上人行腳:環保三十年 草根情不移
10.慈濟環保30年 環保教育深耕社區
11..慈濟環保30 慈悲有智慧 科技展人文
12.響應環保30年 植樹活動種下希望
13.慈濟環保30年 吉隆坡籌辦淨街路跑
14.環保路走了30年 龍井陳伯伯志不悔
15.慈濟@臺南【環保蒙面俠 老當益壯】環保30不退轉
.
01.上人感恩之旅來到三峽園區環保站 02.圍著大樹而形成的環保站 03.環保30追根溯源 鼓掌的雙手做環保 04.慈濟 - 環保三十年.(2020) 05.人人做環保..(慈濟環保歌曲) 06.法髓探源 | 環保三十(上).(慈濟基金會編纂處) 07.法髓探源 | 環保三十(下).(慈濟基金會編纂處) 08.【環保三十 變與不變】 甘萬成 09.上人行腳:環保三十年 草根情不移 10.慈濟環保30年 環保教育深耕社區 11.慈濟環保30 慈悲有智慧 科技展人文 12.響應環保30年 植樹活動種下希望 13.慈濟環保30年 吉隆坡籌辦淨街路跑 14.環保路走了30年 龍井陳伯伯志不悔 15.慈濟@臺南【環保蒙面俠 老當益壯】環保30不退轉
2020晨起薰法香.(德松筆記).(07.10)
2020年7月10日上午5:20] 農曆五月二十日。
(僅德松個人筆記參考。請多指教,感恩。)
靜思清澄(法髓)妙蓮華,慈濟人群菩薩道
1、《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經文:【白已,即坐七寶之臺,上升虛空,高七多羅樹,往到佛所,頭面禮足,合十指爪,以偈讚佛。容顏甚奇妙,光明照十方,我適曾供養,今復還親覲。】
2、上人手札:「貪瞋恚愚痴, 苦我惱之患, 需求大導師,指正大時世。」
( 1)「貪,瞋,恚,愚,痴」:這五項是我們人生最苦、最惱。人生,若能夠人人了解道理。聽聞,道理清楚了,這些貪、瞋恚、愚癡就不會在我們的內心。道理清楚自然就不貪,世間一切的物欲我們就沒有貪了。
(2)「無貪,無計較,就無瞋,就沒有恚」:道理清楚了,身外物有什麼可貪呢?人生生命無常、苦短,足夠用了、滿足了,何必貪?既無貪,人與人之間還有什麼我們計較的呢?沒有計較了,就無瞋。無瞋就是不會發脾氣了,沒有什麼可爭,也沒有什麼可取,還有什麼脾氣可發呢?,自然脾氣就會改好,沒有計較了,那就沒有恚。
(3)「心開闊,完全順境,轉為智慧,就無愚,痴」:我們的心完全順境,沒有覺得逆我們心意。心開闊多了,心路開闊了,道理通了,這樣豈不就是知識提高?智慧轉了,轉了智慧來,哪有愚、癡呢?這是一定的道理。我們人人學佛法,要先去除貪、瞋恚、愚癡,這就是我們學法第一的要領。請大家要細心、用心體會,了解這五個字,我們若沒有去除,那真的是苦啊!
(4)「苦諦,苦我惱之患」:佛陀向世間人表達出來的,第一句話警惕我們:苦啊!而苦在哪裡?就是前面五個字會合起來,那真是苦啊!苦我,同時也惱我。「我」,就是讓這些「貪,瞋,恚,愚,痴」這樣將我們拘束住了,讓我們很苦、讓我們很煩惱。「苦我、惱我,這些心理的病一直纏著我們到了人生的最後。我們若不入佛門,我們若是沒有聞法,這個苦我、惱我這種的患;患就是病,病就是苦。同樣,就是苦啊、惱啊、病啊,這就是人生最苦、最難。
(5)「需求大導師,指正大時世」:讓我們處在這個大時代中,我們能夠更清楚。這時候有佛法可聽,佛法要能夠宣揚很容易;現在科技,在這個地方出聲,任何一個地方越過了國界,都可以一根手指頭一指,點開了這條線,自然聲音、文字、影像就透過了這條線到人人的電腦去,手機的上面隨時開、隨時知道。這就是現在的科技弘法,弘法沒有困難,見天下事也很清楚。
(6)「現在人間,苦難偏多,苦啊!大陸水患」:大陸現在水災很大。中國大陸有23個省份、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已經28個省都已經水災了。這波的雨下得很久,有的將近一個月了,有的半個月以上,現在繼續在下。這個雨水真的很長,久了,淹了、水壩也破了,或者是洩洪;洩洪了,開始水壩要開,水就又很大沖下去,山崩路斷,淹掉了人的房屋、沖斷了大橋,很多的損毀掉了。
(7)「大陸這波洪澇,很大災情」:慈濟人在安全之下,趕緊前往探災、有老人他就說:「這次很嚴重哦,將我們淹到屋頂了。」而若是樓房,就也有人這樣說:「淹過了一樓,也超越了到二樓,二樓也都淹了;二樓後面的山壁,水沖進來將山壁撞進來,水整個從二樓這樣倒下去。」真的在畫面上,新聞大愛臺看到那個畫面,哦!驚心動魄。
(8)「氣候大變遷,憂心天災頻傳」:現在科技資訊發達,那個地方在災情,不斷不斷畫面在那個地方,很快很快那個訊息就傳出來。看到這種的災難是在即時,那個距離雖然離很遠,但是即時訊息傳遍了,大家看得到,這就是現在的科技發達。看到現在氣候真正大變遷了,雨水下這麼長久,雨是下得這麼特別大的豪雨。這一直繼續,真的是讓人心驚膽寒。這是很擔憂,讓大家很害怕、很擔憂,不是短時、一時,已經整個月、半個月,不只是還未停,還是不斷不斷在高漲起來。
(9)「看到受災之苦」:有一位老婆婆,看到我們的慈濟志工去,她就這樣訴說著苦,「啊!很苦,水淹掉了我的屋頂,很不想活了,現在看到你們來,我心安了。」這是一個老婆婆,一邊說一邊流著眼淚,這樣就像家的親人,在訴說那分內心的苦,真的很辛苦。
(10)「菲律賓疫情,造成諸多工商停工,失業造成貧困飢餓之苦」:新冠狀肺炎疫情,實在也已經幾個月了。多少國家,因為這種的瘟疫、傳染病,讓全球人人心驚。尤其是因為這件事情,已經很多國家經濟等等,已經將快要崩潰掉了。菲律賓,很多工商停業起來,不能做生意;有的人無法忍受下去,沒有生意可做,沒有工可做,已經生活不下去了。
(11)「菲律賓一種私營車的吉普尼,慈濟人協助防疫隔離設備,使其能持續營運維生」:菲律賓有一種私營的車叫做「吉普尼」。類似改裝的中型的巴士的乘載乘客。這個車不敢出去,司機也無法可防範。政府也禁止,很多司機的家庭生計已經受不了了。慈濟人幫助這些司機,車要如何去隔防範,安全的載人,慈濟人就幫助車主、司機,提供防疫隔離材料,看到那個畫面,也覺得慈濟人很有智慧,也很慈悲。
(12)「菲律賓慈濟的紓困發放,幫助無收入的貧困家庭」:菲律賓已經繼續繼續一直發。發那個食物,米、油、鹽、糖等等,繼續一直發,現在知道已經發放給好幾萬戶了。現在要再如何幫助歇業的人,還有辦法去做生意。所以他們幫助這種的叫做「吉普尼」的乘車,如何裝修好的讓司機與乘客都能平安。這叫做慈濟人的愛,去幫助讓交通往來能夠健康。
(13)「眾生有苦、菩薩有愛。慈濟人的愛,用慈悲、用智慧,把握機會付出」:看到這樣的資訊,也是很佩服。在這個時代,這一波這麼長,久久還未消退的疫情,他們這麼多個月來還是這樣繼續在付出,用慈悲、用智慧,實在是很不簡單。這就是愛,「眾生有苦、菩薩有愛」,這在這個時代,這叫做「大時世」。現在這個時代,大時代的世間裡,只要心有正念,在這個時候發揮了愛的力量,幫助的人就很多了,所以很感動。
(14)「大陸湖南,18歲癌末少女的愛,心願捐大體,遺留人間」:人生還有很無奈的苦,大陸湖南省有一位十八歲的女孩,她得到無法可治療的癌病。雖然不是因為這波的疫情往生的病,但是她十八歲,生命無常,父親、母親花了很多錢,醫生很盡心力,這種的罕見疾病,無法治療。這位女孩她就向父母這樣說:「感恩父母,感恩醫生,但是無法不離開,也無奈。」只僅僅要求,往生之後,希望父母將她身體能夠捐的東西捐出去。再說:「雖然這個身體上,都不能捐了,要不然眼睛眼角膜應該也能夠捐,希望父母替我捨。」這很感動人。 (15)「捐大體布施,化無用為大用」:就像這樣,將那個眼角膜又再移植給其他的人,接受到眼角膜,眼睛重回光明了。就這對的父母就這樣說:「有這樣的人勇敢,人已經往生,但是眼睛用在孩子的身上,他還能夠看很多東西,利用很大,很感恩。」所以有人願意施,化無用為大用,布施出去,得到的人滿懷感恩。這就是人生。 (16)「佛法引導,讓心轉念,覺悟有情」:貪瞋恚愚痴,是人生一大病,這是讓人很苦惱的事情。我們若能夠轉一個念,佛法來引導我們,讓我們了解人生苦難偏多,大自然的災難,又有人生疾病的苦難。就像這樣,若能夠把握因緣,需要我們付出,不論是身外之物,就像菲律賓慈濟這樣大喜捨,用慈悲、用智慧去幫助,或者是身體「化無用為大用」,那個少女的愛遺留人間。這都是好事,這些都是「覺悟的有情」,所以叫做覺有情,這已經是得到道理了。 (17)「需求大導師,指正大時世,握因緣付出。就是大智慧,大智慧是從道理中得」:因為有這位佛陀大導師,大覺者,佛陀的智慧,能夠讓人人明白道理。能夠做的,如何解決人生的疾苦?什麼時候、什麼樣的人需要?我們要把握因緣付出。這就是大智慧,大智慧是從道理中得,道理就是大覺者,源在大覺者的指導。 (18)「聞法要及時,要落實身體力行」:我們處在大時代,有這個因緣可以去幫助人的事情、能力增加了,我們付出的機會很多。要大家聞法要及時,要落實去用,這才是真正聞法的價值。
3、複習經文:【說是偈已,而白父言:日月淨明德佛,今故現在。我先供養佛已,得解一切眾生語言陀羅尼。復聞是法華經八百千萬億那由他甄迦羅、頻婆羅、阿閦婆等偈。大王!我今當還供養此佛。】
(1)「一切眾生喜見菩薩的過去生,身心供養」:過去長時間,一切眾生喜見菩薩的過去生,如何修行?如何為眾生付出?如何來供養佛?而且身外供養,過了後,連他的身體也燃身供佛;再化生,很快速再回生,回來在王的家庭,生在皇宮,皇宮化生,所以向他的父王來說法之後。那個說法,這是過去。
(2)「日月淨明德佛,今故現在」:現在此時就是以偈,將過去說的縮短,用偈文來唱誦。這叫做偈文。「日月淨明德佛,今故現在」。偈文過後之時,就說「日月淨明德佛」現在還在,「一切眾生喜見菩薩」供佛,那尊佛就是日月淨明德佛。「一切眾生喜見菩薩」捨身供養,再來生,生在淨德王家,向他的父王再介紹,淨明德佛還在。父王是淨德王家的大王,那尊佛叫做「日月淨明德佛」。
(3)「我先供養佛已,得解一切眾生語言陀羅尼」:向他的父王說淨明德佛還在,現在還在。我上輩子供養之後,現在再來生,這尊佛還在。再來生了,現在這次來生,我已經得到很多眾生語言陀羅尼。對於很多的語言,全都能夠通達。
(4)「復聞是法華經八百千萬億那由他甄迦羅、頻婆羅、阿閦婆等偈」:這全都是數字,很多很多種的語言。
(5)「大王!我今當還供養此佛」:亦父亦王,所以這個地方叫大王。現在佛還在,我過去是這樣,我現在來,得到很多無量數的語言,我現在要再回去,再回去供佛。
4、釋義經文:【白已,即坐七寶之臺,上升虛空】:秉白父王精進供養事已,即坐七寶臺,騰身空中白父詣佛。心身皈向大覺道勤行大精進。
(1)「白已」:已經向國王,已經這樣長行文說完,偈文已經誦完,這樣叫做「白已」。「白」,就是這樣已經向大王說完了,表示要再回去佛所,去做供養了。就坐起了那個七寶之臺,現在去來自由了。過去供養,所得的功德,現在來生,這個身就去來自由。
(2)「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在過去、現在都是同樣,去來自在,一心皈佛供養」:坐上蓮臺就這樣往虛空飄去。表示「秉白父王,精進供養事已」,前輩子是這樣,這輩子也是這樣。秉白了之後,「即坐七寶臺,騰身空中」,就到佛所了。表示前輩子的供佛,這輩子也是「心身皈向大覺道,勤行大精進」,這位「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在過去、現在都是同樣,去來自在,一心皈佛供養。
5、【高七多羅樹】:一多羅,約以七尺樹高度約五丈許。七多羅樹,謂七個稷樹之高量也。
(1)「七多羅樹:一多羅,約以七尺樹高度約五丈許」:七多羅樹的意思,差不多是七尺,樹高差不多五丈。這種的樹是一種穀物,就是五穀雜糧,那個樹不算樹,是五穀雜糧。就像稻子長起來時,差不多三、四尺,稻子若長大,稻草差不多一米,差不多三尺,這種的,差不多有七尺高。它也是一種的五穀雜糧其中的一類,這個東西,這是在他們印度比較有在用。我們要知道,就是五穀類,是量長的「量(高度)」。
6、【往到佛所,頭面禮足,合十指爪,以偈讚佛】:往彼佛所,頭面敬禮佛之雙足。
(1)「往到佛所」:他這樣蓮臺浮起來差不多五尺多,七個五尺多,這樣浮動就這樣飄去。「往到佛所,頭面禮足」,就這樣到了佛所去了。在那個地方,下了蓮臺開始,現在佛前,就「頭面禮足,合十指爪」,而且雙手合掌,「以偈讚佛」。
(2)「頭面敬禮佛之雙足」:這就表示到佛所,所做的是頭面禮。我們若是頂禮下去,頭著地,臉也是著地,這叫做頭面禮。
7、『坐七寶臺升空:菩薩以神力燒身,以神力化生,復以神力見佛。大抵得此三昧,來去自由,縱橫無礙,方稱普現之名。』
(1)「坐七寶臺升空:菩薩以神力燒身,以神力化生,復以神力見佛」:坐臺升空,「菩薩」是用過去生,以神力燃身,很快化生,再以佛的神力再來佛前。這都是說出精神意識,供養後,還是快速不停歇。過去的精進,還是分秒不空過,在那個地方做大供養,緊接著還是再接,還是供養,這就是意思是這樣。
(2)「大抵得此三昧,來去自由,縱橫無礙,方稱普現之名」:在那個得到三昧,三昧就是定,定心發揮神力。去來自在,不論是直的、橫的都無礙。要普遍遠途走,或者是往上、降下這都無礙,叫做「普現」。這就是表示這尊菩薩供佛,那分的供養的心志很堅切,過去生是這樣,化生再來也是這樣虔誠的心,精進不退。
8、【容顏甚奇妙,光明照十方,我適曾供養,今復還親覲】:覩其容顏奇妙之相,且喜見佛在之未滅,意謂前生既親近,弟子又轉生矣,何幸又遇復還親近哉!
