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具足正見,真正發心,這兩個是道前基礎,是根本!
【231】佛號是你生命改變的唯一希望!
【232】你要試著把佛號放在煩惱當中,讓你在煩惱當中能夠轉出來! .
【233】你要知道,什麼是幫助你的,什麼是障礙你的!
【234】初學者要多修止,年紀大要注意修觀!
【235】如果你有特別粗重的昏沉、掉舉,要先破障!
【236】千萬不能公開講出你念佛感應的事情,這個是大忌!
【237】安忍內外諸障這個很關鍵!
【238】你一定要放棄路旁的小花,才可以得到摩尼寶珠!
【239】什麼是通教?
【240】通教的教義,最重要就是幻有、空二諦!
【241】三界的果報都是跟因緣借來的!
【242】菩薩觀一切法如夢如幻,那他為什麼還要修六度?
【243】極樂世界是真實的功德,是彌陀本願現出來的!
【244】契合你的根機,能夠把你的病治好,這就是妙法!
【245】為什麼念佛要創造一種聲相出來?
.
壬二、結示十法成乘
十法成乘者:
一、觀正因緣境 ─ 破邪因緣、無因緣,二種顛倒。 二、真正發心 ─ 不要名利,惟求涅槃。 三、遵修止觀 ─ 謂五停名止,四念名觀。 四、遍破見愛煩惱。 五、識道滅還滅,六度是通;苦集流轉,六蔽是塞。 六、調適三十七品 ─ 入三脫門。
七、若根鈍不入,應修對治事禪等。
八、正助合行,或有薄益,須識次位,凡聖不濫。
九、安忍內外諸障。
十、不於似道,而生法愛,是為要意。
利人 ─ 節節得入。
鈍者 ─ 具十法方悟。
【229】藏教整個修行的關鍵只有兩個重點:調伏愛取,放棄主宰!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三十七頁,我們看壬二、結示十法成乘。
在整個藏教的《阿含經》,它在處理我們的生死業力這一塊,跟淨土宗
非常類似,都是一種帶業往生的概念。就是業力我不能把它消滅掉(Dw註: 應該指初果未斷思惑~愛取 這塊),但是我可以把它調伏。當然,阿羅漢他帶的業,他往生的地方跟我們不一樣, 他往生到偏空涅槃,我們是往生到淨土,目標是不一樣的。
但是,我們在處理生死業力這一塊是一樣的。它的理論基礎就是說, 其實業力本身是沒有得果報能力的,它必須有你的心的激發,你必須去攀 緣它。業力沒有主動得果報的能力,它不能主動攻擊你的。
業力要得果報,它有兩個條件:第一個,要有愛取。你對這個果報要 有貪愛的心;第二個,你想主宰它。你不是貪愛它而已,你貪到以後還要 主導它,就是這個愛取跟無明,是使令整個業力得果報的兩個因素。
所以諸位!我們今天不是說,把無量的業力都懺悔乾淨了,業盡情空 再往生,不是這樣的。我們淨土宗,只是讓業力從一種存在的業力,我們阻止它變成一種招感性的業力。就是你不能讓業力得果報,可沒有人要你 把業力消除。
所以整個修行的關鍵只有兩個重點:調伏愛取,放棄主宰。整個藏教 的思想說來說去,就是告訴你這兩個觀念。就是說,你少去惹它,你惹不 起業力。我們現在為什麼會一直輪迴?不是業力來招惹你,是你去招惹它, 它本身不能主動得果報,因為主動權在我們身上。這就是為什麼修行有希 望,因為你是主動嘛。如果業力能夠主動地攻擊我們,那沒有一個人可以 修行了,我們就慘了。
為什麼我們能夠在短短的幾十年,去處理無量劫留下的業力呢?我們 最大的優勢,就是業力本身自己不能得果報,我們不要去碰它。就是這裡 有個地雷,我惹不起你,我閃過去就可以了,有跟沒有一樣。
所以,帶業往生的觀念就是調整心態,而不是去處理業力。你把愛取的煩惱降低了,把對人生的主宰降低了,業力就沒有得果報的能力了。這時你帶動佛號,就萬修萬人去了。這個道理是這樣建立起來。
【230】具足正見,真正發心,這兩個是道前基礎,是根本!
調伏愛取跟消滅主宰這個地方,它的修行的方法,智者大師把它整理 成十個方法。十個方法成就一個乘,這個乘就是車乘,它能夠使令我們從 生死業力的障礙的痛苦果報,把我們帶到一種沒有生死業力的涅槃的彼岸, 是這個過程,就是用十個法門來成就一種乘的功德。
我們把它分成三大段。先念第一大段。
十法成乘者,一、觀正因緣境,破邪因緣、無因緣二種顛倒;二、真 正發心,不要名利,惟求涅槃。
在整個調伏愛取、放棄主宰的過程當中,它有兩大根本叫做道前基礎, 這兩個非常重要!你修小乘法、修淨土宗,這兩個都很重要!
