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觀音般的好人緣】
「在我的印象中,感到聖嚴法師有著慈悲、慈祥溫暖的心,是一位優秀至極的僧侶,就這一點來說,聖嚴法師到現在還是與當初沒有什麼差別。三十五年前如此,三十五年之後還是沒有兩樣。」
這是聖嚴師父在日本最好的朋友三友健容教授2002年,應邀到法鼓山與法鼓山僧伽大學學僧分享「從日本佛教的特色談及對聖嚴法師的印象」所提到的一段話。


對日本文化有了解的人就知道,要打入這個封閉再不過的文化圈有多麼的困難!究竟當年,聖嚴師父是如何打破語言的籓籬呢?

三友教授說,師父總是可以用著對方聽得懂的語言或動作來讓對方感受他的誠懇,雖然當時剛去日本時無法用很道地的日語與大家溝通,但師父身上所散發出來修行人的風範就讓身旁的人覺得特殊。
後來,當三友教授來到法鼓山上,看到我們有來自不同年齡與教育程度的信眾,再度深信這些都是師父特有的魅力與修行而來。


那我是比手劃腳,嘴巴、手腳、眼睛、鼻子一起來。那口的語言不容易溝通,手的語言也可以溝通、眼睛的語言也可以溝通、面部的表情也可以溝通。所以我在日本真的交到蠻多日本朋友,而這些日本朋友都非常好。我如果沒有這些日本朋友,我的學位不會那麼快拿到的。
這個是很簡單,這個是做朋友,真正的做朋友不一定是語言。也不是金錢,而是你的一顆真誠的心,願意跟他接近是這樣子的。」

緣起:作者於圖書館中發現留有大量聖嚴師父翻譯之筆記,再加上僧大畢業製作時收集了許多資料,故與大家分享近半世紀前師父留日的點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