(1)「禮佛,讚歎。覩其容顏奇妙之相,且喜見佛在之未滅」:因為過去生也這尊佛,再來生也這尊佛。頂禮了,抬頭看,佛還是這樣,容顏還是這麼莊嚴,由不得從內心再起讚歎,所以歡喜見佛,佛還未滅,佛壽很長。
(2)「意謂前生既親近,弟子又轉生矣,何幸又遇復還親近哉」:表示前生,現在前生親近了,現在弟子過去往生,現在再來了,再來生了,弟子又轉生了,佛還在,現在又再回來了。佛壽長。過去這尊佛的弟子,作供養之後,往生之後,再回來,這尊佛還是猶然。
9、【容顏甚奇妙,光明照十方】:歎佛福相,容顏甚奇妙。歎佛慧光明,照十方世界。
(1)「容顏甚奇妙,光明照十方。讓人起恭敬心」:看到這尊佛的容光、容顏,真的是很起恭敬心。看到佛的容光入他的心,好像放光明一樣。
(2)「歎佛福相」:這就是讚歎,讚歎佛的福相、福德,所以「容顏甚奇妙」。「歎佛慧光明,照十方世界」,讚歎佛慧,佛的智慧光明照遍十方世界。
10 、【我適曾供養,今復還親覲】:謂前身時,已曾供養。謂今再出世,今復遇世尊。
(1)「我適曾供養,今復還親覲:謂前身時,已曾供養」:前身時已經供佛了,現在再出世,又復遇世尊。
11、『曾供養者,即前生三昧力、正報力二供養。還親覲者,即今生值遇,又當供養。我適曾供養,此「我」字指常住無相之法身而言。』
(1)「曾供養者,即前生三昧力、正報力二供養」:過去曾供養過,那就是前身,上輩子已經進入三昧的力量,一心不亂。立刻再來,沒有經過凡夫的迷茫,他抱著那分的定心力往生。這分的定心力再來,還是不浪費時間,正報力供養,身,「報身、法身」這樣來供養,這叫做正報,這樣力量來供養。依報與正報,依報就是這個身體,正報就是法身,這二身供養。
(2)「我適曾供養,此『我』字指常住無相之法身而言」:意思就是「我」,這字「我」就是指常住,常住的「我」。過去生是「我」,現在生也是「我」,是我已經清朗明白,沒有迷的正念的「我」,那就是正報、依報,這二報身這樣會合起來。雖然這生再來,不是前生,但是那個心念是連貫過來,這個「我」是永恆的「我」,就是本性的「我」。所以此「我」,指常住無相之法身的我,清淨無染的我。
12、『菩薩以法為身,不以劣報身為身,故有變易而無分段。言我適來曾以然身供養於佛,而今復還覲也。』
(1)「菩薩以法為身,不以劣報身為身」:不是像我們凡夫,因為由不得自己而來生,他不是這樣。捨棄過去供佛很清楚那念心,他捨報,馬上再回歸來,這是法,這是法身,很清楚的精神力量。同樣回歸來這個時代,他還是很清楚。
(2)「故有變易而無分段」:凡夫是分段生死,一輩子一輩子、一段一段;菩薩修行是變易,前一念、後一念,這種過去那念清淨供養,化身再來這一念,也是虔誠供養。所以菩薩變易,凡夫是分段。
(3)「言我適來曾以然身供養於佛,而今復還覲也」:我過去是這樣供佛過來,過去是因為供佛;現在再回頭回來,這化身。心念不顛倒,過去的正念堅持;這次來生,還是運用正念而來生,叫做信根深厚,沒有異動。菩薩能夠來去自如,這就是我們要修行的功夫。
(4)「修行功夫,堅持正念法身,乘願力而來」:法身,法的身體,也就是我們的智慧深入,已經不是隨著因緣由不得己而來,也由不得己而去,去來我們都是隨著因果,不知道何時再來,不知道何時我們要再去。而我們去,是要去哪裡?凡夫不知道要去哪裡。菩薩呢,修行的階段已經到了我捨這個身體供養,我來生即刻再來,這來了,還是很清楚,這叫做「法身」。不是報身,所以再來人間。
(5)「真修行者,用心勤精進,身體力行,付出無所求,投入人群而心不亂」:我們要修行修到這階段,這不是不可能,是我們要用心、要勤精進,不是僅僅迷在那裡讀經而已,要身體力行付出,投入人群心不亂,付出無所求。供佛,那就是盡形壽,能夠做到這樣的程度,這就是真修行者。我們大家學佛要用心,還要很細膩深入道理。
13、「理,道理,就是真諦,就是真如本性」:「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立刻、這念就是佛。請大家要用佛心,把握我們的佛性,要時時守護這念心,還是秒秒多用心!
*************
2020年7月9日 星期四
2020晨起薰法香.(德松筆記).(07.09)
2020年7月9日上午5:20] 農曆五月十九日,
(僅德松個人筆記參考。請多指教,感恩。)
靜思清澄(法髓)妙蓮華,慈濟人群菩薩道
1、《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經文:【說是偈已,而白父言:日月淨明德佛,今故現在。我先供養佛已,得解一切眾生語言陀羅尼。復聞是法華經八百千萬億那由他甄迦羅、頻婆羅、阿閦婆等偈。大王!我今當還供養此佛。】
2、上人手札:「修忍行即安樂,能修不生滅法,住希有安樂心,安忍不退轉心,證得慧命菩提。」
(1)「修行就是要把握時間,也得要堪忍」:日日就要大家用心,分分秒秒我自己也用心。人生、時間,時間、人生是不可分離,修行就是要把握時間。不只是把握時間,也得要堪忍;不堪忍耐,動不動,「辛苦啊!」外面忙碌,或者是內心不舒服。時間從這樣忙碌,或者是有病痛了,就這樣停下來,或者是懈怠了,時間就是這樣過。
(2)「把握時間,慧命增長」:我們若能知道,時間好好把握精進;你多精進一分,時間那分鐘是屬於我們的。我們把握時間,對自己的全生命的利益,不只是生命同樣過一天,最重要的就是慧命增長。「慧命」是修行者要最重視。生命是隨著自然法則,慧命就要靠自己的修行。
(3)「精進修行,增長慧命,充實人生」:自己若不修行,慧命就會隨著分秒消失,生命自然隨著時間帶走了;慧命,我們若是肯精進,會隨著時間增長。時間雖然是消退了,但是有用功的人,就是時間增長我們的慧命。除了吸收過去的知識,又是讓我們現在增加知識人間事。又能夠去體會到佛所說的道理。很紮實過了一天,能夠為未來的一天,讓我們很充實的人生。
(4)「過去、現在、未來,轉識成智」:過去,我們聽多少呢?過去聽的,若累積來今天的常識;今天聽的,我們轉識成智,讓我們更再成熟在明天。今天遇到的事情,說不定我們過去不曾遇到;今天聽到、了解了,那就是明天,若有人提起這件事情,我會說:「我昨天才知道有這件事情、有這個道理。」這樣,我能夠今天接的事情,明天能夠與人分享。
(5)「多一分見識,就多增加一分智慧,通達世間事,就是智慧」:知識,昨天聽來,今天能夠說,明天人能夠傳,這息息相傳,這樣就是時間讓我們生命有價值。所以我們要不怕辛苦,把握時間,每一件事情來到我們的面前,都是讓我們學、讓我們知道、讓我們理解,讓我們能夠了解、通達世間事,這就是智慧。
(6)「想要了解世間事,要經得起忍耐」:開始將所有的常識,集起來的「精」,這就是我們的智慧。智慧就是要集一切世間,一切的事情我們都要堪忍,因為你沒有經過這些事情,你無法增長你的智慧。你想要了解世間事,你要經得起忍耐。
(7)「修行,六度萬行」:我們修行,一定六法,六種的法,六種的法是指「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我們先布施,面對著芸芸眾生有苦難,不忍眾生受苦難,我們要喜捨付出,這叫做布施。布施的好處呢?就是見人生的苦法。
(8)「四聖諦,苦集滅道。先談『苦』法。佛陀見苦而修行」:佛陀告訴我們的就是苦啊!大家會覺得:不想談苦。我倒是一直要與大家談苦法,因為我面對的、看的很多。那個苦啊,就會去想到佛陀要講佛法的第一句話,「那就是苦啊!」,佛陀見苦而修行,修行覺悟,悟道之後,第一次的說法也是講苦。苦,就是世間的開端。我們人人,真的也是覺得人生無常、苦空,想要去求一個生命的真實價值,所以去修行。
(9)「道理在人群中」:相信我們人人,雖然各人環境不同,結果來修行,應該就是有那個同一種的方向,要去追求人生的真理。所以我們入佛門來,在叢林中共同生活,最重要的就是道理。但是道理沒有離開生活,生活沒有離開人群,人群中,這就是法。因為人生,沒有人,沒這個人生,哪還需要談法呢?有人生,人生在人間,我們每一個,人間就是經過了「生、老、病、死」,這四項的苦,任何一個人逃脫不了。
(10)「叢林道場,互相照顧病僧,,叢林之美」:每天看到,老了、病痛了,很勇敢,還有辦法可走;拿兩支拐杖,這樣也是一步一步向前走。看到背影,由不得一句慨嘆,「啊,真正是老了」。看到他自己走路的背影,或者看到旁邊有人陪著、牽著,也覺得也很可貴。過去,不是自己的親人,但是共同居住在叢林的裡面,老來了,作伴、照顧的都是同修者。不是自己的血緣,卻是能夠這麼的溫馨,那樣的輕柔,這樣將他牽著、扶著,向前走。我若是走在後面,我就由不得不讚歎,這就是叢林的美。
(11)「人生自然法則,三理四相,人總有生老病死苦,清淨的道侶,相互照護」:幾十年後總是會老,老來有伴,這叫做清淨伴,清淨的伴、道侶。同樣一起來修行的伴,年紀大了,照顧他,有病還是照顧。聽到同寢室的人,有人生病了,我若是在問:「最近如何?他的生活起居你們如何照顧?」也就聽,「某某人在照顧。」「幾個人照顧?」「一個寢室,三個人互動。」後來,就會有更…更加發心,他就說:「晚上起來那麼多次,就是我來就好。」這樣,真的是很完整疼惜的照顧,有專人、有多人,有幾個人這樣在關心,這實在是很不容易。
(12)「修行是修心,除習氣,修養心量開大,不亂發脾氣」:修行,有的人會覺得:修行是不是苦呢?修行,就像這樣的環境,是讓人覺得心很安定。但是修行也是在人間、在人群中,若大家能夠知道,修行是修心,要從心。「心要如何修?」「哦,感恩,有伴。」這些伴,各人有各人的習性。「很好的人,他的習性很好,我們要跟著他修。」就像這樣,這種在人群中,能夠常常沒有在發脾氣,沒有脾氣。而不是沒有脾氣,是有修養,心量開大,這值得我們來向他學。
(13)「修行,學習『一切眾生喜見菩薩』,讓人看到喜敬」:有的人習氣未改,還是看人,「這個我不順眼,那個我也無法包容;他做的事情,我不接受。」這樣都是別人的不對,就是因為,「我不接受、我不順眼,我無法這樣的包容。」這樣自己是很辛苦。一個人的心放著很多人,是我們不滿意的人,你們想:是不是很辛苦呢?當然,我們人若讓人放在心裡難過,也是不成功。我們要做一個,讓每個人的心就是很歡喜、很敬重,讓人看到喜敬,這樣是修行成功了。
(14)「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就是這樣修過來」:所以他的名才能夠叫做「一切眾生喜見菩薩」。他過去是這樣,現在在成佛的邊緣裡;藥王菩薩,讓人看到很舒服,讓人看到就是心有病,心病也會好。尤其是藥王菩薩,又另外一部經來描述他,有疾病的人看到他,疾病就好了;有眼睛看不見的人,來到他的身邊,藥王菩薩一膚慰,連眼睛都會亮起來。
(15)「不斷修行,累積德行,修德圓滿」:這是另外一本經的描述。表示這個人,過去生的過去生,不斷不斷修行,累積到他那個德行圓滿的時,在人的心目中,一看到就是喜敬,歡喜、敬重。這也就是我們自己要修,我們不要在人的內心看到不滿意,我們修行是在我們自己。但是看大家,我們都不滿意,這辛苦也在自己。
(16)「修德,德就是能夠讓我們尊敬,德,內心沒有不滿意的人」:彼此之間要互相成就,我們不要做讓人有不滿意,放在人的心中,這樣他辛苦,我們讓人不滿意的人,就是表示我們的人格還沒完成,所以兩方面都有損。
(17)「不要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我們若在道場裡面,常常提高警覺,師父這樣說,我要修我自己。別人的對錯與我們沒有關係,我們若是心中有愛、有德行,就用我們去勸解他;而若沒辦法,他的錯誤與我們沒有關係,就不用心在那個地方千千結。這樣豈不是修行的一環呢?這叫做修行。我們也不要讓人心刺到,而我們的心,就如這句靜思語「不要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讓自己這麼辛苦。
(18)「修忍行即安樂」:別人的錯是他的事情,沒有修行是他的事情,為何要拿來自己的心刺呢?為何要拿來給自己不平衡呢?所以要好好用心,時時「修忍行即安樂」。我們尤其是看到別人的錯,哪有什麼好忍?