第一個,你要具足正知見。一個人生命要改變只有一種可能,就是你 自己想改變,別人不能強迫你的。而你自己想改變也只有一種可能,就是 你明白了道理。你一天到晚活在妄想當中,是不可能改變的;你老是跟著 感覺走也不可能改變。
就是說,你必須在心中無量無邊的妄想當中,把那個道的種子先種進去,把蓮花的種子先種進去,你才有改變的希望。你不能馬上做到,但起碼你要先把道理搞明白。
這個地方的明白道理,先破兩種邪見:
一. 邪因緣論。邪因緣論認為生命是有因緣的,但是是由他生。 有另外一個生命,比方說大梵天、釋提桓因來主宰我們的生命。這是錯誤 的。
二. 是無因緣論。這個更可怕。就是說,生命是沒有因緣的,生命只是一個偶然,所以你造善也不會得快樂的果報,造惡也不會得痛苦的 果報,生命是完全沒有章法的。有了這種思想,斷惡修善就毫無意義了, 這個是錯誤的無因緣論。
生命要能夠改變,要建立正因緣境。正因緣境有兩個觀念要建立起來:
(第一),你要先弄清楚善惡的因緣。什麼事情做下去會帶給你痛苦,什麼事情你做了以後會給你快樂,起碼你對善惡業要有判斷力。雖然你可 能會一時的失誤,情緒沒辦法控制,這都沒關係,但起碼你要把人世間, 什麼樣的身口意造作是善業,什麼樣的身口意造作是功德,先搞清楚。這 是第一個正見,善惡的因緣。
(第二),染淨的因緣。
什麼情況會讓你流轉,會加強生死業力,什麼事情去這樣做,會減少 你的生死業,是還滅的--就是什麼時候你做什麼事,是流轉門,是還滅 門,你也得搞清楚。
就是說,人生你至少得知道兩件事情:第一個,什麼是善惡;第二個, 什麼是染淨。你要明白這兩個道理,然而,這兩個道理不是你打妄想就打 得出來的。要跟佛陀學習,從經典上學習,依止聖言量。這第一個。
第二個,真正發心,設定目標。
因為修行的過程不是那麼簡單。當你想改變自己時很多人不同意,你的妄想不同意,你的煩惱不同意,因為你已經養成習慣了。所以唯一支持 你的,就是你的理想目標,你要有個願力。
這個願力是什麼呢?「不要名利,惟求涅槃!」你要知道人生的快樂是無常、暫時的,而且這種快樂你要付出代價。簡單地講,人生的快樂得不償失,「譬如刀上的蜂蜜,不足一餐之美,而有割舌之患。」你吃刀上的蜂蜜,你也吃不了多少,但是舌頭被割傷了。所以你要不斷地思惟名利的過失,當你把業力調伏了以後,你會有偉大的功德。
你要拿未來的結果,不斷地鼓勵自己,你必須這樣做,因為這是你唯一的出路。就是追求名利的後果不堪設想,你的輪迴就沒有止境了,這個輪迴什麼時候是個頭呢?你今天能夠把三界的業力調伏了,往生到淨土會 有種種的功德莊嚴,所以你必須把你未來的目標,不斷地熏習,告訴自己, 這麼做是值得的,你要發心。
具足正見、真正發心,這兩個是道前基礎。你還沒有開始走之前,就要擬定一個修行的方向,這兩個是根本。
【231】佛號是你生命改變的唯一希望!
我們再往下看。
你有這兩個根本:真正發心、具足正見,你就有資格來做一些調伏愛取,放棄主宰的事,我們看後面的方法。
三、遵修止觀——謂五停名止,四念名觀。
四、遍破見愛煩惱。
五、識道滅還滅,六度是通;苦集流轉,六蔽是塞。
六、調適三十七品,入三脫門。
七、若根鈍不入,應修對治事禪等。
八、正助合行,或有薄益,須識次位,凡聖不濫。
從三到七講到我們整個修行的方法,方法當中有正修跟助行。
三四是正修,五六七是助行。我們先看正修。
整個生命的改變來自於修習止觀,這個止叫五停心,四念處是觀。淨土宗也有止觀,淨土宗的止觀叫做都攝六根。就是說佛號的操作,什麼叫 做心於佛號能夠安住呢?就是佛號現前時,你的六根是收攝的,是往內收 的。如果你的佛號在心中運轉時,你眼睛還是到處看,耳朵還是到處聽, 這個佛號叫不安住,這個佛號是不承認的,因為佛號在心中沒有根。
什麼叫做佛號安住呢?就是什麼叫做把佛號念好呢?就是佛號一轉起 來時,六根是收攝的,你的生命只有聽到聲音而已。不是說叫你把眼睛閉 起來,也不是把耳朵塞住。就是說,你這時的心,不向外攀緣,是把心收 起來,不是把六根關閉。這是第一個,建立佛號。
建立佛號,我們前面強調要有皈依的心。有些人的佛號在心中念了半天,他的佛號沒辦法生根。稍微風吹草動這個佛號就失掉了,為什麼?因為你沒有跟佛號建立一個密切的關係,你認為佛號可有可無。
所以,對佛號的認知很重要!當然,也包括對自己的認知很重要。必 須建立一個皈依,就是救拔跟被救拔的關係。要思惟:我們是業障深重, 求出無門,我們無量劫來造了殺盜婬妄的罪業,現在我們已經沒辦法處理 了,沒法子了!我現在不睡覺每天拜懺也沒有用了。第二個,彌陀大願必 定救拔。所以你要先認清楚,這個佛號在你的生命中,它到底扮演一個什 麼樣的角色。它是你唯一的希望,唯一!就是說你離開了佛號你就完了。 一個貧窮的人,根本就沒有生存的希望,他得到一顆摩尼寶珠,他不會把 它丟掉的,因為這是他生命改變的唯一的希望。
所以,如果不修皈依,佛號就整天念得悠悠泛泛,稍微妄想一動佛號 就沒了,就是這個佛號沒有生根。為什麼沒有生根呢?你只是把它當作一 個音聲,你不認為說,我沒有佛號就不可以了,這是不對的。
所以,一個人要把佛號念好,你最好瞭解自己是怎麼回事,業障深重; 你也能夠瞭解佛號是什麼意思,四十八種力量。所以它是我們唯一的希望, 這是第一個,止。淨土宗,第一個,你要先建立佛號,在妄想的心中,不能念要它念!不能專要它專!你一定要很堅定地告訴自己,我就是要念佛!
