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31日 星期六

佛法中的「業」是這樣的意思嗎?

 


很多人在自己低潮或是看到別人遭遇困頓時,都會以一句「這是業報」來詮釋那些不如意。

🙁
但,真的是這樣嗎?🤔
佛法中的「業」是這樣的意思嗎?
我們只能被動的接受「業報」嗎?
🤩來聽聽聖嚴師父怎麼說吧~
👉聖嚴師父說:
「每個生命的階段,都有他得到這生命的原因,這原因佛教給它一個名字叫『業』,從無始生死過程中,眾生造了種種的善惡行為,在每一生之中,在不同的環境裡,接受種種的業報,並且同時又再造作種種善惡的業因。所謂業報,就是指的我們現世生命之中的肉體、心靈和環境世界。」
「佛教主張,過去的業,必定要受報。但在受報之前及受報之時,仍可用新造的業因,去改變原有業報的成分。正像一缸牛奶,經過加工,便可製成為酪;相反地,如將一缸牛奶任意棄之不管,甚至放些毒素進去,那就要臭壞而不能食用了。牛奶的本身沒有增減,只因後來所給予的待遇不同,其結果也就完全不同。」😀
「禪宗有一句口頭禪叫:『貴知見,不貴行履。』『知見』即是佛知見,即是親證實相,『行履』即是身口二業的行為。修行之前的行為如何不重要,只要修行時努力於淨心的工夫,若得明心見性,則如偈云:『罪性本空由心造,心若滅時罪亦亡。』心已不為煩惱所染,業報罪報之事,自然消失。但得心不執著,便離生死苦海。」
一起練習把師父教給我們的智慧用出來! 💪💪💪
文:法鼓全集數位隨身版04-10《禪鑰》p. 0187、01-05《基督教之研究》p. 0046、04-05《拈花微笑》p.0063~0064
圖:photo by 韓菊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