(19)「能修不生滅法,心常常抱著歡喜,內心永遠就是善」:總是我們要修我們自己,不論有道理,沒有道理,不生不滅。人還是原在他是人,我們原在是我們,哪有什麼是善惡法呢?沒有什麼生滅法。沒什麼善在哪裡生,也沒有什麼惡在哪裡滅,你心若沒有掛礙就沒有惡。你的心常常抱著歡喜,內心永遠就是善。
(20)「善惡法在我們生活中,本來就是『不生不滅』」:本來我們也不需要「生」一顆多麼歡喜的心,也不需要起一念不歡喜的念頭、惡念。「善、惡」本來就不必在我們的身上「生」,不需要。別人的對錯,他自己會去消除;是對的,大家讚歎他,錯的,他自己會感覺,他會改過。我們若有辦法,勸解他一下;我們沒辦法,別人教他一下,我們祝福。這樣,我們就不會在人群中有起偏護的愛,也就不會在人群中起了那分無緣的排斥。
(21)「若懂得修行,在人群中,不會生出『生滅法』」:我們看我們的修行,能修,我們若懂得修行,就不會在人群中生出了生滅法。我們不生歡喜,也不生惡念。世間有什麼是特別的呢?沒有。東西、所看到的,有就好了;而沒有,沒有我們也求不到,也不可太強求,強求也辛苦。
(22)「簡單的人生活,就沒有什麼樣的生滅,沒有煩惱」:一個人的生活很簡單,簡單的人生活,就沒有什麼樣的生滅、,就沒有這些煩惱了說淺一點的就是這樣,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用得到的就是這樣。
(23)「真諦、假諦」:若是說深一點的解釋,從真諦、假諦,從有到無,從心念、意識,「根、塵、意」,第七識思想、第八識的接納,第九識乾淨、淨化的本性,這又是要再將法全都要搬出來說。而我們若簡單,生活中來說生滅法,就是這樣。
(24)「先學會做人,先學會修行,不生滅法」:不生『生滅法』。若懂得這樣,我們日常過日子會很平安、很和樂。人與人之間,要從懂得做人開始,能「修忍行即安樂」,懂得知道要如何修忍行,忍辱行。這個人是最安樂的人,因為他「能修不生滅法」,他懂得修,要如何人間離不開生滅,離不開生死,事物離不開有與無。我們人生愈簡單,就是愈清楚,愈是乾淨。
(25)「住希有安樂心,心不貪求」:我們的心,就是住在「不貪求」,我們都沒有什麼樣的希求。現在我們在座有幾位的心能「住安樂」中呢?世間人,心要住在安樂是很不容易,除非你就沒有貪求,沒有計較,除非你的包容心很大。而要如何包容?就是你有智慧懂得善解。懂得善解的人就是要知足,不知足的人,無法得以善解。
(26)「知足,感恩,善解,包容,心住安樂,修行方向」:善解、知足,要懂得包容,心要開闊。時時學感恩心。這四項若能夠常常放在我們的心,最後就是「心包太虛」,就是一切的包容,就是在你的善解中;你的善解就是因為知足,才有辦法善解。大家要很用心,這才有辦法「心」住在安樂,這就是我們要修行的方向。
(27)「安忍不退轉心。安住在忍,忍無忍,才是真忍」:「我就與人沒有計較,我要再忍什麼?」所以我們心常常安住,平安,所以「安忍不退轉心」,我們的心定在那個地方,我們沒有其他的環境來誘惑我們。要不然大家共同在研究到完成一件事情,就在那裡「爭你的、爭我的」,這個專利出來是屬於誰的?這就是世間凡夫啊!凡夫!所以大家所要一個目標,到了那個目標有了,就開始會有什麼心呢?有計較心。若是計較心,就忍不住。
(28)「修同一念心,愛心會合,互相感恩。付出無所求,心就安住,能安忍」:我們要學會懂得如何從頭至尾同一念心,為人群好,所以共同的愛心會合,來為一項事情去完成它,最後一念心,那就是感恩你、感恩他,大家共同愛的志念會合起來,完成了這個任務。完成後,只有一念感恩心,這互相感恩。若這樣就心安了,就不會去計較,這好事我一分,我也應該要有所得,有所得那就是讓我們一分的拖累。「付出無所求」,就沒有拖累,心安住了,這樣叫做「安忍」。 (29)「安忍不退轉心,證得慧命菩提」:安住,我們心就不退轉,就是「付出無所求,還要感恩」,這個安住心不退轉。若能夠這樣,「證得慧命菩提」,保證應該能夠安忍,就是付出無所求。這念心,就是已經證明這個人是有智慧的,這個人的智慧的生命很有價值。價值是他覺,已經菩提就是「覺」,有覺悟的人生叫做覺有情人;覺有情者那就是叫做菩薩。
(30)「付出無所求,住稀有心,安住不退轉」:要記得「能修不生滅法」。世間的事情,起起滅滅,不必計較。住稀有心,我們就這樣安心。這不是凡夫有辦法做得到,我們就要學,學得人做不到,我們做得到,我們這念心就是安住下來。歡喜別人的成功,歡喜我們付出,對方受到幫助,這樣我們歡喜,常常歡喜,這叫做安樂心,這叫做稀有心。所以我們安住不退轉,這樣就能夠「證得慧命菩提」。這很簡單,一念心,這叫做佛法。
(31)「佛法就是在生活中,行在菩薩道」:在生活中的佛法,我們已經走在大覺道了,路鋪平了,道開大條了,門也正立了。真期待大家走過了平坦的路,廣闊的道,我們入這條正確的法門,正確宗旨的法門來,好好地接受道理。我們不斷入人間路去,人與人之間,心鋪一條平坦的道路,沒有過不去的路,每條路都過得去。
3、複習經文:【勤行大精進,捨所愛之身,供養於世尊,為求無上慧。】
(1)「勤行大精進,捨所愛之身」:我們要勤行、精進,日常生活中不可分秒離開道念,道心,我們步步要精進,所以要「勤行大精進」。道心不可捨,所以「捨所愛之身」,身外物可以捨,我們的心,不可忘失掉。
(2)「供養,身外一切都可以供養」:我們的付出等等都可以捨,捨所有的一切。但是,你捨一分的身外,就得來了一分的內心的成就。所以「捨所愛之身」,身外物都捨了。所以還是連自己的身也願意捨,不是出錢請人做,是我們自己親身做。這種捨身命。
(3)「供養於世尊,心心念念,依教奉行」:將佛陀所教法用在人群中,這是至高無上的供養;我們親身力行去付出,這是至高無上的供養。
(4)「為求無上慧」:這就是智慧,我們親近佛法,取得佛法用在人間,付出無所求,增加我們的慧命,這就是依教奉行。不經一事,不長一智,你若只是聽法,不懂得入人群,沒有看到這個人間種種的生態,你如何有這樣的知識呢!沒有這樣的知識,你要如何轉過來智慧呢!所以,先有知、認識,才有辦法智慧,轉成智慧;前面的知識你都沒有,要如何用什麼東西去轉智慧呢?還是人間要有經歷。
4、釋譯經文:【說是偈已,而白父言:日月淨明德佛,今故現在】:菩薩累生世常修苦行,先世已滅,而今復生,淨明德如來壽高故,猶現在世。
(1)「說是偈已,而白父言」: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再向父親說:「日月淨明德佛,今故現在。我先供養佛已,得解一切眾生語言陀羅尼」,「說是偈已」,那段的偈文雖然很短,但是一再向大家聲明過,不是那麼短的文,是簡單再敘說,
(2)「菩薩累生世常修苦行」:「宿王華菩薩」請佛再簡單說「藥王菩薩苦修」,所以佛陀再敘述「藥王菩薩是過去生的一切眾生喜見菩薩」,那生中的過去他供養日月淨明德佛,他供養一切身外物還不夠,連他的身體也是燃香供養。
(3)「先世已滅,而今復生」:他完成了,結束那一生;又再生,再生,這就是「日月淨明德佛」是「一切眾生喜見菩薩」的父親。他供佛之後,已經捨身再來向日月淨明德佛之時,所以,「今故現在」。菩薩在累生累世修苦行。所以「先世已滅」,已經供佛了,已滅了。「而今復生」,很快滅了過去,現在再復生。那次捨身命,現在很快再復生。
(4)「淨明德如來壽高故,猶現在世」:那位菩薩已經結束了一生,那生結束之後,很快再來轉生再修行,同樣是這尊佛還在。日月淨明德佛、如來壽高,他的壽命很長。「一切眾生喜見菩薩」的過去生結束,供養結束,再來生的現在還是「日月淨明德佛」還在世的時候,他又再回來了,在「日月淨明德佛」這個時代,再來作供養。
5、【我先供養佛已,得解一切眾生語言陀羅尼】:陀羅尼:總持,謂能解一切眾生,種種語言音聲悉能解了。名解一切眾生語言陀羅尼。謂總一切法,持一切善,圓滿具足無礙。
(1)「我先供養佛已,得解一切眾生語言陀羅尼」:這就是表示,過去生供養之後,再來生,所以「我先供養佛已」。過去生是這樣供養了,我再來生的現在,我已經再修行,現在已經了解了一切眾生語言陀羅尼。
(2)「陀羅尼,就是總持,能解一切眾生種種語言音聲,悉能解了」:我們現在常常若在說話,要經過了翻譯,現在每天早上在連線,全球慈濟人在這個時間,雖有時差,沒有秒差。他們現在要聽我說話,同樣他們還要有人翻譯,這語言不通,要經過翻譯,各種不同語言就要經過翻譯,所以,想要知道語言種類的通達沒有多少。
(3)「得解一切眾生語言陀羅尼」:這位菩薩再來生這個時候,已經通達了。「陀羅尼」就是叫做「總持」。所有的語言種類他都了解。所以「總持」,就是能解一切眾生種種語言、音聲,全都了解,不是僅僅人的種類、語言他通達,連鳥在叫、在說話,他也通達。種種眾生的語言、聲音他都通達,是什麼樣鳥在說什麼話,螞蟻與螞蟻相碰頭在說什麼話,包括這樣,他都能夠了解,這所有一切眾生的語言都通達了,所以悉能了解。這就是修行不可思議啊!