妄想這件事情是這樣:妄想,你不堅持,它勢力就很大;你一堅持, 它就沒有力量,因為它本來就是虛妄的。你可以試試看,你一旦堅持,妄想就沒有力量了。你把電燈打開時,黑暗就消失了。如果說,你覺得妄想 很粗重,你控制不了妄想,那是因為你沒有堅持佛號。你沒有對佛號堅持, 妄想勢力就大了。所以你一旦堅持佛號,妄想就沒有力量了,這第一個。
第二個,你要引導佛號。
很多人建立佛號以後,這個佛號沒有善加引導,很可惜!你要成功地把佛號引導至厭離娑婆而趨向極樂。這當中厭離娑婆更難。就是你不能讓 佛號落到娑婆世界去。當然這個地方跟你的心態有關係,因為你的佛號是 你的心帶動的,所以你的心就不能往娑婆世界跑。是心作娑婆,是心是娑 婆;是心作淨土,是心是淨土。
所以,我們必須調整我們的心態。把這種貪戀娑婆、想要主宰娑婆的心,慢慢地把它調整為欣求極樂,這棵「樹」要調整過來,這個就是觀照 了。你必須用佛法的道理跟自己溝通,用現在的你跟過去的你溝通。你過 去養成一種錯誤的習慣,產生錯誤的知見,一直認為娑婆世界是好的,你要用道理來說服自己:你的想法是錯了,你看到了表相,沒有看到表相後 面的道理。
所以我們透過無常、苦、無我的道理,不斷地、一次一次地把這個道理說給自己聽,讓我們的妄想不斷地改變,從一種貪戀娑婆變成厭離娑婆。其實,你只要肯努力,我們的心會改變的。因為你打妄想,也是這樣不斷熏習,是錯誤的熏習,你現在把它反熏回來。遵修止觀,就是建立佛號、引導佛號這兩件事情。
【232】你要試著把佛號放在煩惱當中,讓你在煩惱當中能夠轉出 來!
第四,遍破見愛煩惱。這個地方我們說一下。
我們剛開始建立佛號時,是在沒有煩惱時建立佛號,你不能夠說我一 開始就去歷練,不可以。你一開始建立佛號是在佛堂,把手機關掉,把冷 氣打開,告訴所有人不要干擾你。所以你一開始是在風平浪靜時建立佛號。
但是,你不要忘了,你總有一天你要歷緣對境,就是你一定要跟煩惱接觸,這個很重要。有些人起煩惱時,不提佛號的,使令他的佛號跟煩惱是平行線,他這輩子都沒有跟佛號交集。也就是說,你一生都沒有實戰經驗,那就慘了!
臨終時跟在佛堂不一樣,諸位!臨終絕對不是在佛堂,冷氣開著身心 很舒適的時候,絕對不是這樣子!臨終是叫做內憂外患,生死業力現前。 你自己的內心是百感交集,要離開一個熟悉的環境,這時是你一生當中最 散亂的時候。
所以,我們今天的念佛要怎麼樣?你必須培養第二念的正念。就是說, 你必須在妄想活動時,提起你的止觀的力量,產生一種反轉的力量,而不 是說你起煩惱時,盡情地起煩惱;在佛堂時好好念佛。你這兩個都沒有接觸,你平常都沒有實戰經驗,臨終時你怎麼辦呢?你平常起煩惱忘了提佛 號,臨終也自然會忘了提佛號。
所以我們剛開始必須要保護佛號,它是一個幼苗在溫室裡面被保護。 但是你慢慢地止觀強大以後,你要試著把佛號放在你的煩惱當中,把它丟 進煩惱裡面試試看,看它能不能產生反轉。它的覺悟啟動時,是不是能夠 成功地讓你在煩惱當中轉出來。
臨終的正念。他一定是先墮入顛倒妄想,這是正常情況。臨終的正念 是從顛倒妄想當中反轉的正念,而不是你一開始就能夠保持正念,這樣很 少。所以你遲早要接觸你的煩惱,你要早一點適應。
所以「遍破見愛煩惱」,這是第四個。
【233】你要知道,什麼是幫助你的,什麼是障礙你的!