(4)「通達一切眾生語言、音聲,一切通達,名解一切眾生語言陀羅尼」:總一切法,持一切善,叫做「陀羅尼」,包括音聲,一切「圓滿具足無礙」。這就是功德之一。
6、【復聞是法華經八百千萬億那由他、甄迦羅、頻婆羅、阿閦婆等偈】:皆數字顯示八百千萬億者,謂八百個一千萬。
(1)「這都表示數字很多,無量之意。沒有其他的意思」:《法華經》當中所說的「八百萬億那由他」,意思就是數量很多。《法華經》當中的道理,很多量,無數。這些所有所有的道理,這些都是表示數字。顯示出了八百千萬億,這八百多的萬,千萬就是表示數字很多,這沒有其他的意思,都是表示數字很多,無量的意思。
7、『【那由他】,即中土之無量。【甄迦羅】,為佛典第十六轉之大數。【頻婆羅】,此本行經:數為十兆。【阿閦婆】,為第二十轉大數。西土大數有五十二種。』
(1)「佛典之中,表示量之多」:這些都是指很多數字。這都是各人表達數字不同。
8、【大王!我今當還供養此佛】:即復供養淨明德佛。
(1)「大王!我今當還供養此佛。盡形壽、獻身命的付出無所求,是生生世世」:過去已經供養了,我已經通達很多眾生語言陀羅尼,數量有前面,剛剛說過了,很多很多的數量說不完。「大王啊,我現在要再回來,回來我要再供佛,因為『日月淨明德佛』還在,我還要再去供養。」這就是表示跨過世,前世盡形壽供養,這世也要再盡形壽供養。這就是表示菩薩、諸佛經過修行的過程,就是要盡形壽、獻身命付出,付出無所求,還不夠,還要繼續付出,同樣的道理。
9、「用長久心,證得慧命,要從「忍」字開始。菩薩行,除了六度,還要四修:無餘修、長時修、無間修、尊重修」:若能夠了解這樣道理,其實是很簡單。請大家要用長久心,證得我們的慧命,就是要從「忍」字開始,要用長時間,不畏懼辛苦。你看,「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去了再來,不間斷,也沒有停歇,他馬上再來,馬上又表示還要付出,同樣道理。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
寶雲寺 家中寶 佛化聯合祝壽.(報導.)(2015至2019).
寶雲寺.77壽星歡度九九重陽.2019
法鼓山寶雲寺故事花園 2019年聯合祝壽演出
2018/10/13 寶雲寺 家中寶 佛化聯合祝壽 影音報導
2015家中寶佛化聯合祝壽.回顧影片
法鼓山.中部.寶雲寺 影音報導
01..會念佛的斑文鳥「寬大」
02..20180101 寶雲寺元旦楞嚴早課
03..20180428 寶雲寺 祈福皈依大典
04..20181013 寶雲寺 家中寶 佛化聯合祝壽
05..寶雲寺梁皇法會14年 民眾歡喜共修許好願
06..20181014 戶外禪
07..20180721中區禪坐會義工聯誼成長營
08..長青班 - 台中寶雲班回顧影片
09..快樂學佛人 - 2017年寶雲班回顧
10.法鼓山寶雲寺啟建清明梁皇法會
.
01.會念佛的斑文鳥「寬大」 02..20180101 寶雲寺元旦楞嚴早課 影音報導 03..20180428 寶雲寺 祈福皈依大典 影音報導 04..20181013 寶雲寺 家中寶 佛化聯合祝壽 影音報導 05.寶雲寺梁皇法會14年 民眾歡喜共修許好願 06..20181014 戶外禪 07..20180721中區禪坐會義工聯誼成長營 08..長青班 - 台中寶雲班回顧影片 09..快樂學佛人 - 2017年寶雲班回顧 10.法鼓山寶雲寺啟建清明梁皇法會
02..20180101 寶雲寺元旦楞嚴早課
03..20180428 寶雲寺 祈福皈依大典
04..20181013 寶雲寺 家中寶 佛化聯合祝壽
05..寶雲寺梁皇法會14年 民眾歡喜共修許好願
06..20181014 戶外禪
07..20180721中區禪坐會義工聯誼成長營
08..長青班 - 台中寶雲班回顧影片
09..快樂學佛人 - 2017年寶雲班回顧
10.法鼓山寶雲寺啟建清明梁皇法會
.
01.會念佛的斑文鳥「寬大」 02..20180101 寶雲寺元旦楞嚴早課 影音報導 03..20180428 寶雲寺 祈福皈依大典 影音報導 04..20181013 寶雲寺 家中寶 佛化聯合祝壽 影音報導 05.寶雲寺梁皇法會14年 民眾歡喜共修許好願 06..20181014 戶外禪 07..20180721中區禪坐會義工聯誼成長營 08..長青班 - 台中寶雲班回顧影片 09..快樂學佛人 - 2017年寶雲班回顧 10.法鼓山寶雲寺啟建清明梁皇法會
法鼓山.寶雲寺. 兒童心靈環保體驗營(2011至2019)
2019.第一梯回顧影片
2019.第二梯回顧影片
2018.第一梯回顧影片
2018.第二梯回顧影片
2017 兒童心靈環保體驗營_第一梯
2017兒童心靈環保體驗營_第二梯
2016童心靈環保體驗營_第二梯
2015兒童心靈環保體驗營..第一梯次
2015兒童心靈環保體驗營.第二梯
2014暑期兒童營(寶雲寺)
2013法鼓山兒童營(台中分院)
2012法鼓山台中分院兒童心靈環保體驗營(8/10~8/14)
2011法鼓山台中寶雲寺2011暑期兒童禪修體驗營(II)
梁皇寶懺 修行法要.(果慨法師)(寶雲寺)
20170309 梁皇寶懺 修行法要 -1
20170309梁皇寶懺 修行法要- 2
20180324 梁皇寶懺前行講座-1
20180324 梁皇寶懺 前行講座-2
法鼓山 中部(寶雲寺)大事記..(2013至2018)
2013法鼓山中部大事紀final版
2015 法鼓山 中部大事記
2016 法鼓山 中部大事記
2017 法鼓山 中部大事記
2018 法鼓山 中部大事記
2020年7月8日 星期三
法髓探源..(01至10) ..(慈濟基金會編纂處)
10.人傷我痛,人苦我悲
09.分秒不空過,步步踏實做
08.布施、愛語、力行、同事
07.一粒米中藏日月,半升鍋裡煮山河
06.甘願做 歡喜受
05.靜思語30
04.十在心路
03.臺東大南村大火
02.法脈宗門營圓緣粽串解釋
01.粽串法髓綱領
.
10..20190318 人傷我痛,人苦我悲 09..20190128 分秒不空過,步步踏實做 08..20191104 布施、愛語、力行、同事 15..20190121 把握當下,恆持剎那 07..20180806 一粒米中藏日月,半升鍋裡煮山河 06..20191028 甘願做 歡喜受 05..20190826 靜思語30 04..20190902 十在心路 03..20190916 臺東大南村大火 02..20190929法脈宗門營圓緣粽串解釋 01..20190923 粽串法髓綱領
09.分秒不空過,步步踏實做
08.布施、愛語、力行、同事
07.一粒米中藏日月,半升鍋裡煮山河
06.甘願做 歡喜受
05.靜思語30
04.十在心路
03.臺東大南村大火
02.法脈宗門營圓緣粽串解釋
01.粽串法髓綱領
.
10..20190318 人傷我痛,人苦我悲 09..20190128 分秒不空過,步步踏實做 08..20191104 布施、愛語、力行、同事 15..20190121 把握當下,恆持剎那 07..20180806 一粒米中藏日月,半升鍋裡煮山河 06..20191028 甘願做 歡喜受 05..20190826 靜思語30 04..20190902 十在心路 03..20190916 臺東大南村大火 02..20190929法脈宗門營圓緣粽串解釋 01..20190923 粽串法髓綱領
法髓探源..(11至20)..(慈濟基金會編纂處)
20.八分飽,兩分助人好
19.大愛永續獅城
18.跨宗教對話(下)
17.跨宗教對話(上)
16.環保三十(上)
15.環保三十(下)
14.難行能行、難忍能忍、難捨能捨
13.菩薩遊戲人間
14.慈青悲智行,聯誼啟慧根
11.滴水成河,粒米成籮
.
20.八分飽,兩分助人好 29.大愛永續獅城 18.跨宗教對話(下) 17.跨宗教對話(上) 16.環保三十(上) 15.環保三十(下) 14.難行能行、難忍能忍、難捨能捨 13.菩薩遊戲人間 12.慈青悲智行,聯誼啟慧根 11.滴水成河,粒米成籮
19.大愛永續獅城
18.跨宗教對話(下)
17.跨宗教對話(上)
16.環保三十(上)
15.環保三十(下)
14.難行能行、難忍能忍、難捨能捨
13.菩薩遊戲人間
14.慈青悲智行,聯誼啟慧根
11.滴水成河,粒米成籮
.
20.八分飽,兩分助人好 29.大愛永續獅城 18.跨宗教對話(下) 17.跨宗教對話(上) 16.環保三十(上) 15.環保三十(下) 14.難行能行、難忍能忍、難捨能捨 13.菩薩遊戲人間 12.慈青悲智行,聯誼啟慧根 11.滴水成河,粒米成籮
法髓探源..(21至30)..(慈濟基金會編纂處)
30.海外慈青幹訓營|尋根溯源
29.新加坡慈濟26周年慶 .上人叮嚀語
28.法脈宗門探討與實踐
27.布善種子 遍功德田
26.行善行孝不能等
25.挑如來家業,擔慈濟精神
24.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23.懺悔即清淨
22.惜水如金
21.人生的宗旨,生活的教育
.
30.海外慈青幹訓營|尋根溯源 29.新加坡慈濟26周年慶 .上人叮嚀語 28.法脈宗門探討與實踐 27.布善種子 遍功德田 26..行善行孝不能等 25.挑如來家業,擔慈濟精神 24..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23.懺悔即清淨 22.惜水如金 21.人生的宗旨,生活的教育
29.新加坡慈濟26周年慶 .上人叮嚀語
28.法脈宗門探討與實踐
27.布善種子 遍功德田
26.行善行孝不能等
25.挑如來家業,擔慈濟精神
24.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23.懺悔即清淨
22.惜水如金
21.人生的宗旨,生活的教育
.
30.海外慈青幹訓營|尋根溯源 29.新加坡慈濟26周年慶 .上人叮嚀語 28.法脈宗門探討與實踐 27.布善種子 遍功德田 26..行善行孝不能等 25.挑如來家業,擔慈濟精神 24..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23.懺悔即清淨 22.惜水如金 21.人生的宗旨,生活的教育
法髓探源..(31至40) ..(慈濟基金會編纂處)
31.新泰聯絡處.靜思語到靜思法髓
32.新加坡慈濟人文青年中心.少年板的成長之旅
33.多用心
34.宜花東培訓課程 | 閱讀靜思法藏
35.靜思法藏講述系列.
36.
37.
38.
39.
40.
.
31.新泰聯絡處|靜思語到靜思法髓
32.新加坡慈濟人文青年中心 | 少年板的成長之旅
33.多用心
34.宜花東培訓課程 | 閱讀靜思法藏
35.
36.
37.
38.
39.
40.
【慈濟大藏經】歷年.(2000至2024)
【慈濟大藏經】2024中文版
【慈濟大藏經】2023中文版
【慈濟大藏經】2022 中文版
【慈濟大藏經】2021 中文版
【慈濟大藏經】2020 中文版
2019年慈濟大藏經中文版(附英文字幕)
2018 慈濟大藏經中文版
2017 慈濟大藏經中文版
2016 慈濟大藏經中文版
2015 慈濟大藏經中文版
2014 慈濟大藏經中文版
2013 慈濟大藏經中文版
2012 慈濟大藏經中文版
2011 慈濟大藏經中文版
2010 慈濟大藏經中文版
2009 慈濟大藏經中文版
2008 慈濟大藏經中文版
2007 慈濟大藏經中文版
2006 慈濟大藏經中文版
2005 慈濟大藏經中文版
2004 慈濟大藏經中文版
2003 慈濟大藏經中文版
2002 慈濟大藏經中文版
2001 慈濟大藏經中文版
2000 慈濟大藏經中文版
上人行腳2018
01.人品典範 接引善士..(羅東聯絡處)
02.師父輕輕說 弟子重重接..(新店.桃園)
.
01.人品典範 接引善士..(羅東聯絡處) 02.師父輕輕說 弟子重重接..(新店.桃園) 03.
02.師父輕輕說 弟子重重接..(新店.桃園)
.
01.人品典範 接引善士..(羅東聯絡處) 02.師父輕輕說 弟子重重接..(新店.桃園) 03.
上人行腳.2020
2020上人行腳.(01至10)
2020上人行腳.(11至20)
2020上人行腳.(21至30)
2020上人行腳.(31至40)
2020上人行腳.(41至50)
2020上人行腳.(51至60)
2020上人行腳.(61至70)
2020上人行腳.(11至20)
2020上人行腳.(21至30)
2020上人行腳.(31至40)
2020上人行腳.(41至50)
2020上人行腳.(51至60)
2020上人行腳.(61至70)
2019上人行腳.(81至90)
81.配對救命 行入法中..(慈濟人文志業中心)
82.慈悲濟世 救亡圖存..(高雄)
83.十在心路 十載安居..(高雄)
84.愛如日月 老有所依..(嘉義大林)
85.六度萬行 鋪路搭橋..(新竹靜思堂)
86.有願無怨為眾生..(雲林聯絡處)
87.佛心師志勇承擔 利益眾生無所求..(新店.俄羅斯志工)
88.薰法修慧 行菩薩道..(新店靜思堂)
89.與菲律賓志工溫馨座談
90.海外志工分享 以苦難為道場..(新店.緬甸職工)
.
81.配對救命 行入法中..(慈濟人文志業中心) 82.慈悲濟世 救亡圖存..(高雄) 83.十在心路 十載安居..(高雄) 84.愛如日月 老有所依..(嘉義大林) 85.六度萬行 鋪路搭橋..(新竹靜思堂) 86.有願無怨為眾生..(雲林聯絡處) 87.佛心師志勇承擔 利益眾生無所求..(新店.俄羅斯志工) 88.薰法修慧 行菩薩道..(新店靜思堂) 89.與菲律賓志工溫馨座談 90.海外志工分享 以苦難為道場..(新店.緬甸職工)
82.慈悲濟世 救亡圖存..(高雄)
83.十在心路 十載安居..(高雄)
84.愛如日月 老有所依..(嘉義大林)
85.六度萬行 鋪路搭橋..(新竹靜思堂)
86.有願無怨為眾生..(雲林聯絡處)
87.佛心師志勇承擔 利益眾生無所求..(新店.俄羅斯志工)
88.薰法修慧 行菩薩道..(新店靜思堂)
89.與菲律賓志工溫馨座談
90.海外志工分享 以苦難為道場..(新店.緬甸職工)
.
81.配對救命 行入法中..(慈濟人文志業中心) 82.慈悲濟世 救亡圖存..(高雄) 83.十在心路 十載安居..(高雄) 84.愛如日月 老有所依..(嘉義大林) 85.六度萬行 鋪路搭橋..(新竹靜思堂) 86.有願無怨為眾生..(雲林聯絡處) 87.佛心師志勇承擔 利益眾生無所求..(新店.俄羅斯志工) 88.薰法修慧 行菩薩道..(新店靜思堂) 89.與菲律賓志工溫馨座談 90.海外志工分享 以苦難為道場..(新店.緬甸職工)
2019上人行腳.(71至80)
71.勤耕福田 發揮生命良能..(彰化)
72.戒殺茹素除業障..(雲林聯絡處)
73.足踏經道 悲智願行..(台中.馬來西亞)
74.菩薩拔苦 分秒為善..(新店靜思堂)
75.勤耕福田 法修慧命..(桃園.八德園區)
76.清淨內心 把握分秒付出..(彰化)
77.人生如戲 安住願力..(新店靜思堂)
78.醫者佛心 解苦為愛..(大林慈濟醫院)
79.懺悔啟善念 轉惡為好緣..(台南)
80.深耕社區 老人不是問題..(雲林)
.
71.勤耕福田 發揮生命良能..(彰化) 72.戒殺茹素除業障..(雲林聯絡處) 73.足踏經道 悲智願行..(台中.馬來西亞) 74.菩薩拔苦 分秒為善..(新店靜思堂) 75.勤耕福田 法修慧命..(桃園.八德園區) 76.清淨內心 把握分秒付出..(彰化) 77.人生如戲 安住願力..(新店靜思堂) 78.醫者佛心 解苦為愛..(大林慈濟醫院) 79.懺悔啟善念 轉惡為好緣..(台南) 80.深耕社區 老人不是問題..(雲林)
72.戒殺茹素除業障..(雲林聯絡處)
73.足踏經道 悲智願行..(台中.馬來西亞)
74.菩薩拔苦 分秒為善..(新店靜思堂)
75.勤耕福田 法修慧命..(桃園.八德園區)
76.清淨內心 把握分秒付出..(彰化)
77.人生如戲 安住願力..(新店靜思堂)
78.醫者佛心 解苦為愛..(大林慈濟醫院)
79.懺悔啟善念 轉惡為好緣..(台南)
80.深耕社區 老人不是問題..(雲林)
.
71.勤耕福田 發揮生命良能..(彰化) 72.戒殺茹素除業障..(雲林聯絡處) 73.足踏經道 悲智願行..(台中.馬來西亞) 74.菩薩拔苦 分秒為善..(新店靜思堂) 75.勤耕福田 法修慧命..(桃園.八德園區) 76.清淨內心 把握分秒付出..(彰化) 77.人生如戲 安住願力..(新店靜思堂) 78.醫者佛心 解苦為愛..(大林慈濟醫院) 79.懺悔啟善念 轉惡為好緣..(台南) 80.深耕社區 老人不是問題..(雲林)
2019上人行腳.(61至70)
61.佛心師志 生生世世..(板橋.海外培訓委員)
62.願行如常 足跡莫忘..(新店靜思堂)
63.人人莫忘一念心..(三重靜思堂)
64.善種無量 傳承法脈..(新店靜思堂)
65.愛援東非 莫忘初心..(高雄靜思堂)
66.敬天惜物 愛淨人間..(三義茶園)
67.力行師志 愛淨人間..(三義茶園)
68.智慧修行菩薩道..(中區慈濟人)
69.莫忘善願初發心..(高雄資深志工)
70.感恩醫護守護生命..(台中慈濟醫院)
.
61.佛心師志 生生世世..(板橋.海外培訓委員) 62.願行如常 足跡莫忘..(新店靜思堂) 63.人人莫忘一念心..(三重靜思堂) 64.善種無量 傳承法脈..(新店靜思堂) 65.愛援東非 莫忘初心..(高雄靜思堂) 66.敬天惜物 愛淨人間..(三義茶園) 67.力行師志 愛淨人間..(三義茶園) 68.智慧修行菩薩道..(中區慈濟人) 69.莫忘善願初發心..(高雄資深志工) 70.感恩醫護守護生命..(台中慈濟醫院)
62.願行如常 足跡莫忘..(新店靜思堂)
63.人人莫忘一念心..(三重靜思堂)
64.善種無量 傳承法脈..(新店靜思堂)
65.愛援東非 莫忘初心..(高雄靜思堂)
66.敬天惜物 愛淨人間..(三義茶園)
67.力行師志 愛淨人間..(三義茶園)
68.智慧修行菩薩道..(中區慈濟人)
69.莫忘善願初發心..(高雄資深志工)
70.感恩醫護守護生命..(台中慈濟醫院)
.
61.佛心師志 生生世世..(板橋.海外培訓委員) 62.願行如常 足跡莫忘..(新店靜思堂) 63.人人莫忘一念心..(三重靜思堂) 64.善種無量 傳承法脈..(新店靜思堂) 65.愛援東非 莫忘初心..(高雄靜思堂) 66.敬天惜物 愛淨人間..(三義茶園) 67.力行師志 愛淨人間..(三義茶園) 68.智慧修行菩薩道..(中區慈濟人) 69.莫忘善願初發心..(高雄資深志工) 70.感恩醫護守護生命..(台中慈濟醫院)
2019上人行腳.(51至60)
51.匯愛協力 轉動法輪..(嘉義.布袋環保站)
52.大愛合一 志不偏移..(桃園靜思堂)
53.擴愛展智 離苦得樂..(高雄.加拿大)
54.傳承陪伴 弘法度眾..(高雄.靜思鼓隊)
55.志為人文 傳法啟慧..(新店靜思堂)
56.遠道取經 發心立願..(新店靜思堂.非洲)
57.菩提心路 眾志成城..(中區榮董團隊)
58.守護大地 知識共行..(新竹靜思堂)
59.佛陀的一生 百位法師演繹(新北)
60.愛鋪鄰里 拓善植福..(新店靜思堂)
.
51.匯愛協力 轉動法輪..(嘉義.布袋環保站) 52.大愛合一 志不偏移..(桃園靜思堂) 53.擴愛展智 離苦得樂..(高雄.加拿大) 54.傳承陪伴 弘法度眾..(高雄.靜思鼓隊) 55.志為人文 傳法啟慧..(新店靜思堂) 56.遠道取經 發心立願..(新店靜思堂.非洲) 57.菩提心路 眾志成城..(中區榮董團隊) 58.守護大地 知識共行..(新竹靜思堂) 59.佛陀的一生 百位法師演繹(新北) 60.愛鋪鄰里 拓善植福..(新店靜思堂)
52.大愛合一 志不偏移..(桃園靜思堂)
53.擴愛展智 離苦得樂..(高雄.加拿大)
54.傳承陪伴 弘法度眾..(高雄.靜思鼓隊)
55.志為人文 傳法啟慧..(新店靜思堂)
56.遠道取經 發心立願..(新店靜思堂.非洲)
57.菩提心路 眾志成城..(中區榮董團隊)
58.守護大地 知識共行..(新竹靜思堂)
59.佛陀的一生 百位法師演繹(新北)
60.愛鋪鄰里 拓善植福..(新店靜思堂)
.
51.匯愛協力 轉動法輪..(嘉義.布袋環保站) 52.大愛合一 志不偏移..(桃園靜思堂) 53.擴愛展智 離苦得樂..(高雄.加拿大) 54.傳承陪伴 弘法度眾..(高雄.靜思鼓隊) 55.志為人文 傳法啟慧..(新店靜思堂) 56.遠道取經 發心立願..(新店靜思堂.非洲) 57.菩提心路 眾志成城..(中區榮董團隊) 58.守護大地 知識共行..(新竹靜思堂) 59.佛陀的一生 百位法師演繹(新北) 60.愛鋪鄰里 拓善植福..(新店靜思堂)
2019上人行腳.(41至50)
41.法脈傳承 愛一直在..(雲林)
42.布善種子 一生無量..(新竹靜思堂)
43.守護大地 知識共行..(雲林聯絡處)
44.志工佛心師志立宏願..(彰化靜思堂)
45.慈濟精神 聞聲救苦..(雲林聯絡處)
46.莫忘初衷續付出..(新店靜思堂)
47.把握分秒 精進護大地..(屏東)
48.法脈相傳 慧命累世..(高雄.屏東)
49.力行環保 人間菩提..(新店靜思堂)
50.讚歎醫療愛的能量..(台中慈濟醫院)
.
41.法脈傳承 愛一直在..(雲林) 42.布善種子 一生無量..(新竹靜思堂) 43.守護大地 知識共行..(雲林聯絡處) 44.志工佛心師志立宏願..(彰化靜思堂) 45.慈濟精神 聞聲救苦..(雲林聯絡處) 46.莫忘初衷續付出..(新店靜思堂) 47.把握分秒 精進護大地..(屏東) 48.法脈相傳 慧命累世..(高雄.屏東) 49.力行環保 人間菩提..(新店靜思堂) 50.讚歎醫療愛的能量..(台中慈濟醫院)
42.布善種子 一生無量..(新竹靜思堂)
43.守護大地 知識共行..(雲林聯絡處)
44.志工佛心師志立宏願..(彰化靜思堂)
45.慈濟精神 聞聲救苦..(雲林聯絡處)
46.莫忘初衷續付出..(新店靜思堂)
47.把握分秒 精進護大地..(屏東)
48.法脈相傳 慧命累世..(高雄.屏東)
49.力行環保 人間菩提..(新店靜思堂)
50.讚歎醫療愛的能量..(台中慈濟醫院)
.
41.法脈傳承 愛一直在..(雲林) 42.布善種子 一生無量..(新竹靜思堂) 43.守護大地 知識共行..(雲林聯絡處) 44.志工佛心師志立宏願..(彰化靜思堂) 45.慈濟精神 聞聲救苦..(雲林聯絡處) 46.莫忘初衷續付出..(新店靜思堂) 47.把握分秒 精進護大地..(屏東) 48.法脈相傳 慧命累世..(高雄.屏東) 49.力行環保 人間菩提..(新店靜思堂) 50.讚歎醫療愛的能量..(台中慈濟醫院)
2019上人行腳.(21至30)
21.環保救地 爭分奪秒..(新店)
22.出淤不染 心蓮萬蕊..(新店)
23.上人行腳俗家故鄉 各界溫馨交流..(清水靜思堂)
24.慈濟家庭 粽串精神緊繫..(屏東)
25.有心付出就不難..(新竹靜思堂)
26.人人莫忘一念心..(三重靜思堂)
27.環保減碳 護生撿福..(高雄靜思堂)
28.一字一步 真實法華..(宜蘭)
29.清淨環保 守護乾坤..(新店靜思堂)
30.環保人人做 子孫沒煩惱..(屏東環保志工)
.