第五個,識道滅還滅,六度是通;苦集流轉,六蔽是塞。這是助行。
建立佛號,引導佛號,調伏煩惱,這叫正修。折伏現行煩惱是修行要 務。但是你要知道,什麼是幫助你的,什麼是障礙你的。
比方說,道、滅,這四諦中的還滅門,道諦跟滅諦是幫助你的,你能夠修道產生寂靜的涅槃,這是幫助你的;還滅,十二因緣裡面的無明滅則 行滅,乃至於生老病死滅,這個是幫助你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 禪定,這是幫助你的。
反過來,你放縱你的苦集,這是障礙你的;十二因緣的流轉門,無明緣行,行緣識,乃至於生老病死,這是障礙你的;乃至於六蔽:慳貪、破戒、瞋恚、懈怠、散亂、愚癡,這是障礙你的。
所以我們舉個例子。比方說六度講持戒。你說:欸,我帶業往生,我建立佛號,引導佛號,這跟持不持戒沒有關係的。有關係!雖然淨土宗的 正念,考驗的是你的心理素質,但是你最好不要造罪業。因為你罪業造得 太重時,臨終時罪業起現行,它會給你極度的逼迫跟痛苦,你很難去提起 正念。
所以,我們點點滴滴都要注意,當然你不可能去殺人,但是有時候你 不小心殺了螞蟻,要趕快懺悔,因為你不能讓業力慢慢累積。我們當然不 可能造很重的殺盜婬妄,但是你微細的業,一定要懺悔,讓業力的力量能 夠破壞。
在經典上說,即便你殺螞蟻,如果你沒有慚愧心,數數現行,深生好樂,雖然它是微小的業,但是累積起來也是很可怕的。所以你要對治這種 故意的犯罪行為,乃至於你經常會出口傷人,雖然看起來無傷大雅,但是 這也是種罪業。總而言之,你要降低罪業的勢力,因為罪業會讓你臨終痛苦,而你臨 終痛苦時,很難保持平靜,很難提起正念。
我們修淨土宗,必須想辦法讓自己善終,「願我臨終無障礙」,你必須 要有強大的善業幫助你。淨土宗的人臨終時,善業要強,罪業要弱,你才 能夠放手去處理心中的愛取跟主宰。
就是說,你必須有善業的力量,讓你現出一種身心安穩的狀態,才能 夠專心地去面對內心的顛倒。所以說雖然它是助行,但是你不要忽略。
【234】初學者要多修止,年紀大要注意修觀!
第六,調適道品。調適三十七道品,入三解脫門。空、無相、無願。 這個三十七道品就是戒、定、慧,持戒我們說過了。
一般來說初學者要多修止,因為你觀慧薄弱。一開始先念佛拜懺,事修多一點。等到你的心慢慢收住了,再慢慢觀慧。一個人越到晚年,你的 觀照智慧就越重要了。諸位!不是僅僅考驗你念佛而已。就是你平常是怎 麼想的,你都是在打什麼妄想,你要小心了!老人家都是喜歡回憶過去, 年紀大的人都在想年輕時候的事情,這不對啊!你要想未來,你要把心想 淨土。因為你回憶過去,就容易帶動愛取,帶動你的主宰,所以你一覺照, 馬上拉回來。也就是說初學者多修止,年紀大要注意修觀了,引導佛號是 更重要。
【235】如果你有特別粗重的昏沉、掉舉,要先破障!
我們看第七,若根鈍不入,應修對治事禪。如果你的方法正確,你也如法地建立佛號,調整心態,引導佛號,也好好地減少罪業,增長善業,但是你覺得好像昏沉很重、掉舉很重,而且經常心不安,那就是你心有障礙,這個要先破障。
障礙有三種情況:第一個,煩惱障。你可能有粗重的煩惱在活動,這時你先把佛號放下,先把這個大石頭搬開來,否則你這個車子開不過去的。 「多貪眾生不淨觀,多瞋眾生慈悲觀,多癡眾生因緣觀」,這個前面說過了。 如果說你有粗重煩惱,一而再再而三揮之不去時,你要先把它調下來,調伏粗重煩惱,這是第一個煩惱障。
第二個,業障。有些人過去生有造重大的罪業,或今生造了重大的罪
業,所以他整天覺得昏昏沉沉,甚至於晚上做惡夢,這個人是要拜懺的, 最少一百天,最多拜一年,拜到你身心輕安,見好相為止。就是說如果你 有業障,勉強修行,也很難成就。倒不如先破障,修對治的懺法。
第三個,鬼神障。你可能過去傷害的眾生,現在剛好跑到鬼神道去了。 這時你就要念佛,持往生咒,誦經迴向給他,好好跟他溝通,化解彼此的 障礙,這個叫破鬼神障。
就是說,如果你有這種特別粗重的昏沉、掉舉,要先破障。
【236】千萬不能公開講出你念佛感應的事情,這個是大忌!
第八,正助合行,或有薄益,須識次位,凡聖不濫。
你要知道你的定位,不要高估了自己。智者大師講一個觀念說,一個 修行者如果見到什麼特殊的感應跟異相,你千萬不要告訴別人。為什麼呢? 因為你講了以後它就消失掉,就破壞了。
很多淨土宗的人喜歡講感應,這是錯誤的。你講出來對你只有壞處, 沒有好處,你下次這個境再修,沒了。除非你私下請教善知識抉擇是非, 請善知識開導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私底下可以,但是千萬不能公開講出你 念佛感應的事情,這個是大忌。
你有兩種可能:第一個,你說多了,你在描述的過程只要說多了,很可能落入大妄語。第二個,就算你如實一五一十地說出來,你下次再修的 時候這個境界也沒了,百害而無一利,對你自己沒有好處。
【237】安忍內外諸障這個很關鍵!
我們看下面的九跟十,講到果地的功德。
九、安忍內外諸障;十、不於似道,而生法愛,是為要意。
安忍,忍辱。我們前面的修行偏重精進,在因地偏重精進。但是到了 一個人即將有突破時,諸位要知道,凡是一種心態的脫胎換骨,光明要出 現之前,會有一段特別的黑暗要出現,你可能會有一點障礙,可能身體有 病痛,或者這時覺得百事不順,其實這是一個好的徵兆,表示你的生命即 將反轉。這時你只要做一件事情──安忍不動。一般是這樣子,我們順境 時要衝刺,順境時用精進法;逆境時用忍辱法,所以「精進」跟「忍辱」 這兩個是很關鍵的!
我以前在佛學院,讀三年。第一天開學典禮,我們教務主任上慧下天 長老,在黑板上寫了一個字,勉勵我們這三年要怎麼過。他寫了一個字, 叫做「熬」,下面那個火寫得特別大。我們剛開始去感覺不出來,後來,喔, 這句話真的很重要。就是說,你能夠讀畢業,不是你比一般人聰明,也不 是比一般人精進,而是你比一般人能夠忍。我跟你講,在一個跑道上,一個人跑得很快,那是因為精進,但是能夠跑到最後,是來自於忍辱。
諸位!你現在想想看,烏龜跟兔子哪一個成功了?烏龜!烏龜就是絕 不放棄,堅持到底絕不放棄嘛。所有的事情都要來自於堅持。往往覺得山 窮水盡疑無路時,你如果有經驗,就是你要突破的時候。這時不要動,什麼都不想,什麼也不做,不要採取任何行動,你只要不動,這個暴風圈自 己會過去,你不要自作主張,作出一些錯誤的判斷。所以,安忍內外諸障這個很關鍵!因為表示這個地方「大丹將成,群魔環繞」,你即將突破了。
【238】你一定要放棄路旁的小花,才可以得到摩尼寶珠!
最後第十,不於似道,而生法愛,是為要意。這個「似道」就是說它 不是真實的道,但是跟它很像。比方說感應,見到佛,見到什麼,或者神 通,乃至於禪定的寂靜樂,這些都不是你要的。為什麼我們修行要設定目 標呢?就是避免你去攀緣路旁的小花。你一開始就要告訴自己,你到底要 什麼,什麼東西不是你要的。你要的是求生淨土,而不是人世間的這些神 通感應。所以你一定要放棄路旁的小花,你才可以得到摩尼寶珠。
我們看總結。
利人,節節得入;鈍者,具十法方悟。
利根人可能前面的具足正見,真正發心,他就自然能夠調伏煩惱,修習止觀,最後就能夠安忍不動,成就聖道。利根人他煩惱輕薄。但是,我們末法時代,可能十個都有需要。包括持戒、拜懺、調伏煩惱這些助行都有需要。
這個是講到藏教。
庚二、通教 分二:初、釋教相。二、明觀法。
辛一、釋教相 分三:初、解釋名義。二、所詮教義。三、修行位次。
壬一、解釋名義
【239】什麼是通教?
我們看庚二的通教。
通教分成二科,初、釋教相;二、明觀法。
釋教相也分成三科:初、解釋名義;二、所詮教義;三、修行位次。 今初。我們看解釋名義,先把它念一遍。
通教
鈍根通前藏教,利根通後別圓,故名為通。
又從當教得名。謂三人同以無言說道,體法入空,故名為通。
此無別部,但方等般若中,有明三乘共行者,即屬此教。
通教,這個「通」就是通前通後。就是說,如果鈍根人修通教,可能 通到前面的藏教去了,就進入了一種偏空涅槃的境界;如果利根人修通教, 他就能夠轉進到大乘的別教跟圓教,而回歸到一念心性。有二種可能,所以叫做「通」。
其實通教就是空性的智慧。前面的藏教是一種無常的觀察,無常故苦, 苦即無我,它是從有相入手,就是先從生命的相狀看到它變化,昨天的相 狀跟今天相狀不一樣了,明天跟今天又不一樣了,他是從相狀的變化而體 驗到痛苦,體驗到無我而放棄主宰。但是通教不是。他是利根人,他直接 觀到它的空性,他不要從相狀的對比,就明白空了,所以這個人是根利。
但是,他的根利有兩種情況。如果說他觀一切法空,沒有會歸心性, 他也就是藏教的利根人而已。就是說,他是趨向偏空涅槃,是小乘的利根
人。如果他觀一切法空,同時又能夠看到不空,現前一念心性顯現無量的 波羅蜜妙用,那麼他就轉進到別教、圓教去了,所以他有三種可能:通前 藏教,通後別、圓。
通教,是怎麼樣叫通呢?「三人同以無言說道,體法入空,故名為通。」 無言說道,這個「道」就是趨向涅槃的一個方法、一條道路,它是怎麼趨 向呢?無言說。因為通教的空性一現前,它消除了心中的名言分別。通教 的空它更高明,它沒有說什麼調伏愛取,放棄主宰。當然這個也很重要, 我們煩惱很重的人需要。但是通教它是怎麼樣呢?它直接破你的有所得 心,它認為人生本來你就不可能得到任何東西,它直接從無所得趨入,然後息掉你心中的名言。從這個地方體法入空。
空性為什麼叫通呢?因為它是一切法的總相。我們可以看到,我們剛開始時看一切法的別相,對不對?娑婆世界的相貌是什麼?是痛苦的;極樂世界的相貌是什麼?是安樂的。這是一種相狀的對比。這是別相,個別 個別的相狀。
但是,娑婆世界不可得,極樂世界也不可得,如夢如幻,這是總相。 一切法不可得是總相,生死涅槃等空花這是總相,通於十法界。不管是雜 染法,不管清淨法都不可得,我們只能夠跟它相應。
其實,法是不能得的。你不可能從娑婆世界得到什麼,你也不可能從涅槃裡面得到什麼,但是你可以跟它相應。法只談相應,因為它都沒有實體。就像做夢。諸位!你一場夢做下來,你得到什麼東西?沒有!但是你的確跟夢境裡面的境界相應,的確有喜怒哀樂的感受,不能說沒有。你說夢境有,你什麼也沒得到;你說它沒有,它卻歷歷分明,它的確有喜怒哀樂的感受跟你相應,通教就這個意思,它就發明無所得的概念。
那麼這種教法到底是在哪一部呢?「方等般若當中」,尤其是《般若經》, 《金剛經》、《般若心經》、大乘般若經都是,有三乘共行,空性的都是此教, 這就是通教。
壬二、所詮教義
詮無生四諦
亦詮思不生滅十二因緣
亦詮理六度行
亦詮幻有空三諦
亦詮兩種含中二諦
亦詮別入通三諦
亦詮圓入通三諦
【240】通教的教義,最重要就是幻有、空二諦!