21.環保救地 爭分奪秒..(新店) 22.出淤不染 心蓮萬蕊..(新店) 23.上人行腳俗家故鄉 各界溫馨交流..(清水靜思堂) 24.慈濟家庭 粽串精神緊繫..(屏東) 25.有心付出就不難..(新竹靜思堂) 26.人人莫忘一念心..(三重靜思堂) 27.環保減碳 護生撿福..(高雄靜思堂) 28.一字一步 真實法華..(宜蘭) 29.清淨環保 守護乾坤..(新店靜思堂) 30.環保人人做 子孫沒煩惱..(屏東環保志工)
22.出淤不染 心蓮萬蕊..(新店)
23.上人行腳俗家故鄉 各界溫馨交流..(清水靜思堂)
24.慈濟家庭 粽串精神緊繫..(屏東)
25.有心付出就不難..(新竹靜思堂)
26.人人莫忘一念心..(三重靜思堂)
27.環保減碳 護生撿福..(高雄靜思堂)
28.一字一步 真實法華..(宜蘭)
29.清淨環保 守護乾坤..(新店靜思堂)
30.環保人人做 子孫沒煩惱..(屏東環保志工)
.
21.環保救地 爭分奪秒..(新店) 22.出淤不染 心蓮萬蕊..(新店) 23.上人行腳俗家故鄉 各界溫馨交流..(清水靜思堂) 24.慈濟家庭 粽串精神緊繫..(屏東) 25.有心付出就不難..(新竹靜思堂) 26.人人莫忘一念心..(三重靜思堂) 27.環保減碳 護生撿福..(高雄靜思堂) 28.一字一步 真實法華..(宜蘭) 29.清淨環保 守護乾坤..(新店靜思堂) 30.環保人人做 子孫沒煩惱..(屏東環保志工)
2020上人行腳.(31至40)
31.驚世災難 警世覺悟..(南投)
32.白袍之愛救拔病苦..(台中慈濟醫院)
33.田中央環保站 善種子生無量..(苗栗.環保)
34.醫療之愛 知見入行..(台中慈濟醫院)
35.海內外志工受證..(花蓮靜思堂)
36.受證儀式 行善有願有力..(花蓮靜思堂)
37.巴西靜思語教學有成 教育局官員來台
38.三千人法海演繹 行善路堅定前行..(台中靜思堂)
39.化無用為大用 病苦惜福翻手付出..(台中)
40.有限人生把握分秒 勤修福慧無量智慧..(台中靜思堂)
.
31.驚世災難 警世覺悟..(南投) 32.白袍之愛救拔病苦..(台中慈濟醫院) 33.田中央環保站 善種子生無量..(苗栗.環保) 34.醫療之愛 知見入行..(台中慈濟醫院) 35.海內外志工受證..(花蓮靜思堂) 36.受證儀式 行善有願有力..(花蓮靜思堂) 37.巴西靜思語教學有成 教育局官員來台 38.三千人法海演繹 行善路堅定前行..(台中靜思堂) 39.化無用為大用 病苦惜福翻手付出..(台中) 40.有限人生把握分秒 勤修福慧無量智慧..(台中靜思堂)
32.白袍之愛救拔病苦..(台中慈濟醫院)
33.田中央環保站 善種子生無量..(苗栗.環保)
34.醫療之愛 知見入行..(台中慈濟醫院)
35.海內外志工受證..(花蓮靜思堂)
36.受證儀式 行善有願有力..(花蓮靜思堂)
37.巴西靜思語教學有成 教育局官員來台
38.三千人法海演繹 行善路堅定前行..(台中靜思堂)
39.化無用為大用 病苦惜福翻手付出..(台中)
40.有限人生把握分秒 勤修福慧無量智慧..(台中靜思堂)
.
31.驚世災難 警世覺悟..(南投) 32.白袍之愛救拔病苦..(台中慈濟醫院) 33.田中央環保站 善種子生無量..(苗栗.環保) 34.醫療之愛 知見入行..(台中慈濟醫院) 35.海內外志工受證..(花蓮靜思堂) 36.受證儀式 行善有願有力..(花蓮靜思堂) 37.巴西靜思語教學有成 教育局官員來台 38.三千人法海演繹 行善路堅定前行..(台中靜思堂) 39.化無用為大用 病苦惜福翻手付出..(台中) 40.有限人生把握分秒 勤修福慧無量智慧..(台中靜思堂)
2019上人行腳.(11至20)
11.環保人人做 子孫沒煩惱..(屏東環保志工)
12.柯媽媽來了..(台中靜思堂)
13.啟善傳法 一生無量..(桃園靜思堂)
14.盡獻良能 愛暖人間..(大林慈濟醫院)
15.提燈照路人..(岡山環保科技館)
16.環保救大地 人醫膚病苦..(大林慈濟醫院)
17.法海演繹莊嚴道場 法入心法入行..(彰化靜思堂)
18.遺愛人間 延續慧命..(彰化靜思堂)
19.馬來西亞團隊..(台中)
20.新芽助學 希望綻放..(彰化)
.
11.環保人人做 子孫沒煩惱..(屏東環保志工) 12.柯媽媽來了..(台中靜思堂) 13.啟善傳法 一生無量..(桃園靜思堂) 14.盡獻良能 愛暖人間..(大林慈濟醫院) 15.提燈照路人..(岡山環保科技館) 16.環保救大地 人醫膚病苦..(大林慈濟醫院) 17.法海演繹莊嚴道場 法入心法入行..(彰化靜思堂) 18.遺愛人間 延續慧命..(彰化靜思堂) 19.馬來西亞團隊..(台中) 20.新芽助學 希望綻放..(彰化)
12.柯媽媽來了..(台中靜思堂)
13.啟善傳法 一生無量..(桃園靜思堂)
14.盡獻良能 愛暖人間..(大林慈濟醫院)
15.提燈照路人..(岡山環保科技館)
16.環保救大地 人醫膚病苦..(大林慈濟醫院)
17.法海演繹莊嚴道場 法入心法入行..(彰化靜思堂)
18.遺愛人間 延續慧命..(彰化靜思堂)
19.馬來西亞團隊..(台中)
20.新芽助學 希望綻放..(彰化)
.
11.環保人人做 子孫沒煩惱..(屏東環保志工) 12.柯媽媽來了..(台中靜思堂) 13.啟善傳法 一生無量..(桃園靜思堂) 14.盡獻良能 愛暖人間..(大林慈濟醫院) 15.提燈照路人..(岡山環保科技館) 16.環保救大地 人醫膚病苦..(大林慈濟醫院) 17.法海演繹莊嚴道場 法入心法入行..(彰化靜思堂) 18.遺愛人間 延續慧命..(彰化靜思堂) 19.馬來西亞團隊..(台中) 20.新芽助學 希望綻放..(彰化)
2020上人行腳.(21至30)
21.轉識成智 慈悲同行..(新店靜思堂)
22.敬天愛地 環保直心..(台中東大環保站)
23.守護健康 法脈綿長..(新店靜思堂)
24.人醫廣愛 法入心行..(中區人醫會)
25.行向苦難 造福人間..(台中靜思堂)
26.行願人間 救度苦厄..(台中靜思堂)
27.佛心師志 秉承慧命..(新店)
28.拔苦予樂 人醫道場..(台北慈濟醫院)
29.社會共善 安定祥和..(台中)
30.心佛眾生 守之不動..(彰化)
.
21.轉識成智 慈悲同行..(新店靜思堂) 22.敬天愛地 環保直心..(台中東大環保站) 23.守護健康 法脈綿長..(新店靜思堂) 24.人醫廣愛 法入心行..(中區人醫會) 25.行向苦難 造福人間..(台中靜思堂) 26.行願人間 救度苦厄..(台中靜思堂) 27.佛心師志 秉承慧命..(新店) 28.拔苦予樂 人醫道場..(台北慈濟醫院) 29.社會共善 安定祥和..(台中) 30.心佛眾生 守之不動..(彰化)
22.敬天愛地 環保直心..(台中東大環保站)
23.守護健康 法脈綿長..(新店靜思堂)
24.人醫廣愛 法入心行..(中區人醫會)
25.行向苦難 造福人間..(台中靜思堂)
26.行願人間 救度苦厄..(台中靜思堂)
27.佛心師志 秉承慧命..(新店)
28.拔苦予樂 人醫道場..(台北慈濟醫院)
29.社會共善 安定祥和..(台中)
30.心佛眾生 守之不動..(彰化)
.
21.轉識成智 慈悲同行..(新店靜思堂) 22.敬天愛地 環保直心..(台中東大環保站) 23.守護健康 法脈綿長..(新店靜思堂) 24.人醫廣愛 法入心行..(中區人醫會) 25.行向苦難 造福人間..(台中靜思堂) 26.行願人間 救度苦厄..(台中靜思堂) 27.佛心師志 秉承慧命..(新店) 28.拔苦予樂 人醫道場..(台北慈濟醫院) 29.社會共善 安定祥和..(台中) 30.心佛眾生 守之不動..(彰化)
2019上人行腳.(01至10)
01.心志堅毅 奉道勤行..(高雄)
02.利益人群 愛護大地..(彰化靜思堂)
03.匯聚福氣 消弭災難..(屏東分會)
04.社區歲末祝福 氣氛熱鬧又歡喜..(高雄)
05.福慧妙法 包容善解..(新店靜思堂)
06.環保抗暖 當務之急..(台南)
07.大慈大勇 莫忘當年..(新店靜思堂)
08.美善付出 人間有愛..(高雄)
09.佛心師志 利他度眾..(台南)
10.眾志一心 造福天地..(高雄靜思堂)
.
01.心志堅毅 奉道勤行..(高雄) 02.利益人群 愛護大地..(彰化靜思堂) 03.匯聚福氣 消弭災難..(屏東分會) 04.社區歲末祝福 氣氛熱鬧又歡喜..(高雄) 05.福慧妙法 包容善解..(新店靜思堂) 06.環保抗暖 當務之急..(台南) 07.大慈大勇 莫忘當年..(新店靜思堂) 08.美善付出 人間有愛..(高雄) 09.佛心師志 利他度眾..(台南) 10.眾志一心 造福天地..(高雄靜思堂)
02.利益人群 愛護大地..(彰化靜思堂)
03.匯聚福氣 消弭災難..(屏東分會)
04.社區歲末祝福 氣氛熱鬧又歡喜..(高雄)
05.福慧妙法 包容善解..(新店靜思堂)
06.環保抗暖 當務之急..(台南)
07.大慈大勇 莫忘當年..(新店靜思堂)
08.美善付出 人間有愛..(高雄)
09.佛心師志 利他度眾..(台南)
10.眾志一心 造福天地..(高雄靜思堂)
.
01.心志堅毅 奉道勤行..(高雄) 02.利益人群 愛護大地..(彰化靜思堂) 03.匯聚福氣 消弭災難..(屏東分會) 04.社區歲末祝福 氣氛熱鬧又歡喜..(高雄) 05.福慧妙法 包容善解..(新店靜思堂) 06.環保抗暖 當務之急..(台南) 07.大慈大勇 莫忘當年..(新店靜思堂) 08.美善付出 人間有愛..(高雄) 09.佛心師志 利他度眾..(台南) 10.眾志一心 造福天地..(高雄靜思堂)
2020上人行腳.(11至20)
11.環保三十年 草根情不移..(台中靜思堂)
12.歲末祝福勉勵弟子..(台東)
13.利益群生 勤行正道..(中區教聯會)
14.愛無垠廣被 看見人間美善..(清水靜思堂)
15.善法護心 正道篤行..(新店)
16.草根環保 如常付出..(新店靜思堂)
17.人醫妙手 聚眾拔苦..(台中慈濟醫院)
18.慧命良能 生命價值..(台中)
19.地湧菩薩 見證大愛..(中區人文真善美)
20.人間覺有情 用生命寫歷史..(新店靜思堂)
.
11.環保三十年 草根情不移..(台中靜思堂) 12.歲末祝福勉勵弟子..(台東) 13.利益群生 勤行正道..(中區教聯會) 14.愛無垠廣被 看見人間美善..(清水靜思堂) 15.善法護心 正道篤行..(新店) 16.草根環保 如常付出..(新店靜思堂) 17.人醫妙手 聚眾拔苦..(台中慈濟醫院) 18.慧命良能 生命價值..(台中) 19.地湧菩薩 見證大愛..(中區人文真善美) 20.人間覺有情 用生命寫歷史..(新店靜思堂)
12.歲末祝福勉勵弟子..(台東)
13.利益群生 勤行正道..(中區教聯會)
14.愛無垠廣被 看見人間美善..(清水靜思堂)
15.善法護心 正道篤行..(新店)
16.草根環保 如常付出..(新店靜思堂)
17.人醫妙手 聚眾拔苦..(台中慈濟醫院)
18.慧命良能 生命價值..(台中)
19.地湧菩薩 見證大愛..(中區人文真善美)
20.人間覺有情 用生命寫歷史..(新店靜思堂)
.