我們看通教的教義,看壬二。
詮無生四諦,亦詮思議不生滅十二因緣,亦詮理六度行,亦詮幻有空
二諦,亦詮兩種含中二諦,亦詮別入通三諦,亦詮圓入通三諦。
整個通教的教義,最重要就是幻有空二諦。你把這個幻有空二諦搞清楚了,其他全部都懂了。
我們來看什麼叫幻有空二諦。請看附表第五,就是補充講表第九頁。
◎ 附表五 ─ 「通教教義」
幻有空二諦─「三界因果色心依正,並是非有似有,猶如幻事,指此幻 有,以為俗諦。有既是幻,則當體全空,非滅故空,指此 即空,以為真諦。此則真俗不二,不同藏教,真居事外。」
兩種含中二諦別入通三諦─「通教止云有漏是俗,無漏是真,今立非漏非無漏句, 以顯中道,則三諦義成。」
真如.....一 念 不 覺 ......業熏習(阿賴耶識)
「無始時來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諸趣,及涅槃證得。」
圓入通三諦─「二諦同前,今立非漏非無漏句,以顯中道,一切法 皆趣非漏無漏,則此非漏無漏,具一切法,圓中義成。」《教觀綱宗釋義》
我們前面講到藏教的二諦,叫做實有二諦。實有二諦就是說,它的緣起法是真實的。但是通教,它的緣起法是如幻有的,這個地方不太一樣。 我們把它念一遍。
幻有空二諦,三界因果色心依正,並是非有似有,猶如幻事。指此幻有,以為俗諦;有既是幻,則當體全空,非滅故空,指此即空,以為真諦。此則真俗不二,不同藏教,真居事外。
我們先看它的二諦是怎麼安立。
看世俗諦。三界的因果色心依正法,這是世俗諦,這一點跟藏教一樣。 所以通教它並沒有講到,整個四聖法界的功德莊嚴,所以通教裡面的世俗 諦,跟藏教的世俗諦是一樣,都是講到三界有漏因果,都是應該厭棄的, 應該捨離的。
但是在詮釋空性的時候不一樣。「並是非有似有,猶如幻事。」藏教對 於三界的果報的遠離是這樣子的,就是說這三界果報是真實的,我惹不起 你,我走了總可以吧?就是五蘊的法是真實的,但是我放棄主宰了,我把 這個「我」抽走就好,所以藏教的實有二諦,就是說這個痛苦是真的,三界的輪迴也是真的,這個法都是真的,它法執很重,但是我把這個主宰的 「我」拿掉了,所以諸法無我,所以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就沒有 人去輪迴了,這個輪迴業力就自然停止了。這是藏教的思考,它把一切法當真。但是當真的時候,它是用出離的方式離開它。
通教它不是。它更高明,它直接把它觀空。觀一切法空,《金剛經》說, 不能壞一切法的假名、假相、假用,你不能壞它的作用,善業有快樂的作 用,罪業有痛苦的作用,有它的假名、假相、假用。
所以合起來,既然它是「體性是空,作用是有」,那怎麼理解呢?只能 說「如幻有」,而不是真實有。就是說它到底有沒有?像夢幻泡影。你說做 夢有沒有?你告訴我夢境到底有沒有?你說它沒有,但是你在夢境裡面的 確有喜怒哀樂;你說它有,你又不可得,你做那麼多夢,結果你什麼也沒 得到。到底有沒有?所以我們只好說如幻有。這種如幻有,以為俗諦。所 以它這個地方的俗諦是這樣安立的。
就是說,三界的體性是如幻有,所以你也不要刻意地去遠離它,你只要不執著就好了,它就不會干擾你了,這是第一個。
【241】三界的果報都是跟因緣借來的!
「有既是幻,則當體全空,非滅故空,指此即空,以為真諦。」
這句話「當體即空,非滅故空」,這八個字你懂了,通教的空性你就懂 了。在藏教的空是「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就是什 麼叫空呢?我把三界的果報放棄了主宰,然後到了涅槃,這個時候才叫空, 我要離開了三界它才安立作空,叫「我空」的涅槃。
通教不是。通教就是說我不要滅你,你本來就空,我幹麼多事把你滅掉?因為你本來就是因緣所生法,當體即空,你本來就是。它這個「空」的意思,是個概念。諸位!你如果把通教的「空」,想成一個相狀,那你就慘了!「空」有一個相狀,「有」也一個相狀,這兩個相狀怎麼兜得起來? 「空」是個概念,是個道理。
這個「空」,智者大師解釋得好,什麼叫「空」呢?就是一切法沒有決 定性。你現在很有錢,但是不決定,幾十年後你可能沒錢。你現在長得很 莊嚴,這也不決定,因為你的相狀是因緣在支持你,因緣有變化,你的相 狀就得變化,因為諸法因緣生,所以所有的事情都不決定,這個叫做「空」。 一切法沒有決定性,這就是「空」。
通教的「空」就是「因緣所生,無有自性,當體即空」。無有自性就是說,它自己不能決定它的性質。你是借來的,你所有的相狀都是跟因緣借來的,你哪有辦法決定呢?你跟某甲借了三百塊,跟某乙借了四百塊,跟某丙又借了三百塊,你變成一千塊。這一千塊你認為你有決定權嗎?沒有!