11.環保三十年 草根情不移..(台中靜思堂) 12.歲末祝福勉勵弟子..(台東) 13.利益群生 勤行正道..(中區教聯會) 14.愛無垠廣被 看見人間美善..(清水靜思堂) 15.善法護心 正道篤行..(新店) 16.草根環保 如常付出..(新店靜思堂) 17.人醫妙手 聚眾拔苦..(台中慈濟醫院) 18.慧命良能 生命價值..(台中) 19.地湧菩薩 見證大愛..(中區人文真善美) 20.人間覺有情 用生命寫歷史..(新店靜思堂)
2020上人行腳.(01至10)
01.婆媳同心 行菩薩道..(台中靜思堂)
02.一時千載 史跡可尋..(豐原靜思堂)
03.南投願力館 悲智無量心..(南投聯絡處)
04.縮小自我 願行大愛..(台中民權聯絡處)
05.災難示現 警世覺悟..(新店靜思堂)
06.粽串精神 永續傳承..(中區慈濟志工)
07.菩提成林 慈悲眾生..(台中靜思堂)
08.拔苦予樂 人醫道場..(台北)
09.長者相伴 照見智慧..(苗栗聯絡處)
10.白袍之愛救拔病苦
.
01.婆媳同心 行菩薩道..(台中靜思堂) 02.一時千載 史跡可尋..(豐原靜思堂) 03.南投願力館 悲智無量心..(南投聯絡處) 04.縮小自我 願行大愛..(台中民權聯絡處) 05.災難示現 警世覺悟..(新店靜思堂) 06.粽串精神 永續傳承..(中區慈濟志工) 07.菩提成林 慈悲眾生..(台中靜思堂) 08.拔苦予樂 人醫道場..(台北) 09.長者相伴 照見智慧..(苗栗聯絡處) 10.白袍之愛救拔病苦..(台中慈濟醫院)
02.一時千載 史跡可尋..(豐原靜思堂)
03.南投願力館 悲智無量心..(南投聯絡處)
04.縮小自我 願行大愛..(台中民權聯絡處)
05.災難示現 警世覺悟..(新店靜思堂)
06.粽串精神 永續傳承..(中區慈濟志工)
07.菩提成林 慈悲眾生..(台中靜思堂)
08.拔苦予樂 人醫道場..(台北)
09.長者相伴 照見智慧..(苗栗聯絡處)
10.白袍之愛救拔病苦
.
01.婆媳同心 行菩薩道..(台中靜思堂) 02.一時千載 史跡可尋..(豐原靜思堂) 03.南投願力館 悲智無量心..(南投聯絡處) 04.縮小自我 願行大愛..(台中民權聯絡處) 05.災難示現 警世覺悟..(新店靜思堂) 06.粽串精神 永續傳承..(中區慈濟志工) 07.菩提成林 慈悲眾生..(台中靜思堂) 08.拔苦予樂 人醫道場..(台北) 09.長者相伴 照見智慧..(苗栗聯絡處) 10.白袍之愛救拔病苦..(台中慈濟醫院)
從一雙手開始 - 慈濟環保
01.從一雙手開始_慈濟環保二十年
02.慈濟 - 環保三十年.(2020)
03.人人做環保..(慈濟環保歌曲)
04.慈濟環保25年 - 人間淨土的最後一道防線
05.環保志業起步
06.上人行腳:環保三十年 草根情不移
07.慈濟環保30年 環保教育深耕社區
08.慈濟環保二十年 一天五善 動畫短片
09.大家來吃素 《慈濟環保歌曲》
.
01.從一雙手開始_慈濟環保二十年 02.慈濟 - 環保三十年.(2020) 03.人人做環保..(慈濟環保歌曲) 04.慈濟環保25年 - 人間淨土的最後一道防線 05.環保志業起步 06.上人行腳:環保三十年 草根情不移 07.慈濟環保30年 環保教育深耕社區 08.慈濟環保二十年 一天五善 動畫短片 09.大家來吃素 《慈濟環保歌曲》
02.慈濟 - 環保三十年.(2020)
03.人人做環保..(慈濟環保歌曲)
04.慈濟環保25年 - 人間淨土的最後一道防線
05.環保志業起步
06.上人行腳:環保三十年 草根情不移
07.慈濟環保30年 環保教育深耕社區
08.慈濟環保二十年 一天五善 動畫短片
09.大家來吃素 《慈濟環保歌曲》
.
01.從一雙手開始_慈濟環保二十年 02.慈濟 - 環保三十年.(2020) 03.人人做環保..(慈濟環保歌曲) 04.慈濟環保25年 - 人間淨土的最後一道防線 05.環保志業起步 06.上人行腳:環保三十年 草根情不移 07.慈濟環保30年 環保教育深耕社區 08.慈濟環保二十年 一天五善 動畫短片 09.大家來吃素 《慈濟環保歌曲》
2020年7月7日 星期二
2020晨起薰法香.(德松筆記).(07.08)
2020年7月8日上午5:20] 農曆五月十八日,
(僅德松個人筆記參考。請多指教,感恩。)
靜思清澄(法髓)妙蓮華,慈濟人群菩薩道
1、《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經文:【勤行大精進,捨所愛之身,供養於世尊,為求無上慧。】
2、上人手札:「天空雲端道場,雲集菩薩入世,和群因緣殊勝,靈山會他方來;大慈愛遍世界,大悲喜捨處在。」
(1)「秒秒要珍惜,法法要入心」:各位用心。話說,到底話能夠說多久?大家要很用心珍惜,好好聽。聽一天,好好一天要珍惜,不只是一天珍惜,秒秒要珍惜,法法要入心!:雖然天空之大,但是分秒短暫,大家要用心,心寬包太虛,我們要念念與法分寸不離。就要用心,要不然法一句一字,聽過隨著分秒這樣過去了,要好好用心。
(2)「修行入叢林,在一念心,用心在人事物」:想想看,「道」在哪裡?修行的地方又是在哪裡?入叢林,是不是有在修行呢?修行,所講究的就是一念心。而心要往哪裡?心在哪裡,長得如何?這顆心要做什麼?只是說修行在一念心。這個一念心是什麼?一念心就是作用,你入道場來你要用心。心要如何用?在人與人之間,我的心就是道場,你的心也是道場,人人本身一片的道場。這個道場形色是長得如何?形色如天空之大。
(3)「天空雲端道場,這念心,真如本性,心包太虛」:你們若在誦「爐香讚」,豈不是「諸佛現全身」?在香雲雲端上,我們內心的佛就是啊!內心人人一尊佛,真如本性。心包太虛。這念心就是開闊在太虛,天空廣無邊際,雲端的上面,無不都是我們的道場。
(4)「雲集菩薩入世」:雲集的地方,都是一尊尊的菩薩;這尊尊的菩薩在雲端道場出來,就是要入世,就像我們修行,入道場來那就是要回歸本性了。
(5)「找出人性意義、價值,捨離小家庭,走入大道場,身心依止處」:在家的時候,俗家家庭,家庭有很多的牽掛。就是有覺悟,知道人生無常,只是一個家庭小愛的牽掛,對人沒有什麼意義,想要找出了人性的意義,想要找出了人生的價值。捨離了小家庭走入了大道場來,這個大道場是大家身心依止處。進來到這個道場,成為這個大家庭,但是這個家庭非世俗的小家庭。這個大家庭是「人人共同一志」。
(6)「提起天下的菜籃,以天下為一個家庭」:我也是一念之間,人生豈只是為一個家庭庸庸碌碌,這樣一輩子嗎?我的一輩子豈是這樣?自然就會去想:不是這樣,我應該對我自己一輩子的未來,我要找一個理想,真正我身心理想的人生。而我的理想是什麼?那就是以天下為一個家庭。
(7)「有福在叢林道場,有志一同,內先六和敬,入人群度眾」:你要為天下的大家庭,進來到這個大叢林,我們就要下定決心。叢林人人都是與我們有志一同的人,人人進來到這個道場,「六和敬」。你要就這個法,我也要就這個法,同一個道場,同一個法,內先和敬;走出了宗門的外面去,那就是入人群,為人群去解迷、除惑。在外面,世俗家庭有很多想不開,方向不知道在哪裡,就像我們在俗的時候。
(8)「能共同志一同,在同個大家庭,珍惜道場」:我們在俗,就是想不開方向在哪裡,我們了解、知道這不是人生究竟,所以我們才大家共一個志願,找一個道場。道場讓我們的志願一同,所以有志一同。這是多麼地難得,天下之廣,天下很大,但是能夠共同一志一個大家庭,是多麼不容易啊!
(9)「六和敬: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見和同解、利和同均,戒和同修」:我們應該在這個叢林中的「六和敬」,生活六事,這生活六種的事情,我們大家「和」。這樣心志一同,這個大家庭,修行的叢林,只有一個單純的方向,那就是對內互相敬重、彼此勉勵,精進覺道,這就是我們在一個大家庭修行的志向。出去,同樣從回來學的彼此互相成就,了解的法,共同。出門去,無量數芸芸眾生,我們就是要將他接引、去教化他,讓他們能夠了解人生的正向。這是我們的責任。
(10)「天空雲端道場,沒有障礙處,心無所執」:天地就是我們的道場,天之開闊,無不都是我們的道場。《法華經》,無處不在,天空、地上、海面、山河,無不都是《法華經》能夠到達的道場。所以「天空雲端道場」,那就是普及一切天空、地上。有人的地方,就有法的地方。所以「天空雲端道場」,沒有障礙的地方。我們範圍縮近一點,我們自己與隔壁的人都是同樣,心無所執,只有一志。所以應該人人共一心,共一片天、共同一片地。這叫做天空、雲端無不都是道場。
(11)「雲集菩薩入世,與眾生共一體」:我們發菩薩心,入道場修行,不僅僅利己,我們還要入世。求法,法就是覺悟的真理。我們在這個地方就是學習了「覺有情」,在這個大道場學法,就是要如何提升我們對人的有情。小家庭,斷了小家的染愛;大家庭,清淨了心地,與眾生共一體。視天下眾生就是我們的至親,眾生受苦難,我們發出菩薩心,要入世去,就是要廣度眾生,這是我們的目標。
(12)「和群因緣殊勝,《法華經》一大事因緣,行菩薩道」:我們的目標進入了和群,我們大家就是共同的因緣,我們已經合群了,在這個大家庭道場的裡面,我們能夠和和互協,在這個大家庭的裡面,這因緣是何其殊勝。在這個地方,更難得我們是靈山會,大家一個目標「求法」。《法華經》一大事因緣,就是要「行菩薩道」,這就是我們的殊勝的因緣。
(13)「佛陀說法,法身在靈山。《法華經》所到之處,無不都是靈山」:佛永遠都在人間,人間的哪一個地方呢?靈山。佛陀說法,法身在靈山,因為他在靈山講說《法華經》,在靈山成就了說「菩薩道」,菩薩很多從入靈山成,所以靈山法會。佛說《法華經》當中也說,靈山永遠都不會散,就是在那個地方。都在那裡嗎?不是,《法華經》所到之處,無不都是靈山。
(14)「靈山會他方來」:佛陀所說人間菩薩法,就是《法華經》。《法華經》代表靈山會,佛陀所說法。所以有《法華經》的地方,那就是靈山會的地方,就是寶塔所現處。所以過去的佛、現在的佛,召集了很多十方來的佛,就是未來佛、菩薩,諸佛菩薩所聚集的地方,那就是「靈山會他方來」,從各方面來,這就是因緣啊!
(15)「舉例:全球四合一幹部精進線上研習會,人人連線,家家有道場,處處有法會」:幾天前,我們在七月三日至五日舉辦「2020年慈濟全球四合一幹部精進線上研習會」,全球報名,成為學員五千多人。雖然無法人人回來,卻是人人連線,連線在會中聽法、聞法,精進,所有所有的課程無缺。這不同的地方,卻是家家有道場,處處有法會。這報名五千多人的家庭,都是成為靈山會。
(16)「靈山會他方來,和群因緣殊勝,法身道場」:我們的聯絡處,分支會、聯絡處,同樣聚集人,就地精進,所以說起來,大大小小,隨著他的環境在哪裡,雲端、網路連線到家庭去、到分會去、到支會聯絡處去,任何一個地方,哪怕是環保站。同樣在聽法,同樣在靈山會。想,「靈山會他方來」,這是一個「和群因緣殊勝」的道場。
(17)「大慈愛遍世界」:打開大慈的法門,大慈就是愛,希望天下人間都平安,這叫做大慈。無緣大慈,普及所有一切,無不都是愛。所以大慈叫做大愛,所以「大慈愛遍世界」。
(18)「大悲喜捨處在。人傷我痛,人苦我悲」:大悲呢?同體大悲,哪一個地方有需要,哪一個地方去拔苦。「人傷我痛,人苦我悲」,眾生所需要,我們要及時付出,捨。
(19)「多國水患頻傳,包括:日本九州、大陸、(馬來西亞)」:最近日本這波是百年未遇,非常大的大災難。大陸也將近二十六個省市已經水災。有的很嚴重,山崩地裂,路斷,橋損流掉;多少人的房屋,遇到水這樣從山上下來,再堅固的房屋就像豆腐,讓那山土、水這樣旋轉著,大自然的威力之強啊!