你是借來的。哪一天沒準,某甲某乙跟你要錢,你就沒了。
所以三界的果報都是借來的,跟誰借來的?跟因緣借來的。你跟善因 緣借了快樂的果報,你跟惡因緣借了痛苦的果報,這是一個思想。所以它 緣生無性,當體即空。你不要把它消滅,它本來就是空的,你不要多事。 通教是這個意思,這個叫真諦。
所以真俗不二,空性中有如幻有,如幻有本身也離不開空性,這兩個 是不二的,一體兩面的。不像藏教,它的空性在緣起的因果之外,它必須 要把因果消滅了才有空性。
所以到現在為止,我們對空性的理解有兩個空性可以操作:
第一個,叫做藏教的滅色取空。你要完全離開娑婆世界,你才真實離開娑婆世界,才是把娑婆世界空掉,你要離開它才能夠把它空掉。通教不 是。我只要不取,我娑婆世界就離開了,它是緣起性空,它這個空更高明。
法眼文益禪師寫一個偈頌,把當體即空講得很清楚。有一天他跟很多 人在欣賞牡丹花,講了一個偈頌。他說:「豔冶隨朝露,馨香逐晚風。何須 待零落,然後始知空。」
他說,牡丹花的顏色很漂亮,但是這個漂亮是暫時的,是借來的,就像露水,露水你是跟清晨的氣候借來的,一旦太陽出來,露水就沒有了, 因為一旦清晨的因緣走,它就把你帶走,你得有借有還。牡丹花的香氣很 馨香,但是它像晚風一樣,一陣一陣,它也是借來的。
所以你怎麼樣?「何須待零落,然後始知空?」你不必等到牡丹花都消失掉凋零了,你才知道它是空。你當體就知道這個牡丹花是不決定,它本來就沒有體性,它也就是向因緣借來一個暫時的假相,假名、假相、假用,如此而已。這就是通教的空性。
這樣講會很深嗎?還好,對不對?
【242】菩薩觀一切法如夢如幻,那他為什麼還要修六度?
我們把這個觀念把它順一順,我們看講義。
你知道幻有空二諦時,這個地方開出三個觀念:
第一個,四諦,它的四諦叫無生四諦。因為它的苦集也沒有自性,還滅也沒有自性,沒有真實的苦集,也沒有真實的還滅。就是你跟雜染的業 緣借的,它就出現了苦集;你跟清淨的因緣借,它就出現了還滅。所以一切法是畢竟空的,它就法法銷歸空性,是這個意思。
第二個,「亦詮思議不生滅十二因緣。」
為什麼叫思議呢?因為整個世俗諦還是三界的果報,還是講分段生死, 它沒講到菩薩不思議的變易生死那種功德莊嚴,所以還是思議境。但是它 的十二因緣是不生滅的,它不是說一個東西滅了,另外一個再生起,它一 切法都如夢如幻,它只求相應,不講斷滅,它沒有這種一個東西斷滅,另一個東西生起的思想,所以它不生滅。
第三個,「亦詮理六度。」它整個六度法門完全是會歸到空性。《大智度 論》上就有人問,說菩薩觀一切法如夢如幻,那他為什麼還要修六度呢? 因為依止大悲願力故,所以菩薩修六度,只是滿足自己的願力而已,是實 踐他的理想抱負,不是說真的在六度當中有得到什麼東西。他是借假修真,借這個六度的假相,來成就他的菩提願力,如此而已。
這個地方的無生是最重要的。藏教裡面是認為一切法是有生起的,輪迴生起了,但是我想辦法把它滅掉,有生有滅,是吧?那麼涅槃沒有生, 我把它生起來,所以藏教的思考是生滅的二緣對立。
但是通教的思想是說,《維摩詰經》有一句話講得好,它說「法本不生, 今則不滅,是寂滅義」。就是說本來就沒有生,你幹麼把它滅呢?它未曾生 起過,它是如夢如幻,你只要不執著,它就過去了。因為我們的執著跟妄 想,就把自己搞得很複雜,其實一切法本來沒那麼複雜的。
所以,通教意思就是說,你只要還它個本來面目嘛,你不要在一切境 裡面加油添醋,這個是怎麼怎麼地。你把你的名言拿掉,還一切法的本來 面目,一切法就是生則無生,它本來就沒有生,就是一個如夢如幻。你說沒有生,就是生命沒有開始,簡單講。
諸位!你再想想看,再回憶一下,你做夢時,每一個夢境是怎麼開始 的你還記得嗎?有沒有開始?沒有開始啊!如果一切法有生那就慘了,那就沒辦法滅了。它真的有生起的話,那就不能滅了。「法本不生,今則不滅。」 他說,欸,一切法不生,我為什麼把它看得跟真的?因為你自己把它當真 了,是你自己把它當真的。你說做夢的時候本來就不真,但你在夢境時也 是當真了,是我們自己的想像力把它當真了。
其實,一切法你把自己的想像力拿開,妄想拿開時,我們很客觀地看 外在的環境,它是本來沒有生的,它也就是由如夢如幻的業力,招感如夢 如幻的果報,像看電影一樣,不斷地在釋放業力,如此而已。但是我們凡 夫多事,把它攀緣以後自己在那邊打妄想,然後就是把人生搞得很複雜。
所以,它這個空性的意思就是說,你先還它的原點,就回到原點,一切法本來是沒有生起的。無生,那怎麼有?就是因緣生,所以它不是真實 的生起。在《大智度論》上說,如果生死輪迴是有的,真的有輪迴,佛陀 要你了生死,那佛陀就犯了殺罪了,他把一個生命給消失掉了。是你本來 就沒有生死,但是我們自己把它認為有生死,佛陀是讓你覺悟,看到真相 而已。不是說,喔,你本來有生死,結果佛陀硬生生地把你的生死給消滅 了,不是這個意思。只是你在做夢,佛陀把你叫醒,你自己醒過來就好了, 你醒過來就沒有了,它是這樣子的。
這個後面還會再講。大方向就是這個空性的思考,比藏教的思考更直 接了當。但是這個概念,你要慢慢去思惟。
我們今天上到這裡,有沒有什麼問題?