(20)「慈濟菩薩足跡,安全之下,趕緊展開勘災」:慈濟人開始起動了,菩薩的足跡開始出門。看到舉步難行,菩薩腳步起動了,但是看到災區那種泥濘,傳回畫面中,看到腳踏陷下去泥濘裡,腳要抽起來就是很不容易,看他們這樣真正出盡力,要將那個腳抽起來,很辛苦。泥土很黏,要這樣拉起來實在是盡腳力,很難拉。
(21)「深入勘災,天災之苦」:沒有前路,難返回來,勘災的人走到災情面前,絕對是往前進,他們沒有回頭走。一定要走到目的地去,幸好有抵達;看到的人,苦啊!老人面對著是腦癱的孩子,房屋已經毀了,糧也斷了。這樣,老人面對著,那孩子是腦癱,就是腦癱瘓了。
(22)「急難救助,規劃長期關懷」:就像這樣受災家庭,幸好慈濟人到達了,所拿的伴手禮,解一時的困難。也發現到這樣的家庭得列入援助,我們不只是急難救助,還是長期的關懷。
(23)「大悲喜捨處在。人傷我痛,人傷我悲」:從現在的急難,一直到未來的照顧。類似這樣,人傷我痛,人傷我悲,「我就是再辛苦,走到了,幸好有到達。」這種的「幸好喔」,就是「大悲喜捨處在」,走到任何一個房屋,任何一個地方,有那麼多的困難,我們能夠為他們去除掉。克服很多困難,幸好有到達。雖很辛苦,但是心甘情願。
(24)「慈悲喜捨,大慈的愛,普遍世界」:這樣抵達了,「很辛苦,但是幸好有到達」,聽到這句話,這句話那不就是「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嗎?慈悲喜捨,大慈的愛普遍世界任何一個角落,慈濟人都是一樣。
(25)「詳細記錄慈濟菩薩足跡」:這樣形態,常常在大愛臺畫面看到,我都告訴大愛臺,若看到任何一個國家『藍天白雲』的慈濟志工,因為慈濟人都穿一樣。畫面上的那些菩薩足跡,要註明來自那個國家地區的『藍天白雲』。」若能夠這樣,我們能夠愈了解,「大慈愛遍世界」,
(26)「大悲喜捨處在」:不同的國家,同樣的「藍天白雲」在那個地方,同樣「大悲喜捨處在」。多少困難艱鉅的地方,都有慈濟人,那麼的辛苦,他們都願意去克服,這樣過去。我們要很用心去體會。天空雲端,有雲、有天空的地方就是道場。
(27)「菩薩所緣,緣苦眾生,菩薩步步難行,走過足跡,就是道場」:大陸重慶市那片的泥濘,慈濟人在那片天空之下,步步難行;那裡就是道場。那個地方,一群的菩薩專心走路;那個地方,那群的菩薩,他們的心靈的方向就是災區苦難人,大慈悲的心,就是在那個地方。所以菩薩雲集入世,一群人聚集到那個地方去,這種大家和群因緣的殊勝。
(28)「帶著《法華經》人間法,靈山的道場,靈山只在汝心頭」:內心就是帶著靈山會,他的靈山在內心。「靈山只在汝心頭」,我們大家都時時刻刻、分分秒秒就是在靈山修。「靈山只在汝心頭」,我們大家用心,法華的道場是到處都在,都在我們的心中。所以就是靈山道場,我們共同在這個大道場之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若能夠這樣分秒,分秒我們的心就是靈心會,分秒待人接物就是法華會。我們就是在法華會上的菩薩。
(29)「修行者的本份,不可有『人我是非』,聽經聽在人間和睦,無處不道場」:面對著將來會成佛的人,我們不可輕視任何人。絕對不可有你我是非,人我,這就是進來道場最重要的,這也就是修行者的本份。每天聽經,就是要聽在這裡,聽在人間和睦,聽在我們要如何用心,法在我們的心,聽在我們要如何待人,我們要如何接物,這就是靈山會。所以要很用心,無處不道場。
3、複習經文:【即為其父而說偈言:大王今當知,我經行彼處,即時得一切,現諸身三昧。】
(1)「即為其父而說偈言」:他向父說法。他將它簡單,「一切眾生喜見菩薩」他生世之時,在行菩薩道,同時真心供養。所以他無處不在,本為身在王家,他外面要度、家庭要度;釋迦佛成佛之後,也是度外面的人,後來也是入皇宮,度皇宮的父母以及親戚、大臣全部都要度他們,這同樣的道理。
(2)「一切眾生喜見菩薩」:他修行的過程之後,現身供佛,燃身供佛,很虔誠,所做的供養都做完備了,所以向父說法。這個時候,該說的話將它簡略掉,這是宿王華菩薩向佛陀說:「前面佛已經說過藥王菩薩很清楚。現在是為了還未聽到藥王菩薩過去修行、苦行,現在來的都是要修行的人,請佛陀再重說一次,簡單重說。」前文簡單,下面接著的就是簡單偈文,所以「而說偈言」。長行文簡略起來,用偈文簡單再要述說。
4、釋譯經文:【勤行大精進,捨所愛之身,供養於世尊,為求無上慧。】
(1)「勤行大精進,捨所愛之身。獻身命,為法忘身」:向他的父王說,我離開了皇宮去修行,我為一切的人做了一切,為眾生付出、修行。我一切身心奉獻,身外物我布施,奉獻供養。我也用身也虔誠供佛,這種供佛,獻身命為法忘身,這表達也是很孝道,所以回歸回來向父母這樣說。
(2)「報父母恩,用身體力行為人間付出。報佛恩,為佛法而精進修行」:我們的身體就是父母給的,我們用我們的身體力行為人間付出,這是父母的身體;我們用父母給我們的身體,為人間奉獻、付出,為佛法,我們精進修行,這就是真孝道。父母所生的這個身體,我們來供佛,獻身命「為佛法,為眾生」,這也是報父母恩。
(3)「父母恩重難報經,經藏演繹『序曲』,佛陀細說話從前,忽見枯骨曝路邊,爾時如來心戚然,五體禮拜甚恭謙,枯骨因緣溯前世,或是多生父母親」:看看佛陀走過的路,一堆的大白骨頭,他就在那個地方恭敬、禮拜。阿難問因由:「佛陀已成佛了,為什麼在這個地方禮拜這堆的白骨呢?」佛陀說:「這些白骨頭是我生生世世的父母,我盡形壽都報不完的父母恩。因為有這麼多這麼多的父母,生我生生世世;我生生世世出生,生生世世修行,利用這個身體來修行,所以父母給我的恩德,我永遠報不完。所以看到這堆的,大堆的白骨頭,生生世世我的父母,所以我要起恭敬心。」
(4)「教育我們,報四重恩,不只是這一生,是生生世世」:這是教育我們,不只是報今生此世父母恩,我們也要報過去生,無量世以來,生我們無量世身的父母。說不定,你們坐在我的面前,說不定你們其中,不知誰也是我過去的父母,何況一大堆白骨。佛陀說:「那一大堆白骨也是我生生世世的父母」。何況我們面對面遇到的芸芸眾生,難道這個人群中與我過去沒有關係嗎?應該都有關係。說不定是我生生世世,父母不知有多少在我的面前,所以我要報生生世世恩。所以我看到人就要感恩,這種恭敬、感恩,所以我們修行就是在這裡,。
(5)「勤行大精進」:所以要勤,是在分分秒秒、日日、時時在我們的心,「佛在靈山莫遠求」,我們的心,永遠都有佛在提醒我們。自己的本心性要提醒我們,要時時勤行。見人我們都要修行,這些你們大家都是我過去有因、有緣的人,才會現在坐在我的面前,也不一定是我的長輩、恩人也不一定。這我要向大家說感恩,所以這樣叫做勤行精進。
(6)「時時分秒在感恩,尊重,愛。感恩因緣,共住一處,同聞佛法」:這念心,時時用心在接觸的境界,所接觸的境界,我們「感恩、尊重、愛」。若能夠每天這樣,我們對任何一個人,我們都不會去說:「他的態度對我怎麼樣!我的態度對他怎麼樣!」就不會。我們彼此的態度都是「感恩、尊重、愛」。「你要感恩我,我要感恩你,所以感恩你們讓我這樣安定的生活,讓我有說話的機會。你們感恩我,就是要有這個因緣,我們共住一處,同聞佛法。」這是彼此感恩,彼此要精進。
(7)「勤行,包括在人對人」:這就是在修行。沒有人,我們哪有辦法修行呢?沒有彼此,沒有人磨我,我哪會亮?順我們的意要感恩,逆我們的意也要感恩,因為我們「有法度」。
(8)「感恩有福能行菩薩道」:就像在大陸重慶的慈濟人開始在勘災。那個腳步走下去,腳拔不起來,過了之後,再將它回憶來,「啊!感恩喔,那條路我走過了。感恩!幸好我有走到,我做了這一樁事。」這,過了之後,無不都是感恩。同樣的道理。
(9)「面對困難,心存感恩,逆增上緣」:當我們有面對著各種的困難,這時就要抱存感恩心,一定精進。
(10)「捨所愛之身」:「一切眾生喜見菩薩」他將所愛的東西都是捨掉,連他的身體也捨了,「供養於世尊,為求無上慧」。
5、『述前身,能捨所愛得道之身。經行彼處者,即於淨德佛所,得道聞《法華經》,一心求佛道,勤行大精進。』
(1)「述前身,能捨所愛得道之身」:這就是在在描述「藥王菩薩」的前身就是「一切眾生喜見菩薩」是這樣在修行的過程,「能捨所愛得道之身」。
(2)「經行彼處者,即於淨德佛所」:捨所愛,那個身體就是這樣捨,他的心得道了,所經行過去,過去生所經行過去的。
(3)「即於淨德佛所,得道聞《法華經》,一心求佛道,勤行大精進」:那個時候就是在淨德王家。他獻身供養之後,向他的父王,「得道聞法華經」,因為有出生在那個地方,他才有那個因緣在日月淨明德佛的那個道場裡聞法。所以,「一心求佛道,勤行大精進」。這就是表達過去。
6、『心者罪之源,身者業之藪,世人癡故愛之,菩薩悟故捨之。父王歎善同詣佛所。』
(1)「心者是罪之源,也是法之源」:心,說「罪之源」,也是「法之源」。罪之源,是一切的無明,煩惱、造業的源頭就是心。而也是一切法,我們在心的裡面,轉向善,那就是善法;轉向惡,那就是罪的源。
(2)「身者業之藪,世人癡故愛之,菩薩悟故捨之。父王歎善同詣佛所。」:這業所聚集的。我們世間人就是癡、癡愛,我們應該要醒悟,菩薩要醒悟起來了。現在學佛,我們已經學到「覺有情者」,就不要再有迷了,我們要悟,要捨棄這個癡迷的心,一定要捨。這就是修行的過程,不可再癡迷了,不可再在那個地方「人我是非」了,就全都要棄捨。「父王歎善同詣佛所」,父親歡喜、讚歎,同時也讓孩子度來入佛道。
7、『心為萬法之源,妄心若起,知而勿隨,妄若息時,心源空寂。萬德斯具,妙用無窮。』
(1)「心為萬法之源,妄心若起,知而勿隨,妄若息時」:我們就要知道,自己要警惕。「知而勿隨」。我們的心,若是萬法之源,我自己常常要警惕;而心若是在罪源,那就是看外面的境界,他就會被它拉過去;而我們若在法,我們的心若覺醒了,那就是法。萬法之源在心中,所以,這個心,反面就是惡;正面就是善,就是一個心。要趕快警覺起來,不要隨著惡法那個妄心啟動。
(2)「妄若息時,心源空寂」:這個妄念過去了,我們若不要去隨著那個反面的妄心,我們的心本來空寂。就是有無明,我們才會錯誤。而我們學法,就要知道,不要讓一時啟動的無明,將我們誘引過去,自己要警惕;自然我們那個妄念很快就過,「妄若息時」,很快就過了。「心源空寂」,妄念若過,就像一陣的煙過了,回歸清淨的空間。
(3)「萬德斯具,妙用無窮」:我們的心若撥開了這個無明,其實心本來就清淨,不受污染,那是一團的無明這樣過去。若能夠了解,應該這些法都清楚。請大家要記得,用心在每個一念間,要好好用在那分「付出無所求」,而且付出,還要感恩。
8、「我們的心,道場如在天空,永遠處處皆是」:在雲端菩薩,這樣在那個地方,我們是入世,把握因緣。這靈山會都是十方來,在這個大道場,也是在十方來的菩薩,共同一處,在這裡修行。要修什麼行呢?「大慈愛遍世界,大悲喜捨處在」,處世,時時都在「大慈、大悲、大喜、大捨」,遍空法界,無不都是我們的道場。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