我希望大家把藏教的滅色取空跟通教的緣起性空好好地體會一下。
【243】極樂世界是真實的功德,是彌陀本願現出來的!
【學員提問】師父慈悲!這裡說的化城跟《法華經》裡面的化城,弟子可以理解成是西方極樂世界,可以嗎?
【師父答疑】妳把極樂世界想成化城啊,不可以!極樂世界是真實的 功德,你不能理解為化城。極樂世界是彌陀本願現出來,你怎麼把它想成 化城,太離譜了吧?化城是這個東西是不存在的,佛陀以一種假名字來帶 動阿羅漢,來引導他,但極樂世界是真實有七寶池八功德水,你怎麼可以 說是化城呢?那是實報莊嚴土。
【學員】因為它裡面有說五百由旬,可是到這個點就是走了三百由旬。
【師父】我們一般說化城只能講小乘,大乘佛法不能講化城,大乘佛法是講寶所。
【244】契合你的根機,能夠把你的病治好,這就是妙法!
【學員提問】弟子還有一個問題,安住一念心性念佛,是不是就是實 相念佛呢?
【師父答疑】喔,實相念佛,也可以這樣講。它是這樣,有些時候你 不用對治妄想只要顯真,直接契入心性,能念的心,「能念所念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這個是實相念。不過這個觀念我們到圓教再來說,這更高 深,我們現在先講空性,先講破妄,就是你怎麼樣離開虛妄。至於怎麼顯 真,那就別教、圓教再慢慢來談。就是說,現在先告訴你,怎麼樣不做乞丐。至於怎麼回家,回歸到心性,到了別教圓教就告訴你怎麼回家了。不過藏、通兩教都很重要。就是說,你要從虛妄裡面走出來,必須有 兩種空觀:一個是由藏教的空觀。藏教的空觀,這個法還是不錯,治亂世 用重典,因為它是帶有一種痛苦的空觀。就是說,因為我們一般的執著都 帶有愛取,除非你這種執著是責任,我對你是種責任感,這種也是有,這種少,我們大部分的執著都是帶有貪愛的,對不對?這個時候你就要經過 藏教了。
諸位!我要提醒大家一件事情,你不要以為圓教就是好,每一個人都 說我是圓教,不要這樣子。你最好務實一點。就是說一佛乘,契機就是妙 法。你是什麼病,就拿什麼藥來吃,這樣懂嗎?可沒有說後後一定超勝前 前,這個是不一定。對你來說,契合你的根機,能夠把你的病治好,這就是妙法。
藏教的法,好就好在哪裡呢?它藥下得很重。通教的法講得太細,但是它有個好處,就是說到了緊急情況,你根本沒有時間在那邊「無常故苦, 苦即無我」,沒有這麼多的次第了,直接「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它很快,瞬間很快,會很快地從有相的分別,帶到一種無相的空性裡面。
所以各有特色,但是這個藥輕了點。如果你的執著、愛取很重,你還得要經過藏教的觀受是苦。藏教的空性是帶有一種出離、厭離的空性,它這個空性裡面帶有一種觀念,就是說,我受夠了,所以我走了,藏教的空性是這麼點,好像厭離。通教的空性就是說,你本來就沒有,我幹麼要執著?「法本不生,今則不滅,是寂滅義。」這個就是寂滅,就是涅槃,你不取就好了。
所以大家把滅色取空跟緣起性空這兩個觀念要好好體會,空性很重要。
諸位!你臨終妄想干擾你,業障障礙你的時候,你就是用藏通兩教保護你自己,不受妄想來干擾。至於你怎麼提起佛號,怎麼能夠帶動廣大的願力,那就是別教跟圓教了。別圓是顯真,把你的珍寶顯出來。一個是偏重在破妄,藏通兩教是破妄,別圓兩教是顯真。
【245】為什麼念佛要創造一種聲相出來?
【學員提問】謝謝師父!上個禮拜六有聽到,關於您說念誦時,如果 是不發聲,至少要金剛念誦,如果不發聲是製造法塵,想請您再解釋一下。
【師父答疑】好的。持名念佛它是用耳根來聽聲音,所以它的所緣境 是一個聲塵,觀想、觀像那就不一樣了。觀想是第六意識的分別,你自己 的想像力,當然不是亂想,就是根據佛陀的語言文字,極樂世界有七寶池 八功德水,這是觀想。觀像是有一個相狀在前面,你眼根去取。持名是耳 根聽聲音,它的所緣境是個聲音。
那也就是說,你要創造一個聲音,才取得到,你念佛不創造聲音,耳根去哪裡取聲音呢?它變成第六意識的法塵,是第六意識去取,就不合乎 持名的概念,那就不是持名了。你耳根取得到你第六意識的法塵嗎?當然 不可能!所以嘴巴要振動,要創造一種聲相出來,就是用耳根去取聲相, 即便那個聲相很微細,但是它還是一個聲相,所以嘴巴振動是最低的標準。
我們今天先上到這裡。
向下文長,付在來日。迴向!